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避免皮下注射小剂量药液残留法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凌彦 冀鸿霞 李艳华 《护理研究》 2002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皮下注射 药液残留 完全推注法
下载PDF
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红冬孢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凌彦 胡彬彬 +4 位作者 赵吉然 魏云林 林连兵 季秀玲 张琦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报告基因,将质粒pRH2304转化红冬孢酵母YM25235进行表达分析,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GFP在YM25235获得表达,建立了红冬孢酵母YM25235遗传转化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 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报告基因,将质粒pRH2304转化红冬孢酵母YM25235进行表达分析,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GFP在YM25235获得表达,建立了红冬孢酵母YM25235遗传转化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取代pRH2304中的GF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RH2304MAD6,将其转化红冬孢酵母YM25235进行表达分析。PCR结果表明,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经整合到YM25235基因组中,进一步的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产物催化n-6途径中的亚油酸转化成γ-亚麻酸,占细胞总脂肪酸的4.35%,但没有检测到催化n-3途径中的α-亚麻酸转化成十八碳四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冬孢酵母 高山被孢霉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Γ-亚麻酸 表达
下载PDF
促进微生物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琦 李凌彦 +3 位作者 赵汝丽 魏云林 林连兵 季秀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5-789,共5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作为功能性油脂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随着对纯PUFAs脂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来自于动植物和深海洋鱼的PUFAs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且动植物含油量及不饱和脂肪酸类型、比例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一系列的研究表...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作为功能性油脂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随着对纯PUFAs脂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来自于动植物和深海洋鱼的PUFAs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且动植物含油量及不饱和脂肪酸类型、比例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特别是藻类、真菌能合成几乎所有的PUFAs,并能在工业规模上培育有开发价值的可替代生物资源。作者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培养条件、菌种选育、基因工程、代谢调控等方面对促进微生物产PUFAs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多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合成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粘红酵母低温适应性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昭杰 李凌彦 +4 位作者 胡彬彬 林连兵 魏云林 季秀玲 张琦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以一株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YM25079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低温生长适应性与细胞膜流动性、膜脂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YM25079在5-30℃温度条件... 以一株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YM25079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低温生长适应性与细胞膜流动性、膜脂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YM25079在5-30℃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5℃.在15℃培养条件下,YM25079细胞膜流动性没有明显降低,但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由25℃时29.4%增加到15℃时的55.39%,而且15℃时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RNA转录水平提高了5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粘红酵母YM25079的低温生长适应性可能是通过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膜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维持低温条件下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红酵母 低温适应性 多不饱和脂肪酸 膜流动性 △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原文传递
深黄被孢霉苹果酸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崔锦锦 李凌彦 +3 位作者 季秀玲 林连兵 魏云林 张琦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为了克隆与表达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M6-22苹果酸酶基因,根据深黄被孢霉M6-22转录组测序结果,以其c DNA为模板PCR扩增苹果酸酶基因编码序列,经测序验证分析后将扩增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为了克隆与表达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M6-22苹果酸酶基因,根据深黄被孢霉M6-22转录组测序结果,以其c DNA为模板PCR扩增苹果酸酶基因编码序列,经测序验证分析后将扩增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MIME2并进一步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经镍柱亲和纯化目的蛋白和酶活分析确定其为苹果酸酶.PCR扩增得到全长为1 815 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一个编码60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蛋白分子量(Mr)为66.4×10~3.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苹果酸酶同样具有保守的2个二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1个二价金属离子结合结构域,因此是一个新的苹果酸酶基因序列,命名为MIME2,Gen Bank序列号为KU097323.将该序列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到1条约67×10~3的蛋白条带表达,经镍柱纯化和酶活分析表明所纯化蛋白能催化苹果酸脱氢生成丙酮酸,同时生成NADPH,具有苹果酸酶的特性,其酶活大小为177.46 U/mg.以上结果证明所克隆的cDNA序列MIME2为1个新的苹果酸酶基因,基因编码蛋白具有苹果酸酶活性,可为深入研究苹果酸酶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及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苹果酸酶 基因克隆与表达 NADPH
原文传递
藤黄节杆菌ATCC21606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谷璐婷 李凌彦 +1 位作者 孔道春 易发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71-2078,共8页
藤黄节杆菌(Arthrobacter luteus,A.luteus)ATCC 21606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短杆状的放线菌。该菌分泌的溶菌酶(Lyticase)能够有效裂解酵母细胞壁,同时能分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luⅠ和热稳定的黄嘌呤氧化酶,但目前还没有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序... 藤黄节杆菌(Arthrobacter luteus,A.luteus)ATCC 21606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短杆状的放线菌。该菌分泌的溶菌酶(Lyticase)能够有效裂解酵母细胞壁,同时能分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luⅠ和热稳定的黄嘌呤氧化酶,但目前还没有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相关的报道。本研究首先通过对A.luteus ATCC 21606菌株的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再利用SOAPdenovo、GeneMarks等软件对基因组进行组装和组分分析;接着与COG、GO、KEGG、NR、Swiss-Prot和CAZy数据库比对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并利用antiSMASH软件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最终得到大小为4209480 bp的全基因组序列,GC含量为74.68%,共预测到编码基因3741个。基因序列已提交至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RQIK000-00000。本研究首次报道了A.luteus ATCC 21606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后续该菌株的功能基因、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比较基因组学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节杆菌(Arthrobacter luteus) 溶菌酶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注释 基因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