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保传[油画作品]
1
作者 李保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6-286,共1页
下载PDF
浅析前苏联对我国动画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保传 顾明智 《美术大观》 2008年第5期62-63,共2页
  美术电影,就其名称而言,是中国的专有名词,在世界上通称Animation. Animation在词义上是富有生气的,带有动的意思,所以也翻译成"动画"."动画" 这个词汇是从日本引用过来的.解放前,动画片在中国叫做"卡通片...   美术电影,就其名称而言,是中国的专有名词,在世界上通称Animation. Animation在词义上是富有生气的,带有动的意思,所以也翻译成"动画"."动画" 这个词汇是从日本引用过来的.解放前,动画片在中国叫做"卡通片",即英文 cartoon的音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片 美术影片 艺术片 水墨动画片 动画艺术 中国动画电影
下载PDF
两汉文化与年画之滥觞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保传 臧艳超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从造物的角度来看,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求美而美的艺术,它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为根本目的,在对生活的创造、充实、完善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用鲁迅的话说,它...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从造物的角度来看,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求美而美的艺术,它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为根本目的,在对生活的创造、充实、完善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用鲁迅的话说,它是“生产者的艺术”。艺术的功能在文化史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艺术形式被创造出来,艺术就会获得新的功能和完成这些功能的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全部或部分地丧失原来所具有的功能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祭祀文化 年俗 科学技术
下载PDF
漫谈我国早期的动画艺术教育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保传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5-18,共4页
中国的动画艺术在国际上曾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从《谢谢小花猫》到《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短短的6年,老一辈艺术家创作的动画片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从《骄傲的将军》到《大闹天宫》10余年的时间,我们的动画在国际上已经探索出一条... 中国的动画艺术在国际上曾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从《谢谢小花猫》到《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短短的6年,老一辈艺术家创作的动画片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从《骄傲的将军》到《大闹天宫》10余年的时间,我们的动画在国际上已经探索出一条民族风格之路,在世界动画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中国学派"的大旗。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国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引领下,动漫艺术再次迎来新的复苏。动漫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院校成立,各类动漫节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其繁荣程度前所未有。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采访苏州美专动画科毕业生浦家祥先生,希冀梳理出我国早期动画教育的真实背景,还原光环背后的艰辛和付出,为今天的动漫艺术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通训练班 苏州美专动画科
下载PDF
未竟的夙愿——动画片《昆虫世界》始末
5
作者 李保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动画长片《昆虫世界》是继《铁扇公主》之后由万氏兄弟筹拍的一部影射日本侵略者的儿童教育片。该片曾两度筹备,但其命运不济,最终以失败而收场,究其原因,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错位,不得其一。
关键词 动画 《昆虫世界》 万古蟾 万籁鸣
下载PDF
论设计美学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6
作者 李保传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0年第5期58-59,共2页
设计美学是通过把传统艺术的美学原理应用于生产技术领域,最终在物质产品功能与形式上体现美学与技术和谐统一的一门应用美学。它不同于以往人们自然地将艺术形态作为美学的视觉落点,它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因此,了解设计艺术美学也必... 设计美学是通过把传统艺术的美学原理应用于生产技术领域,最终在物质产品功能与形式上体现美学与技术和谐统一的一门应用美学。它不同于以往人们自然地将艺术形态作为美学的视觉落点,它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因此,了解设计艺术美学也必须从技术美学入手,寻找其规律性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设计技术 设计审美 美学体系
下载PDF
第一部中日合拍动画长片《熊猫的故事》创作始末
7
作者 李保传 徐撼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2年第1期87-92,共6页
动画电影《熊猫的故事》摄制完成于1981年12月,迄今已逾40年.影片为中日合拍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第一部中外合拍的动画作品.讲述了中国的熊猫“焘焘”被盗猎者偷运到西方都市所经历的一幕幕悲剧故事.美术风格既有浓郁的东方装饰绘画造... 动画电影《熊猫的故事》摄制完成于1981年12月,迄今已逾40年.影片为中日合拍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第一部中外合拍的动画作品.讲述了中国的熊猫“焘焘”被盗猎者偷运到西方都市所经历的一幕幕悲剧故事.美术风格既有浓郁的东方装饰绘画造型,又兼具明快而富有秩序感的广告设计风格,将熊猫的悲剧与优美的画面相结合,在突出凄美的“故事”中探讨了更为深刻的命题:对于人类而言,真正的幸福自由到底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合拍 《熊猫的故事》 代工
下载PDF
续议我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保传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2期34-36,共3页
一般认为,我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为1955年由钱家骏先生执导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这个说法不仅屡见于各类报道以及书籍文章当中,还作为我国动画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广为学界传诵和引用。然而,笔者在整理中国动画文献资料... 一般认为,我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为1955年由钱家骏先生执导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这个说法不仅屡见于各类报道以及书籍文章当中,还作为我国动画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广为学界传诵和引用。然而,笔者在整理中国动画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疑窦,并对这一说法产生了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片 彩色片 乌鸦 发展道路 民族风格 电影 将军 资料统计 文献资料 作品
下载PDF
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的甄别与考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保传 《电影评介》 2012年第3期1-3,共3页
甄别我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研究发掘其存在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是传承中国动画艺术发展,是当前树立和探索自身动画风格形成的有益借鉴。在特伟先生"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引领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恰好是民族风格动画的实践者... 甄别我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研究发掘其存在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是传承中国动画艺术发展,是当前树立和探索自身动画风格形成的有益借鉴。在特伟先生"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引领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恰好是民族风格动画的实践者,其学术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并获奖也是实至名归的,应该说,它们都是我国早期民族风格动画的代表,是成就"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部 彩色动画 《骄傲的将军》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民族风格
下载PDF
黄尧与我国早期的动漫产业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保传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2年第2期66-68,共3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尧先生作为我国早期漫画艺术的先驱者,他所创作的"牛鼻子"形象可以说与叶浅予塑造的"王先生"、张乐平笔下的"三毛"等卡通明星齐名,成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与众不同的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尧先生作为我国早期漫画艺术的先驱者,他所创作的"牛鼻子"形象可以说与叶浅予塑造的"王先生"、张乐平笔下的"三毛"等卡通明星齐名,成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与众不同的是,"牛鼻子"的艺术形象不仅写照的是社会群体的人生百态,而且还从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了特别的尝试和探索。在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今天,重新审视、研究黄尧和他的"牛鼻子",对当今重拾动漫艺术的振兴之路,是极其具有借鉴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尧 牛鼻子 卡通明星 产业
下载PDF
剪不断 影还乱——追忆我国美术电影的艺术奇葩:剪纸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保传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0年第12期72-74,共3页
剪纸片作为我国美术电影里面的重要片种,是借鉴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和电影技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从上世纪50年代末产生到本世纪初,步履蹒跚地走过了40余年。期间,老一辈艺术家不但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剪纸片作品,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杰出... 剪纸片作为我国美术电影里面的重要片种,是借鉴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和电影技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从上世纪50年代末产生到本世纪初,步履蹒跚地走过了40余年。期间,老一辈艺术家不但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剪纸片作品,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剪纸片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动画艺术之林中闪烁着夺目的艺术光芒。今天,我们大力发展动漫文化产业,动漫创作机构和创作教育较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剪纸片这一艺术形式却在我们身边悄然消失。我们追求原创、引进技术,但不能忽视对传统动漫艺术的保护和继承。尽管有些高校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可能采用剪纸片表现,但专业的剪纸片创作在国内已经不复存在,同样专业的剪纸片创作人才青黄不接,剪纸片这一艺术奇葩的未来,委实是值得我们今天思考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纸 万古蟾 胡进庆 水墨剪纸
下载PDF
从“小丑柯柯”到“顽皮星君”——“被失传”的《大闹画室》及其时代意义
12
作者 李保传 《当代动画》 2021年第2期59-64,共6页
《大闹画室》问世至今,在专业认识方面既没有得到充分的学术研究,还处于“被失传”的状态,对于该片的描述也有多种版本,在研究上造成新的困惑。本文在史料基础上,重新对《大闹画室》的制作背景、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制作人进行梳理,从图像... 《大闹画室》问世至今,在专业认识方面既没有得到充分的学术研究,还处于“被失传”的状态,对于该片的描述也有多种版本,在研究上造成新的困惑。本文在史料基础上,重新对《大闹画室》的制作背景、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制作人进行梳理,从图像的角度还原了存在于该片中的人物设定,使其重见天日,重申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影片背后所承载的深层次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柯柯” “顽皮星君” 卡通明星 系列片 连环漫画
原文传递
从美术片创作看如何打造中国动画“好品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保传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1,共3页
60年前,以特伟为创作核心的老一辈艺术家们经历了与今天同样的境遇,走过了一段曲折的探索历程,并于1956年前后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的创作目标。事实证明,老一辈动画家们正是以此作为出发点,在创作上坚持“不模仿别... 60年前,以特伟为创作核心的老一辈艺术家们经历了与今天同样的境遇,走过了一段曲折的探索历程,并于1956年前后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的创作目标。事实证明,老一辈动画家们正是以此作为出发点,在创作上坚持“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艺术主张,终于在短短的几年后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动画,在国际上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动画片是中国电影事业中,找到了独自方向的比较卓越的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 特伟 老一辈艺术家 民族风格 电影事业 艺术主张 动画作品 动漫形象 中国学派 《大闹天宫》
原文传递
中国动画文献的类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保传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文献是指具有记录信息和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具体地说,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的结合体,亦可称之为文献载体。文献载体具备三个基本属性,即:知识、记录性、物质性,其功能目的是存贮知识、... 文献是指具有记录信息和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具体地说,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的结合体,亦可称之为文献载体。文献载体具备三个基本属性,即:知识、记录性、物质性,其功能目的是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类型 动画 中国 记录信息 载体 结合体 知识
原文传递
万籁鸣艺术年表
15
作者 李保传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第1期70-77,共8页
1926年,由万氏兄弟自编自导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成功拍摄,标志着动画这一电影艺术形式在中国正式诞生,其创作者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也被誉为中国动画鼻祖,合称万氏兄弟,其中万籁鸣、万古蟾的成就最大,又被动画... 1926年,由万氏兄弟自编自导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成功拍摄,标志着动画这一电影艺术形式在中国正式诞生,其创作者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也被誉为中国动画鼻祖,合称万氏兄弟,其中万籁鸣、万古蟾的成就最大,又被动画界称为"万氏双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蟾 万氏兄弟 万超尘 电影艺术 中国动画 动画界 自编自导 中国电影 特伟 《铁扇公主》
原文传递
“葫芦兄弟”的身世浮沉——记剪纸系列片《葫芦兄弟》诞生30周年
16
作者 李保传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第9期16-25,共10页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唻唻唻。叮当当咚咚当当,葫芦娃。叮当当咚咚当当,本领大。啦唻唻唻。葫芦娃,葫芦娃,本领大。……30年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0年代”,随着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的横空出世,一曲“葫...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唻唻唻。叮当当咚咚当当,葫芦娃。叮当当咚咚当当,本领大。啦唻唻唻。葫芦娃,葫芦娃,本领大。……30年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0年代”,随着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的横空出世,一曲“葫芦娃”响彻大江南北,传唱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兄弟 胡进庆 动作设计 上海美影厂 葛桂云 动画形象 角色造型 沈祖慰 万古蟾 经典动画
原文传递
中国动画的百年夙愿——写在《大闹天宫》50周年文献展览之际
17
作者 李保传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第5期104-109,共6页
2014年4月28日,随着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拉开帷幕,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画文献联展”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此次联展共分成两个部分:动画电影《大闹天宫》50周年文献纪念展和来自日本的月冈贞夫教授捐赠的... 2014年4月28日,随着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拉开帷幕,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画文献联展”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此次联展共分成两个部分:动画电影《大闹天宫》50周年文献纪念展和来自日本的月冈贞夫教授捐赠的动画手稿和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文献资料 动画电影 展览 美术馆
原文传递
“葫芦兄弟”的身世浮沉——谨以此文纪念剪纸动画大师胡进庆(1936—2019)先生
18
作者 臧艳超 李保传 《动漫研究》 2020年第1期61-72,共12页
三十多年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0年代”,随着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的横空出世,一曲《葫芦娃》响彻大江南北,传唱至今。三十年后的2016年7月,新版《葫芦兄弟》再次出现在荧屏上,歌还是当年的歌,但“80后”的“葫芦丝”(《葫芦兄弟》... 三十多年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0年代”,随着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的横空出世,一曲《葫芦娃》响彻大江南北,传唱至今。三十年后的2016年7月,新版《葫芦兄弟》再次出现在荧屏上,歌还是当年的歌,但“80后”的“葫芦丝”(《葫芦兄弟》的追随者们)有的已经有了新“葫芦娃”,两代“葫芦丝”在同一首歌的浸染下,体验的却是不一样的童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纸动画 葫芦丝 葫芦兄弟 同一首歌 胡进庆 追随者 80后
原文传递
从“荔波模式”看动漫节的转型
19
作者 李保传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第8期18-20,共3页
动漫节经过近10多年的蓬勃发展,品牌效应已经形成,由动漫节所构成的节展模式已然成为各地市承办动漫节的方式方法,10多年来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演绎的却是似曾相识的大同小异,"同质化"发展成为了近几年动漫节的集体特征。然而就是这样... 动漫节经过近10多年的蓬勃发展,品牌效应已经形成,由动漫节所构成的节展模式已然成为各地市承办动漫节的方式方法,10多年来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演绎的却是似曾相识的大同小异,"同质化"发展成为了近几年动漫节的集体特征。然而就是这样的动漫节,在很多人眼里,依然认为只有发达地区的城市才可能有能力举办动漫节,而小城镇举办动漫节往往会给人产生"与政绩挂钩"的误解,要不就认为"没有动漫产业而举办动漫节是空洞的,是没有根基的炒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漫节 荔波 品牌效应 文化旅游 动漫行业 动漫业 资源吸引 地方旅游 旅游资源 差异化发展
原文传递
动漫明星孙悟空的形象演变
20
作者 李保传 《全国新书目》 2023年第1期6-21,共16页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摄影、印刷、电影等新兴的艺术形式登陆国内各大城市,国人封闭的视野被打开,众多艺术家参与到全新的艺术创作中去,像卡通漫画、动画电影等都是这个时期比较典型而突出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西方工业文明 卡通漫画 动漫明星 动画电影 形象演变 大城市 孙悟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