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_3N_1M_0以下食管癌应用俯卧位和左侧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冠燃 方原 +1 位作者 汪洋 张庆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期34-36,40,共4页
目的比较临床分期T_3N_1M_0以下食管癌应用俯卧位和左侧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大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临床分期T_3N_1M_0以下的食管癌7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俯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及... 目的比较临床分期T_3N_1M_0以下食管癌应用俯卧位和左侧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大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临床分期T_3N_1M_0以下的食管癌7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俯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及B组(左侧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每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指标。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215.2±16.1)min]明显短于B组[(286.8±32.6)min],术中出血量[(278.5±21.5)ml]明显少于B组[(357.7±33.0)ml],清扫淋巴结数[(8.5±1.2)枚]明显多于B组[(6.2±0.8)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T_3N_1M_0以下食管癌患者采取俯卧位及左侧卧位胸腔镜手术,两者的临床疗效相同,但俯卧位手术时间更短并对清扫淋巴结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腔镜手术 俯卧位 左侧卧位
下载PDF
巨大前纵隔肿瘤手术应用改良半蛤壳式切口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冠燃 方原 +1 位作者 汪洋 张庆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评估改良半蛤壳式切口治疗巨大前纵隔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改良半蛤壳式切口治疗巨大前纵隔肿瘤患者26例,于患侧的第3或第4肋间的锁骨中线处至对侧胸骨旁线处做一横断胸骨的切口,行前纵隔... 目的:评估改良半蛤壳式切口治疗巨大前纵隔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改良半蛤壳式切口治疗巨大前纵隔肿瘤患者26例,于患侧的第3或第4肋间的锁骨中线处至对侧胸骨旁线处做一横断胸骨的切口,行前纵隔肿瘤根治术或姑息性减瘤术,术毕胸骨以细钢丝给予单纯的缝合固定,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中行肿瘤根治切除术16例,肿瘤大小10.8 cm×8.3 cm^17.2 cm×9.0 cm;行姑息性减瘤术10例,肿瘤大小11.6 cm×7.9 cm^21.0 cm×9.0 cm;因肿瘤周围的组织受累术中行扩大切除术者15例。全组无发生围手术期及手术相关的死亡患者,仅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术后发生一过性的肌无力危象,其余均未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随访6~62个月,良性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为11~62个月,而恶性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为6~55个月。结论:改良半蛤壳式的手术切口治疗巨大前纵隔肿瘤其操作简单快捷,对前纵隔的结构显露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治疗结果安全有效,可在基层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纵隔肿瘤 改良术式 半蛤壳式切口
下载PDF
意外性N1期与临床性N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冠燃 方原 +1 位作者 汪洋 张庆华 《中国综合临床》 2018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意外性N1期与临床性N1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术后病理确诊pT1-3N1M0期NSCLC1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意外性N1期(cN0~pN1)NSC... 目的对比分析意外性N1期与临床性N1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术后病理确诊pT1-3N1M0期NSCLC1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意外性N1期(cN0~pN1)NSCLC 75例(意外组),临床性N1期(cN1~pN1)NSCLC 101例(临床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转移复发、生存时间及1、3、5生存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意外组患者肿瘤直径、T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及站数与临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意外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0.7%(8/75),较临床组21.8%(22/10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8,P=0.039)。意外组患者生存时间(46.8±5.5)个月,较临床组(29.7±4.9)个月明显延长(t=8.665,P=0.029),意外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64/75)、57.3%(43/75)、42.7%(32/75),均较临床组的73.3%(74/101)、43.6%(44/101)、28.7%(29/101)明显升高(χ^2值分别为6.089、7.490、9.112,P均〈0.05)。结论临床表现不同N1期NSCLC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意外性N1期NSCLC患者较临床性N1期NSCLC患者在局部复发、远期生存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分期 淋巴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脑钠肽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
4
作者 马义丽 庄熙晶 +2 位作者 李冠燃 何学志 梁永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7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15例,进行术前BNP测定,观察BNP与术后发生心房颤动、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0d病死率等情况的关系。结果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15例,进行术前BNP测定,观察BNP与术后发生心房颤动、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0d病死率等情况的关系。结果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是否存在左主干病变及血红蛋白水平与BNP指标无明确的相关性(P〉0.05)。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评分[(5±3)分],与BNP水平明显相关(P=0.003),BNP与左室射血分数有相关性(P=0.002)。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5.0±5.4)h,住院时间(32±11)d,与BNP有明确的相关性(P=0.035、0.001),但与术后纵隔感染、心房颤动及术后30d病死率之间的关系不确切(P〉0.05)。结论BNP可以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风险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