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力毅 王飞 +1 位作者 童梁成 李颖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1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行椎间盘镜手术治疗为对照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86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1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行椎间盘镜手术治疗为对照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86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和ODI以及术后6个月Nakai分级的优良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卧床时间短,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各时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症状减轻更明显,功能恢复更好(P<0.05)。术后6个月Nakai分级优良率:观察组为81.40%,对照组为6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高负荷滚珠丝杠副弹塑性变形与失效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国平 范元勋 +2 位作者 张立柱 柳胜 李力毅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探索高负荷下滚珠丝杠副的失效机理,根据精密滚珠丝杠副在高负载工作条件下滚珠与滚道面接触变形的特点,建立了精密滚珠丝杠副的接触变形弹塑性线性强化分析模型。依据Hertz接触理论,提出了高负载情况下滚珠与滚道面接触弹塑性变形的... 为探索高负荷下滚珠丝杠副的失效机理,根据精密滚珠丝杠副在高负载工作条件下滚珠与滚道面接触变形的特点,建立了精密滚珠丝杠副的接触变形弹塑性线性强化分析模型。依据Hertz接触理论,提出了高负载情况下滚珠与滚道面接触弹塑性变形的计算方法,并据此分析了丝杠副滚道面接触处的弹塑性变形。通过对高负载条件下滚道面摩擦和金属材料塑性流动特点的分析,得出了高负载情况下滚珠丝杠副可能的失效形式和失效破坏机理。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和分析的合理性。为深入开展高承载条件下滚珠丝杠副的失效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副 接触理论 弹塑性变形 失效机理 高负载
下载PDF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 被引量:4
3
作者 蒋继亮 王飞 李力毅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治疗伴有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5-08至2009-08收治的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病例17例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并行重建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治疗伴有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5-08至2009-08收治的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病例17例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并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获得完整随访16例,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45±1.27)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按照Rowe肩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良率达87.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复位,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以改善功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重建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对强直性脊柱炎大鼠Th1/Th2免疫平衡、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郭洪録 郭晓利 +1 位作者 李力毅 许永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6-681,共6页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EGCG)对强直性脊柱炎(AS)大鼠Th1/Th2免疫平衡、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S组、EGCG治疗组3组。利用HLA-B27转基因法建立AS模型大鼠,AS的大鼠中5只入AS组,4只入EGCG组,未携带H...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EGCG)对强直性脊柱炎(AS)大鼠Th1/Th2免疫平衡、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S组、EGCG治疗组3组。利用HLA-B27转基因法建立AS模型大鼠,AS的大鼠中5只入AS组,4只入EGCG组,未携带HLA-B27基因的6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EGCG治疗:每日1次灌胃EGCG(1.0 g/kg),持续20 d。治疗20 d后,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大鼠外周血中Th2类因子(IL-4、IL-10、IL-13)和Th1类因子(IL-2、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软骨组织中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中Caspase-3、Bax、Bcl-2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结果:AS组大鼠外周血和关节软骨组织中IL-2、TNF-α、IFN-γ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L-4、IL-10、IL-13表达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GCG组大鼠IL-4、IL-10、IL-13表达水平高于AS组,IL-2、TNF-α、IFN-γ表达水平低于AS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和软骨组织中Caspase-3表达、Bax/Bcl-2升高(P<0.05);而与AS组比较,EGCG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和软骨组织中Caspase-3表达、Bax/Bcl-2降低(P<0.05)。结论:纠正AS疾病Th1/Th2免疫失衡和促进软骨细胞凋亡可能是EGCG减轻AS脊柱炎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大鼠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 Th1/Th2免疫失衡 软骨细胞 凋亡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活动性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诊治指南(IWGDF 2023)》解读与应用
5
作者 李力毅 陈约东 +1 位作者 王雷 王爱萍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糖尿病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CNO)的诊治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难题,存在概念不清、标准不一等现象,医护人员对其认识不足;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导致预后较差。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于2023年5月在海牙颁布了2023版糖尿病相关... 糖尿病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CNO)的诊治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难题,存在概念不清、标准不一等现象,医护人员对其认识不足;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导致预后较差。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于2023年5月在海牙颁布了2023版糖尿病相关的足病预防与管理指南,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糖尿病活动性CNO的指南是首次发布。该指南遵循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方法,用PACO(人群、评估、比较、结果)和PICO(人群、干预、比较、结局)的形式设计问题,复习大量文献和广泛讨论后,从CNO的诊断、病情缓解的定义、治疗和再活动预防这4个方面,给出了总共26条建议,很好地统一了CNO的概念,并对预防和非手术治疗给予了详细的论述,对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对指南进行介绍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夏科足 神经骨关节病变
原文传递
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夏科足
6
作者 陈约东 李力毅 《大众医学》 2024年第8期32-32,共1页
夏科足又称夏科神经骨关节病(CN),是一种累及足和踝部骨、关节及软组织,早期表现为炎症,后期可导致不同程度和类型的骨破坏、关节半脱位或脱位,以及畸形(图1)的疾病。各种周围神经病变均可引起夏科足,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导致夏科足... 夏科足又称夏科神经骨关节病(CN),是一种累及足和踝部骨、关节及软组织,早期表现为炎症,后期可导致不同程度和类型的骨破坏、关节半脱位或脱位,以及畸形(图1)的疾病。各种周围神经病变均可引起夏科足,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导致夏科足的最常见原因。其典型的畸形为足中部塌陷,被称为“舟状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关节半脱位 夏科足 骨破坏 早期表现 糖尿病并发症 中部塌陷
原文传递
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 Ⅰ、Ⅱ型锤状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闫浩 谭权昌 +6 位作者 周胜 杨俊生 李力毅 汪剑龄 施晓成 夏超 李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Ⅰ、Ⅱ型锤状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DoyleⅠ、Ⅱ型锤状指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6~61岁,平均45岁。损伤指别: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10例,小指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45 d,中... 目的探讨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Ⅰ、Ⅱ型锤状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DoyleⅠ、Ⅱ型锤状指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6~61岁,平均45岁。损伤指别: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10例,小指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45 d,中位时间5.5 h。闭合性损伤8例,开放性损伤10例。单纯指伸肌腱断裂14例,伴撕脱性骨折的伸肌腱止点断裂4例。采用克氏针弹性跨关节固定远节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DIPJ)于过伸位,6周后去除克氏针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34~53 min,平均38.9 min。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指固定期间未发生克氏针松动、针眼处感染。患者锤状指畸形均得到纠正,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后,DIPJ被动活动无明显受限,主动屈曲角度为(75.83±11.15)°,与健侧对应指(85.28±6.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8,P=0.003)。术后8个月,15例获随访患者患指DIPJ主动屈曲角度为(82.67±6.78)°,与健侧对应指(86.00±5.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4,P=0.157)。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后,DIPJ主动屈曲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78±0.88)分,被动屈曲至最大关节活动度时VAS评分为(3.06±1.06)分。术后3个月,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获优10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3%;患者满意度Likert评分为3~5分,平均4.2分。结论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DoyleⅠ、Ⅱ型锤状指,能有效修复指伸肌腱,纠正锤状指畸形,利于远期DIPJ屈伸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克氏针 弹性固定 指伸肌腱 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飞 蒋继亮 +3 位作者 陈约东 李力毅 龚永良 李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43例,根据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比较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Russell-T...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43例,根据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比较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Russell-TaylorⅠ型骨折手术时间(t=2.117,P=0.046)与术中出血量(t=6.376,P〈0.001)少于Ⅱ型骨折,且不伴有小粗隆断裂的A型骨折手术时间(t=2.732,P=0.010)与术中出血量(t=2.395,P=0.022)少于伴有小粗隆断裂的B型骨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均获平均16.8(5-23)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2例,良17例。可4例。优良率90.7%。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技术容易掌握、骨折高愈合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粉碎性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髓内、外内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失血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飞 茆文龙 +2 位作者 李力毅 舒忠军 李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0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髓内髓外固定方式治疗时的失血量差异并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1诊治的15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髓内髓外固定方式治疗时的失血量差异并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1诊治的15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分析2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的差异,以及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对2种术式中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建立隐性失血量与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之间的线性方程式。结果 PFNA组显性出血量(140.3±31.6)ml,隐性出血量(409.7±191.3)ml,总出血量(550.0±192.5)ml,DHS组显性出血量(174.3±39.0)ml,隐性出血量(295.0±134.3)ml,总出血量(469.3±144.1)ml,2组显性失血量(t=6.01,P<0.001)、隐性失血量(t=-4.33,P<0.001)、总失血量(t=-2.96,P=0.0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中高龄组与超高龄组中隐性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F=0.97,P=0.326)与BMI(F=0.00,P=0.976)对2组的隐性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方案、术后3 d Hb及隐性出血量三者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髓内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出血量显著大于髓外固定方式,但显性出血量相反;年龄是影响隐性出血量的因素;隐性失血量与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髓内固定 髓外固定
原文传递
大肢体再植中应用体外循环技术研究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颖 邢建新 +6 位作者 王国军 蒋继亮 王春书 王飞 杨俊生 李力毅 陈约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7,共3页
自从1963年陈中伟首次报告成功进行断肢再植以来,断肢再植逐步广泛开展起来,然而由于大肢体离断后再植过程风险大,术后全身并发症多,再植肢体的功能较差,大肢体再植技术未在临床得以推广和进一步突破。以往传统再植均是远、近端清... 自从1963年陈中伟首次报告成功进行断肢再植以来,断肢再植逐步广泛开展起来,然而由于大肢体离断后再植过程风险大,术后全身并发症多,再植肢体的功能较差,大肢体再植技术未在临床得以推广和进一步突破。以往传统再植均是远、近端清创后,由离断肢体远断端动脉端灌洗,只能起到冲洗管腔的作用。我们应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技术成功处理1例缺血时间为6h的上臂离断伤,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技术 肢体再植 应用 断肢再植 临床效果 全身并发症 上臂离断伤 肢体离断
原文传递
改良岛状筋膜蒂皮瓣重建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权昌 闫浩 +6 位作者 周胜 汪健龄 舒忠军 杨俊生 李力毅 陈约东 李颖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分析改良切取的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们对28例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改良切取的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术后随访远指间(DIP)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患指功能;随访两点分辨觉评价缝合... 目的分析改良切取的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们对28例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改良切取的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术后随访远指间(DIP)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患指功能;随访两点分辨觉评价缝合及未缝合神经皮瓣感觉恢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5个月,患指指端缺损均获得良好修复。术后3个月患指筋膜蒂附近DIP关节及健侧DIP关节的ROM分别为(51.96±9.66)°、(84.11±5.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筋膜蒂皮瓣移植术中缝合与未缝合神经患指,术后3个月随访两点分辨觉分别为(6.78±1.48)mm、(7.05±1.93)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岛状筋膜蒂皮瓣能够有效修复指端缺损,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损伤 指动脉背侧支 指端缺损
原文传递
牵引外固定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损伤控制的意义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颖 杨俊生 +4 位作者 杨智伟 童梁成 蒋继亮 李力毅 汪剑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探讨牵引外固定技术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初期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7年8月处理的96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其中,40例在初期治疗采用外支架牵引固定(牵引外固定组),56例采用常规外支架技术(常规外固定组)... [目的]探讨牵引外固定技术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初期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7年8月处理的96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其中,40例在初期治疗采用外支架牵引固定(牵引外固定组),56例采用常规外支架技术(常规外固定组),两组均二期改行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牵引外固定组初次外固定手术时间和改行内固定术的间隔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针道感染率牵引外固定组为2.50%(1/40),而常规外固定组为16.07%(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外固定组二期内固定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常规外固定组(P<0.05)。随访14~25个月,平均(18.26±5.56)个月。两组开始负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ROM、踝关节ROM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在内固定术后残余畸形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性胫骨骨折采用初期处理采用牵引外固定,有利于二期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损伤控制 牵引外固定 针道感染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颖 杨俊生 +7 位作者 杨智伟 童梁成 蒋继亮 李力毅 闫浩 汪剑龄 周胜 彭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DCEF)的使用原则,在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8—2017-03收治的63例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31例一期使用DCEF原则外固定(DCEF组),32例采用传统外固定架(TEF)原则固定(TEF组)...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DCEF)的使用原则,在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8—2017-03收治的63例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31例一期使用DCEF原则外固定(DCEF组),32例采用传统外固定架(TEF)原则固定(TEF组),DCEF组全部转二期内固定,TEF组30例均转二期内固定。记录并比较2组外固定架操作时间、创面皮肤坏死、针道感染、确定性手术时间间隔、手术切口感染和末次随访Johner-Wruhs评分。结果6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7(12~24)个月。2组创面皮肤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EF组相比,DCEF组外固定架操作时间更短,二期外固定架转确定性手术时间间隔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EF组相比,DCEF组针道感染率、切口感染率更低,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F构型便于安装,骨针跨过损伤和二期手术区域,降低感染风险,不影响确定性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高能量损伤 开放性胫骨骨折 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影响重症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手术平面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一卉 钱志峰 +5 位作者 李力毅 李太顺 王海林 舒畅 梁勇 王爱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平面的主要因素。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糖尿病足大截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截肢平面高低分为经胫腓骨截肢(TT)组和经股骨截...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平面的主要因素。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糖尿病足大截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截肢平面高低分为经胫腓骨截肢(TT)组和经股骨截肢(TF)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出影响患者大截肢平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完整收集48例大截肢患者资料,其中TT组有15例,TF组有33例。TT组伴心脑血管并发症比例低于TF组〔26.67%(4/15)vs.57.58(19/33),P<0.05〕,TT组伴下肢血管介入史比例高于TF组〔40%(6/15)vs.9.09%(3/33),P<0.05〕,TT伴肌酐升高比例低于TF组(70.31±22.98 vs.127.98±108.38,P<0.05),且下肢动脉介入史可能是决定大截肢平面的独立保护因素〔比值比(OR)=0.17,95%可信区间(CI):0.03~0.91,P=0.038〕。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史、血肌酐水平和下肢动脉介入史是影响重症糖尿病足患者手术大截肢平面的主要因素,其中下肢动脉介入史可能是一种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大截肢 下肢动脉介入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