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1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DSA复查未见...目的探讨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1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DSA复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及复发,载瘤动脉均通畅,11例均完全栓塞。不完全性麻痹7例中,5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完全性麻痹4例中,1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发病14 d内栓塞治疗8例,其中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5例,不完全恢复3例;大于14 d 3例中,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对于动眼神经恢复有良好的疗效,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极为重要。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治疗5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肿与内囊后束关系,将其分为内囊前型及内囊前...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治疗5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肿与内囊后束关系,将其分为内囊前型及内囊前后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出现脑疝;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失访2例。神经功能按ADL分级进行测评:Ⅰ~Ⅱ级21例(40.38%),Ⅲ级18例(34.62%),Ⅳ级9例(17.31%),Ⅴ级2例(3.84%),失访2例(3.84%)。内囊前型者30例,其中Ⅰ~Ⅱ级17例(56.67%),Ⅲ级10例(33.33%),Ⅳ级2例(6.67%),Ⅴ级1例(3.33%)。内囊前后型者20例,其中Ⅰ~Ⅱ级4例(20.00%),Ⅲ级8例(40.00%),Ⅳ级7例(35.00%),Ⅴ级1例(5.00%),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及恢复快等优点;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内囊前型者术后功能恢复优于内囊前后型者。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1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DSA复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及复发,载瘤动脉均通畅,11例均完全栓塞。不完全性麻痹7例中,5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完全性麻痹4例中,1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发病14 d内栓塞治疗8例,其中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5例,不完全恢复3例;大于14 d 3例中,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对于动眼神经恢复有良好的疗效,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极为重要。
文摘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治疗5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肿与内囊后束关系,将其分为内囊前型及内囊前后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出现脑疝;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失访2例。神经功能按ADL分级进行测评:Ⅰ~Ⅱ级21例(40.38%),Ⅲ级18例(34.62%),Ⅳ级9例(17.31%),Ⅴ级2例(3.84%),失访2例(3.84%)。内囊前型者30例,其中Ⅰ~Ⅱ级17例(56.67%),Ⅲ级10例(33.33%),Ⅳ级2例(6.67%),Ⅴ级1例(3.33%)。内囊前后型者20例,其中Ⅰ~Ⅱ级4例(20.00%),Ⅲ级8例(40.00%),Ⅳ级7例(35.00%),Ⅴ级1例(5.00%),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经外侧裂-岛叶"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及恢复快等优点;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内囊前型者术后功能恢复优于内囊前后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