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部兰州盆地新生代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化
1
作者 李兆雨 李永项 +4 位作者 李文厚 张云翔 谢坤 张倩 李兆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8-670,共23页
兰州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系列盆地中最早接受沉积的地区之一,也是探讨高原隆升与古气候演化的理想场所。通过大量野外露头观察,综合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化石及沉积地球化学等多种指标,对兰州盆地始新世—中中新世沉积演化进行了全面研... 兰州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系列盆地中最早接受沉积的地区之一,也是探讨高原隆升与古气候演化的理想场所。通过大量野外露头观察,综合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化石及沉积地球化学等多种指标,对兰州盆地始新世—中中新世沉积演化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盆地始新统西柳沟组桔红色、砖红色砂岩应属于风成沙漠沉积,而非前人认为的扇三角洲或河湖相沉积。西柳沟组沉积之后,兰州盆地进入河流—三角洲—湖泊演化阶段:始新世—渐新世早期(野狐城组沉积期)气候总体干热,形成以滨浅湖(含干盐湖)为主、间或出现小规模三角洲的沉积格局;早渐新世晚期(咸水河组沉积早期)开始发育三角洲沉积,之后水体范围逐渐扩大,至晚渐新世浅湖沉积发育,该时期古环境由半干旱半湿润的开阔林地—灌丛演变为干旱气候背景下的灌丛—草原。早中新世初期(咸水河组沉积中期)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之后快速过渡为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代表了湖盆在新生代最后一次扩张,古气候以半干旱为主;中中新世(咸水河组沉积晚期),湖盆逐渐萎缩消亡,兰州盆地整体演变为河流相沉积,仅在局部残存小型洼地,古环境仍为温带半干旱的灌丛—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兰州盆地 新生代 沉积相 古环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演化 被引量:57
2
作者 李文厚 刘溪 +8 位作者 张倩 郭艳琴 李克永 袁珍 王妍 马瑶 白金莉 杨博 李兆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5-621,共17页
基于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对盆地东、南邻区宁静盆地、沁水盆地、济源盆地、南召盆地等同期地层的野外实测以及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的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的岩性特征、地层厚度... 基于多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对盆地东、南邻区宁静盆地、沁水盆地、济源盆地、南召盆地等同期地层的野外实测以及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的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的岩性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沉积相类型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周缘中晚三叠世的岩性粒度变化、地层厚度及地层上下接触关系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背景具有一致性;沉积相带演化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讲,从邻区向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过渡变化符合瓦尔特相律,符合中晚三叠世华北板块构造的演化背景。研究后认为,中晚三叠世,周缘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应属同一个大型沉积盆地,这将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向东部和南部延伸,包括了宁静盆地、沁水盆地、济源盆地、南召盆地等盆地。该研究为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原始沉积面貌的恢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晚三叠世 延长期 沉积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宋平 李文厚 +3 位作者 卢进才 顾端阳 秦彩虹 李兆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5-42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层主要为发育在深湖亚相中的浊积岩,部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人对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较少,需弄清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与扫描...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层主要为发育在深湖亚相中的浊积岩,部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人对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较少,需弄清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对大量钻井取心样品进行观察与分析,认为影响研究区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类型与规模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与溶解作用3种类型,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发育在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和浊积扇边缘的薄层砂体,在压力作用下更易受到泥岩排出孔隙水的影响,形成方解石胶结。伊利石胶结与方解石胶结进一步使得储层致密。少量的绿泥石薄膜成为残余粒间孔保留与包裹岩屑颗粒后期溶蚀的基础,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孔隙形成的主要作用。成岩作用的研究为储层物性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延长组 致密储层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兆雨 李文厚 +4 位作者 吴越 刘溪 张倩 白金莉 杨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分析,对姬塬地区长8段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后可知,研究区长8储层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分析,对姬塬地区长8段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后可知,研究区长8储层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岩石类型主要为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一般的特点;粒间孔及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孔喉分布为偏小孔细喉型,且分选性差,非均质性强。砂岩孔隙度平均为9.448%,渗透率平均为0.685×10-3μm 2,为特低渗储层。研究后认为,研究区储层特征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沉积相带在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的发育条件及分布;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造成孔隙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溶蚀作用则改善了储层的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延长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兆雨 李永项 +5 位作者 李文厚 李智超 李玉宏 张倩 杨博 白金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0-1133,共14页
汾渭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为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在周缘及内部一系列断裂带控制下,具有边断、边陷、边沉积的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逾几千米。本文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及相关钻井资料,综合岩石... 汾渭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为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在周缘及内部一系列断裂带控制下,具有边断、边陷、边沉积的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逾几千米。本文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及相关钻井资料,综合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测井及区域地质资料,系统研究了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各时期的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新生代汾渭盆地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及风成沉积5种沉积类型。盆地边缘及山前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向盆地中心逐渐过渡为河流、三角洲及湖泊沉积,风成堆积集中分布于盆地边缘。各次级盆地沉积演化具有差异性,除三门峡地区外,汾渭盆地主体自晚始新世开始沉积并持续至渐新世早期;渐新世晚期在经历隆升剥蚀作用后,中新世再次沉降,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至晚中新世,渭河盆地的西安凹陷、固市凹陷两大沉积区以及三门峡—芮城、运城—永济一线均为湖相分布区。上新世湖盆沉积范围达到最大,湖泊广泛分布,盆地边部则大量发育风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盆地 古近系 新近系 沉积相 沉积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兆雨 李文厚 +1 位作者 刘小玉 马凯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01-109,共9页
通过对华庆地区长6段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其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渗特征及成岩作用。认为研究区长6储层发育三角洲前缘及深水浊积扇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上扇主沟道是储层分布的主要相带... 通过对华庆地区长6段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其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渗特征及成岩作用。认为研究区长6储层发育三角洲前缘及深水浊积扇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上扇主沟道是储层分布的主要相带,主要发育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粒间孔及长石溶孔是主要储集空间。孔喉分布表现为小孔微细喉,非均质性强;孔隙度平均为9.5%,渗透率平均为0.38×10-3μm2,为一套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研究区砂岩埋藏后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强烈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使孔隙大量消失、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特别是长石、岩屑及浊沸石溶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长6油层组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早古生代沉积演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文厚 张倩 +7 位作者 陈强 李克永 郭艳琴 袁珍 马瑶 李兆雨 白金莉 杨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6-479,共24页
作者基于多年对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结果,从岩性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等多方面,对研究区早古生代的沉积演化... 作者基于多年对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结果,从岩性特征、地层厚度、地层接触关系、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等多方面,对研究区早古生代的沉积演化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后认为,鄂尔多斯地区下古生界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因此,其沉积充填及沉积演化研究必须置于早古生代大华北盆地之中;在此研究基础上,该研究绘制了早古生代各期鄂尔多斯地区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将原有沉积相图向东部和南部进行了扩张,为该时期华北地台原始沉积面貌的恢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早古生代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浊积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郝松立 李兆雨 李文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4-432,共9页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浊积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以次棱角状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粒度分布上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的特征,发育粒序层理...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浊积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以次棱角状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粒度分布上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的特征,发育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沟模、槽模、重荷模、滑塌变形等沉积构造;常见的鲍马序列层序组合有AB型、ABC型、ADE型、AE型。研究区浊积扇可分为上扇、中扇、下扇亚相及主沟道、辫状沟道等相应的沉积微相,上扇、中扇分布范围较广,是浊积扇的主体。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浊积岩体规模较小,长72—长71湖侵作用减弱,深湖线收缩,浊积岩逐渐发育,在华池—庆城一带连片展布;湖盆地形、物源供给及构造运动是影响浊积岩发育及分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长7段 浊积岩 沉积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三区盒8段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定量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兆雨 李文厚 +3 位作者 李永项 杨博 白金莉 张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2-756,共15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三区盒8段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序列,并对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认为,盒8段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石...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三区盒8段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序列,并对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认为,盒8段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隙、剩余粒间孔隙;储层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溶蚀、交代及破裂多种成岩作用,已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早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损失了24.2%的孔隙度,是导致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在酸性成岩环境下易溶组分溶解形成的次生溶孔增加了0.3%~5.6%的孔隙度,高岭石的交代作用产生的晶间孔也成为储集体空间的重要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东三区 盒8段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基于计算树逻辑的LSB替换隐写软件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兆雨 耿红梅 +1 位作者 陈熹 赵正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6-72,共7页
针对LSB替换隐写的取证问题,从软件检测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树逻辑的隐写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计算树逻辑描述LSB替换隐写行为,并通过模型检测识别隐写软件。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已知和未知的LSB替换隐写软件。
关键词 隐写软件 LSB替换 计算树逻辑 模型检测
下载PDF
陕西咸阳地热井新近纪岩心中的长短沟蜷Semisulcospira elegans化石简记
11
作者 李永项 任战利 +2 位作者 李兆雨 谢坤 陈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07-1709,共3页
陕西蓝田地区是中国几个新生代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其中的古人类、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闻名于世。关于该区新近纪的软体动物化石,20世纪60年代李云通等有过较详细的研究,2015年李智超等报道了渭河地区游河组腹足类口盖... 陕西蓝田地区是中国几个新生代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其中的古人类、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闻名于世。关于该区新近纪的软体动物化石,20世纪60年代李云通等有过较详细的研究,2015年李智超等报道了渭河地区游河组腹足类口盖化石的新发现。这些研究不但为相关生物类群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化石材料,而且为研究区的古环境恢复、地层学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古生物证据。但这些化石主要采集于渭河盆地周边零星分布的新近纪地表露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露头 软体动物化石 渭河盆地 古生物学 陕西蓝田 地热井 生物类群 陕西咸阳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砂岩储层成岩相特征研究
12
作者 李渭 白薷 +1 位作者 马瑶 李兆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5-969,共15页
在大量样品测试数据与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长7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结构、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处于中成岩A—B期。压实作用及碳酸盐、粘土(高岭石、伊利石、伊蒙混层... 在大量样品测试数据与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长7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结构、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处于中成岩A—B期。压实作用及碳酸盐、粘土(高岭石、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胶结和硅质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原生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绿泥石胶结抑制孔隙充填,长石溶蚀作用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得到改善,储层物性得到提高。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强度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划分出6种成岩相,其中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粘土矿物胶结相、石英加大相、浊沸石充填相不利于储层的发育,而长石溶蚀相、绿泥石膜胶结相对储层物性改善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长7储层 成岩作用 成岩相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倩 李文厚 +3 位作者 刘文汇 李兆雨 白金莉 杨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6-1119,共14页
为进一步整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特征,笔者通过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地发育地层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有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古... 为进一步整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特征,笔者通过野外剖面实测、钻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地发育地层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有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早侏罗世富县期沉积以填平补齐为特征,仅在河道及两侧发育河流相沉积,济源地区发育浅湖相沉积。中侏罗世延安期延10亚期开始河谷宽度扩大,高地进一步缩小,主要以河流相为主,济源湖面积有所增大,延9亚期是三角洲体系发育早期,也是最大湖侵期,盆地西部及北部仍为曲流河沉积,向南逐渐过渡到三角洲沉积,在志丹—延安—济源一带发育浅湖沉积;延8亚期局部构造抬升,三角洲平原进一步扩大,河流向湖泊进积;延7—延6亚期,盆地稳定填充,延4+5亚期湖泊面积缩小,延3、延2及延1亚期构造抬升,河流回春,盆地进入萎缩阶段。中侏罗世直罗期—安定期在盆地周缘发育冲积平原,内部主体为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晚侏罗世芬芳河期仅在盆地西缘发育冲积扇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纪 沉积相
下载PDF
基于PLS算法的甘蔗清糖浆转光度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兆雨 张静 袁华强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79-85,共7页
清糖浆的转光度是制糖过程中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之一。针对传统清糖浆转光度指标检测方法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PLS(Partial Least-square Method)算法,提出了甘蔗清糖浆转光度的快速分析方法。在考虑了随机性... 清糖浆的转光度是制糖过程中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之一。针对传统清糖浆转光度指标检测方法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PLS(Partial Least-square Method)算法,提出了甘蔗清糖浆转光度的快速分析方法。在考虑了随机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具有定标、预测和检验功能的框架,根据预测均方根误差的综合指标(SEP+)对参数进行优化。建模结果显示,优化后的5个波长组合被认为是最佳模型。模型的SEP+和相关系数Rp分别为0.676和0.950。检验过程中,模型的SEP和相关系数Rp分别是0.895和0.904,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预测效果较好且模型简单,本文所建立的波长模型可以为设计小型近红外分析仪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回归 清糖浆转光度 近红外光谱 波长筛选方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8段沉积储层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金莉 李文厚 +2 位作者 刘江斌 闻金华 李兆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9,共12页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铸体薄片、常规薄片、核磁共振、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旬邑地区长8段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长8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3支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岩性以灰绿色、灰白色细、...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铸体薄片、常规薄片、核磁共振、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旬邑地区长8段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长8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3支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岩性以灰绿色、灰白色细、粉-细为主的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残余粒间孔次之;孔隙类型多为组合,以发育粒间孔—微孔为主,发育Ⅱ类、Ⅲ类孔隙结构,孔隙度平均为8.04%,渗透率0.42×10^(-3)μm^(2)属于特低孔、超低渗油藏。长8储层I/S比为15%~20%,处于晚成岩A期;压实—压溶作用使得原始孔隙度减少52.3%,而胶结作用孔隙损失36%,建设性溶蚀作用增加面孔率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旬邑地区 长8段 储层特征 沉积特征
下载PDF
说明文阅读训练三则
16
作者 田井军 李兆雨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7年第6期28-31,共4页
  一、植物眼中的世界:谁驯化了谁?   一个5月的下午,作家兼园艺爱好者迈克尔·波伦在自家的院子里播种马铃薯,蜜蜂们围着开花的苹果树,嗡嗡地飞来飞去.……
关键词 说明文 阅读训练 橄榄科
下载PDF
陕西洛南龙牙洞发现中更新世马陆化石
17
作者 李永项 胡松梅 +5 位作者 李冀 王社江 张云翔 谢坤 陈宇 李兆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4-307,共4页
马陆,又称千足虫,分布广泛,有时甚至爆发性泛滥[1],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关于这种动物的早期化石信息主要集中在欧美的研究报道[2~3],近年来人们从缅甸、墨西哥琥珀中也发现了一些中、新生代的马陆化石,如现生倍足纲中的Polyxeni... 马陆,又称千足虫,分布广泛,有时甚至爆发性泛滥[1],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关于这种动物的早期化石信息主要集中在欧美的研究报道[2~3],近年来人们从缅甸、墨西哥琥珀中也发现了一些中、新生代的马陆化石,如现生倍足纲中的Polyxenida(毛马陆目)、Siphonophorida(管马陆目)、Polyzoniida(多板马陆目)、Julida(姬马陆目)、Chordeumatida(泡马陆目)、Stemmiulida(寡眼马陆目)、Polydesmida(带马陆目)、Siphoniulida等[3~5],但晚新生代、第四纪期间很少报道。中国现代马陆动物研究时有报道[6~21],但化石却十分罕见,仅见于20世纪50年代初第四纪周口店猿人洞穴堆积中的一次记录[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洞穴堆积 陕西洛南 倍足纲 晚新生代 周口店 马陆
原文传递
陕西首次发现中华鳖化石及其意义
18
作者 李永项 肖良 +3 位作者 王佳楠 张云翔 谢坤 李兆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9-1500,共12页
在陕西宝鸡簸箕庄下更新统三门组中发现中华鳖化石,鉴定为一个新种宝鸡中华鳖Pelodiscus baojiensis sp.nov.。该化石主要特征为甲壳近圆形,上拱,个体较小,长宽相近;肋板8对,第8对收缩,背甲表面布满不规则的蠕虫状的脊和凹坑纹饰,边缘变... 在陕西宝鸡簸箕庄下更新统三门组中发现中华鳖化石,鉴定为一个新种宝鸡中华鳖Pelodiscus baojiensis sp.nov.。该化石主要特征为甲壳近圆形,上拱,个体较小,长宽相近;肋板8对,第8对收缩,背甲表面布满不规则的蠕虫状的脊和凹坑纹饰,边缘变平,在缝合线附近凹坑明显纵向拉长,表面未见纵向的脊或纵向的瘤粒;肋条突出于肋板之外,骨骼明显比现代中华鳖粗壮。已记录的8属18种中国鳖科化石(不包括本文新种),分属21个地点,在地质时代上自白垩纪晚期开始,经过古近纪、新近纪一直延续到第四纪,除早、中更新世尚无报道以外,其它各地质时代基本都有发现,且以全新世报道最多,多达70余个考古地点中都记载了鳖科遗存。这是陕西鳖类化石的首次报道,也是中国第四纪早期鳖类化石的首次报道。宝鸡中华鳖的发现地点位于中国新生代鳖类化石分布的最西侧。化石证据表明,三门古湖在早更新世期间应该一直延伸到了渭河盆地西缘的宝鸡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下更新统三门组 簸箕庄剖面 陕西宝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