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桃源的对话——《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关系的再探讨
1
作者 李光摩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169,共8页
《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差异,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桃花源。《桃花源记》对应的是仙境桃源,它是陶渊明根据当时社会传说故事润色而成,体现的是当时一般社会大众的道教信仰,即追求洞天福地、长生久视的思想;而《桃... 《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差异,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桃花源。《桃花源记》对应的是仙境桃源,它是陶渊明根据当时社会传说故事润色而成,体现的是当时一般社会大众的道教信仰,即追求洞天福地、长生久视的思想;而《桃花源诗》则对一般社会大众的道教信仰提出了批评,它展现的人间桃源是一种带有复古倾向的羲皇之想。这才是陶渊明所欲表达的。《桃花源诗》与《桃花源记》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文本——《桃花源记并诗》。这既是一次文体的创新,也是一次思想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并诗》 《桃花源记》 《桃花源诗》 文体创新 思想对话
下载PDF
论明代八股文语体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光摩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1,共9页
明代八股文在化治间定型并达于极盛,出现了王鏊等代表性作家,形成了裁对整齐、气象阔大的语体风格,被誉为治世之音。正嘉间唐顺之、归有光等倡导"以古文为时文",其语体风格体现为语兼骈散,纯雅通畅。隆万以迄启祯,是明代八股... 明代八股文在化治间定型并达于极盛,出现了王鏊等代表性作家,形成了裁对整齐、气象阔大的语体风格,被誉为治世之音。正嘉间唐顺之、归有光等倡导"以古文为时文",其语体风格体现为语兼骈散,纯雅通畅。隆万以迄启祯,是明代八股文逐渐走向衰败的阶段,其语体大体上保持着骈散结合的特征,但拼凑镶嵌,使用格套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风格上已经偏离了纯雅通畅,呈现出细密平弱、软媚甜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八股文 语体 语兼骈散 格套 细密 声调
下载PDF
论截搭题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光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0-134,共5页
截搭题是指割截经文而成的八股文题目,是明清科举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体。截搭题的命题形式在北宋时已经萌芽,宋代出现的春秋合题也与截搭题的产生有一定关系。在正规的考试中,截搭题的题目必须在经文中相邻的句子或章节之间截取。... 截搭题是指割截经文而成的八股文题目,是明清科举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体。截搭题的命题形式在北宋时已经萌芽,宋代出现的春秋合题也与截搭题的产生有一定关系。在正规的考试中,截搭题的题目必须在经文中相邻的句子或章节之间截取。截搭题可分小题和大题,小题注重技法,讲究提挽钩渡,境界逼仄,纤巧伤道,大题则必须正面发挥圣贤思想,不屑于技巧上逞能。截搭题的一些技法对后来的古文写作产生过一定影响,像诗钟这类文体也是从截搭题中生发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科举 八股文 截搭题 小题 大题
下载PDF
“魏晋文学自觉论”的迷思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光摩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20-25,共6页
文学史上流行已久的"魏晋文学自觉论",其理论支撑不外乎"纯文学"、"人的觉醒"以及"审美"等概念,而这些概念无一例外都是西方现代性的产物。魏晋六朝时期不可能产生这些现代性的观念。用现代性... 文学史上流行已久的"魏晋文学自觉论",其理论支撑不外乎"纯文学"、"人的觉醒"以及"审美"等概念,而这些概念无一例外都是西方现代性的产物。魏晋六朝时期不可能产生这些现代性的观念。用现代性支撑起来的"魏晋文学自觉论",不过是一个虚构,一个自觉不自觉使用西方观念改造中国传统的伪命题,它本身是经不起学理的检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学自觉论 文学 自觉 现代性
下载PDF
八股文与古文谱系的嬗变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光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0,共5页
八股文和古文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在八股文定型的过程中,明代台阁文人起着重要作用,而台阁体古文是继承唐宋古文而来的;正、嘉年间唐宋派强调"以古文为时文",其目的在挑战台阁文人主导的古文和八股文;明末清初,八股文与古... 八股文和古文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在八股文定型的过程中,明代台阁文人起着重要作用,而台阁体古文是继承唐宋古文而来的;正、嘉年间唐宋派强调"以古文为时文",其目的在挑战台阁文人主导的古文和八股文;明末清初,八股文与古文的历史被人为地改写,台阁诸人的影响逐渐式微,归有光的作用被凸显出来。由此形成两种不同的八股文与古文谱系。八股文与古文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种八股化的古文,对明清的文学以及文化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八股文 古文 以古文为时文 八股化
下载PDF
小题八股文简论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光摩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1,共5页
八股文可以分为大题和小题两类。仅从题目本身不能判断一篇八股文是大题抑或小题。一般而言,乡会试所考的是大题;而小题则有两种:一为童生所考的题目,一为八股名家出于技痒而为。名家的小题八股文可与小品相媲美。
关键词 八股文 简论 名家
下载PDF
《桃花源记旁证》发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光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144,共6页
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提出了对《桃花源记》颇为出人意表的解释,引起唐长孺等学者的质疑。由于质疑者不理解陈寅恪的论证方法及立意所在,因而论辩双方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交集,基本上是各说各话。事实上,桃花源的原型在江南抑或西北,并... 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提出了对《桃花源记》颇为出人意表的解释,引起唐长孺等学者的质疑。由于质疑者不理解陈寅恪的论证方法及立意所在,因而论辩双方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交集,基本上是各说各话。事实上,桃花源的原型在江南抑或西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因桃花源而兴起的关于坞堡的历史想象与现实寄托。《桃花源记旁证》一文意在借鉴历史上西北坞堡之经验,考古证今,化虚为实,在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之关头,提示国人在西北地区创立现实版的桃花源,藉以保存种族及文化,以为民族复兴之根基。从某种意义上说,《桃花源记旁证》就是陈寅恪的一篇政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桃花源记旁证》 坞堡 考古证今 现实桃花源
下载PDF
周作人钱钟书有关文学史论争之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光摩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11-14,共4页
周作人试图以"言志"与"载道"建构一部中国文学史,钱钟书则认为"言志"与"载道"分别对应两种文体,即诗歌与散文。经过几番论争,两人各有坚持和妥协。在论争的背后,则隐含着两人不同的思想方式。
关键词 周作人 钱钟书 载道 言志 论争
下载PDF
八股文与现代文章学
9
作者 李光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44,共6页
八股文是在综合古代众多文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一种非常讲究文章技巧的文体,可谓集古代文章学之大成。它的一些技法并没有随着八股文的消亡而消亡,而是潜移默化地进入现代文章,为现代文章提供技法的支持,因而成为现代文章学的有机组... 八股文是在综合古代众多文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一种非常讲究文章技巧的文体,可谓集古代文章学之大成。它的一些技法并没有随着八股文的消亡而消亡,而是潜移默化地进入现代文章,为现代文章提供技法的支持,因而成为现代文章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古代文章学 现代文章学
下载PDF
从“古为今用”到“古今对话”——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10
作者 李光摩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52-56,109,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晚清五四以来以近代西方理论为参照逐步建构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古代文学逐渐失去了自主性,沦为近代西方思想的附庸。我们过去一直强调"古为今用",即古代社会的一切思想资源都必须为当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晚清五四以来以近代西方理论为参照逐步建构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古代文学逐渐失去了自主性,沦为近代西方思想的附庸。我们过去一直强调"古为今用",即古代社会的一切思想资源都必须为当今社会服务,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在当前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我们需要转变思路,由"古为今用"转向"古今对话",激活传统,构建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为民族复兴提供本土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教学研究 古为今用 古今对话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八股文的定型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光摩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73,共10页
明代科举考试中的四书文在成化十一年乙未科会试演化成一种新的范式,即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用接连而八的对句完成对题目的论述,这种独特的四书文被称为八股文,并且逐渐取代四书文成为制义的通称。最初这种格式大多是在单句题中出现,之后逐... 明代科举考试中的四书文在成化十一年乙未科会试演化成一种新的范式,即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用接连而八的对句完成对题目的论述,这种独特的四书文被称为八股文,并且逐渐取代四书文成为制义的通称。最初这种格式大多是在单句题中出现,之后逐渐涵盖其他类型的题目,成为成化、弘治以后最通行的制艺范式。在这个过程中,会元王鏊之元墨及主考丘濬之程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书文之所以演变为八股文,既有历史的借鉴,亦有时代的创新;同时也是作为科举文体的两个主体——考官与举子双方互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辨体 成化乙未科会试 元墨 程文
原文传递
钱谦益“弇州晚年定论”考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光摩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钱谦益拈出的"弇州晚年定论"之说,真伪对错,众说纷纭。如求历史之实然",定论"与事实有合有不合;如求历史之应然,纵有不合事实之处,"定论"也自有其价值。"定论"之说,与牧斋晚年心境密切相关,是... 钱谦益拈出的"弇州晚年定论"之说,真伪对错,众说纷纭。如求历史之实然",定论"与事实有合有不合;如求历史之应然,纵有不合事实之处,"定论"也自有其价值。"定论"之说,与牧斋晚年心境密切相关,是其暗寓复兴明室诗学思想隐微表达的一个侧面,同时也是针对自己的论敌如陈子龙等人的批评和劝戒。实证固然是文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钱谦益这种带有信仰色彩的书写策略也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其对历史书写的影响,固然超出所谓的历史真实之外,在学术思想领域里应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弇州晚年定论 陈子龙 信仰 实证
原文传递
《日知录》“试文格式”笺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光摩 《科举学论丛》 2013年第2期31-41,共11页
顾炎武《日知录》对明代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出现年代、文体形态及发展演变都做了准确的考察,可视为一篇简明的八股文小史。惜乎《日知录》的注释者对其中支撑观点的重要证据没有标举出来,以致部分读者对顾氏的看法产生怀疑。本文将通过... 顾炎武《日知录》对明代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出现年代、文体形态及发展演变都做了准确的考察,可视为一篇简明的八股文小史。惜乎《日知录》的注释者对其中支撑观点的重要证据没有标举出来,以致部分读者对顾氏的看法产生怀疑。本文将通过对此段文字的疏证,将其内蕴及相关的支撑材料表而出之,庶几使疑惑者消除疑惑,而使顾氏的观点得到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八股文 试文格式 文体形态 笺证
原文传递
八股四题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承学 李光摩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6,共10页
本文旨在阐述明代八股文发展史的主要阶段及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 :体制与规范的确立、以古文为时文、新学横行与技法追求、民间化与“文统在下”。
关键词 八股文 明代 文体风格 叙述方式 截搭题
原文传递
从范进小考第一说起
15
作者 李光摩 《语文月刊》 2012年第6期22-25,共4页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一连参加了二十余次小考,尚未考中一个秀才,后来恰好遇到有着相似经历的周进来做广东学道,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这次范进是第一个交卷,小说写周进看卷的情节颇为有趣。首先他将范进的卷子用...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一连参加了二十余次小考,尚未考中一个秀才,后来恰好遇到有着相似经历的周进来做广东学道,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这次范进是第一个交卷,小说写周进看卷的情节颇为有趣。首先他将范进的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想这样的文字,怪不得不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进 小考 《儒林外史》 小说
原文传递
晚明心态与晚明习气 被引量:47
16
作者 吴承学 李光摩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5-75,共11页
《四库全书总目》曾在论及明代士风变化时总结说:“正(德)、嘉(靖)以上,淳朴未漓。隆(庆)、万(历)以后,运趋末造,风气日偷。道学多侈谈卓老(李贽),务讲禅宗;山人竞述盾公(陈继儒),矫言幽尚。或清谈诞放,学晋宋而不... 《四库全书总目》曾在论及明代士风变化时总结说:“正(德)、嘉(靖)以上,淳朴未漓。隆(庆)、万(历)以后,运趋末造,风气日偷。道学多侈谈卓老(李贽),务讲禅宗;山人竞述盾公(陈继儒),矫言幽尚。或清谈诞放,学晋宋而不成;或绮语浮华,沿齐梁而加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晚明 心态 陈继儒 士风 淳朴 晋宋 浮华
原文传递
“五四” 与晚明──20世纪关于“五四”新文学与晚明文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承学 李光摩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在加世纪的中国人看来,晚明文学与隆汉盛唐文学相比,不算是伟大的文学时代,不过,如果就传统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关系这一点上看,晚明文学却是与之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晚明文学思潮就是在加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视野的观照和阐... 在加世纪的中国人看来,晚明文学与隆汉盛唐文学相比,不算是伟大的文学时代,不过,如果就传统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关系这一点上看,晚明文学却是与之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晚明文学思潮就是在加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视野的观照和阐释中大放异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五四”新文学 文学关系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思潮 传统文学 盛唐 新文化运动 观照 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