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惊·鸿》看传统戏曲的“破圈”传播
1
作者 李华裔 《新世纪智能》 2021年第11期5-6,共2页
近日,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创演的《惊·鸿》登上了某跨年舞台,引起了年轻群体的关注。该节目用舞蹈将六个不同戏曲剧种的经典片段串联成线,在亦古亦今、传统与现代的交互之中,彰显出戏曲的形式美与意蕴美。这个看似距离时代最远的节... 近日,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创演的《惊·鸿》登上了某跨年舞台,引起了年轻群体的关注。该节目用舞蹈将六个不同戏曲剧种的经典片段串联成线,在亦古亦今、传统与现代的交互之中,彰显出戏曲的形式美与意蕴美。这个看似距离时代最远的节目,却被年轻人津津乐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戏曲剧种 意蕴美 裘派 年轻群体 形式美 创演 京剧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荧屏传播
2
作者 李华裔 魏兵 《粤海风》 2022年第4期75-81,共7页
近年来,我国主流电视媒体依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以自觉独立的开拓意识和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探索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无论是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的总台卫视、各省级卫视还是主流新媒体平台,纷纷将文化类节目的重心由... 近年来,我国主流电视媒体依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以自觉独立的开拓意识和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探索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无论是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的总台卫视、各省级卫视还是主流新媒体平台,纷纷将文化类节目的重心由娱乐性向文化性转移,多个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级”节目相继出现。在积极推进全球文化交流的语境下,这些节目直接引领着中国电视文艺实践的民族化转向,在对接传统与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堪称我国当代荧屏“文化清流”的领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荧屏传播 创造性转化 价值建构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戏曲节目创作实践与前瞻
3
作者 李华裔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尽管电视戏曲不是一门显学,但却是中国电视自创生以来从未中断的源流,它以极具民族特色的风格样式在方寸荧屏中彰显着独特价值。媒介融合时代,电视戏曲节目的实践与发展,既是一个量的积累,又是一个质的突变,惟有向“新”而行、交互共生... 尽管电视戏曲不是一门显学,但却是中国电视自创生以来从未中断的源流,它以极具民族特色的风格样式在方寸荧屏中彰显着独特价值。媒介融合时代,电视戏曲节目的实践与发展,既是一个量的积累,又是一个质的突变,惟有向“新”而行、交互共生,通过深耕内容、创新语态、技术赋能从而真正实现“异质同构”,才能在这场融合浪潮中破局而出,驶出一条推动当代戏曲艺术发展的制胜航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电视戏曲节目 异质同构
原文传递
也说“刻奇”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华裔 《粤海风》 2014年第2期91-91,共1页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说说“刻奇”》的博客,我才想起来有这么个精妙绝伦的词语。记得初见刻奇(Kitsch)一词是在米兰昆德拉的《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当时被错译成了“媚俗”(讨好别人),而本义正好相反,近似“自媚”,即讨...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说说“刻奇”》的博客,我才想起来有这么个精妙绝伦的词语。记得初见刻奇(Kitsch)一词是在米兰昆德拉的《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当时被错译成了“媚俗”(讨好别人),而本义正好相反,近似“自媚”,即讨好自己、迎合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振兴武戏需精准发力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华裔 《大舞台》 2018年第1期10-12,共3页
武戏是戏曲舞台不可或缺的"半壁江山",它巧妙地将力量与美感糅合在一起,演绎出中国人独特的"精、气、神",在戏曲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武戏与文戏也曾平分秋色、几度辉煌,从武生三大流派鼻祖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到武生泰斗杨小... 武戏是戏曲舞台不可或缺的"半壁江山",它巧妙地将力量与美感糅合在一起,演绎出中国人独特的"精、气、神",在戏曲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武戏与文戏也曾平分秋色、几度辉煌,从武生三大流派鼻祖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到武生泰斗杨小楼、"活神仙"李少春、"四小名旦"宋德珠、武丑名家张春华……形骸有尽,精神不灭,前辈大师的艺术风范如星尘般闪耀梨园、代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戏 戏曲舞台 艺术发展 艺术风范 中国人 杨小楼 李少春 武生
原文传递
不忘初心忆先贤 传承文脉促发展——“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暨纪念史若虚校长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李华裔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5,共4页
2018年适逢中国戏曲学院创始人之一、戏曲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著名戏曲教育家史若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同时亦是中国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为缅怀史若虚校长为当代戏曲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总结继承先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10月19... 2018年适逢中国戏曲学院创始人之一、戏曲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著名戏曲教育家史若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同时亦是中国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为缅怀史若虚校长为当代戏曲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总结继承先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10月19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戏曲研究所承办的“戏曲高等教育四十年暨纪念史若虚校长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学院隆重召开。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院长巴图、党委副书记徐超、副院长冉常建出席研讨会,史若虚校长家乡山东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青一行莅临研讨会并发表致辞,史若虚校长生前的同事、学生们齐聚会场,共同缅怀敬爱的史若虚老校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学院 诞辰100周年 学术研讨会 高等教育 史若虚 研讨会综述 校长 纪念
原文传递
斯人去矣 芳音长存 追忆京剧作曲家万瑞兴先生
7
作者 李华裔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55,共3页
2020年除夕夜里,惊闻万瑞兴先生仙逝的噩耗,使得原本被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下的心情,更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先生离世已有半年之余,我无数次提起笔来,想为先生写些追忆的文字,却每每思绪万千,不知从何下笔,心底始终存留遗憾和惋惜,遗憾... 2020年除夕夜里,惊闻万瑞兴先生仙逝的噩耗,使得原本被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下的心情,更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先生离世已有半年之余,我无数次提起笔来,想为先生写些追忆的文字,却每每思绪万千,不知从何下笔,心底始终存留遗憾和惋惜,遗憾的是因疫情未能送万老师最后一程,以寄托些许哀思;惋惜的是梨园从此失去了一位戏曲音乐创作的巨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兴 追忆 疫情 除夕夜
原文传递
声画戏曲亦成经典——新时期电视戏曲专题片作品举隅
8
作者 李华裔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87,共2页
电视戏曲专题片,是通过电视的多种手段来表现戏曲艺术的不同内容,它以精良的制作水准、内容的深度挖掘、高品质的艺术呈现在当今电视戏曲领域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有人曾说,欣赏戏曲专题片,好比一席鱼肉大餐中摆放的一碟翠绿清新... 电视戏曲专题片,是通过电视的多种手段来表现戏曲艺术的不同内容,它以精良的制作水准、内容的深度挖掘、高品质的艺术呈现在当今电视戏曲领域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有人曾说,欣赏戏曲专题片,好比一席鱼肉大餐中摆放的一碟翠绿清新的炒青菜,赏心、悦目、爽口。它不仅能为受众带来感官的享受,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艺术文化的视点以及编创者的主体思想进行了有效的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戏曲 专题片 新时期 声画 作品 戏曲艺术 制作水准 深度挖掘
原文传递
师法先贤 传承有道——“谭鑫培与京剧的辉煌”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9
作者 李华裔 《中国京剧》 2017年第11期42-45,共4页
谭鑫培,一个响彻梨园百余年的名字,他是红极一时的伶界大王,亦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法于传统却不囿于传统,遵循戏理而又敢于革新,在京剧史上留下不朽的美谈。“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这是梁启超对谭鑫培的赞誉,... 谭鑫培,一个响彻梨园百余年的名字,他是红极一时的伶界大王,亦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法于传统却不囿于传统,遵循戏理而又敢于革新,在京剧史上留下不朽的美谈。“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这是梁启超对谭鑫培的赞誉,历经百年岁月变迁,谭鑫培的名字非但未被湮没在历史的车轮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鑫培 京剧史 学术研讨会 综述 传承 梁启超 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