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芽孢杆菌产絮凝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姜彬慧 李若男 +2 位作者 李凤达 赵研 胡筱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7-553,共7页
为提高微生物絮凝多糖的产量,应用响应面方法对一株高效产絮菌株A9〔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发酵产絮凝多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根据P-B(Plackett-Burman)法确定,影响A9产絮凝多糖的显著因子为装瓶量、ρ(MgSO4... 为提高微生物絮凝多糖的产量,应用响应面方法对一株高效产絮菌株A9〔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发酵产絮凝多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根据P-B(Plackett-Burman)法确定,影响A9产絮凝多糖的显著因子为装瓶量、ρ(MgSO4·7H2O)和ρ(可溶性淀粉);②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与培养条件,在ρ(可溶性淀粉)为17gL,ρ(酵母膏)为3.0 gL,ρ(K2HPO4)为6 gL,ρ(MgSO4·7H2O)为0.2 gL,ρ(NaCl)为0.10 gL,装瓶量为51 mL(250 mL锥形瓶),pH为8的优化条件下,絮凝多糖实际产量为2.49 gL,与理论预测值(2.50 gL)接近;③利用红外光谱法检测A9产絮凝多糖的特征基团分别为—OH、—COO-、—C—O—C—和—NHCOCH3等极性基团;④结合A9对不同碳源利用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推测A9产絮凝多糖的主要成分分别为含有α-吡喃型糖苷键的甘露糖和葡萄糖、酸性多糖和乙酰氨基多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多糖 响应面法 发酵条件优化 类芽孢杆菌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MBFA9去除水中Pb^(2+)的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彬慧 李凤达 +1 位作者 刘倩 胡筱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88-1592,共5页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类芽孢杆菌A9,所产微生物絮凝剂MBFA9对水中Pb2+具有较高的去除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了MBFA9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水中初始Pb2+质量浓度为56.20 mg/L,MBFA9吸附25 min后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2.7...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类芽孢杆菌A9,所产微生物絮凝剂MBFA9对水中Pb2+具有较高的去除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了MBFA9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水中初始Pb2+质量浓度为56.20 mg/L,MBFA9吸附25 min后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2.73%;MBFA9捕集Pb2+的理论最大值为196.08 mg/g,吸附速率常数k2为0.019 g/(mg·min),动力学特征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等温吸附模型与Langmuir方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R2=0.96;结合红外光谱检测、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探讨了M BFA9去除Pb2+的机理为其表面的官能团如羟基、酰胺基、羧基等在捕集Pb2+过程中与之发生配合作用,对Pb2+的去除贡献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MBFA9 PB2+ 动力学 热力学 去除机理
下载PDF
两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絮凝条件优化及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金亮 姜彬慧 +1 位作者 胡筱敏 李凤达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4-279,共6页
以絮凝菌A9和BS-5及其产生的絮凝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碳源、氮源及初始pH值等因素研究絮凝菌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紫外扫描、Molish、蒽酮呈色反应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这两种絮凝剂的成分进行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菌株A9和BS-5... 以絮凝菌A9和BS-5及其产生的絮凝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碳源、氮源及初始pH值等因素研究絮凝菌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紫外扫描、Molish、蒽酮呈色反应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这两种絮凝剂的成分进行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菌株A9和BS-5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9和BS-5产生絮凝剂的适宜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分别为酵母膏和NaNO_3,适宜初始pH值分别为9.0和6.0,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率均达到95%以上。紫外扫描和红外检测等结果表明,菌株A9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菌株BS-5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和少量蛋白质。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絮凝菌A9属于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絮凝菌BS-5属于代尔夫特食酸菌(Delftia acidovor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絮凝剂 絮凝条件 生理生化 分子鉴定
下载PDF
轧钢加热炉燃烧高粘度重油工艺的改进
4
作者 李凤达 修志荣 《鞍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1-54,共4页
采用高压内混式油枪,燃烧效果好于高压外混式油枪,但对燃油技术条件及其操作参数要求严格,在同等条件下,燃用低粘度重油较容易,而燃用高粘度重油难度较大。尽管如此,只要找准在燃烧设备及其操作上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满... 采用高压内混式油枪,燃烧效果好于高压外混式油枪,但对燃油技术条件及其操作参数要求严格,在同等条件下,燃用低粘度重油较容易,而燃用高粘度重油难度较大。尽管如此,只要找准在燃烧设备及其操作上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满足各项技术要求,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重油 加热 轧钢厂
下载PDF
鞍钢大型轧钢加热炉油气两用技术改造
5
作者 李凤达 富双伟 苏庆桐 《冶金能源》 1993年第1期33-36,共4页
介绍的是鞍钢大型轧钢厂对3号加热炉所实施的两次油气两用技术改造,一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民用煤气的增加,冬季煤气出现很大缺口,要求季节性烧油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是在供应鞍钢的重油粘度大大增加、使燃油无法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 介绍的是鞍钢大型轧钢厂对3号加热炉所实施的两次油气两用技术改造,一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民用煤气的增加,冬季煤气出现很大缺口,要求季节性烧油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是在供应鞍钢的重油粘度大大增加、使燃油无法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造后的生产表明,高压内混油枪的燃烧效果,优于高压外混式油枪;燃用高粘度重油困难较大,要在合适燃烧条件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燃烧效果,可收到加热炉节能16%,增产7.4%~11%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 加热炉 油气两用 技术改造
下载PDF
聚乙烯管道钢制法兰与蝶阀选用的几点经验
6
作者 何立兴 李凤达 +3 位作者 解建坤 尚冰 辛红香 王丽丽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115,共5页
讨论了聚乙烯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的钢制法兰规格及压力、聚乙烯管道上蝶阀的规格及连接形式。以等级为PE100、压力为0.6 MPa的聚乙烯管为例,通过对聚乙烯法兰接头头部的公称外径、聚乙烯管外径、钢制法兰内孔直径等尺寸进行分析讨论,得... 讨论了聚乙烯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的钢制法兰规格及压力、聚乙烯管道上蝶阀的规格及连接形式。以等级为PE100、压力为0.6 MPa的聚乙烯管为例,通过对聚乙烯法兰接头头部的公称外径、聚乙烯管外径、钢制法兰内孔直径等尺寸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聚乙烯管采用法兰连接时可用的钢制法兰规格及压力;通过对蝶阀阀板直径、聚乙烯管道内径、不同连接方式的蝶阀长度等尺寸进行分析,得出了聚乙烯管道上可用的蝶阀规格及连接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管道 法兰连接 钢制法兰 PE法兰接头 蝶阀
下载PDF
高效絮凝菌A9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差异表达蛋白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金亮 姜彬慧 +4 位作者 赵鑫 胡筱敏 杨程程 李凤达 马云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99-3004,共6页
研究了高效絮凝菌A9在普通培养基、葡萄糖培养基和甘露糖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下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从这3种不同培养基培养的菌体中提取蛋白,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胶图分析后选取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胶图分析结果表明:絮凝菌A9在不同碳... 研究了高效絮凝菌A9在普通培养基、葡萄糖培养基和甘露糖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下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从这3种不同培养基培养的菌体中提取蛋白,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胶图分析后选取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胶图分析结果表明:絮凝菌A9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蛋白质表达有较大差异。通过质谱分析,共有54个蛋白得到成功鉴定,包括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果糖-1,6-二磷酸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顺乌头酸酶、磷酸酰基转移酶、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延伸因子G等。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主要与能量代谢、糖类合成和代谢、脂类运输和代谢、蛋白翻译后修饰以及核糖体结构和生成有关。本文从蛋白水平阐明了絮凝菌A9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部分蛋白表达差异,为优化菌株絮凝剂培养条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双向电泳 差异表达蛋白 质谱分析
原文传递
一株高效产絮菌的筛选、絮凝条件优化及对重金属废水处理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倩 付丽丽 +2 位作者 孙家君 李凤达 姜彬慧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6,共4页
从活性污泥、水体底泥、植物根系土壤和草莓种植土壤中筛选、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考察发酵液用量、助凝剂用量以及碳、氮源种类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及菌株对实际重金属废水的絮凝作用。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 从活性污泥、水体底泥、植物根系土壤和草莓种植土壤中筛选、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考察发酵液用量、助凝剂用量以及碳、氮源种类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及菌株对实际重金属废水的絮凝作用。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菌体发酵液用量0.2 m L,助凝剂用量0.8 m L时,菌株QB1的絮凝性最高,可达到93%。其对多种重金属废水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性能,对含铅废水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絮菌 碳源 氮源 絮凝活性 重金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