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电解水对果蔬杀菌及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华贞 郑淑方 +3 位作者 宋曙辉 李建 李里特 刘海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3期361-365,共5页
本研究采用酸性电解水对新鲜菠菜、桃子及樱桃进行处理,考察了酸性电解水对上述果蔬在不同贮藏条件下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 3.04、有效氯浓度(ACC)30.2 mg/kg的强酸性电解水和pH 5.68、ACC 26.6 mg/kg的微酸性电解水浸泡处理5 mi... 本研究采用酸性电解水对新鲜菠菜、桃子及樱桃进行处理,考察了酸性电解水对上述果蔬在不同贮藏条件下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 3.04、有效氯浓度(ACC)30.2 mg/kg的强酸性电解水和pH 5.68、ACC 26.6 mg/kg的微酸性电解水浸泡处理5 min均能使菠菜表面的微生物数下降2.0 lg cfu/g以上,5℃条件下贮藏9 d,微生物数量增长缓慢,营养成分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亚硝酸盐的积累受到抑制,食用品质和食用安全性提高。pH 5.85、ACC 55.0 mg/kg的微酸性电解水处理桃子能有效的降低其表面的微生物总数及霉菌、酵母菌数量,贮藏期间(25℃),桃子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对照相比下降缓慢,腐烂率和褐变指数降低,保鲜期延长。酸性电解水浸泡处理樱桃并于24℃条件下贮藏13 d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樱桃的好果率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电解水 果蔬 杀菌 保鲜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杀灭菠菜表面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华贞 刘海杰 +3 位作者 宋曙辉 侯田莹 李里特 郑淑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95-99,共5页
采用微酸性电解水对菠菜进行杀菌处理,考察微酸性电解水对菠菜的杀菌效果及影响因素,包括不同杀菌剂杀菌效果比较、浸泡时间、处理方式及与强碱性电解水预处理、超声波辅助处理联用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处理过程中微酸性电解水有效... 采用微酸性电解水对菠菜进行杀菌处理,考察微酸性电解水对菠菜的杀菌效果及影响因素,包括不同杀菌剂杀菌效果比较、浸泡时间、处理方式及与强碱性电解水预处理、超声波辅助处理联用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处理过程中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浓度(ACC)、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酸性电解水(ACC 31.73mg/L、pH 5.92、ORP 836.5mV)的杀菌效果明显优于相同ACC的次氯酸钠溶液;随着ACC的升高微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逐渐增强,当ACC增至31.37mg/L时可使微生物数降低1.69(lg(CFU/g)),ACC继续升高至67.96mg/L,杀菌效果则无显著性增强;分别对菠菜进行浸泡处理1、3、5、10min,微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微酸性电解水的ACC及ORP呈显著下降趋势,pH值无明显变化;采用强碱性电解水预处理和超声波辅助处理,能使微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分别提高约0.5(lg(CFU/g))、1.0(lg(CFU/g));采用微酸性电解水浸泡处理杀菌效果优于冲洗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性电解水 菠菜 杀菌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气候与农业种植面积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3
作者 李华贞 张强 +1 位作者 顾西辉 史培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3-1156,共14页
根据黄河流域1960—2005年5个水文站逐日流量、77个气象站1959—2013年逐日降水数据,结合流域内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及大型水库资料,全面探讨气候与农业面积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所有流量分位数总... 根据黄河流域1960—2005年5个水文站逐日流量、77个气象站1959—2013年逐日降水数据,结合流域内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及大型水库资料,全面探讨气候与农业面积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所有流量分位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于1980s中后期到1990s中期发生突变.降水变化是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考虑不同流量分位数情况下,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对不同分位数径流变化的影响也有差异性.花园口站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对径流量量级和可变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余4站各项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种植指标参数较大,虽均未达到10%的显著性水平,但仍会对径流的量级变化产生影响.对唐乃亥站,农作物耕作面积的下降减少了灌溉用水,在0.5流量分位数时有高达60%增加径流量的间接作用.对于头道拐站,农作物耕作面积的增加使得流域总蒸发量增加,灌溉用水增加,在0.3流量分位数时有高达40%减少径流量的间接作用.该研究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过程 趋势性 水文变异 农业种植面积 GAMLSS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孔冬冬 张强 +2 位作者 顾西辉 王月 李华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908-7918,共11页
利用标准化降雨蒸散发指数(SPE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系统研究了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并对成因做出探讨。研究表明:(1)全国大部分区域NDVI与SPE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中国大部分区域... 利用标准化降雨蒸散发指数(SPE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系统研究了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并对成因做出探讨。研究表明:(1)全国大部分区域NDVI与SPE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中国大部分区域植被生物量变化受干旱时空特征的影响。而沿北纬30度附近的长江流域区域,尤其是长江流域东南部、珠江流域下游等降水相对丰沛区域;黑龙江东北部及长白山地区、四川西部等高寒区域,NDVI与SPEI表现出弱相关性,受干旱影响较小;(2)多年平均水平衡是影响植被对干旱响应的关键因素,土壤水分变化是植被活力与生物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较长的区域,植被变化受干旱影响较大。从对干旱影响敏感性程度来讲,越是水量丰沛的区域,植被受干旱的影响越小,其中,草地对干旱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为灌木与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NDVI 模糊聚类分析 干旱事件 多时间尺度
下载PDF
连续应用10%高渗盐水治疗外伤性颅高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龙瑞芬 许小林 +5 位作者 陈益璠 谢淑芳 秦恒义 许志杰 胡青 李华贞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2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10%高渗盐水(HS)对脑外伤后颅高压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并与甘露醇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外伤性颅高压患者64例,均行颅内压监测,随机分为甘露醇组(20%甘露醇125ml/次,34例)及高渗盐水组[(10%高渗盐水1.3ml/... 目的观察10%高渗盐水(HS)对脑外伤后颅高压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并与甘露醇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外伤性颅高压患者64例,均行颅内压监测,随机分为甘露醇组(20%甘露醇125ml/次,34例)及高渗盐水组[(10%高渗盐水1.3ml/(kg·次),30例)]进行脱水,均间隔8h一次,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血钠、血浆渗透压、肾功能、药物起效及持续时间及药物副作用。结果二者起效时间、降颅压幅度及对MAP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渗盐水作用持续时间更长,能使CVP轻度升高,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应用时间延长(>48h),降颅压幅度下降,且有出现高血钠的风险。结论 HS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但连续应用超过48h有出现高血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甘露醇 颅脑损伤 颅内压
下载PDF
强酸性电解水对猪通脊的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建 赵瑞平 +2 位作者 郑德奖 李华贞 刘海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4-147,共4页
考察强酸性电解水对猪肉的杀菌效果、影响因素以及在杀菌过程中强酸性电解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强酸性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ACC)从29.62mg/L增加到88.87mg/L,其对猪肉样品的杀菌率由88.2%上升到96.3%,杀菌率呈迅速上升,而后变化趋... 考察强酸性电解水对猪肉的杀菌效果、影响因素以及在杀菌过程中强酸性电解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强酸性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ACC)从29.62mg/L增加到88.87mg/L,其对猪肉样品的杀菌率由88.2%上升到96.3%,杀菌率呈迅速上升,而后变化趋于平缓。用强酸性电解水浸渍猪肉10min,其体积(mL)为样品质量(g)7倍后,再增加强酸性电解水体积,杀菌效果没有明显提高。强酸性电解水处理样品8min后,细菌总数的对数从4.59下降到3.40,此后,延长浸泡时间,细菌总数变化不大。在处理过程中,强酸水的有效氯浓度、氧化还原电位和pH在1min内急剧下降,而后下降趋势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酸性电解水 猪通脊 杀菌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机车司机昼、夜行车与休班三种情况下心率变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贺献之 李细莲 +6 位作者 许永健 刘建平 连一民 王智武 魏红江 陈正坤 李华贞 《铁道医学》 1997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研究50名身体健康机车司机分别在昼、夜行车及休班三种不同条件下相同时间段的心率变异特性(HRV)。方法采用HRV时域分析法。结果白天行车与休班同一时间比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下降;夜间行车白天睡眠时交感神... 研究50名身体健康机车司机分别在昼、夜行车及休班三种不同条件下相同时间段的心率变异特性(HRV)。方法采用HRV时域分析法。结果白天行车与休班同一时间比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下降;夜间行车白天睡眠时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迷走神经活动增强。结论白天行车、夜间行车过程对支配心脏自主活性均有影响。且夜间行车影响人体生理昼夜节律,但三种条件下24hHRV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时域指标 昼夜节律 机车司机
下载PDF
北江流域洪水量级、频率和峰现时间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华贞 张强 +2 位作者 顾西辉 孙鹏 孔冬冬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9-400,共12页
采用北江流域10个水文站点1959-2005年日流量数据,运用滑动秩和检验法(Mann-Whitney U test)和AMOC检验法确定样本最佳突变点,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检测时间趋势性,最后结合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分别构建洪水量级和频率与影响因... 采用北江流域10个水文站点1959-2005年日流量数据,运用滑动秩和检验法(Mann-Whitney U test)和AMOC检验法确定样本最佳突变点,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检测时间趋势性,最后结合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分别构建洪水量级和频率与影响因子的非平稳性模型.研究表明:1)北江流域年及季节洪峰流量普遍呈下降或显著下降趋势,在1990年发生突变,但年最大洪峰无显著变化趋势;2)1990年之后,最大三场洪水及重现期大于10年的洪水事件多集中发生,且洪水发生频率、量级及峰现时间均发生较大改变;3)LOGNO分布为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最优极值分布,计算出非平稳性条件下北江流域4个站点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值,并分别以时间(Model 1)和气候指标(Model 2)为解释变量对洪水发生次数进行模拟分析,充分反映洪水发生次数的随机过程,为区域防洪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特征 趋势性 突变检验 非平稳性 广义可加模型(GAMLSS) 北江流域
原文传递
降水与农业种植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华贞 张强 +1 位作者 顾西辉 史培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02-1415,共14页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水源,了解其径流变化特征及成因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基于趋势性分析、广义可加模型(GAMLSS)等方法,采用黄河流域近60 a来流量、降水、主要农业种植面积及大型水库资料等数据,通过细化农业小麦生长期与玉米...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水源,了解其径流变化特征及成因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基于趋势性分析、广义可加模型(GAMLSS)等方法,采用黄河流域近60 a来流量、降水、主要农业种植面积及大型水库资料等数据,通过细化农业小麦生长期与玉米和大豆生长期以及假定不同降水情景,在季节尺度上深入分析了1960—2005年黄河流域气候、农业种植面积等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5个水文站点小麦生长期与玉米和大豆生长期径流变异点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且除花园口站小麦生长期间径流有少部分呈上升趋势外,黄河流域径流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唐乃亥、兰州的小麦生长期、玉米和大豆生长期及龙门、花园口的玉米和大豆生长期趋势均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2)对比两种降水假设状态,暴雨年的径流始终高于小雨年的径流,因此,降水仍是影响径流的主要因子之一,而农业种植面积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程度,不仅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关,还与流量分位数的大小有关,对于唐乃亥站小麦生长期的暴雨年时期,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在低流量分位数时可以增加径流,而在高于0.75分位数时会减小径流,小雨年时期规律相反。该研究结果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径流变化 趋势性 季节性 GAMLSS模型
原文传递
加强“两馆”建设 为教学科研服务
10
作者 李华贞 《中医教育》 1995年第5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教育管理 两馆建设 教学服务
原文传递
美罗培南配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华贞 陈霞 +2 位作者 王英伟 皇甫佳欣 张贝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9期72-72,共1页
目的探究美罗培南配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给予美罗培南配合免疫球蛋白,乙组给予美罗培南... 目的探究美罗培南配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给予美罗培南配合免疫球蛋白,乙组给予美罗培南,就两组的神经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及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神经症状、体温改善时间均较乙组短,体内IL-6、hs-CRP及TNF-α水平均较乙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配合免疫球蛋白可有效促进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神经、体温恢复正常,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效果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