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E患者血清DNA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曾凡钦 陈宜芳 +2 位作者 李伯有 陈伟雄 许德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检测SLE患者血清DNA含量并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3例SLE患者。结果SLE患者血清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但是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其血清DNA水... 目的检测SLE患者血清DNA含量并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3例SLE患者。结果SLE患者血清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但是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其血清DNA水平普遍较低。血清DNA水平与血沉、ANA呈正相关;与C3、C4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无相关;与病情积分呈正相关。结论SLE患者存在DNA的代谢异常,血中DNA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血清DNA含量的测定可做为判断疾病活动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DNA 测定 血清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玮 曾凡钦 +1 位作者 李伯有 范瑞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eoxyribonucleaseⅠ,DNaseⅠ)的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其血清DNaseⅠ的活性。结果SLE患...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eoxyribonucleaseⅠ,DNaseⅠ)的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其血清DNaseⅠ的活性。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与SLE病情活动程度、肾脏损害、血管炎及补体下降相关;SLE患者组血清DNaseⅠ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与DNaseⅠ的活性成负相关。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核小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可能原因是DNaseⅠ的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核小体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
下载PDF
异基因脂肪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7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 被引量:1
3
作者 赖宽 曾凡钦 +3 位作者 郭庆 谭国珍 魏菁 李伯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体外观察异基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Th17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密度梯... 目的体外观察异基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Th17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10例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组与第3代或第8代ADSCs共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h17淋巴细胞比例,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7的含量。结果体外成功培养、鉴定脂肪干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两个与第3代(P3)ADSCs共培养组Th17比例及IL-17浓度下降,而与第8代ADSCs共培养组却出现相反结果;直接共培养组比Transwell隔离共培养组Th17比例及IL-17浓度低(P<0.05)。结论低代数ADSCs可下调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抑制其分泌IL-17,而高代数的ADSCs具相反作用。ADSCs对Th17的抑制作用与细胞间接触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脂肪干细胞 共培养 TH17 IL-17
下载PDF
分离上皮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诊断口腔天疱疮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越广 李伯有 赵华婷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对口腔粘膜损害缘分离的上皮组织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D I F) ,探讨应用该技术诊断天疱疮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2 例口腔寻常型天疱疮,从患者口腔粘膜损害缘分离上皮,制成冰冻切片作为 D I F 的底物,用异硫氰酸荧... 目的:对口腔粘膜损害缘分离的上皮组织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D I F) ,探讨应用该技术诊断天疱疮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2 例口腔寻常型天疱疮,从患者口腔粘膜损害缘分离上皮,制成冰冻切片作为 D I F 的底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 I T C)标记的兔抗人抗体染色检查,并与同一患者经传统活检取材的粘膜组织( 含部分粘膜下层的完整粘膜块) 的 D I F 检查作比较。结果:分离上皮的 D I F,22 例全部有 Ig G 沉积在棘细胞间,并有3 例 Ig A、、1 例 Ig M、13 例 C3 沉积在棘细胞间,与传统活检法的粘膜组织 D I F检查结果相同。结论:从口腔粘膜损害缘分离的上皮组织作 D I F检查,用于诊断天疱疮其结果可靠,操作简便易行,创伤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抗体技术 天疱疮 诊断 口腔粘膜疾病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及细胞学特性观察
5
作者 赖宽 曾凡钦 +4 位作者 魏菁 郭庆 何嘉辉 谭国珍 李伯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2-485,502,共5页
【目的】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损部位角质形成细胞(KC),观察其细胞学特性。【方法】原代培养SLE皮损和正常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荧光法进行角蛋白检测并计算细胞纯度;两步消化法纯化细胞;CCK-... 【目的】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损部位角质形成细胞(KC),观察其细胞学特性。【方法】原代培养SLE皮损和正常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荧光法进行角蛋白检测并计算细胞纯度;两步消化法纯化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评价细胞的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使用K-SFM(serum-free keratinocyte medium)无血清培养基能成功体外培养SLE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呈铺路石样。结合人工纯化,能达到>95%的纯度;与正常对照相比,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较迟(7d vs.4d),但进入后增长迅速,S期比例为:(40.68±1.81)%vs.(34.43±1.24)%(P<0.05);凋亡率高:(6.08±0.72)%vs.(4.32±0.44)%(P<0.05)。【结论】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培养难度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存在异常,可能为SLE发病的独立、始发因素,其致病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角质形成细胞 CCK-8 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SLE患者血清DNA、DNase与抗DNA抗体的测定及相互关系
6
作者 陈宜芳 陈明春 +2 位作者 李伯有 曾凡钦 许德清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31-932,共2页
目的 了解SLE患者血清DNA、DNase 及抗DNA 抗体的水平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抗DNA,单相酶扩散法测定DNase,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抗DNA... 目的 了解SLE患者血清DNA、DNase 及抗DNA 抗体的水平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抗DNA,单相酶扩散法测定DNase,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抗DNA抗体。结果 SLE患者血清DNA、抗DNA抗体水平高于正常人,而DNase 水平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DNA、抗DNA抗体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而DNase 水平低于缓解期患者;伴肾损害患者的DNase 水平明显低于非肾损害患者;血清DNA浓度与DNase 活性呈显著性负相关,DNA、抗DNA抗体水平及DNase 活性均与病情积分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中DNase 活性下降、DNA及抗DNA抗体水平升高并形成免疫复合物,三者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SLE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DNA DNA酶 DNA抗体
下载PDF
SLE患者血中DNA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许德清 钟幸福 +2 位作者 凌绍贤 李伯有 陈惠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9,63,共4页
本文检测了163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29例皮肤病患者和23例其他胶原病患者血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SLE血清及血浆中DN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血浆与血清DNA含量无明显差别。缓解期患者DNA含量低于活动期患者,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 本文检测了163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29例皮肤病患者和23例其他胶原病患者血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SLE血清及血浆中DN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血浆与血清DNA含量无明显差别。缓解期患者DNA含量低于活动期患者,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皮肤病及其他胶原病患者血清DN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与SLE患者血中DNA含量无明显差别。因此血中DNA含量无诊断的特异性。本文再次证明血中DNA含量与病情有关,DNA含量高者比含量低者预后不佳。作者认为用二苯胺法检测血清DNA有助于观察病情及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全身性 DNA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
8
作者 陈明春 陈宜芳 +2 位作者 曾凡钦 李伯有 汤红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11期1155-1156,共2页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 45例 SLE患者和 30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结果  SL E患者和正常人的 CEC数量分别是 (7.8± 4.2 )× 10 6 /L、...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 45例 SLE患者和 30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结果  SL E患者和正常人的 CEC数量分别是 (7.8± 4.2 )× 10 6 /L、(3.7± 1.1)×10 6 /L,两者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活动期患者的 CEC数量高于非活动期患者 (P<0 .0 1) ;SLE患者 CEC数量与病情积分呈正相关 (r=0 .3817,P<0 .0 5 )。结论  SL E患者的 CEC数量升高 ,测定 CEC数量对判断 SL E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循环内皮细胞 外周血 CEC
下载PDF
滋阴清热方联合泼尼松干预狼疮鼠血清自身抗体的研究
9
作者 吴玮 范瑞强 +2 位作者 康旭 陈建宏 李伯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方和泼尼松对狼疮鼠血清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用生理盐水、纯中药、西药和中西药等不同的干预措施处理狼疮鼠,采用间接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狼疮鼠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ANA以及抗dsDNA抗体。结果:在降...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方和泼尼松对狼疮鼠血清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用生理盐水、纯中药、西药和中西药等不同的干预措施处理狼疮鼠,采用间接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狼疮鼠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ANA以及抗dsDNA抗体。结果:在降低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方面,西药组优于中药组,中西药组优于对照组,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西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血清抗dsDNA抗体浓度方面,西药组优于中药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血清抗ANA抗体浓度方面,西药组优于中药组,西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时,激素表现出强有力的抗炎和降低自身抗体的作用,单独运用中药几乎对自身抗体的降低毫无作用,滋阴清热类中药联合激素治疗SLE可能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而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滋阴清热方 自身抗体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IgM抗体所识别的皮肤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青青 谭国珍 +3 位作者 李伯有 张淑娟 余敏 罗益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IgM抗体所识别的皮肤抗原成分。方法:该研究共纳入1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5例天疱疮患者(包括7例红斑/落叶型和8例寻常型)。首先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受试患者皮肤中所沉积的免疫球蛋白...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IgM抗体所识别的皮肤抗原成分。方法:该研究共纳入1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5例天疱疮患者(包括7例红斑/落叶型和8例寻常型)。首先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受试患者皮肤中所沉积的免疫球蛋白或补体,再通过免疫印迹方法分析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所识别的皮肤抗原成分。结果:在1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皮肤中,C3、IgG、IgM单独沉积的例数分别是4例、2例、1例,IgG和C3共同沉积的2例,IgG、C3和IgA三者共同沉积的1例;在15例天疱疮患者中,C3、IgG单独沉积的例数分别是4例和2例,IgG和C3共同沉积的6例,IgM和C3共同沉积的3例。免疫印迹研究发现9例(9/10)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1例(11/15)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可以识别皮肤中分子量约80 kD的蛋白质。结论:IgM在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皮肤中沉积的几率很低,但大多数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都能够识别分子量约80 kD的皮肤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皮肤抗原 血清IgM抗体
下载PDF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药物联合治疗的分析 被引量:95
11
作者 弓娟琴 林麟 +7 位作者 郝飞 陈艳 曾凡钦 李伯有 毕志刚 张美华 易东 赵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他细菌的定植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在筛选日及治疗后第7、14和28天对皮损评分,并在皮损和非皮损处分离细菌。...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他细菌的定植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在筛选日及治疗后第7、14和28天对皮损评分,并在皮损和非皮损处分离细菌。试验组外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外用基质和糖皮质激素。结果共入选患者327例,湿疹208例,AD119例。湿疹皮损处细菌的阳性率为70.19%,金葡菌占47.26%;非皮损部位细菌阳性率为32.69%,金葡菌占27.94%。AD皮损处细菌阳性率为74.79%,金葡菌占79.78%;非皮损部位细菌阳性率为34.45%,金葡菌占80.49%。湿疹和AD皮损部位金葡菌的定植量均高于非皮损部位(P<0.01,P<0.05),细菌的定植量与皮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湿疹临床症状评分指数>8分者及AD评分指数>7分者,在治疗的第7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症状评分指数改善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的第14天和第28天,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湿疹和AD患者皮损部位细菌的检出率和金葡菌的带菌率均明显增高,说明金葡菌与湿疹皮炎的关系密切,早期联用抗菌药物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 湿疹 皮损部位 细菌 阳性率 菌阳 治疗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DNA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凡钦 陈宜芳 +2 位作者 李伯有 林宝珠 许德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 DNA 酶(DNase)浓度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于国内首次用单和酶扩散法检测了63例 SLE 患者结果患者血清中 DNase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SLE 伴肾损害患者低于非... 目的研究血清 DNA 酶(DNase)浓度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于国内首次用单和酶扩散法检测了63例 SLE 患者结果患者血清中 DNase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SLE 伴肾损害患者低于非肾损害患者。血清 DNase 的浓度下降与 DNA 含量升高呈负相关;与血沉、ANA 呈负相关;与补体 C3、C4呈正相关;与病情活动积分呈负相关结论 SLE 患者由于其 DNase 水增低下,使得血循环中含 DNA 的自身抗原长期滞留,发挥免疫原性,并与抗 DNA 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免疫损伤。患者血清 DNase 水平低下在 SLE 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红斑狼疮 系统性 DNA酶 血清诊断
原文传递
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国珍 曾凡钦 +2 位作者 陈宜芳 李伯有 李希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3+B淋巴细胞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和复制期蛋白ZEBRA的表达。结果活动期患者CD19+细胞和CD23+细胞LMP1的表达率均高于...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3+B淋巴细胞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和复制期蛋白ZEBRA的表达。结果活动期患者CD19+细胞和CD23+细胞LMP1的表达率均高于稳定期患者,两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CD23+细胞LMP1的表达率高于CD19+细胞,而对照组两者差异无显著性;ZE-BRA的表达仅见于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活动期患者CD19+、CD23+细胞ZEBRA的表达率均高于稳定期患者,且在活动期患者中,CD23+细胞ZEBRA的表达率高于CD19+细胞,而在稳定期患者中,CD23+细胞和CD19+细胞ZEBRA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B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与B淋巴细胞的活化及SLE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 疱疹病毒4型 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 SLE 疱疹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单相酶扩散法测定SLE患者血清DNA酶的浓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宜芳 曾凡钦 +2 位作者 许德清 李伯有 林宝珠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 建立 D Nase 检测的方法,并探讨血清 D Nase 浓度异常在 S L E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于国内首次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了63 例 S L E 患者。结果  S L E 患者血清中 D Nase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 目的 建立 D Nase 检测的方法,并探讨血清 D Nase 浓度异常在 S L E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于国内首次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了63 例 S L E 患者。结果  S L E 患者血清中 D Nase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血清 D Nase 的浓度下降与 D N A 含量升高呈负相关。用于 D Nase 检测的琼脂板中最适 D N A 和 E B 浓度分别为30 % 和25 % ,该法检测 D Nase 的灵敏度可达2 μg/ L。结论 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血清 D Nase 浓度简便、灵敏、可靠,血清 D Nase 水平低下在 S L E 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测定患者 D Nase 浓度在研究 S L E 复杂的免疫发病机制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酶扩散法 红斑狼疮 系统性 DNA酶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循环抗皮肤基底膜带抗体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越苹 曾凡钦 +1 位作者 陈宜芳 李伯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了解抗皮肤基底膜带(BMZ)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循环中的存在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0例SLE患者血清抗BMZ抗体,并分析其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7例(67%) SLE患者存在循... 目的了解抗皮肤基底膜带(BMZ)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循环中的存在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0例SLE患者血清抗BMZ抗体,并分析其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7例(67%) SLE患者存在循环抗BMZ抗体,其中IgG>IgM>IgA;抗体主要结合于盐裂皮肤的表皮侧,少数可结合于真皮侧或表、真皮两侧;伴皮肤损害的SLE患者循环抗BMZ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皮肤损害者(P<0.05);病情处于活动期或伴肾脏损害、关节炎、脱发、光敏感、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与病情处于稳定期或不伴以上临床表现、抗dsDNA抗体阴性的患者比较,其抗BMZ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LE患者循环中存在较高发生率的抗BMZ抗体,具有抗体/抗原的异质性;抗BMZ抗体的出现与SLE皮肤损害有关,而与病情活动、其他临床表现、抗dsDNA抗体无关;抗BMZ抗体可能参与了SLE皮肤损害的免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皮肤基底膜带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检测 血清
原文传递
P57^(kip2)、PCNA、Ki67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16
作者 张军民 黄庚史 +2 位作者 周春红 李伯有 曾凡钦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453-454,共2页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抑制因子P57ki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蛋白表达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表皮内P57kip2、PCNA、Kip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银屑病皮损内P57kip2,PCNA、K...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抑制因子P57ki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蛋白表达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表皮内P57kip2、PCNA、Kip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银屑病皮损内P57kip2,PCNA、Kip67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阳性细胞分布在角朊细胞各层,正常表皮呈阴性或仅于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结论银屑病皮损内存在细胞周期调控失常,这种不正常性与银屑病角朊细胞过度增殖和不正常分化相关,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P57^KIP2 PCNA KI6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