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附322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初俊 崔毅 +1 位作者 谢晓燕 胡品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OLYMPUSEU -M 30 ,GF -UM2 0 0型 ,7.5/ 1 2MHz超声内镜对 32 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 ,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 ,并分析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OLYMPUSEU -M 30 ,GF -UM2 0 0型 ,7.5/ 1 2MHz超声内镜对 32 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 ,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 ,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32 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 ,以胃的隆起性病灶最多 (1 98例 ) ,其他依次为食道 (95例 )、十二指肠 (2 3例 )和贲门 (6例 )。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主 ,共检出平滑肌瘤 1 2 1例(位于固有肌层 83例、黏膜肌层 38例 ) ,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 53例、外压性病变 50例 (其中胃底 2 0例、脾脏外压 1 4例 )、未发现病变 2 3例、异位胰腺 2 0例 (胃窦 1 5例 )、血管性病变 1 6例、息肉 1 1例、炎症 9例、消化道壁增厚 8例、囊肿与脂肪瘤各 5例、纤维瘤 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 :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 ,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 ,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 ,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 ,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诊断 内镜超声检查 隆起性病灶 食道 十二指肠 贲门 肿瘤
下载PDF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初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共3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第2位高发性恶性肿瘤,美国结直肠癌的病死率位居所有癌症病死率的第3位。由于采取了结直肠癌筛查等措施,西方国家的结直肠癌病死率已呈下降趋势,而亚洲...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第2位高发性恶性肿瘤,美国结直肠癌的病死率位居所有癌症病死率的第3位。由于采取了结直肠癌筛查等措施,西方国家的结直肠癌病死率已呈下降趋势,而亚洲国家的结直肠癌病死率仍持续上升。在中国,结直肠癌病死率位居癌症病死率的第2~4位,且发病率与病死率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接与诊断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进展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7%,而早期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可高达92%。因此,如何早期检测和处理结直肠癌,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早期诊断 5年生存率 直肠癌患者 治疗 经济发达国家 恶性肿瘤 西方国家
下载PDF
Precut技术在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初俊 崔毅 +1 位作者 黄颖思 陈旻湖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Precut技术在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7年12月间进行ERCP诊断与治疗操作中常规插管,包括导丝辅助均无法插入胆管且实施了Precut操作的病例。Precut实施采用的是弓形刀和/或针状刀,Pre... 目的探讨Precut技术在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7年12月间进行ERCP诊断与治疗操作中常规插管,包括导丝辅助均无法插入胆管且实施了Precut操作的病例。Precut实施采用的是弓形刀和/或针状刀,Precut方法包括经乳头弓形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经胰管弓形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开窗术。所有行Precut后能成功深插管的病例如有必要则改用常规方法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大至理想的大小。结果共有65例因ERCP插管困难而实施了Precut操作,年龄19~78岁,平均53岁。总的成功率为83.1%(54/65)。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46.2%(30/65),轻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3.1%(2/65),经治疗3~5天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未出现术后出血与穿孔并发症。结论Precut技术是ERCP插管困难病例达到插管成功的有效、安全的办法,可由资深的消化内镜医生应用于确实有需要进行治疗性ERCP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ut技术 预切开术 开窗术 ERCP/治疗
下载PDF
25例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初俊 陈白莉 胡品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和方法:对我院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降段以下的小肠出血病例,就出血病因、病变部位、血表现、腹部体征与诊断手段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出血病因以小肠肿瘤为主,占40%(10/25),并以恶性肿瘤为主,其次为感染性疾病... 目的和方法:对我院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降段以下的小肠出血病例,就出血病因、病变部位、血表现、腹部体征与诊断手段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出血病因以小肠肿瘤为主,占40%(10/25),并以恶性肿瘤为主,其次为感染性疾病占28%(7/25)、小肠憩室占20%(5/25)、血管瘤占12%(3/25),与国内其它文章的报道相似.出血的主要表现为血便或黑便,其无法提示出血部位,而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相关,空肠上段出血量较大者可伴有呕血.有腹部明显压痛者多为炎症性小肠疾病或恶性肿瘤,扪及腹部包块常提示为恶性肿瘤.术前已明确出血部位的有17例,术前诊断率为68.0%(17/25).18例非感染性疾病中有11例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术前诊断率为61.1%(11/18),其中13例经全胃小肠钡餐检查,5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8.5%(5/13),均为小肠肿瘤;另外5例行核素扫描检查、1例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均为阳性.结论: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反复血病例,应将插管法小肠灌肠双重对比造影作为常规检查以提高检查的阳性率,出血期间行核素扫描或/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对特殊病例有条件可开展小肠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小肠出血 小肠疾病
下载PDF
如何实现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的成功转变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初俊 潘新智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3期40-44,共5页
由于结肠镜单人操作法能更充分地发挥内镜本身的灵活性,术者对内镜能有较好的感知性,内镜医生的技术水平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能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的细微结构而成为当今国际结肠镜操作的主流趋势。随着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等相关技... 由于结肠镜单人操作法能更充分地发挥内镜本身的灵活性,术者对内镜能有较好的感知性,内镜医生的技术水平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能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的细微结构而成为当今国际结肠镜操作的主流趋势。随着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等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优越性更逐渐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然而,受传统习惯及一代代师徒式教学的传承,使得双人操作法仍为目前国内多数内镜医生所应用,甚至在一些较大的医疗机构中仍为主要的操作方法,并在继续造就着一批又一批的使用双人操作法的内镜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人操作法 双人操作法 结肠镜 放大内镜 肠镜操作 细微结构 色素内镜 业内人士
下载PDF
血管滤泡性增生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初俊 《新医学》 1998年第1期31-31,共1页
血管滤泡性增生1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510080)李初俊血管滤泡性增生(angiofolicularhyperplasia)又名巨大淋巴结增生(GLNH),Castleman等于1954年首先报道,故... 血管滤泡性增生1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510080)李初俊血管滤泡性增生(angiofolicularhyperplasia)又名巨大淋巴结增生(GLNH),Castleman等于1954年首先报道,故又称之为Castleman病。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增生 病理 临床表现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附322例诊断分析
7
作者 李初俊 崔毅 +1 位作者 谢晓燕 胡品津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2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322例上消化道...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最多(198),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主,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囊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检查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 诊断 消化道肿瘤 应用
下载PDF
低剂量咪唑安定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作用
8
作者 李初俊 崔毅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61-161,共1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咪唑安定 低剂量 清醒镇静剂
下载PDF
26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内镜超声诊断分析
9
作者 李初俊 崔毅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内镜超声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标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艳 刘冰 +4 位作者 朱亚西 谭伟艳 黄瑞妍 李初俊 林汉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87-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内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9例内镜下活检诊断为IBD的HE切片重新阅片,按照系统性诊断步骤,即组织结构、上皮及固有层的改变综合评估,进行病理形态分析。结果溃疡...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内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9例内镜下活检诊断为IBD的HE切片重新阅片,按照系统性诊断步骤,即组织结构、上皮及固有层的改变综合评估,进行病理形态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08例,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19例,不能排除CD 20例,不能确定为UC或CD 27例,按系统性诊断方法,其中35例不能诊断为IBD。结论按照系统性诊断步骤,IBD不易漏诊,也不会过诊断。内镜活检标本诊断UC较容易,诊断CD较难,除非看到非干酪样上皮样肉芽肿,CD内镜活检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淋巴瘤和肠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白介素8-2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高低发区胃癌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曾志荣 周韶璋 +4 位作者 廖山婴 陈斌 李初俊 陈旻湖 胡品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interleukin,IL)-8基因-251A/T位点多态性在中国高、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gastriccancer,GC)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杂交法(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rev... 【目的】研究白介素(interleukin,IL)-8基因-251A/T位点多态性在中国高、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gastriccancer,GC)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杂交法(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reversedotblot,PCR-RDB)检测我国胃癌低发区(广东省)104例健康人和104例胃癌患者和胃癌高发区(陕西省)102例健康人和102例胃癌患者的IL-8基因-251A/T位点多态性。【结果】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IL-8-251A/A基因型的频率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27.9%vs21.2%,χ2=1.27,P>0.05),胃癌患者携带IL-8-251A/A基因型不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χ2=1.40,P>0.05),而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携带IL-8-251A/A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1.2%vs16.7%,χ2=6.04,P<0.05,OR=2.29,95%CI=1.17-4.46),并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χ2=6.38,P<0.05,OR=4.71,95%CI=1.36-16.30)。【结论】IL-8-251A等位基因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的发生相关,以高发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8 基因多态性 胃癌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附67例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崔毅 徐显林 +2 位作者 何瑶 李初俊 聂晓英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宽基底或粗蒂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法,对67例宽基底或粗蒂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进行套扎治疗。结果67例71枚胃肠道宽基底或粗蒂隆起性病变均一次性套扎成功,15例同时加高频电切除...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宽基底或粗蒂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法,对67例宽基底或粗蒂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进行套扎治疗。结果67例71枚胃肠道宽基底或粗蒂隆起性病变均一次性套扎成功,15例同时加高频电切除;术后60例复查示49例隆起病变完全脱落消失(含已电凝切除者),9例部分脱落,2例未脱落;7例失访。1例同时加高频电切后并创面小动脉出血。治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81.7%(60/49)、15.0%(9/60)、3.3%(2/60)。结论尼龙绳套扎法对宽基底或粗蒂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操作简便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尼龙绳 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治疗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19例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艳 刘冰 +4 位作者 黄瑞妍 范新娟 谭伟艳 林汉良 李初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9例消化道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 19例均为典型类癌,组织构型上可分为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管状、混合性等4种。免疫表型19例Syn和NS...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9例消化道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 19例均为典型类癌,组织构型上可分为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管状、混合性等4种。免疫表型19例Syn和NSE均阳性,10例CgA阳性,13例CD56阳性。19例消化道类癌15例为直肠类癌。19例肿瘤直径均小于1.5厘米,18例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1例浸润至浅肌层,1例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消化道类癌以直肠类癌最多见,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一般不侵犯肌层,也很少转移,大多数病例可以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获得治愈。免疫组化Syn、NSE、CgA及CD56染色可作为直肠类癌的常规内分泌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类癌 免疫组织化学 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治疗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晓林 崔毅 +2 位作者 李初俊 梁碧云 付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置放金属胆道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姑息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病例为恶性疾病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不能外科手术者。自2000年5月 ̄2003年11月共有21例患者接受了胆道金属支架放置术及随访观察。结果放置成功率与临床有效率... 目的评估内镜下置放金属胆道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姑息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病例为恶性疾病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不能外科手术者。自2000年5月 ̄2003年11月共有21例患者接受了胆道金属支架放置术及随访观察。结果放置成功率与临床有效率分别是100%和95%,没有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7d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70.8%,60d内的病死率为4.7%。支架置入后存活时间最短32d。有3例(14.3%)分别于术后90、168、850d发生支架阻塞,经ERCP确定为支架阻塞的3例患者均行塑料支架置入术,最长存活者已超过3年。结论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治疗,置入金属胆道支架较经皮经肝和外科手术引流创伤性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持久引流胆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恶性胆道梗阻 姑息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大肠息肉 被引量:23
15
作者 高翔 何远琴 +1 位作者 崔毅 李初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5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法治疗宽基底或粗蒂的大肠息肉的价值。方法将尼龙绳圈通过肠镜操纵把手套扎于息肉根部。结果本组32例共40枚大肠宽基底或粗蒂息肉均一次性套扎成功,11枚同时加高频电切除。术后2周复查示30枚息肉完全脱落消失...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法治疗宽基底或粗蒂的大肠息肉的价值。方法将尼龙绳圈通过肠镜操纵把手套扎于息肉根部。结果本组32例共40枚大肠宽基底或粗蒂息肉均一次性套扎成功,11枚同时加高频电切除。术后2周复查示30枚息肉完全脱落消失(含已用切除者),6枚部分脱落,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78.9%、15.8%、5.3%。所有病例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尼龙绳套扎法对宽基底或粗蒂的大肠息肉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尼龙绳套扎法 大肠息肉 并发症
下载PDF
40岁以上应做肠镜检查
16
作者 李初俊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9年第1期45-45,共1页
美国医学界提出,年龄超过50岁的无症状者,应行第一次肠健康检查。在亚太地区,结直肠癌工作组于2007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亚太地区大肠癌共识"会议上指出:50岁后应进行大肠癌筛查。同时指出,由于亚洲某些地区的人(例如中国、日本、韩... 美国医学界提出,年龄超过50岁的无症状者,应行第一次肠健康检查。在亚太地区,结直肠癌工作组于2007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亚太地区大肠癌共识"会议上指出:50岁后应进行大肠癌筛查。同时指出,由于亚洲某些地区的人(例如中国、日本、韩国)较其他地方的人更易患大肠癌。而在中国,由于肠癌的发病较西方人早,因而有专家提出,中国人的第一次肠镜检查以筛查肠癌的时间应提早到4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检查 亚太地区 大肠癌 无症状者 健康检查 结直肠癌 癌筛查 工作组
下载PDF
肠镜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17
作者 李初俊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9年第2期45-45,共1页
肠镜检查不但能够早期发现肠癌、肠息肉等疾病,还能在必要的时候对肠道疾病进行治疗。肠镜检查与胃镜检查一样,检查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否则,不但影响检查准确性,还会在检查过程中危害到被检查者的身体。
关键词 肠镜检查 检查前 肠道疾病 胃镜检查 被检查者 检查过程 肠息肉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检测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的差异蛋白质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晓滨 彭俊生 +7 位作者 李初俊 王辉 杜艳平 杨祖立 向军 胡坤华 刘炜 黎明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8-1103,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方法:建立结直肠腺瘤及腺瘤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比较分析差异蛋白质斑点,切取酶解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鉴定。结...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方法:建立结直肠腺瘤及腺瘤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比较分析差异蛋白质斑点,切取酶解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成功建立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其平均蛋白质点分别为1672±73和1732±46,早期恶变组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质斑点有28个,其中15个下调,13个上升;质谱分析鉴定出23个蛋白质,鉴定率达82.14%;合并重复鉴定的蛋白质,共获得的差异蛋白13种,其中8种为上调蛋白,5种为下调蛋白,分为6类,包括蛋白酶抑制剂、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角质素、信号转导蛋白及未知蛋白。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能灵敏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异常改变,本研究鉴定的蛋白质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腺癌 蛋白质组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IL-1β、IL-1RA、L MP2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仲生 胡品津 +1 位作者 崔毅 李初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52-854,865,共4页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 (UC)病人的IL 1β、IL 1RA、LMP2基因多态性 ,并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 CA)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用PCR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PCR SSP)方法分别对 81例UC病人和 ...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 (UC)病人的IL 1β、IL 1RA、LMP2基因多态性 ,并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 CA)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用PCR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PCR SSP)方法分别对 81例UC病人和 114名健康者进行IL 1β、LMP2和IL 1RA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UC病人和健康者之间IL 1β、IL 1RA和LMP2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当UC病人分为ANCA(+)组和ANCA(- )组后 ,发现ANCA(+)组IL 1RA等位基因 2频率高于ANCA(- )组 (13 7%对 3 3 % ,P <0 0 5 ) ,其它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比较 ,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中国汉族UC病人与IL 1β、IL 1RA、LMP2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但ANCA(+)UC病人IL 1RA等位基因 2频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多态性 LMP2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治疗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吉成岗 孙海茂 +3 位作者 沈其猷 乔雁翔 刘彪 李初俊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院2002年5月 ̄2005年10月收治的18例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首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合并胆囊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院2002年5月 ̄2005年10月收治的18例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首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合并胆囊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施行腹腔胆囊切除术等。结果全组18例病人均行鼻胆管引流(ENBD),11例胆管结石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取出,胰腺炎顺利治愈17例,治愈率94.4%;6例取石失败,二次内镜治疗行胆道支架引流术、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ENBD+EST,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胰管压力,避免急诊手术,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该微创技术尤为适合高龄、合并有多脏器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镜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