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治疗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锐勇 唐艳超 +4 位作者 仲小玲 梁奕 李卜军 陶晓岚 廖昌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4-611,共8页
目的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高压氧治疗(HBOT)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选择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5例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为24~69岁,因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病情且存在进行性低氧血症而接受HBOT。HBOT方法:每天1次,15 min... 目的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高压氧治疗(HBOT)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选择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5例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为24~69岁,因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病情且存在进行性低氧血症而接受HBOT。HBOT方法:每天1次,15 min匀速加压至2.0 ATA(表压0.1 MPa,患者1)或1.6 ATA(表压0.06 MPa,患者2~5),持续停留90 min(首次治疗)或60 min(随后治疗),然后20 min减压至常压;HBOT全程无间歇面罩吸氧;病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日均值连续2 d超过95%结束HBOT。收集患者症状、呼吸频率、SpO2、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常规、凝血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胸部CT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首次HBOT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均开始好转。开始HBOT 4次后平卧位呼吸急促消失,5次后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仅残存轻微胸痛、静息和活动状态下呼吸急促症状。结束HBOT疗程后,患者呼吸频率较HBOT前下降[(20.80±2.28)min-1 vs(27.20±5.40)min-1,P<0.05]。病房监测SpO2均在引入HBOT后逐日回升,5例患者日平均SpO2分别在第1、2、3、3、6次HBOT后恢复至95%以上。首次HBOT减压后SpO2为(93.60±0.07)%,高于加压前的(73.20±6.42)%(P<0.05),第2、3次HBOT加压前SpO2与首次加压前相比均升高(P均<0.05),第3次HBOT前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T前,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31.48±3.40)mmHg(1 mmHg=0.133 kPa),低于正常参考值(35~45 mmHg)。HBOT疗程结束后动脉血氧分压[(130.20±18.58)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8.40±0.55)%]、淋巴细胞比例[(0.2078±0.0742)]和淋巴细胞绝对值[(1.09±0.24)×109/L]均较HBOT前[(61.60±15.24)mmHg、(73.20±6.43)%、0.0946±0.0621、(0.61±0.35)×109/L]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2.97±0.27)g/L]和hs-CRP水平[(7.76±6.95)mg/L]均较HBOT前[(4.45±0.94)g/L、(30.36±1.27)m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乳酸和D-二聚体水平均回降[(1.13±0.10)mmol/L vs(2.17±1.71)mmol/L、(0.42±0.13)mg/L vs(1.84±1.29)mg/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HBOT前均有重型COVID-19典型肺部CT影像学改变,HBOT后均有所改善。结论持续性低氧血症诱发的全身性系统性缺氧或许是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COVID-19患者呼吸功能障碍以肺泡换气功能障碍为主,HBOT可能是纠治重型COVID-19患者常压给氧无法控制的进行性低氧血症的最佳手段。HBOT为处于持续缺氧的机体组织提供了充足氧供的有氧代谢间歇,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循环功能、应激水平的恢复,从而促进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氧吸入疗法 高压氧 低氧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凯 李卜军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11期55-56,共2页
目的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蹰组均进行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此外,对照组... 目的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蹰组均进行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此外,对照组进行普通吸痰治疗,观察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以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细菌转阴率等为评价指标,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72.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转阴率73.68%,对照组为22.22%(P〈0.05);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为(23.9±0.6)d.观察组为(14.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且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实现局部消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抗生素灌洗 曩症肺部感染
下载PDF
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喻巍 李卜军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交替应用托拉塞米与小剂量20%甘露醇注射液;对照组单用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血清BUN、CR水平...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交替应用托拉塞米与小剂量20%甘露醇注射液;对照组单用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血清BUN、CR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BUN、CR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UN、CR水平明显较前升高(P<0.05)。结论:与使用大剂量甘露醇治疗相比,小剂量甘露醇与托拉塞米交替应用同样能达到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效果,且对肾功能的损害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拉塞米 甘露醇 脑出血 肾功能损害
下载PDF
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凯 李卜军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6期7867-7867,共1页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治疗过程中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情况以及具体的防治措施情况。方法:对ICU病房收治的14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进行全面性分析回顾,对引发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进行记录分...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治疗过程中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情况以及具体的防治措施情况。方法:对ICU病房收治的14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进行全面性分析回顾,对引发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同期收治的143例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了45例(31.2%)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的原因包括气管切开史、住院时间、相关医疗设备的使用以及患者自身基础病史的发展情况。结论: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相对较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以及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重度颅脑损伤 并发肺部感染 高危影响因素 防治对策分析
下载PDF
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对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的疗效
5
作者 李卜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丁丙诺啡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硬膜外
下载PDF
回收自体血抢救大出血病人的体会
6
作者 李卜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大出血 手术 自体输血
下载PDF
对比胃管、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
7
作者 胡凯 李卜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1679-1679,共1页
目的:探讨胃管、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肠内营养途径采用胃管,观察组肠内营养途径采用鼻空肠管,... 目的:探讨胃管、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肠内营养途径采用胃管,观察组肠内营养途径采用鼻空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反流的患者18例(36.0%),对照组患者发生反流的患者2例(4.0%),相比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采用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补给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鼻空肠管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下载PDF
肺部超声在ICU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熊旋 胡凯 李卜军 《医药前沿》 2022年第24期35-37,共3页
ICU中收治的主要是急危重症患者,常合并呼吸循环衰竭及心肝肾凝血等器官功能不全,因此,寻找一种床边、实时动态、安全的影像学方法对疾病的诊治非常重要。近些年来,肺部超声在临床上得应用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在诊断肺栓塞、... ICU中收治的主要是急危重症患者,常合并呼吸循环衰竭及心肝肾凝血等器官功能不全,因此,寻找一种床边、实时动态、安全的影像学方法对疾病的诊治非常重要。近些年来,肺部超声在临床上得应用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在诊断肺栓塞、重症肺炎、气胸等多种疾病中成为一种安全、经济及高效的检查方法,已成为ICU医师的另一双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ICU 诊治
下载PDF
肺牵张指数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佳呼气末正压滴定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胡凯 尹彩霞 +3 位作者 熊旋 谢宇 李卜军 周立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肺牵张指数(SI)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长江航运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接诊的需要机械通气的中、重度ARDS患者,并随...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肺牵张指数(SI)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长江航运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接诊的需要机械通气的中、重度ARDS患者,并随机分为SI指导PEEP滴定组(SI组)和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吸气支低位拐点(LIP)指导PEEP滴定组(LIP组)。所有患者入科后均采用仰卧位通气,并将床头抬高30°,积极治疗原发病,俯卧位通气12 h/d,采用控制性肺膨胀法进行肺复张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此基础上,SI组以SI滴定机械通气参数;LIP组以P-V曲线吸气支LIP+2 cmH2O(1 cmH2O≈0.098 kPa)滴定机械通气参数。于复张前及治疗1、3、5 d监测氧合指数(PaO_(2)/FiO_(2))以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ip)等呼吸力学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最终SI组41例,LIP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I组机械通气时间(d:9.47±3.36比14.68±5.52)、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d:22.27±4.68比27.57±9.52)均较LIP组明显缩短(均P<0.05)。SI组28 d病死率虽较LIP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8/41)比35.0%(14/40),P>0.05〕。两组在复张前PaO_(2)/FiO_(2)及呼吸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5 d时,SI组PaO_(2)/FiO_(2)较LIP组明显改善〔mmHg(1 mmHg≈0.133 kPa):225.57±47.85比198.32±31.59,P<0.05〕,Cdyn较LIP组明显升高(mL/cmH2O:47.39±6.71比35.88±5.35,P<0.01),Pip较LIP组明显降低(mmHg:35.85±5.77比43.87±6.68,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28 d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2.348,P=0.125)。结论应用SI滴定PEEP治疗ARDS患者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牵张指数 压力-容积曲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Kaplan-Meier曲线
原文传递
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凯 李卜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分析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利用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至3月收治的105例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等资料。采用多因... 目的分析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利用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至3月收治的105例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等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死亡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死亡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105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66例(占62.9%),女性39例(占37.1%);年龄(58.2±14.4)岁;住院期间存活63例,死亡42例;死亡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占69.0%(29/42),且年龄≥60岁者占78.6%(33/42)。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年龄更大(岁:59.2±12.5比51.2±11.4),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及并发心肌受损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更多(冠心病:33.3%比11.1%,高血压:28.6%比9.5%,心肌受损:73.8%比11.1%,血小板减少:61.9%比14.3%),机械通气比例更高(92.9%比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及并发症等变量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优势比(OR)=2.852,95%可信区间(95%CI)为0.122~66.694〕、年龄(OR=3.257,95%CI为0.466~18.584)、合并冠心病(OR=7.337,95%CI为0.227~87.021)和高血压(OR=5.517,95%CI为0.258~65.024)、并发心肌受损(OR=7.322,95%CI为0.278~95.020)和血小板减少(OR=3.968,95%CI为0.325~35.549)是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死亡预测模型,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82.3%。结论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结局与性别、年龄、合并症及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用性别、年龄、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并发心肌受损和血小板减少构建的死亡预测模型对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LOGISTIC回归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