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 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七)
被引量:
2
1
作者
艾福志
李克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寰枢椎位于颅脊交界区,解剖结构上具有独特性.寰椎由前后弓、侧块、横突构成,侧块上接枕骨髁、下邻枢椎关节突上关节面,形成寰枢外侧关节,而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寰枢、寰枕之间由横韧带、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等多个韧带连...
寰枢椎位于颅脊交界区,解剖结构上具有独特性.寰椎由前后弓、侧块、横突构成,侧块上接枕骨髁、下邻枢椎关节突上关节面,形成寰枢外侧关节,而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寰枢、寰枕之间由横韧带、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等多个韧带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复合结构;寰枢椎还毗邻诸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因此治疗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模型
解剖学
骨螺丝
导板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于治疗难复位性寰枢椎脱位的新型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莫少东
艾福志
+2 位作者
李克维
李柯柯
陈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比较新型寰枢椎侧块融合器与传统内固定方式(TARP+髂骨块内固定技术,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收集40例TARP术后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测量并设计新型融合器。挑选6具新鲜上颈椎标本。分别进行完整状态,失稳状态...
目的比较新型寰枢椎侧块融合器与传统内固定方式(TARP+髂骨块内固定技术,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收集40例TARP术后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测量并设计新型融合器。挑选6具新鲜上颈椎标本。分别进行完整状态,失稳状态及进行3种内固定方式[(TARP+融合器(A1);TARP+髂骨块(A2);后路椎弓根钉棒技术(B)]处理。再测量不同状态下标本的屈伸,侧屈,旋转6组动作的活动范围(RO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融合器有三种型号:13/12/7,12/11/7,11/10/7(长/宽/高);矢状面角设计为:16°/18°/20°。生物力学数据分析显示:Cage组(A1)与髂骨组(A2)在6个方向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屈伸及旋转活动中,TARP固定组(A1、A2)与后路固定组(B)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侧屈活动中,TARP固定组(A1、A2)与后路固定组(B)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配合TARP技术使用的新型融合器与TARP+髂骨块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相仿,在侧屈方向优于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且融合器相对于髂骨块而言,理论上具有以下优势:(1)简化手术步骤;(2)避免取髂骨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前路
寰枢椎
融合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 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七)
被引量:
2
1
作者
艾福志
李克维
机构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
出处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2期120-127,共8页
文摘
寰枢椎位于颅脊交界区,解剖结构上具有独特性.寰椎由前后弓、侧块、横突构成,侧块上接枕骨髁、下邻枢椎关节突上关节面,形成寰枢外侧关节,而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寰枢、寰枕之间由横韧带、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等多个韧带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复合结构;寰枢椎还毗邻诸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因此治疗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模型
解剖学
骨螺丝
导板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于治疗难复位性寰枢椎脱位的新型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莫少东
艾福志
李克维
李柯柯
陈树金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基金
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BWS11C065)
文摘
目的比较新型寰枢椎侧块融合器与传统内固定方式(TARP+髂骨块内固定技术,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收集40例TARP术后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测量并设计新型融合器。挑选6具新鲜上颈椎标本。分别进行完整状态,失稳状态及进行3种内固定方式[(TARP+融合器(A1);TARP+髂骨块(A2);后路椎弓根钉棒技术(B)]处理。再测量不同状态下标本的屈伸,侧屈,旋转6组动作的活动范围(RO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融合器有三种型号:13/12/7,12/11/7,11/10/7(长/宽/高);矢状面角设计为:16°/18°/20°。生物力学数据分析显示:Cage组(A1)与髂骨组(A2)在6个方向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屈伸及旋转活动中,TARP固定组(A1、A2)与后路固定组(B)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侧屈活动中,TARP固定组(A1、A2)与后路固定组(B)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配合TARP技术使用的新型融合器与TARP+髂骨块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相仿,在侧屈方向优于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且融合器相对于髂骨块而言,理论上具有以下优势:(1)简化手术步骤;(2)避免取髂骨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
经口前路
寰枢椎
融合器
生物力学
Keywords
Transoral approach
Atlantoaxial
Cage
Biomechanics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 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七)
艾福志
李克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用于治疗难复位性寰枢椎脱位的新型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莫少东
艾福志
李克维
李柯柯
陈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