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草不同种植模式对蟹塘水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史建华 刘智俊 +2 位作者 陆锦天 李住 杨茜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8-232,共5页
为了解水草不同种植模式对蟹塘水质及产量的影响,在河蟹放养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以单一伊乐藻、伊乐藻和轮叶黑藻1∶1、伊乐藻和轮叶黑藻7∶3这3种栽植模式进行种草养蟹试验,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蟹塘水质的变化规律,并对河蟹产量、出塘规... 为了解水草不同种植模式对蟹塘水质及产量的影响,在河蟹放养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以单一伊乐藻、伊乐藻和轮叶黑藻1∶1、伊乐藻和轮叶黑藻7∶3这3种栽植模式进行种草养蟹试验,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蟹塘水质的变化规律,并对河蟹产量、出塘规格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试验结果:采用伊乐藻和轮叶黑藻1∶1的种植模式,河蟹的平均出塘规格最大,大规格蟹(雌蟹≥150 g、雄蟹≥200 g)的比例最高,虽然成活率和产量略有下降,但单位面积净利润最高。结果表明,按恰当的比例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比单一种植伊乐藻更能抵御极端高温天气,降低养殖风险,同时有助于提高河蟹的出塘规格和大规格蟹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池塘养殖 水草 种植模式 伊乐藻 轮叶黑藻 水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饲料对杂交鳜生长、成活率及体成分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燕 史建华 +1 位作者 施顺昌 李住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为了研究杂交鳜摄食非鲜活饵料鱼的生长情况,分别用冰冻饵料鱼和配合饲料饲喂杂交鳜10周,并以鲜活饵料鱼作对照,比较不同饲料对杂交鳜生长、成活率及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鲜活饵料鱼组的杂交鳜生长最快,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 为了研究杂交鳜摄食非鲜活饵料鱼的生长情况,分别用冰冻饵料鱼和配合饲料饲喂杂交鳜10周,并以鲜活饵料鱼作对照,比较不同饲料对杂交鳜生长、成活率及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鲜活饵料鱼组的杂交鳜生长最快,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但与冰冻饵料鱼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鳜的成活率在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杂交鳜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鲜活饵料鱼组和冰冻饵料鱼组,而蛋白质含量则显著高于鲜活饵料鱼组和冰冻饵料鱼组(P<0.05)。冰冻饵料鱼组杂交鳜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鲜活饵料鱼组(P<0.05),但脂肪含量则高于鲜活饵料鱼组。试验结果表明,可用冰冻饵料鱼替代鲜活饵料鱼来饲喂杂交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交鳜对鲜活饵料鱼的依赖。摄食配合饲料的杂交鳜虽然生长速度较慢,但其体成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肉品质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活饵料鱼 冰冻饵料鱼 配合饲料 生长 成活率 体成分
下载PDF
崇明地区大规格中华绒螯蟹养成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骆志强 黄薇 +3 位作者 李住 刘智俊 陆锦天 马天利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3-175,179,共4页
为了探索在上海崇明地区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的技术,在崇明西北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塘开展种草生态养殖成蟹试验。试验池塘面积15亩(15亩=1 hm2,下同),放养规格为100只/kg的中华绒螯蟹蟹种500只/亩,试验期间池塘整体水草... 为了探索在上海崇明地区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的技术,在崇明西北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塘开展种草生态养殖成蟹试验。试验池塘面积15亩(15亩=1 hm2,下同),放养规格为100只/kg的中华绒螯蟹蟹种500只/亩,试验期间池塘整体水草覆盖率约为70%。试验结果:养殖成蟹871.95kg,亩产58.13 kg,其中雄蟹平均壳长64.23 mm,壳宽72.03 mm,体质量194.07 g,个体200 g以上的比例为40.0%;雌蟹平均壳长60.46 mm,壳宽67.51 mm,体质量140.88 g,个体150 g以上的比例为36.7%。结果表明,采用种草生态养蟹模式,可以在崇明地区养成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 中华绒螯蟹 大规格 成蟹
下载PDF
生物净水剂降低南美白对虾苗种培育池亚硝酸盐含量的应用实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陆锦天 李住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亚硝酸盐含量 苗种培育池 南美白对虾 生物净水剂 凡纳滨对虾 养殖发展 苏南地区 养殖模式
下载PDF
上海崇明地区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智俊 李建忠 +2 位作者 陆锦天 李住 史建华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对上海崇明地区雌性克氏原螯虾进行按月采样,研究了其性腺发育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卵巢指数的周年变化明显,卵巢指数在春季较低,随后开始逐渐上升,到秋季达到顶峰,最大平均值出现在10月,卵巢指数达3.12±0.62,... 通过对上海崇明地区雌性克氏原螯虾进行按月采样,研究了其性腺发育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卵巢指数的周年变化明显,卵巢指数在春季较低,随后开始逐渐上升,到秋季达到顶峰,最大平均值出现在10月,卵巢指数达3.12±0.62,此时期也是崇明地区克氏原螫虾的繁殖高峰。10月后生殖群体逐渐减少,卵巢指数也随之逐渐下降,进入冬季后有一个明显的低谷。雌性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指数在整个周年变化并不显著,仅在冬季前有上升趋势,越冬后下降至最低点。8月开始出现少量抱卵虾,9月卵巢成熟个体以及抱卵虾开始大量出现,随后抱卵虾逐渐减少,一直持续到秋末,至次年2月,又有一个抱卵虾峰值出现。总体来看,上半年雌虾性腺发育达到Ⅳ期和V期的数量远少于下半年。由此可见,崇明地区克氏原螯虾的主要产卵期在秋季,产卵期较长,可以一直延续至次年2月。克氏原螯虾的平均抱卵量在300粒左右,最高达700粒以上。20 g以下的个体为首次繁殖,抱卵量较低,且个体之间抱卵量差异较大。随着亲本体质量的增加,抱卵量、平均单卵质量和生殖力都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体质量31~35 g的亲本平均抱卵量为389粒,平均卵块质量为2.34 g,平均单卵质量达到6.75 mg。但随着亲本体质量的进一步增大,当体质量高于40 g时,其单卵质量仅为5.83 mg,与36~40 g的亲本并无显著差异,而其它各项生殖性能指标如生殖力和抱卵量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崇明地区 卵巢发育 生殖性能
下载PDF
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史建华 刘智俊 +2 位作者 陆锦天 李住 杨茜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5期239-242,共4页
为研究水稻种植过程中常用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作用,通过48 h半静水法测定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并据此结果设定28 d慢性试验浓度,测定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蜕壳率和平均蜕壳天数,以及肝... 为研究水稻种植过程中常用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作用,通过48 h半静水法测定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并据此结果设定28 d慢性试验浓度,测定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蜕壳率和平均蜕壳天数,以及肝胰腺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草甘膦12、24、36、48 h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91、16.67、13.99、12.09 mg/L,安全浓度为1.9 mg/L;慢性毒性试验中,相比对照组,试验组草甘膦浓度达到0.6 mg/L后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显著升高,草甘膦浓度达到0.3 mg/L时中华绒螯蟹的蜕壳率显著降低,各组间平均蜕壳时间统计学显示无明显差异,但组织学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长时间暴露于低于安全浓度的草甘膦中依然会造成肝胰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草甘膦 毒理 稻蟹共作
下载PDF
底部微孔增氧技术在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建忠 杨锦英 +1 位作者 李燕 李住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共2页
常规扣蟹培育过程中由于放养密度高,投放较多水草作为河蟹栖息、脱壳的隐蔽场所,但也造成了水体交换能力较差,水质易变,溶氧较低,易造成缺氧事故,对蟹种中后期的生长脱壳和产量不利。
关键词 扣蟹养殖 中华绒螯蟹 增氧技术 应用 微孔 底部 放养密度 隐蔽场所
下载PDF
极端高温天气下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上海地区河蟹成蟹池塘养殖的影响
8
作者 祖露 李住 刘智俊 《水产研究》 2023年第2期57-62,共6页
对6家河蟹养殖经营主体的水草种植模式、水草生长情况、河蟹回捕率、平均规格和平均亩产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单种伊乐藻或者苦草的水草种植模式在极端高温天气中水草均出现生长停滞或者死亡的现象,而在轮叶黑藻和伊乐藻搭配种植模式中,水... 对6家河蟹养殖经营主体的水草种植模式、水草生长情况、河蟹回捕率、平均规格和平均亩产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单种伊乐藻或者苦草的水草种植模式在极端高温天气中水草均出现生长停滞或者死亡的现象,而在轮叶黑藻和伊乐藻搭配种植模式中,水草生长正常或者即使伊乐藻受到影响,轮叶黑藻生长状况较好。在极端高温天气下,池塘水草未出现死亡的养殖主体的河蟹回捕率和平均规格显著高于池塘水草死亡的养殖主体,且池塘种植水草生长停滞的养殖主体因池塘水草的覆盖率较高,所以其河蟹的回捕率和平均规格较好。水草长势好的养殖主体平均亩产较高,水草长势差的养殖主体平均亩产较差。池塘多水草搭配种植比单水草种植在抗极端高温和河蟹产量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水草种植模式 回捕率 规格 亩产量
下载PDF
雌性克氏原螯虾不同性腺发育时期肝胰腺生化组成变化
9
作者 李住 陆锦天 刘智俊 《水产研究》 2020年第3期156-162,共7页
本实验研究了克氏原螯虾不同发育时期肝胰腺指数变化情况,并比较了肝胰腺中蛋白、总脂、总糖、水分及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1) 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指数在性腺发育处于六期时(排卵后)和一期时最高,随着性腺发育逐步成熟,雌性克氏原螯虾... 本实验研究了克氏原螯虾不同发育时期肝胰腺指数变化情况,并比较了肝胰腺中蛋白、总脂、总糖、水分及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1) 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指数在性腺发育处于六期时(排卵后)和一期时最高,随着性腺发育逐步成熟,雌性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指数持续下降,此时期也是崇明地区克氏原螯虾的繁殖高峰,性腺发育处于四期时,肝胰腺指数达到最低值。2) 随着性腺的发育,肝胰腺中水分含量逐渐升高,肝胰腺的干物质中,蛋白、总糖含量均随着性腺发育显著下降。3) 肝胰腺脂肪酸组成上,C16:0随着性腺发育逐渐减少,C16:1n7和C18:3n3随着性腺发育先增加后减少,产卵后达到最低,而C18:2n6随着性腺发育逐渐增加。4) 三种高不饱和脂肪酸C20:4n6 (花生四烯酸ARA),C20:5n3 (EPA),C22:6n3 (DHA)均呈显著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肝胰腺 生化组成 性腺发育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体及仔蟹阶段肝胰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10
作者 李住 陆锦天 刘智俊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6期314-321,共8页
通过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及仔蟹进行连续采样和组织切片,系统地研究了该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前体出现于心跳期胚胎,由卵黄囊特化而来,为1对囊状结构,此阶段首次出现肝胰腺细胞(柱状上皮细胞)。胚... 通过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及仔蟹进行连续采样和组织切片,系统地研究了该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前体出现于心跳期胚胎,由卵黄囊特化而来,为1对囊状结构,此阶段首次出现肝胰腺细胞(柱状上皮细胞)。胚胎孵化后,随着幼体的发育,肝胰腺由最初的1对囊状结构逐渐分叶生长。从Ⅰ期溞状幼体至Ⅴ期溞状幼体,肝胰腺分叶数量分别为4-6-8-12-12,肝胰腺细胞高度由(12.63±4.91)μm增至(44.16±13.57)μm。肝胰腺中的细胞组成也随着幼体的发育逐渐完善,Ⅱ期溞状幼体的肝胰腺中首次出现E细胞和B细胞,Ⅲ期溞状幼体肝胰腺中首次出现F细胞,而R细胞直到Ⅱ期仔蟹才首次出现。从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肝胰腺细胞高度由(44.93±18.27)μm增至(56.38±5.6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肝胰腺 溞状幼体 大眼幼体 仔蟹 发育生物学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卵黄磷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组化应用
11
作者 陆锦天 李住 刘智俊 《水产研究》 2021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本研究通过对中华绒螯蟹成熟卵巢中的卵黄磷蛋白进行分离,并使用全自动蛋白纯化仪和胶回收的方对其进行纯化,以此为抗原免疫小鼠,使之产生针对性抗体后进行融合筛选,获得稳定额单克隆细胞株,将细胞株培养后打入小鼠腹腔,制备腹水。随后... 本研究通过对中华绒螯蟹成熟卵巢中的卵黄磷蛋白进行分离,并使用全自动蛋白纯化仪和胶回收的方对其进行纯化,以此为抗原免疫小鼠,使之产生针对性抗体后进行融合筛选,获得稳定额单克隆细胞株,将细胞株培养后打入小鼠腹腔,制备腹水。随后从腹水中纯化收集抗体,并进行Elisa效价监测,结果表明,获得三株单克隆抗体2N17、3G2、2J11效价均高于64 K,抗体浓度为2N17:0.8 mg/ml,3G2:0.8 mg/ml,2J11:0.7 mg/ml。随后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中华绒螯蟹卵黄磷蛋白在其胚胎和幼体中进行定位,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在囊胚期和原肠期时,卵黄磷蛋白强阳性位点均分布于卵黄物质中,聚集与卵黄岛周边,当胚胎发育至心跳期时,卵黄囊中已无卵黄磷蛋白阳性物质变弱,仅仅分布于卵黄囊外周,围绕肝胰腺前体细胞有弱阳性位点,随后胚胎孵化,卵黄磷蛋白阳性位点消失,大眼幼体的肝胰腺区域无发现,暗示中华绒螯蟹在胚胎发育中期是卵黄磷蛋白动用高峰,而末期卵黄磷蛋白已消耗殆尽,初孵幼体已不带有卵黄磷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卵黄磷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