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亭故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剑国 张玉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61,共11页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有一些以亭为背景的故事,形成一种特殊的亭结构叙事模式。亭结构基本上具备三个要素:亭、人(宿客)、鬼(包括精怪)。主要有两种类型:女鬼报冤和人鬼较量。事故事根植于汉代亭制度,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表现出鲜...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有一些以亭为背景的故事,形成一种特殊的亭结构叙事模式。亭结构基本上具备三个要素:亭、人(宿客)、鬼(包括精怪)。主要有两种类型:女鬼报冤和人鬼较量。事故事根植于汉代亭制度,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表现出鲜明的正邪观念,并呈现出恐怖神秘以及幽默诙谐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 亭故事 亭结构
下载PDF
“禹步”考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剑国 张玉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100,共8页
禹步系春秋战国巫觋依据大禹传说而创造,是模拟禹偏枯“步不相过”的一种巫步,包含着禹铸鼎象物禁御百物的巫术意义。后来纳入道教法术系统,成为道教重要法术。其步法由“禹步三”到“三步九迹”、“步罡踏斗”,经历了许多变化,呈现出... 禹步系春秋战国巫觋依据大禹传说而创造,是模拟禹偏枯“步不相过”的一种巫步,包含着禹铸鼎象物禁御百物的巫术意义。后来纳入道教法术系统,成为道教重要法术。其步法由“禹步三”到“三步九迹”、“步罡踏斗”,经历了许多变化,呈现出规范化和复杂化的倾向。禹步功能主要有消灾去病、驱除鬼魅、禁御毒蛇猛兽、致雨等。实际上,禹步不具备独立效力,只是巫术和法术操作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步 偏枯 铸鼎象物 三步九迹 步罡踏斗
下载PDF
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上)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剑国 韩瑞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共11页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情,表达伤时怀古的兴亡盛衰之感、身世家国之感。作家的历史目光主要投向乱世,投向妇女,尤其是后妃宫人等,表达了对她们的和王朝命运紧密相连的个人悲剧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传奇 亡灵 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 观照历史
下载PDF
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下)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剑国 韩瑞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105,共9页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情,表达伤时怀古的兴亡盛衰之感、身世家国之感。作家的历史目光主要投向乱世,投向妇女,尤其是后妃宫人等,表达了对她们的和王朝命运紧密相连的个人悲剧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传奇 亡灵 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 观照历史
下载PDF
简论唐前“服妖”现象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剑国 孟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3,共7页
“服妖”观念是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灾异学说的产物,而“服妖”现象中又蕴藏着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丰富内容,唐代以前“服妖”现象与服饰流行、儒家礼仪规范以及民俗禁忌观念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服妖 灾异 禁忌
下载PDF
《神女传》《杜兰香传》《曹著传》考论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剑国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3-170,共18页
两晋时期有三种杂传体小说治古稗者很少谈到,即西晋张敏《神女传》、东晋曹毗《杜兰香传》和无名氏《曹著传》。笔者十多年前著《唐前志怪小说史》和《唐前忐怪小说辑释》,亦未予以充分注意。这三篇小说作品原文已经失传,但所存佚文仍... 两晋时期有三种杂传体小说治古稗者很少谈到,即西晋张敏《神女传》、东晋曹毗《杜兰香传》和无名氏《曹著传》。笔者十多年前著《唐前志怪小说史》和《唐前忐怪小说辑释》,亦未予以充分注意。这三篇小说作品原文已经失传,但所存佚文仍较完整。本文拟对其佚文进行辑录考证,并提出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览》 《搜神记》 《神女赋》 志怪小说 杂传 《隋志》 《艺文类聚》 著作郎 《国史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下载PDF
早期小说观与小说概念的科学界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剑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598-605,共8页
中国小说史上战国至六朝时期的早期小说观念 ,并不是一个文学性文体概念 ,甚至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体概念 ,只能说是一个准文体概念。它只是一般地揭示了“小说”、“道听途说”、“丛残小语”的特性 ,而缺乏对文体要素的明确规定。早期... 中国小说史上战国至六朝时期的早期小说观念 ,并不是一个文学性文体概念 ,甚至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体概念 ,只能说是一个准文体概念。它只是一般地揭示了“小说”、“道听途说”、“丛残小语”的特性 ,而缺乏对文体要素的明确规定。早期小说的功能观表现为伦理功能、政治功能、知识功能和娱乐审美功能四个方面。科学界定小说概念 ,应遵循四个原则 ,即叙事原则、虚构原则、形象原则和体制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伦理功能 政治功能 知识功能 审美功能 早期小说观 小说 概念界定 中国 小说史
下载PDF
略论孝子故事中的“孝感”母题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剑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0,165,共7页
刘向等《孝子传》及干宝《搜神记》、句道兴《搜神记》,有许多孝子故事,最引人注目的是"孝感"故事,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孝感"母题。所谓"孝感"就是孝亲感天。其思想基础有二,一是孝道,二是天... 刘向等《孝子传》及干宝《搜神记》、句道兴《搜神记》,有许多孝子故事,最引人注目的是"孝感"故事,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孝感"母题。所谓"孝感"就是孝亲感天。其思想基础有二,一是孝道,二是天人感应。将孝道和天意结合起来,旨在宣扬天意对孝行的肯定和表彰。"孝感"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六个类型:感天得食,感天愈疾,感天得金,丧葬感物,感天偿债,感天明冤。其中最著名的是董永和东海孝妇故事,都具有经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子传》 《搜神记》 孝感母题
下载PDF
小说的起源与小说独立文体的形成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剑国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12,,29,,共13页
古小说的起源和形成,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小说发生学模式,即:故事─史书─小说。从叙事意义上说小说起源于故事,而从小说的孕育母体上看也可以说小说起源于史书。从早期小说的类型、题材来分析,作为小说叙事源头的故事大体可以概括... 古小说的起源和形成,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小说发生学模式,即:故事─史书─小说。从叙事意义上说小说起源于故事,而从小说的孕育母体上看也可以说小说起源于史书。从早期小说的类型、题材来分析,作为小说叙事源头的故事大体可以概括为五大类,即神话传说、地理博物传说、宗教迷信故事、历史遗闻。人物逸事。从故事到小说,中间存在着史书这一过渡环节,这是和史书的分化密切相关的。故事向小说独立文体的过渡,存在于史书的分流过程中,当史书分离出一种合乎小说文体的独立文本时,那便意味着小说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起源 故事 史书 独立文体 小说史 发生学
下载PDF
古小说的文化阐释与叙事阐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剑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4-187,共4页
古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其包罗万象的题材展现了古代丰富的社会文化风貌。它是今人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古小说进行文化研究不仅是对古小说进行传统文学研究的积极拓展与深化,更是对古小说学术意义... 古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其包罗万象的题材展现了古代丰富的社会文化风貌。它是今人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古小说进行文化研究不仅是对古小说进行传统文学研究的积极拓展与深化,更是对古小说学术意义的重新体认。近年来,古小说的文化研究已渐成热点,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古小说的文化研究是否还是文学研究?它又应该如何向纵深开掘?为此,本栏目邀请了古小说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四篇笔谈。李剑国教授的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古小说的文化阐释和叙事阐释两个方面,为古小说的文化研究作出了总论性的概述。后三篇则分别就具体问题展开论说:或以宋代文言小说中的相墓故事为核心,挖掘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或以寺院背景下的唐小说为研究场域,探求其内在的情节范式和广博的文化信息;或以"长安小说"的命运主题为脉络,考察其潜行的文化机制和深层文化观念。上述探讨,可以看成是对古小说的文化研究的一次具体践行,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引起学界对古小说和文化研究予以更多的关注,从而进一步促进古小说研究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化阐释 古小说 叙事 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社会文化 文学研究 小说研究
下载PDF
汉魏六朝杂传与唐人小说——熊明《汉魏六朝杂传研究》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剑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10-412,416,共4页
我在研究唐前古小说和唐传奇的过程中,一直关注杂传这一文体,因为它和杂史一样,与小说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杂传常游移于史传与小说之间,成为史学史与小说史上一道特别景观。
关键词 汉魏六朝杂传 唐人小说 唐传奇 古小说 小说史 史学史 杂史
下载PDF
沈亚之五篇传奇校勘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剑国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3期27-34,共8页
本文是中唐传奇作家沈亚之五篇传奇作品的校勘记。所列校记是原文的校改补正以及较重要的异文。《异梦录》等四篇以上海涵芬楼景印明翻宋本《沈下贤文集》为底本,《感异记》一篇以中华书局汪绍楹校本《太平广记》为底本,校以诸书。
关键词 沈亚之 传奇 校勘
下载PDF
《永乐琴书集成》的小说文献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剑国 《文学与文化》 201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明成祖敕撰的《永乐琴书集成》前集二十卷,保存了战国秦汉至元代文言小说的丰富资料,尤以六朝及唐五代为多。这些资料对于小说辑佚和校勘颇有价值。尤其是它提供的《幽明录》、《洞仙传》、《异闻集》、《仙传拾遗》、《搢绅脞说》、《... 明成祖敕撰的《永乐琴书集成》前集二十卷,保存了战国秦汉至元代文言小说的丰富资料,尤以六朝及唐五代为多。这些资料对于小说辑佚和校勘颇有价值。尤其是它提供的《幽明录》、《洞仙传》、《异闻集》、《仙传拾遗》、《搢绅脞说》、《夷坚支志》等新的佚文资料,为他书所未见,有裨于辑佚。而《续齐谐记》的佚文《王敬伯》虽多见引用,而此为全文,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琴书集成 小说文献价值 辑佚 校勘
下载PDF
千古一梦:谈“黄粱梦”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剑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4-58,共5页
“黄粱梦”出自唐代著名传奇作家沈既济的名作《枕中记》,约作于建中二年至兴元元年被贬官期间。就各方面影响来看,堪称千古一梦。《枕中记》今传《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二本,异文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黍与黄粱之别,后者便于在诗词用... “黄粱梦”出自唐代著名传奇作家沈既济的名作《枕中记》,约作于建中二年至兴元元年被贬官期间。就各方面影响来看,堪称千古一梦。《枕中记》今传《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二本,异文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黍与黄粱之别,后者便于在诗词用典中遣词造句,因此最为流行。《枕中记》的基本思想是人生如梦,这是古人基于人生经验形成的一种人生况味和哲理思考,这一思想导源于道家。《枕中记》脱胎于《搜神记》和《幽明录》中的焦湖庙柏枕故事,作者大大扩展了思想内涵,表现出士人对现实政治的怀疑、失望乃至批判,对追逐功名富贵的自我否定。但大梦难觉,说到底所谓人生如梦只是失意者的失落、迷惘、无奈。由于黄粱梦的巨大影响,古人在邯郸附近附会出卢生入梦之地黄粱店,并建吕翁祠,古来题咏极多。而在八仙信仰普遍流行的背景下,将吕翁附会为吕洞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中记》 黄粱梦 吕翁祠
下载PDF
从现实生活到小说意象:民俗如何在唐人小说中呈现——熊明新著《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评介
15
作者 李剑国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38-140,共3页
从整体上、本质上看,唐人小说属于士人文学,明显有别于通俗小说。唐代士人深受传统史学的影响,通常视小说为“史官末事”,着意搜罗“史官残事”。正如我常说的,唐代小说家具有历史家意识,唐人小说具有史学品格。
关键词 唐人小说 小说意象 现实生活 民俗 评介 通俗小说 传统史学 唐代士人
下载PDF
百年鹤寿感仁肠——纪念一玄师百龄华诞
16
作者 李剑国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4期56-57,共2页
从1979年9月,我回到阔别十一年的母校,师从朱一玄、宁宗一二师读硕士,同门师兄弟还有罗德荣、许祥麟和薛瑞兆——他们如今都已经是多年的大学教授了。朱、宁二师指导两个学科,一是中国戏曲史,一是中国小说史。我和德荣是读中国小说史,... 从1979年9月,我回到阔别十一年的母校,师从朱一玄、宁宗一二师读硕士,同门师兄弟还有罗德荣、许祥麟和薛瑞兆——他们如今都已经是多年的大学教授了。朱、宁二师指导两个学科,一是中国戏曲史,一是中国小说史。我和德荣是读中国小说史,祥麟和瑞兆读中国戏曲史。虽说一玄师偏重于小说,宗一师偏重于戏曲,但我们并没有再派分到二师名下,都是在一起接受指导和完成学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师 中国小说史 中国戏曲史 许祥 朱先生 蝇头小楷 宁宗 薛瑞 罗德 天假其年
下载PDF
笔谈:关于“之乎者也”
17
作者 李剑国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2期14-15,共2页
昭连兄的两篇论文发表后,我听到不少人表示赞同。比如明史专家南炳文先生,南开大学出版社原总编张格先生,都认为这个观点很有创见。有意味的是,他们都不是专职研究语言的,语言学者大抵不以为然,甚至持不屑的鄙视态度。孟文发表后... 昭连兄的两篇论文发表后,我听到不少人表示赞同。比如明史专家南炳文先生,南开大学出版社原总编张格先生,都认为这个观点很有创见。有意味的是,他们都不是专职研究语言的,语言学者大抵不以为然,甚至持不屑的鄙视态度。孟文发表后,语言学界一片沉寂,不知是否也是这个原因。也是,老孟你一个门外汉,就像孙猴子大闹蟠桃会,搅乱人家好端端的语言学盛宴,不遭白眼才怪呢!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虽是门外汉,也读了一辈子古书,品味了从商周到近世的无数文言文,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我就常想,难道几千年前的古人会说话就之乎者也吗?这些见于书面文献的之乎者也矣焉哉,是不是只为文化人书写时所用,来表达什么特殊意思呢?读了老孟的论文我给归纳一下,就是这些许慎等人叫做“辞”的词(现代语言学归之于代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等),其实只是书面语词汇,是从实词假借过来表达语气、停顿和断句的,并承担着某些特别的语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语言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论文发表 研究语言 语法功能 语气词 书面语 文言文
下载PDF
《广陵散》故事考析
18
作者 李剑国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4期4-14,共11页
《广陵散》由于与嵇康相关,成为古代最著名的琴曲,流传颇广。本文概括出六朝嵇康《广陵散》故事的两种类型,即古人之鬼授《广陵散》与嵇康之鬼授《广陵散》。并解析其中包含的意义,即表明人们对《广陵散》的崇拜心理,确信《广陵散》为... 《广陵散》由于与嵇康相关,成为古代最著名的琴曲,流传颇广。本文概括出六朝嵇康《广陵散》故事的两种类型,即古人之鬼授《广陵散》与嵇康之鬼授《广陵散》。并解析其中包含的意义,即表明人们对《广陵散》的崇拜心理,确信《广陵散》为嵇康所制,嵇康亡而《广陵散》绝。对唐五代涉及《广陵散》的小说故事也作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陵散》 嵇康 小说故事
下载PDF
《全唐小说》四序
19
作者 朱一玄 李季平 +1 位作者 李剑国 刘乃昌 《临沂师专学报》 1991年第3期48-53,28,共7页
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处于繁荣时期。诗、词、赋、散文、小说、变文等都有不少优秀作品出现。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玄烨命令曹寅等编纂了九百卷的《全唐诗》;嘉庆十九年(1814年),董诰等编纂了一千卷的《全唐文》。宋代的洪迈说... 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处于繁荣时期。诗、词、赋、散文、小说、变文等都有不少优秀作品出现。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玄烨命令曹寅等编纂了九百卷的《全唐诗》;嘉庆十九年(1814年),董诰等编纂了一千卷的《全唐文》。宋代的洪迈说:“唐人小说……与诗律可称为一代之奇。”今逢解放后的盛世,王汝涛教授又编纂成《全唐小说》,问序于余,谨陈鄙见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唐诗》 王汝涛 中国文学史 《全唐文》 董诰 太平广记选 《太平广记》 唐代文学 玄烨 编纂者
下载PDF
《夷坚志》成书考——附论“洪迈现象”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剑国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55-63,共9页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字景卢,号野处,谥文敏)撰作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志怪小说集。原书共四百二十卷。何异于嘉定壬申(1212)所作《容斋随笔总序》最先记载了《夷坚志》全书的卷帙情况:“仆又尝风陈日华,尽得《夷坚》十志与支志、三志及四...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字景卢,号野处,谥文敏)撰作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志怪小说集。原书共四百二十卷。何异于嘉定壬申(1212)所作《容斋随笔总序》最先记载了《夷坚志》全书的卷帙情况:“仆又尝风陈日华,尽得《夷坚》十志与支志、三志及四志之二,共四(按:原讹作三)百二十卷。”征之书簿,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的著录最为完备:“《夷坚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二十卷,大凡四百二十卷。”全书分集分卷颇为齐整,前志甲至癸每志二十卷,支志、三志甲至癸各十卷,四志只有甲乙两集,亦各十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年 直斋书录解题 绍兴 二十年 十七年 三十年 成书年代 洪皓 学士院 翰林学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