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胆碱能抗炎通路与偏头痛的关系探讨
1
作者 李凤鹏 邢红霞 +2 位作者 靳玫 殷闯 周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8,124,共6页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原发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可能参与其发病。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是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CAP与...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原发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可能参与其发病。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是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CAP与偏头痛发作的头痛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均有关联。本文就CAP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胆碱能抗炎通路 迷走神经刺激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心肌损伤特点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高光仁 冯连荣 +5 位作者 付金国 郭润 牛和平 李凤鹏 张倩玉 张军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究合并胸腔积液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肌损伤特点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发病15 d内住院且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及心脏彩超检查的AMI患者。按照心脏彩超有无胸腔积液分为有胸腔积液组和无胸腔积液组。比较2组... 目的探究合并胸腔积液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肌损伤特点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发病15 d内住院且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及心脏彩超检查的AMI患者。按照心脏彩超有无胸腔积液分为有胸腔积液组和无胸腔积液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心脏磁共振心肌损伤指标及心脏彩超特征。通过门诊复诊、电话等方式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及卒中的复合终点。Cox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211例中有胸腔积液31例(14.7%),无胸腔积液180例(85.3%)。与无胸腔积液组比较,有胸腔积液组心脏彩超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P<0.05);心脏磁共振成像示2组患者梗死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微循环阻塞及心肌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显示43例(20.4%)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0,P=0.075);其中6例(2.8%)发生全因死亡,有胸腔积液组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无胸腔积液组(9.7%vs.1.7%,P<0.05),2组的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高龄及发生胸腔积液是随访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心肌损伤更重,全因死亡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胸腔积液 预后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肌损伤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显影的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及抗凝结局
3
作者 郑楠 刘冰 +3 位作者 闫洪伟 李凤鹏 于恺 张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2-27,56,共7页
目的 构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LAT)或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SEC)的随机森林模型,并分析LAT/SEC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目的 构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LAT)或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SEC)的随机森林模型,并分析LAT/SEC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随机森林模型预测LAT/SE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与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86例NVAF患者中,38例(9.8%)发生LAT/SEC。影响LAT/SEC发生的7个最重要的变量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左心室射血分数、非阵发性心房颤动、左心房内径、未抗凝治疗和脑卒中史。随机森林模型的AUC为0.93(95%CI:0.88~0.99),CHADS2评分的AUC为0.73(95%CI:0.63~0.83),CHA2DS2-VASc评分的AUC为0.72(95%CI:0.62~0.83),随机森林模型的AUC高于CHADS2(Z=3.42,P<0.001)和CHA2DS2-VASc(Z=3.05,P<0.001)评分。随机森林模型预测LAT/SEC的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89.8%。38例LAT/SEC患者中,55.3%(21/38)患者经抗凝治疗后复查经食管超声心电图,66.7%(14/21)患者LAT/SEC溶解。17例直接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中,4例LAT和8例SEC溶解;4例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1例LAT和1例SEC溶解。结论 随机森林模型可用于预测NVAF患者LAT/SEC,其诊断效能优于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三分之二的LAT/SEC患者抗凝治疗后LAT/SEC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血栓 自发显影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头痛等特征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诊断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凤鹏 于生元 +1 位作者 董钊 刘若卓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分析1月内和1月后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病例的不同临床特点,以提高CVST早期诊断率。方法:分析86例经DSA证实为CVST的病例特点。根据患者确诊所用的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1月内确诊组(n=... 目的:分析1月内和1月后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病例的不同临床特点,以提高CVST早期诊断率。方法:分析86例经DSA证实为CVST的病例特点。根据患者确诊所用的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1月内确诊组(n=37)和B组:1月后确诊组(n=49)。结果:A组头痛评分较B组显著增高(P<0.01);A组有诱因、呕吐和肢体瘫痪的病例较B组显著增多(P<0.01);A组有视物模糊的病例较B组显著减少(P<0.01);A组MRI检查发现CVST直接征象的病例较B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头痛程度重,有诱因、呕吐、肢体瘫痪和MRI检查发现直接征象的病例容易得到早期诊断;反之,头痛程度轻,无诱因、呕吐、肢体瘫痪和MRI检查未发现直接征象的患者容易导致延误诊断,延误诊断的患者容易出现视物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头痛 诊断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凤鹏 周中和 +5 位作者 王而强 张子非 郝维军 邢大江 韩雅玲 陈会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换(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 -48 h复查头CT,根据有无脑出血分为无HT组和HT组.对两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房...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换(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 -48 h复查头CT,根据有无脑出血分为无HT组和HT组.对两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脑白质疏松、年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舒张压和溶栓前血糖10项可能影响溶栓后HT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溶栓后HT发生率为16.28%,房颤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OR=15.50;95%CI:2.34,102.85;P =0.005).结论 对伴发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发生HT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出血性转换 心房颤动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凤鹏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0期1804-1805,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例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例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简易痴呆筛查量表(brifesereen-ingscalefordementia,BSSD)评定认知功能。结果:VD组MMSE评分(15.67±3.89)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7.10±1.49)分和正常对照组(29.63±0.72)分(Z=-6.684,-6.861,P<0.01),脑梗死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936,P<0.01)。VD组BSSD评分(16.90±4.32)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8.40±1.16)分和正常对照组(29.90±0.31)分(Z=-6.690,-6.986,P<0.01),脑梗死对照组BSSD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705,P<0.01)。VD组与脑梗死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和语言复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P<0.05或P<0.01)。V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对照组语言复述、注意、计算和短程记忆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VD患者以记忆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并发症 诊断
下载PDF
脑内胆碱能烟碱受体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凤鹏 郑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脑内胆碱能烟碱受体 认知功能 分子结构 临床病理学研究 电生理学研究 行为学研究
下载PDF
痴呆简易筛查量表及P300检测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凤鹏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2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简易筛查量表及P300改变的特点,以期提高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0-11/2002-03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符合加利福尼亚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治疗中心...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简易筛查量表及P300改变的特点,以期提高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0-11/2002-03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符合加利福尼亚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治疗中心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和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30例(均经CT/MRI证实)及同期本院的体检人员30例,应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测评受试者认知功能状态。对其各项指标,即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物体命名、语言即刻记忆、短程记忆、计算、语言理解、图片、常识分别计分后进行统计分析。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听觉oddball程序检测P300。记录电极放在Cz点(中央中线点),前额作为参考部位。非靶刺激频率为1kHz,靶刺激频率为2kHz,靶刺激随机分布于非靶刺激中,靶刺激出现概率占刺激总数20%,刺激强度为110dB,滤波带宽1~50Hz,叠加30~50次。记录到稳定的P300后,测定P300峰潜伏期,即刺激的起始点至波峰顶点之间的时间。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和脑梗死对照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完成量表评定和P300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性痴呆组痴呆简易筛查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6.90±3.32),(28.40±1.16)分,Z=-6.690,P<0.01],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6.90±3.32),(29.90±0.31)分,Z=-6.986,P<0.01]。脑梗死对照组痴呆简易筛查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5.705,P<0.01)。②血管性痴呆组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脑梗死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38.04±42.82),(367.77±29.14)ms,Z=6.237,P<0.01];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38.04±42.82),(329.53±35.04)ms,Z=6.532,P<0.01]。脑梗死对照组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6.128,P<0.01)。③血管性痴呆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短程记忆、计算、语言理解、图片、常识评分均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秩和检验,P<0.01)。血管性痴呆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短程记忆、计算、语言理解、图片、常识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秩和检验,P<0.01)。脑梗死对照组短程记忆、计算和识图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秩和检验,P<0.05或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以记忆减退、语言认知相关的功能障碍和视觉空间认知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P300可反血管性痴呆患者和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脑梗塞 认知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颅脑CT及经颅多普勒改变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凤鹏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088-3089,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颅脑CT和经颅多普勒改变,促进对于VD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例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通过颅脑CT检查了解梗死病灶和脑萎缩值情况,通过经颅多...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颅脑CT和经颅多普勒改变,促进对于VD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例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通过颅脑CT检查了解梗死病灶和脑萎缩值情况,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查了解脑血供情况。结果:①VD组患者多发性脑梗死病例数显著多于脑梗死对照组(χ2=4.63,P<0.05)。②VD组患者脑梗死灶体积(26.3±37.8)cm3明显高于脑梗死组(7.8±15.5)cm3(t=2.49,P=0.016)。VD组三脑室宽度犤(0.84±0.14)cm犦和哈氏犤(5.76±0.71)cm犦明显高于脑梗死组犤(0.62±0.15),(5.19±0.63)cm,t=3.75,P=0.001;t=3.35,P=0.002犦。③VD组患者各脑血管的阻力指数均大于脑梗死组(t=2.07~3.09,P<0.05~0.01)。结论:VD患者有明显颅脑CT及经颅多普勒改变,普遍存在脑萎缩,存在广泛的脑血管弹性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颅脑CT检查 经颅多普勒检查 多发性脑梗死 诊断
下载PDF
皮层扩布性抑制与偏头痛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凤鹏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75-176,180,共3页
关键词 扩布性抑制 皮层 偏头痛 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电活动 胶质细胞 去极化 神经元
下载PDF
偏头痛先兆的发病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凤鹏 于生元 +1 位作者 吴士文 邱恩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2期157-158,共2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皮质扩布性抑制可能是偏头痛先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笔者对偏头痛先兆与皮质扩布性抑制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偏头痛先兆 皮质扩布性抑制 综述
下载PDF
误诊疾病数据库2004—2013年单病种误诊文献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凤鹏 陈会生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临床表现各异,体征不典型且多变,随着诊断技术及临床重视程度的提高,本病检出率逐渐升高,但误诊率仍较高。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医学期刊并经遴选纳入误诊疾病数据库的CVS...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临床表现各异,体征不典型且多变,随着诊断技术及临床重视程度的提高,本病检出率逐渐升高,但误诊率仍较高。2004—2013年发表在中文医学期刊并经遴选纳入误诊疾病数据库的CVST文献共95篇,累计误诊病例674例,涉及误诊率文献29篇654例,误诊例数284例,误诊率43.43%。误诊范围涉及53种疾病,其中前4位误诊疾病是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性脑炎。主要误诊原因为经验不足而缺乏对该病的认识、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和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共438例误诊病例描述了误诊与疾病转归的关联,其中382例(87.21%)未因误诊误治造成不良后果。提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CVST的认识,对头痛、呕吐、颅内压升高、视力丧失者应考虑本病可能,及时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仔细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误诊 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据库 数据说明 统计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凤鹏 于生元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中脑白质损害。方法对17例偏头痛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的双侧额叶皮层下白质、双侧侧脑室旁周围白质和双侧枕叶皮层...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中脑白质损害。方法对17例偏头痛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的双侧额叶皮层下白质、双侧侧脑室旁周围白质和双侧枕叶皮层下白质中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s,ROIs)的"看似正常的白质"(normal appearing white matter,NAWM)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偏头痛组双侧侧脑室旁周围白质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双侧枕叶皮层下白质各向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DTI有助于早期发现偏头痛患者的脑白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脑白质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6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李凤鹏 郑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0,146,共2页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在左前降支近端闭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付金国 高光仁 +8 位作者 牛和平 于恺 王磊 马占峰 郭润 李凤鹏 穆丽平 刘静 张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主动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闭塞部位临近左前降支起始处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4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 目的探讨主动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闭塞部位临近左前降支起始处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4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闭塞部位距左前降支开口部10 mm以内的患者,介入术中均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主动深插至左前降支的闭塞部位保护左主干及左回旋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情况、术中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4例均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保护左主干及左回旋支后顺利完成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为100%。12例患者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深插后进行了血栓抽吸,8例患者经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或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14例患者术中均无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无血栓漂移至左主干、左回旋支等部位,无急性周围脏器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中与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或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情况。14例患者中,12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2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心原性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急性闭塞部位距左前降支开口部10 mm以内富含血栓的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利用深插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可起到保护左主干、左回旋支,预防血栓移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前降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Guidezilla^(TM)延长导管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初步随机、开放研究 被引量:75
16
作者 刘梦婵 李凤鹏 +1 位作者 韩雅玲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3-439,共7页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终完成试验36例)。治疗前评估OCSP分型,采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1周时复评NIHSS,3个月时随访ADL并进行改良Rankin(mRS)评分,了解短期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3个月的疗效评价。治疗前完善颅脑影像学、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等生化指标,1周后复查前述指标,观察出血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出院前完善TOAST病因学分析。结果 (1)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1周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随访3个月ADL水平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6例及双抗组5例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发作次数较入院前明显减少,复查颅脑CT或MRI,阿加曲班组3例、双抗组2例进展为脑梗死,均为无症状性脑梗死。(2)阿加曲班组与双抗组治疗1周后复查颅脑影像学及相关化验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未见明显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P>0.05)。(3)两组患者OCSP分型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为主,TOAST病因学分析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及小动脉闭塞(SAO型)为主,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前改善,未见明显出血事件。比较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前、后循环梗死患者1周NIHSS评分,两组在前循环梗死中无明显差异,阿加曲班组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趋势。结论阿加曲班抗凝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均可有效改善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短期内卒中复发及进展,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阿加曲班对后循环梗死可能获得更好疗效。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新型抗凝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风险小、安全性高,尤其对后循环梗死的患者,建议给予阿加曲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抗凝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颅脑影像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4
17
作者 郑健 赵莘瑜 李凤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颅脑影像学改变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MRI技术测定3 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脑叶和海马体积。采用CT技术测定 3 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和 3 0例缺血性卒中对照患者脑室和...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颅脑影像学改变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MRI技术测定3 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脑叶和海马体积。采用CT技术测定 3 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和 3 0例缺血性卒中对照患者脑室和脑沟线性指标。应用MMSE、BSSD和RSPM评定受试者认知功能。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与卒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额叶和颞叶体积显著较小 (P <0 .0 5 ) ,海马结构、顶叶和枕叶体积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额叶和颞叶体积减小的程度与MMSE、BSSD评分的降低呈正相关。病灶位于额叶和颞叶、多发病灶以及病灶总体积大于 5 0mm3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更加显著 (P <0 .0 5 )。结论 额叶和颞叶萎缩是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关键部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认知障碍 颅脑CT 颅脑MRI
下载PDF
皮层扩布性抑制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邱恩超 于生元 +3 位作者 李凤鹏 刘若卓 石宏 景向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9-382,共4页
目的:建立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布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模型,研究CSD对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CSD组(n=10)、对照组(n=10),分... 目的:建立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布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模型,研究CSD对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CSD组(n=10)、对照组(n=10),分别用氯化钾溶液及生理盐水浸润滤纸片刺激枕叶皮层,在额叶皮层记录CSD波,利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大鼠血浆中的CGRP、SP水平,进行成组t检验比较。结果:CSD组大鼠记录到CSD波,对照组大鼠未记录到CSD波;CSD组大鼠血浆CGRP、S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氯化钾溶液浸润滤纸片刺激大鼠枕叶皮层成功建立了CSD模型,CSD使血浆CGRP、SP水平增加,说明CSD可能通过一定的机制激活了三叉神经血管反射,进而导致偏头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皮层扩布性抑制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大鼠
下载PDF
儿童和青春期偏头痛临床特点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钊 于生元 +4 位作者 李凤鹏 姜磊 邱恩超 郭艳娥 周志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通过与成年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比较,探讨儿童和青春期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45例儿童和青春期偏头痛及224例成年偏头痛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包括头痛的发作频率... 目的:通过与成年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比较,探讨儿童和青春期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45例儿童和青春期偏头痛及224例成年偏头痛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包括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程度、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结果:(1)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1.05和1:3.48(χ2=13.493,P<0.001);有先兆偏头痛占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3.3%和21.9%(χ2=18.754,P<0.001)。(2)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分别为1(1~2)次/月和2(1~3)次/月(P=0.032),持续时间分别为6(2.5~24)h和24(7.25~36)h(P=0.001),头痛程度VAS分别为7.5(6~8)和8(7~9)(P=0.002)。(3)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单侧头痛所占各自比例分别为57.8%和65.2%(P=0.345),搏动性头痛占头痛性质比例分别为55.6%和67.9%(P=0.112)。(4)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出现伴随症状的比例分别为:恶心呕吐88.9%和92.0%(P=0.501),畏光怕声60.0%和70.5%(P=0.164),不愿活动86.7%和74.1%(P=0.071)。结论:与成年偏头痛相比,儿童及青春期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男女比例接近,易出现先兆症状,持续时间更短、疼痛程度较轻、发作频率更少;二者的头痛部位、头痛性质以及伴随症状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儿童 青春期 诊断
下载PDF
慢性每日头痛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邱恩超 于生元 +3 位作者 姜磊 董钊 李凤鹏 刘若卓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每日头痛(CDH)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102例CDH的亚型、原发性头痛的类型,以及药物过量性头痛(MOH)/很可能的MOH患者所用止痛药的种类、撤除止痛药的疗效。结果:CDH亚型中,MOH/很可能的MOH 91例(89.2%);原发性头痛的... 目的:分析慢性每日头痛(CDH)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102例CDH的亚型、原发性头痛的类型,以及药物过量性头痛(MOH)/很可能的MOH患者所用止痛药的种类、撤除止痛药的疗效。结果:CDH亚型中,MOH/很可能的MOH 91例(89.2%);原发性头痛的类型中,偏头痛74例(72.5%)。91例MOH/很可能的MOH中,服用含咖啡因的复合止痛剂者83例(91.2%);29例(31.9%)停用止痛药后头痛恢复为原有发作形式,7例(7.7%)未停用止痛药,55例(60.4%)失访。不同性别之间上述特点不全相同。结论:大多数CDH患者有药物过量,停用止痛药是其有效的治疗办法,但是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CDH相关教育,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每日头痛 药物过量性头痛 止痛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