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溶洞的“串珠”状地震反射特征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凡异 魏建新 +4 位作者 狄帮让 潘文庆 郑多明 万效国 王玲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5-391,354+518,共7页
本文采用一阶双曲型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薄层与溶洞的地震响应进行二维地震正演模拟,认为"串珠"状反射特征是溶洞顶、底反射以及微弱的溶洞顶、底间二次反射在偏移剖面上的响应;以塔里木哈拉哈塘海相碳酸盐... 本文采用一阶双曲型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薄层与溶洞的地震响应进行二维地震正演模拟,认为"串珠"状反射特征是溶洞顶、底反射以及微弱的溶洞顶、底间二次反射在偏移剖面上的响应;以塔里木哈拉哈塘海相碳酸盐岩实际地层参数为依据,设计了一个简化的水平层状地震地质模型(速度模型),通过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对溶洞地震响应的瞬时振幅、均方根振幅、分频振幅和纵波阻抗体等四种属性进行了三维雕刻,得到了一种雕刻体积和真实体积的实验统计关系,认为前三种属性都将原本离散的"串珠"状转换成了连续的锥状振幅体,同时降低了纵向分辨率,而纵波阻抗剖面的纵向分辨率明显较其他属性剖面高。最后,针对各种属性剖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串珠”状反射特征 正演模拟 地震属性 三维雕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凡异 魏建新 +2 位作者 狄帮让 潘文庆 郑多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2-280,205,共9页
根据塔里木H工区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的地质地震综合解释成果,通过改进地震物理模型制作工艺,构建了一个与该区实际地层参数相近的三维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精细物理模型。严格按照实际地震资料的采集参数和处理流程对物理模型进行了地震数据... 根据塔里木H工区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的地质地震综合解释成果,通过改进地震物理模型制作工艺,构建了一个与该区实际地层参数相近的三维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精细物理模型。严格按照实际地震资料的采集参数和处理流程对物理模型进行了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获得了与实际地震数据相匹配的物理模型地震数据体。最后,对孔洞储层的纵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以及孔洞储层体积校正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阻抗反演可有效提高孔洞储集体纵向识别能力;从物理模型研究的角度得到横向识别多洞的最小距离;利用物理模型数据建立了孔洞储集体校正量板,有助于实际孔洞储集体体积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洞储层 地震物理模型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溶洞横向尺度变化的地震响应正演模拟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凡异 魏建新 狄帮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7-562,共6页
为了模拟碳酸盐岩储层中不同横向尺度溶洞的地震响应特征,设计了具有不同横向尺度但高度和充填物相同的溶洞地质模型,分别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和物理模拟技术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研究了由溶洞宽度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表... 为了模拟碳酸盐岩储层中不同横向尺度溶洞的地震响应特征,设计了具有不同横向尺度但高度和充填物相同的溶洞地质模型,分别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和物理模拟技术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研究了由溶洞宽度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溶洞宽度的变化会引起溶洞反射特征"串珠"中"珠"的数目发生改变,溶洞顶、底位置与溶洞绕射波的相位有对应关系,在偏移剖面中"串珠"尺度与实际溶洞尺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比同一模型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正演结果发现,所得的不同横向尺度溶洞的地震响应特征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但在细节上有所差异,这表明两种正演方法具有互补性,为研究溶洞的"串珠状"地震波反射特征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溶洞 溶洞宽度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串珠状”反射特征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体宽度估算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凡异 狄帮让 +1 位作者 魏建新 杨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1-636,共6页
定量估算缝洞体宽度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在根据空间子波理论推导横向地质体HTA(水平道振幅)函数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偏移成像确定地质体宽度的能力并发展了一种估算碳酸盐岩缝洞体宽度的方法.将此方法... 定量估算缝洞体宽度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在根据空间子波理论推导横向地质体HTA(水平道振幅)函数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偏移成像确定地质体宽度的能力并发展了一种估算碳酸盐岩缝洞体宽度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物理正演模拟数据,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体 宽度 空间子波 水平道振幅 无需校正最小宽度
下载PDF
碳酸盐岩溶洞成像宽度的地震物理模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凡异 狄帮让 +3 位作者 魏建新 潘文庆 郑多明 杨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9,469,共6页
对不同尺度和不同填充物的2个溶洞物理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叠前偏移成像,分析了溶洞的成像宽度。研究表明,溶洞偏移响应水平道振幅曲线不同幅值下的成像宽度对溶洞真实宽度都比较敏感,且不同幅值成像宽度之间仅相差一个线性量。分析半... 对不同尺度和不同填充物的2个溶洞物理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叠前偏移成像,分析了溶洞的成像宽度。研究表明,溶洞偏移响应水平道振幅曲线不同幅值下的成像宽度对溶洞真实宽度都比较敏感,且不同幅值成像宽度之间仅相差一个线性量。分析半幅值成像宽度与溶洞真实宽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洞半幅值成像宽度对溶洞的真实宽度具有放大效应,其放大倍数随溶洞真实宽度增大迅速衰减直至趋于1;溶洞半幅值成像宽度不受溶洞反射系数的影响。为溶洞真实宽度估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溶洞 地震物理模型 半幅值成像宽度 水平道振幅曲线
下载PDF
石油地震纵横波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发恩 唐棠 +2 位作者 李凡异 高妮 陈立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1年第2期191-209,共19页
本文以分层均匀"多层介质模型"为依据,正演模拟多炮人工地面地震记录。其观测方式为:三炮位置分别在1500m,2500m,3500m处;道检距25m,140道(或道检距5m,700道),偏移距1000m。为提高地震反射层析成像的精度,运用"走时最小... 本文以分层均匀"多层介质模型"为依据,正演模拟多炮人工地面地震记录。其观测方式为:三炮位置分别在1500m,2500m,3500m处;道检距25m,140道(或道检距5m,700道),偏移距1000m。为提高地震反射层析成像的精度,运用"走时最小纵横波速度层析成像"与"波形基本解纵横波速度层析成像"相结合的方法,反演各层界面形状及各层纵波、横波速度,这是本文的特点。反演结果图与"多层介质模型"基本一致,相对误差小于5%,达到实际部门的要求。我们在数学上发展了"层析成像"的内容,如探索出求二维场强公式用一维基本解表示,因此大大提高了数值计算速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与理论价值。用"ProMAX软件"分析实际地震数据,获得地下11层垂直剖面图与纵横波速度层析成像结果。"项目程序系统"可供相关部门实际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层析成像 基本解 走时最小原理
下载PDF
溶洞体宽度对偏移剖面反射振幅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凡异 狄帮让 +3 位作者 魏建新 徐建永 武爱俊 康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16,共4页
针对在碳酸盐岩溶洞储层地震响应研究中出现的"偏移剖面反射振幅随溶洞体宽度增大而增强"的现象,以空间子波概念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地质体宽度与偏移剖面反射振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地震正演实验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当地质体宽... 针对在碳酸盐岩溶洞储层地震响应研究中出现的"偏移剖面反射振幅随溶洞体宽度增大而增强"的现象,以空间子波概念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地质体宽度与偏移剖面反射振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地震正演实验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当地质体宽度较小时,偏移剖面反射振幅随地质体宽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地质体宽度大于振幅临界宽度时,反射振幅受地质体宽度影响较小;振幅临界宽度与地震波长成正比,与最大出射角正弦值成反比,其值可通过地震正演实验获得,这有助于对小尺度岩性体地震振幅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空间子波 振幅临界宽度 反射振幅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定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凡异 狄帮让 +3 位作者 魏建新 徐建永 武爱俊 印斌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7-310,共4页
定量分析缝洞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利用双聚焦理论推导出空间子波函数,分别依据瑞雷准则和雷克准则,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认为点散射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可近... 定量分析缝洞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利用双聚焦理论推导出空间子波函数,分别依据瑞雷准则和雷克准则,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认为点散射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可近似认为是空间子波主瓣宽度的1/2,其数值与地震波波长呈正比,与最大出射角的正弦值呈反比。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开展了地震物理正演模拟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缝洞体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的精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缝洞体 横向最小可分辨距离 空间子波函数 地震物理正演模拟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海域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凡异 张厚和 +4 位作者 李春荣 张文昭 郝婧 徐庆梅 严寒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7-345,共9页
分析钻井、地震、储量、产量等历史数据,总结勘探成果、勘探领域、石油地质理论,将北部湾盆地海域勘探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探索阶段(1960-1995年),钻井证实北部湾盆地具备良好的烃源岩和生储盖组合,明确了北部湾盆地的基本构造特征... 分析钻井、地震、储量、产量等历史数据,总结勘探成果、勘探领域、石油地质理论,将北部湾盆地海域勘探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探索阶段(1960-1995年),钻井证实北部湾盆地具备良好的烃源岩和生储盖组合,明确了北部湾盆地的基本构造特征,划分了二级构造单元;20世纪80年代的对外合作高潮,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奠定了良好基础。涠西南凹陷突破及滚动勘探阶段(1995-2010年),以涠洲12-1油田为代表一批油田的发现和成功评价,北部湾盆地海域累计探明石油储量突破1×10^(8) t;面对涠西南凹陷满凹含油但油田规模较小的难题,提出滚动勘探战略,实现了储量升级和增加。乌石凹陷突破及新领域探索阶段(2010年至今),以乌石17-2油田为代表一批油田的发现和成功评价,证明乌石凹陷是北部湾盆地继涠西南凹陷之后又一被证实的富烃凹陷,开启了北部湾盆地勘探的新局面;同时对潜山油气藏等新领域积极探索,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涠西南凹陷 乌石凹陷 潜山油气藏 勘探阶段 勘探启示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文昭 张厚和 +3 位作者 李春荣 严寒 李凡异 郝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6-352,363,共8页
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经历40余年,综合考虑勘探策略及地质认识转变、勘探工作量、领域性突破、储量增长等因素,其勘探历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围绕隆起带大构造的早期探索阶段(1974—1984年)、围绕富烃凹陷中—浅层的背斜勘探阶段(1985—1999... 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经历40余年,综合考虑勘探策略及地质认识转变、勘探工作量、领域性突破、储量增长等因素,其勘探历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围绕隆起带大构造的早期探索阶段(1974—1984年)、围绕富烃凹陷中—浅层的背斜勘探阶段(1985—1999年)和围绕深水深层的油气并举复式勘探阶段(2000年至今)。勘探实践中探索出了多项创新性地质认识、理论和技术,如油气差异富集及复式聚集理论、多源成烃和复合输导的晚期成藏模式、低位体系域深水扇认识、“源-汇-聚”综合评价体系、近源供烃、联合输导成藏模式等,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引领了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勘探历程 勘探启示 地质认识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形成条件与分布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水 邓运华 +4 位作者 李宏义 肖伶俐 武爱俊 李凡异 张振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3,共10页
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是油气成藏重要烃源岩,其形成条件与分布控制因素研究对指导盆地内勘探新区油页岩预测和资源潜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北部湾盆地流二段烃源岩系统采样和分析测试基础上,开展了地质宏观分析与元素微观分析... 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是油气成藏重要烃源岩,其形成条件与分布控制因素研究对指导盆地内勘探新区油页岩预测和资源潜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北部湾盆地流二段烃源岩系统采样和分析测试基础上,开展了地质宏观分析与元素微观分析等多尺度的研究,认为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形成需要富营养化的湖盆、温暖湿润的气候、还原性水体环境、适中的地层沉积速率等4方面条件,其中富营养化的湖盆是油页岩形成的先决地质条件,流二段沉积时期花岗岩物源区营养物质输入为富营养化湖盆的形成提供营养物质基础;钻井证实油页岩在不同凹陷分布模式不同,流二段上层序涠西南凹陷油页岩发育规模明显较乌石凹陷小,分析认为不同时期花岗岩物源区营养物质输入量的变化控制了湖盆富营养化程度和古生产力的变化,从而决定了涠西南凹陷与乌石凹陷流二段上层序油页岩发育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流二段 油页岩 形成条件 分布模式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5
12
作者 郝婧 张厚和 +4 位作者 李春荣 张文昭 李凡异 严寒 徐庆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8-336,共9页
渤海海域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综合其油气勘探领域突破、储量增长、作业经营模式等因素,将其勘探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以凸起潜山为主的早期探索阶段(1965—1979年)、以古近系为主的对外合作阶段(1980—1994年)、以新近系为主的自营带动合... 渤海海域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综合其油气勘探领域突破、储量增长、作业经营模式等因素,将其勘探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以凸起潜山为主的早期探索阶段(1965—1979年)、以古近系为主的对外合作阶段(1980—1994年)、以新近系为主的自营带动合作阶段(1995—2005年)、多层系立体勘探阶段(2006—2015年)和精细勘探阶段(2016年至今)。以各个阶段重大勘探成果和里程碑式的勘探事件为依据,系统总结了浅层油气运聚理论、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叠合走滑断裂带油气成藏机理、“两高一优”深层天然气富集机理等理论认识。这些新理论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有效指导了渤海油田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勘探历程 浅层油气运聚 源-汇时空耦合控砂 走滑断裂带 勘探启示
下载PDF
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的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气富集区预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宏为 李凡异 +1 位作者 齐秋红 杨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厚度和含气性具有垂向变化大、横向变化快的特点,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成为生产难题。对于煤层预测,优选基于相控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提高预测煤层厚度的精度;对于煤层含气性预测,由于单一属性预测含气性具有一定局限性... 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厚度和含气性具有垂向变化大、横向变化快的特点,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成为生产难题。对于煤层预测,优选基于相控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提高预测煤层厚度的精度;对于煤层含气性预测,由于单一属性预测含气性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提高煤层含气性预测精度,融合后的平面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吻合率达91%。结合煤层厚度和煤层含气性2个重要评价指标,实现该区煤层气富集区的预测,认为工区东南部缓坡带为较好的煤层气富集区,为后续井位优化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嘎朗图 地震反演 地震属性 属性融合 煤层气富集区
下载PDF
“动态物源”精细刻画方法与应用——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武爱俊 徐建永 +4 位作者 滕彬彬 肖伶俐 康波 李凡异 印斌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63,共9页
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物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物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物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物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 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物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物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物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物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结合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条件的约束,利用地层定量回剥技术恢复不同体系域沉积初期的古地貌,并通过刻画各体系域沉积初期物源区的面积来判断物源供给量的相对大小,从而达到预测储层发育位置的目的。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东南部的陵一段进行了应用,发现该区域在低位体系域时期发育面积较大的局部物源,它所提供的砂体,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岩性圈闭,该圈闭成藏条件较好,有望成为崖南凹陷岩性圈闭勘探突破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分析 储层预测 崖南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SDR形成机理及其对烃源岩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爱俊 滕彬彬 +4 位作者 张树林 徐建永 何玉平 印斌浩 李凡异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8,共9页
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是在大陆分解过程中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被动大陆边缘类型,典型特征是发育向海倾斜反射体(SDR)和高纵波速度体(HVZ)。由于SDR独特的地震反射特征,很容易将其与裂谷期沉积充填,特别是与湖... 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是在大陆分解过程中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被动大陆边缘类型,典型特征是发育向海倾斜反射体(SDR)和高纵波速度体(HVZ)。由于SDR独特的地震反射特征,很容易将其与裂谷期沉积充填,特别是与湖相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相混淆,通过地震火山地层学的研究有助于识别SDR。西南非海岸盆地A区块位于典型的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和火山岩地震相研究,并结合类比分析综合研究后认为,研究区内裂谷期主要为火山岩充填,对烃源岩有两点不利影响:1大规模发育的火山岩侵占了烃源岩沉积的可容纳空间,不利于烃源岩发育;2裂谷期大规模发育的火山岩带来的大量高温热能对烃源岩具有烘烤作用,使其在圈闭形成之前快速生烃和异常成熟,从而失去生烃能力。因此,研究区烃源岩存在巨大风险,勘探潜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 SDR 地震火山地层学 西南非海岸盆地 烃源岩
下载PDF
AVO技术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低煤阶煤层气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鹏豹 李凡异 +3 位作者 杨童 韩峰 高歌 张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吉尔嘎朗图凹陷白垩系的赛汉塔拉组煤层为含气量较低的低煤阶褐煤,寻找含气量相对高的“甜点区”是该地区优化钻井部署所面临的难点。针对该区沉积环境复杂、煤层厚度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动态正演模拟分析了煤层的含气性、厚度以及顶板岩... 吉尔嘎朗图凹陷白垩系的赛汉塔拉组煤层为含气量较低的低煤阶褐煤,寻找含气量相对高的“甜点区”是该地区优化钻井部署所面临的难点。针对该区沉积环境复杂、煤层厚度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动态正演模拟分析了煤层的含气性、厚度以及顶板岩性对煤层AVO的影响,总结AVO的响应特征和AVO属性的变化规律,判定AVO烃类检测的可行性和适用条件。结果表明,P+G属性烃类检测效果与实际钻井含气量和累计产气量的吻合率达到75%以上,利用该属性并结合区域地质认识,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嘎朗图凹陷 低煤阶 煤层气 AVO 动态正演模拟 烃类检测
下载PDF
全球深水-超深水油气勘探历程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德鑫 张厚和 +4 位作者 李春荣 郝婧 李凡异 张文昭 孙迪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2,共12页
全球深水-超深水油气勘探经历了深水探索发现(1959-1983年)、深水快速发展与超深水探索(1984-2009年)、深水-超深水稳定发展(2010年至今)3个阶段,形成了以墨西哥湾、巴西东部海域和西非海域为主的深水成熟勘探区,和以拉美东北部、东非... 全球深水-超深水油气勘探经历了深水探索发现(1959-1983年)、深水快速发展与超深水探索(1984-2009年)、深水-超深水稳定发展(2010年至今)3个阶段,形成了以墨西哥湾、巴西东部海域和西非海域为主的深水成熟勘探区,和以拉美东北部、东非、东地中海等为主的超深水新领域的勘探格局。2011年以来,全球深水-超深水勘探投入呈“两段式”特点,2011-2014年勘探投资和探井工作量投入呈现增长态势,处于历史高位;2014年国际油价下跌以来,勘探投入大幅缩减,投资项目多集中于拉丁美洲、北美洲和非洲重点领域。储量发现表现为“集中分布,多点突破”,东非、东地中海、黑海盆地天然气新领域和圭亚那海域石油新领域实现突破,发现时间集中于2011-2015年,水深集中在1 500~2 400 m超深水。深水-超深水领域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技术进步使得勘探竞争优势逐渐增强,在国际油价逐步回升的背景下,深水投资不断加大,未来深水成熟区继续挖潜,东非、东地中海、黑海、苏里南等深水-超深水新区不断实现突破,将继续引领全球深水-超深水油气勘探方向,推动深水-超深水油气勘探进入新的储量增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超深水 全球油气勘探 勘探历程 油气新发现 勘探趋势 新领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