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的复活:从叙事的“无能”到意义的重构——兼论一种呈现诗学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佩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96,共13页
本文从叙事作为当代诗写策略的无效性入手,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作者与自我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对表现世界的远离及其身后景象进行了扫描,进而提出一种呈现诗学,并对"呈现"作为一种态度和策略、呈现对象与写作的有效性关系... 本文从叙事作为当代诗写策略的无效性入手,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作者与自我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对表现世界的远离及其身后景象进行了扫描,进而提出一种呈现诗学,并对"呈现"作为一种态度和策略、呈现对象与写作的有效性关系以及意义世界的重构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阐发,以期为当今解构语境下的诗学思考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突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无能 呈现 互文 呈现诗学
下载PDF
沉醉与历险:“网络诗歌”文本艺术缺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佩仑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5-70,共6页
自20世纪末以来,"网络诗歌"的存在事实业已形成,并对社会文化和诗歌写作本身产生了综合而广泛的影响。但"网络诗歌"文本又有着浮躁化、矫情化、随意化、虚脱化、平俗化等等不容忽视的艺术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得&q... 自20世纪末以来,"网络诗歌"的存在事实业已形成,并对社会文化和诗歌写作本身产生了综合而广泛的影响。但"网络诗歌"文本又有着浮躁化、矫情化、随意化、虚脱化、平俗化等等不容忽视的艺术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得"网络诗歌"并未拥有独立、完整的诗美准则,反而对严肃诗歌写作形成了巨大冲击。网络环境的特点对"网络诗歌"文本艺术缺陷的形成有着本质关联,自娱自乐的"网络诗歌"文本在远离生存实在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诗歌艺术本身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诗歌 艺术缺陷 案例分析
下载PDF
从虚构到呈现:浅论林白小说的自白意义
3
作者 李佩仑 甄远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113,共7页
林白的小说创作是一次次从虚构到呈现的过程,即通过其独特而自由的、充满自省和批判意识的自白式书写,完成了个体与世界整体的沟通,完整表达了其创作的自白意义。林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本从女性意识、生命残缺者以及历史文化语境三个方... 林白的小说创作是一次次从虚构到呈现的过程,即通过其独特而自由的、充满自省和批判意识的自白式书写,完成了个体与世界整体的沟通,完整表达了其创作的自白意义。林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本从女性意识、生命残缺者以及历史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展示了作家"从虚构到呈现"的创作流变和创作意图,以其特有的自白意义揭示出"个人化写作"所代表的审美取向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 虚构 呈现 女性意识 自白
下载PDF
生之残酷:权力意志下的欲与罪——对《雷雨》救赎母题的再思考
4
作者 李佩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1-94,共4页
曹禺在话剧《雷雨》中对宇宙和人生命运的"不可理解"之"残忍"性进行了独到的思考与诠释,这充分体现在《雷雨》在群体关系、权力意志与宇宙权力意志对人生的双重影响、生之残酷与疯癫的产生、生之残酷与救赎的困境... 曹禺在话剧《雷雨》中对宇宙和人生命运的"不可理解"之"残忍"性进行了独到的思考与诠释,这充分体现在《雷雨》在群体关系、权力意志与宇宙权力意志对人生的双重影响、生之残酷与疯癫的产生、生之残酷与救赎的困境这三方面问题的深沉叩敲上,从中可以看出《雷雨》更为隐奥的创作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权力意志 疯癫 救赎
下载PDF
迷途与方向:有关我国档案学实际的几点看法──与王恩汉先生商榷
5
作者 李佩仑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档案学 特色 学科建设 档案 文件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下载PDF
简述中国电影研究在欧美的发展
6
作者 李佩仑 吴紫婷 《戏剧之家》 2020年第26期112-113,共2页
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不仅仅要谋求国家硬实力得到提升,同时文化软实力也应该不甘落后,而我们国家的电影行业就可以充分代表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电影在欧美基本不构成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但是伴... 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不仅仅要谋求国家硬实力得到提升,同时文化软实力也应该不甘落后,而我们国家的电影行业就可以充分代表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电影在欧美基本不构成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但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针对我们国家的电影研究在欧美逐渐兴起,这也象征着我们国家的电影发展越来越成熟,并且逐渐和国际接轨,进军世界电影界。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我们国家的电影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进一步将我们国家的电影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所以本篇文章以上世纪的几个时间段为线索,分别介绍了我们国家的电影在欧美的发展和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欧美 发展进程
下载PDF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23
7
作者 潘连根 王静义 李佩仑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4,共4页
写作能力是最能彰显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优势的素质之一,也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从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写作能力的需求出发,思考和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突破"一体两翼&... 写作能力是最能彰显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优势的素质之一,也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从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写作能力的需求出发,思考和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突破"一体两翼"模式,改革写作类课程教学;确立"大写作观",开辟写作教学多样化课堂;构建网络实践平台,创新写作教学与训练;确保"四年一贯制",坚持写作教学与训练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类课程 写作能力 四年一贯制
下载PDF
鲁迅与圣人
8
作者 李佩仑 李雨蔚 《中国农村教育》 2020年第14期90-91,共2页
精神灵性与心智健全等概念在今天变得非常重要,它们有助于对当代国民性的客观分析,有助于公民对权益与义务,对索取与给予的平衡。鲁迅式的圣人在现实中国的出现条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有趣话题。从召唤鲁迅到实践鲁迅,不但让我们对鲁... 精神灵性与心智健全等概念在今天变得非常重要,它们有助于对当代国民性的客观分析,有助于公民对权益与义务,对索取与给予的平衡。鲁迅式的圣人在现实中国的出现条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有趣话题。从召唤鲁迅到实践鲁迅,不但让我们对鲁迅思想更有了解和深入,而且也会对从个体到整体国民性的改进提供切实的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国民性
下载PDF
知识和元知识:从知识的生成到知识的管理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佩仑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18年第6期57-60,共4页
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了信息和知识的关系,认为能受控的有用信息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析解了知识的意义与结构,进而论证了如何把对第四类知识的发现和运用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动力。同时,提出元知识的概念,认为后保管主义的理念可以看... 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了信息和知识的关系,认为能受控的有用信息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析解了知识的意义与结构,进而论证了如何把对第四类知识的发现和运用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动力。同时,提出元知识的概念,认为后保管主义的理念可以看作是在图书和档案管理范畴对第四类知识和元知识的实践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类知识 元知识 知识个体 知识域 后保管主义
下载PDF
论文化创意时代的审美资本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佩仑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9,共9页
审美与资本的媾和是后工业社会发展演变的自然路径,是后现代困境内在矛盾的必然体现。文化创意时代的审美资本应该致力于社会整体以充满审美想像力和审美需求的形态来推动新的物质和精神的消费。审美如何嵌入资本又作用于资本,审美资本... 审美与资本的媾和是后工业社会发展演变的自然路径,是后现代困境内在矛盾的必然体现。文化创意时代的审美资本应该致力于社会整体以充满审美想像力和审美需求的形态来推动新的物质和精神的消费。审美如何嵌入资本又作用于资本,审美资本如何既合情合理地嵌入资本逻辑,又使后者能够在合乎时代审美与未来审美的向度上有所嬗变,是文化创意时代的新命题。极具原创性和美学开拓价值的文化创新对内容产业的支撑,和作为审美资本的文化创意对于现代美学新形态的塑成,达成了挽歌与降临的叠合意味,即达成了审美原始冲动与现代消解形式的混沌性存在。文化创意的主体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避免消费主义的平面化,如何以艺术美感扩充产品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提高消费者的理解力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 审美资本 想像力 品牌 文化生态
下载PDF
论交互式档案学及档案管理的新范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佩仑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论文基于哈贝马斯的交互理论对后现代主义部分思想的超越与反拨,揭示了档案学在当今语境下的可能形态,进而提出了交互式档案管理的新图式,并对文档的交互生成、交互控制、交互鉴定、交互利用等理念作了具体区分与阐述,旨在从交互理论的... 论文基于哈贝马斯的交互理论对后现代主义部分思想的超越与反拨,揭示了档案学在当今语境下的可能形态,进而提出了交互式档案管理的新图式,并对文档的交互生成、交互控制、交互鉴定、交互利用等理念作了具体区分与阐述,旨在从交互理论的新视角对档案学既定理论与应用模式进行全新审视和再构建,以期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理论 交互制作 交互控制 交互鉴定 交互利用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档案学:从德里达、福柯到特里·库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佩仑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共4页
本文从后现代哲学思想与方法的根本特征着手,对档案属性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德里达和福柯的主要观点、方法作了分析性介绍,并对后现代视域下的新型文档关系作了尝试性解读,以期能对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上的参... 本文从后现代哲学思想与方法的根本特征着手,对档案属性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德里达和福柯的主要观点、方法作了分析性介绍,并对后现代视域下的新型文档关系作了尝试性解读,以期能对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上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保管主义
原文传递
另一种修辞:不动声色的内心决斗--论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歌艺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佩仑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201,共15页
本文旨在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歌艺术进行更为深入的发现和评述,通过对其主要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对毕晓普诗歌的隐身性、透视性和沉默性进行论述,从而为准确把握毕晓普的诗写艺术、完整理解其诗歌的内在涵义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 毕晓普 隐身 主体透视 沉默
原文传递
精勤开拓多锐意 为人为学但求真——记浙江大学档案学专家何嘉荪教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佩仑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60,共4页
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学 ,因而必需更多地强调联系实际。但是这并非要求在理论描述中简单地重现实际 ,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然而 ,档案工作操作方法一般情况下具有相对稳定性 ,这使得人们在观察它的时候 ,有可能以为它的某些... 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学 ,因而必需更多地强调联系实际。但是这并非要求在理论描述中简单地重现实际 ,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然而 ,档案工作操作方法一般情况下具有相对稳定性 ,这使得人们在观察它的时候 ,有可能以为它的某些固定出现的表象 ,就是它的本质和规律。为了避免这一点 ,研究者应该注意转换研究视角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才能突破思维定势 ,获得较好的成果。———何嘉荪《转换研究视角突破思维定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大学 档案学专家 何嘉荪 人物传记 敬业精神 治学态度 学术成果
原文传递
内心的现场:“我的爱是一根羽毛”——论罗伯特·克里利的诗歌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佩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3,共9页
美国黑山派代表诗人罗伯特·克里利通过非人格化的情感记录,非主体性的即时述说,以及开放游离的散漫风格,为20世纪美国诗歌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过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克里利的诗歌既超越了抒情主义传统,又进入了现代... 美国黑山派代表诗人罗伯特·克里利通过非人格化的情感记录,非主体性的即时述说,以及开放游离的散漫风格,为20世纪美国诗歌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过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克里利的诗歌既超越了抒情主义传统,又进入了现代诗学的前沿地带,本文着眼于研究其中所体现出的典型的智性写作、过程诗学和散漫艺术质素,以期为克里利诗艺归纳乃至整个美国后现代诗歌研究提供新的诗学理念和解读视角,对21世纪新诗学的建设也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克里利 黑山派诗歌 过程诗学 散漫艺术
原文传递
异质的梦歌:隐语世界里的悲欢“碎片”——论约翰·贝里曼的诗歌艺术
16
作者 李佩仑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7,157,共8页
本文讨论了20世纪美国重要诗人约翰.贝里曼的诗歌艺术。贝里曼的诗歌发现了现实与诗艺的双重异质性,并在其代表性作品中进行了有效呈现。在具体的诗写层面,其异质性主要通过反抒情的多面主体、戏剧性的隐语风格和碎片化艺术三个方面展... 本文讨论了20世纪美国重要诗人约翰.贝里曼的诗歌艺术。贝里曼的诗歌发现了现实与诗艺的双重异质性,并在其代表性作品中进行了有效呈现。在具体的诗写层面,其异质性主要通过反抒情的多面主体、戏剧性的隐语风格和碎片化艺术三个方面展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贝里曼的创作实践了一种全新的现代诗歌语言和朝向多元化的综合性写作的探索努力,从而为美国诗歌从现代向后现代诗风的转向提供了极富借鉴意义的经典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里曼 异质 多面主体 隐语 碎片化
原文传递
乘着即兴之翼:从最高虚构到不可能的现实——论约翰·阿胥伯莱的诗歌艺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佩仑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作为“诗人中的诗人”,约翰·阿胥伯莱以其卓异的实验性创作实现了对现代主义以来非个人化客体诗学的突破,力求以全息和即时性的方式捕捉、描述当代社会现实与心灵现实的新形态。他在智性的自动化、散漫风格的确立以及超现实混合体... 作为“诗人中的诗人”,约翰·阿胥伯莱以其卓异的实验性创作实现了对现代主义以来非个人化客体诗学的突破,力求以全息和即时性的方式捕捉、描述当代社会现实与心灵现实的新形态。他在智性的自动化、散漫风格的确立以及超现实混合体的塑成三个方面,大量运用即兴手法,呈现了后现代语境下经验与沉思、个人与现实的悖论性关系。阿胥伯莱使即兴从一种手法升格为文体风格艺术,这既是对美国诗歌沉思传统的继承和超越,也是对一种超智性的新诗学、即时性的过程叙事和更为完整、逼真的新超现实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阿胥伯莱 即兴艺术 智性 散漫风格 新超现实
原文传递
新超现实的三棱镜:论W.S.默温的诗歌艺术
18
作者 李佩仑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W.S.默温的创作不但具有跨文化和生态学的显性价值,更在诗歌本质的内在层面有着现代诗学的开拓意义。默温在多个维度上对传统超现实主义形成了难能可贵的诗学突破,他以还原的方式扩充和延伸了现代诗歌的审美触角,以自然梦幻表征了现代... W.S.默温的创作不但具有跨文化和生态学的显性价值,更在诗歌本质的内在层面有着现代诗学的开拓意义。默温在多个维度上对传统超现实主义形成了难能可贵的诗学突破,他以还原的方式扩充和延伸了现代诗歌的审美触角,以自然梦幻表征了现代诗人和现代人的身份焦虑,以觉醒的虚空意识构筑了对现代世界的后人类想象。默温的诗歌使超验只是作为超越现实的新工具,既避免了遁世,也缓和了现代性萌生期对现实的过于粗暴,由此形成对后现代主义诗学困境的反思和对某种新诗学的积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默温 还原 自然梦幻 虚空 新超现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