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烃源岩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对生烃的影响
1
作者 李威 李友川 +1 位作者 郭刚 杨树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以渤中19-6气田为例,以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有机-无机相互关系研究,厘清渤中19-6构造带烃源岩特征及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对生烃成气的影响。30余口井泥岩样的有机地球化学、无机地球化学、古生物等分析结果表明,渤中19-6构造带及周缘次... 以渤中19-6气田为例,以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有机-无机相互关系研究,厘清渤中19-6构造带烃源岩特征及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对生烃成气的影响。30余口井泥岩样的有机地球化学、无机地球化学、古生物等分析结果表明,渤中19-6构造带及周缘次洼古生物以被子类和裸子类高等植物为主,形成了以腐殖型无定形体占绝对优势的Ⅱ2型烃源岩;渤中19-6构造带黏土矿中伊利石占绝对优势,在黏土矿表面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键作用富集了大量腐殖型无定形体并经加氢改造,后期在伊利石的影响下,烃源岩主要发生脱羧反应,热裂解形成大量短链烃类,产烃量大大增加,进而富集形成现今凝析油气广泛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烃源岩类型 伊利石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李友川 米立军 +2 位作者 张功成 傅宁 孙玉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0-979,共10页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以中生界裂陷期湖相和坳陷期海相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南海北部深水区裂陷期可能发育第三系湖相烃源岩,但油气源分析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以中生界裂陷期湖相和坳陷期海相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南海北部深水区裂陷期可能发育第三系湖相烃源岩,但油气源分析结果表明,第三系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为本区主力烃源岩。南海北部深水区煤系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河流—三角洲体系是控制陆生高等植物生长和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因素,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存在由陆向海降低的趋势。南海北部深水区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盆地或凹陷周缘,以煤系烃源岩为主,部分为海相烃源岩,但盆地或凹陷沉积中心主要为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的海相烃源岩,烃源岩条件较盆地或凹陷周缘地区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盆地 海相烃源岩 煤系烃源岩 形成和分布
下载PDF
铸造铝合金轮毂热处理参数选择及其设备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友川 胡志亮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33-39,共7页
铸造铝合金轮毂占铝合金轮毂生产总数的80%,而热处理对轮毂机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讨论了影响铸造铝合金轮毂热处理工艺参数因素,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介绍了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两类轮毂热处理设备。
关键词 铸造 铝合金 轮毂 固溶热处理 热处理炉 汽车
下载PDF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盆地油气田“内油外气”有序分布 被引量:49
4
作者 张功成 陈国俊 +3 位作者 张厚和 李友川 梁建设 杨树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共19页
源热共控油气形成,烃源岩是油气形成的内因,热是油气形成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二者耦合作用控制了含油气区内油气的形成、资源潜力与分布模式。中国近海沉积盆地主要属于新生代伸展盆地或张扭盆地,古近纪发生裂陷,早—中中新世发... 源热共控油气形成,烃源岩是油气形成的内因,热是油气形成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二者耦合作用控制了含油气区内油气的形成、资源潜力与分布模式。中国近海沉积盆地主要属于新生代伸展盆地或张扭盆地,古近纪发生裂陷,早—中中新世发生区域性热沉降,晚中新世以来新构造活动在多数盆地比较活跃。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古近纪裂陷期断陷,根据沉积充填特征分为陆相断陷和叠合断陷,陆相断陷指断陷期地层完全为陆相地层充填的凹陷,叠合断陷指除陆相地层充填外,还存在海相或海陆过渡相地层充填的断陷。渤海海域、黄海海域、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和北部湾盆地古近纪断陷都属于陆相断陷,处于克拉通内部或大陆架,称为内带;东海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南部坳陷带、琼东南盆地及莺歌海盆地的古近纪断陷都属于叠合断陷,处在活动大陆边缘或被动大陆边缘陆坡区,称为外带。内带陆相断陷主要烃源岩为中深湖相源岩,分布时代包括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以始新世为主;外带叠合断陷烃源岩包括湖相烃源岩、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其中以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为主,分布时代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以始新世—渐新世为主。内带湖相烃源岩倾向生油,外带海陆过渡相和海相烃源岩倾向生气。近海盆地内带热流值低—较高,外带热流值高—超高。烃源岩与热场耦合,内带倾油型烃源岩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场作用下主要生油,外带倾气型烃源岩在较高的温度场作用下主要生气。因此,近海内带主要生油是找油的领域,外带主要生气是找天然气领域。中国近海石油的主要勘探领域在内带的渤海、南海北部北带和南黄海海域断陷,天然气主要勘探领域在外带的南海北部陆坡及东海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流 油气田分布 有序性 源热共控论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油气晚期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17
5
作者 孙玉梅 李友川 +1 位作者 龚再升 张功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33,共10页
本文主要采用油气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分析技术,研究了渤中坳陷蓬莱19-3和渤中25-1二类油气田的油气成藏特征。指出两处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等浅层油气藏均为晚期(第四纪)形成,为相对连续的二期充注,早期注入的原油普遍遭受降解,之后注入的油... 本文主要采用油气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分析技术,研究了渤中坳陷蓬莱19-3和渤中25-1二类油气田的油气成藏特征。指出两处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等浅层油气藏均为晚期(第四纪)形成,为相对连续的二期充注,早期注入的原油普遍遭受降解,之后注入的油相对较轻,成熟度较高。渤中25-1深层沙河街组油气藏为二—三期运聚成藏,中新世为主要成藏期,上新世末-第四纪时受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藏发生调整,油气藏中的部分油气向浅层运移,同时有较高成熟度的油气注入深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生物标志物 渤中坳陷
下载PDF
部分近海湖相烃源岩有机质异常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玉梅 李友川 黄正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9-616,共8页
中国近海珠江口盆地、渤海湾盆地和印度尼西亚巽它盆地部分深湖相烃源岩及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异常重,一般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4‰,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5‰,与常规的地球化学理论相悖。在分析碳同位素组成、干酪根显微组分及生物... 中国近海珠江口盆地、渤海湾盆地和印度尼西亚巽它盆地部分深湖相烃源岩及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异常重,一般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4‰,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5‰,与常规的地球化学理论相悖。在分析碳同位素组成、干酪根显微组分及生物标志物的基础上,对湖相烃源岩碳同位素组成异常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和藻类高生产率是形成深湖相泥(页)岩碳同位素组成异常重的主要原因。烃源岩及原油生物标志物组成以C30-4甲基甾烷丰富、伽马蜡烷含量低为特征。无定形体和藻质体是该类烃源岩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形成于缺氧的淡水—半咸水沉积环境。该类烃源岩具有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潜力和氢指数,是优质的油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烃源岩 碳同位素组成 藻类生产率 古气候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东海平湖气田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傅宁 李友川 +1 位作者 刘东 周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37,共4页
油气的物性和低分子正构、异构烷烃、芳烃、非烃及碳同位素资料均是较好的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指标,它们的垂向变化规律显示天然气垂向运移的特征。根据这些指标的垂向变化规律,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气田八角亭构造天然气运移方向为从PH... 油气的物性和低分子正构、异构烷烃、芳烃、非烃及碳同位素资料均是较好的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指标,它们的垂向变化规律显示天然气垂向运移的特征。根据这些指标的垂向变化规律,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气田八角亭构造天然气运移方向为从PHB井指向PHF井;放鹤亭构造天然气运移方向为从PHA井到PHD井、从PHD井再到PHE井。平湖断裂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垂向运移 运移参数 运移通道 平湖气田 西湖凹陷
下载PDF
荧光方法应用于油气运移研究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友川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年第5期320-324,共5页
对比研究了惠州地区和流花地区原油中芳烃或孔隙残留油的普通荧光光谱、芳烃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及其参数的差异,虽然上述三种荧光的光谱形式和所用参数不同,但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即:惠州地区原油中轻芳烃含量低于流花地区... 对比研究了惠州地区和流花地区原油中芳烃或孔隙残留油的普通荧光光谱、芳烃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及其参数的差异,虽然上述三种荧光的光谱形式和所用参数不同,但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即:惠州地区原油中轻芳烃含量低于流花地区,重芳烃含量高于流花地区,说明油气运移的方向是从惠州地区指向流花地区,这与本地区地质和地化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方法 应用 油气运移 研究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全文增补中
全球深水区含油气盆地有效烃源岩的发育规律和控制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黄俨然 张枝焕 +1 位作者 李友川 李文浩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3期15-21,共7页
全世界现有60多个国家正在进行深水油气勘探,效果显著的地区主要位于被动陆缘盆地。将被动陆缘盆地划分为克拉通内断坳盆地、原洋裂谷盆地、板缘漂移期无陆源碎屑盆地以及板缘漂移期陆源碎屑盆地等四种类型,其构造演化类型基本可分为断... 全世界现有60多个国家正在进行深水油气勘探,效果显著的地区主要位于被动陆缘盆地。将被动陆缘盆地划分为克拉通内断坳盆地、原洋裂谷盆地、板缘漂移期无陆源碎屑盆地以及板缘漂移期陆源碎屑盆地等四种类型,其构造演化类型基本可分为断陷-坳陷型或断陷-漂移型两种,它们都以断陷期发育的湖相烃源岩为主,在断陷晚期和漂移期则主要发育近海三角洲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在被动陆缘深水盆地,纯海相烃源岩发育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南海地区是多个微板块拼合、增生和重新组合所形成的,构造环境复杂,其深水区烃源岩形成的环境也多种多样,从湖相、近海三角洲相、海陆过渡相到海相都有发育,但海相的较为少见。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取决于陆源物质的供给,而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则主要受原始生产力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 盆地演化 烃源岩特征 全球 南海
下载PDF
幔源CO_(2)对渤海海域秦皇岛29构造带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威 徐建永 +2 位作者 刘志峰 李友川 朱文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8-428,共11页
秦皇岛29构造带是渤海海域为数不多的典型高含CO_(2)气体的油气带,研究油气充注与高丰度CO_(2)气体运移、聚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油气勘探和CO_(2)气藏的发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原油饱和烃和芳烃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结果以及流体包裹... 秦皇岛29构造带是渤海海域为数不多的典型高含CO_(2)气体的油气带,研究油气充注与高丰度CO_(2)气体运移、聚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油气勘探和CO_(2)气藏的发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原油饱和烃和芳烃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结果以及流体包裹体岩石学特征等,系统开展了CO_(2)气体充注与秦皇岛29构造带油气成藏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研究并深入探讨了秦皇岛29构造带高含CO_(2)气体的油气藏形成机理。研究认为:①构造带油气主要赋存于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和东营组,油气来源于秦南凹陷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以沙一段为主;②构造带油气藏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事件,早期以原油充注为主,运移方向以横向为主,石油自北向南沿着砂体运移,由秦南凹陷运移至凸起带,晚期发生了岩浆热流体引起的气体瞬时充注事件,以垂向运移为主,富含烃类的超临界CO_(2)流体先沿着深大断裂向上运移,进入主力油层后,自南向北横向运移;③构造带油气藏气洗作用比较明显,形成了主力油气藏底部富集稠油和沥青、中部为轻质油、上部为凝析油,以及顶部以CO_(2)气体为主要气层的油气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体 气洗作用 油气运移 充注成藏 秦南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判别分析油源对比方法及应用——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姗姗 李友川 +2 位作者 杨树春 兰蕾 李建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6,共12页
渤海湾盆地发育多套优质湖相烃源岩,不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油源对比难度大。针对常规油源对比方法无法有效区分不同湖相烃源岩的问题,以渤中凹陷为研究靶区,引入判别分析油源对比方法,利用108件烃源岩样品建立判别模型,判识了115... 渤海湾盆地发育多套优质湖相烃源岩,不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油源对比难度大。针对常规油源对比方法无法有效区分不同湖相烃源岩的问题,以渤中凹陷为研究靶区,引入判别分析油源对比方法,利用108件烃源岩样品建立判别模型,判识了115个原油样品的油源,并结合成藏条件对判别结果进行合理性探讨。研究表明,利用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的C_(19)/C_(23)三环萜烷、C_(21)/C_(23)三环萜烷、ααα-C_(29)甾烷(20R)/C_(30)藿烷等17个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组合,可以在多维空间有效区分渤中凹陷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3套湖相烃源岩;判别分析油源对比模型初始验证正确率达92.6%,交叉验证正确率达83.3%,提高了油源对比可靠性。该油源对比方法不仅适用于渤中凹陷,也可推广应用至其他多源供烃的含油气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凹陷 油源对比 判别分析 生物标志化合物 混源油
下载PDF
生物降解混源油混合比例估算方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宋孚庆 张大江 +4 位作者 王培荣 徐冠军 李友川 付宁 郭永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研究生物降解混源油的混合比例时的关键是根据研究对象的降解程度 ,选择既能抗该降解程度又能有效区分烃源岩贡献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作为估算原油生物降解前的混合比例的参数 ,并通过配比实验检验估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在研究渤海PL19 3... 研究生物降解混源油的混合比例时的关键是根据研究对象的降解程度 ,选择既能抗该降解程度又能有效区分烃源岩贡献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作为估算原油生物降解前的混合比例的参数 ,并通过配比实验检验估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在研究渤海PL19 3油田生物降解混源油的混合比例时 ,选用源自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下段烃源岩的典型油样 ,以三芳甾烷 /三芳甲藻甾烷作为参数 ,用估算法计算了PL19 3 4井 (最靠近渤中凹陷 )生物降解原油混合比例 ,东营组下段烃源岩的贡献约占 3 0 % ,该井以南的PL19 3 2井、PL19 3 8井和PL19 3 5井东营组下段烃源岩的贡献逐步下降 ,最低约占 10 %。图4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混源油 混合比例计算 配比实验 PL19—3油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有利相带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燕 邓运华 +1 位作者 李友川 侯读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71,4-5,共10页
根据地震、钻井、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研究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包括煤、碳质泥岩和煤系泥岩3种类型,典型发育特征为煤层单层厚... 根据地震、钻井、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研究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包括煤、碳质泥岩和煤系泥岩3种类型,典型发育特征为煤层单层厚度薄、层数多、横向变化大,呈薄层状分布在河道、分流河道的厚砂体之间。该体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能力较强;有机质主要类型为Ⅱ_2型,多来自陆生高等植物,孢子和花粉含量很高,藻类含量非常低,烃源岩有机组成中煤质、木质、壳质含量高,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很低。该体系煤系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受沉积相带控制,河流的河漫沼泽、三角洲平原沼泽高等植物大量发育且有利于有机质保存,是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相带。河道、分流河道的迁移改道、决口和沼泽逐渐淤积填平是导致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发育薄煤层的重要原因。该结论对于认识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的发育特征,以及在源控论的指导下寻找油气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河流—三角洲体系 有利相带 形成机理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第三系海相烃源岩 被引量:42
14
作者 李友川 邓运华 +2 位作者 张功成 傅宁 孙玉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9-225,共7页
孢粉组合及有机质组成等分析表明,南海北部第三系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其形成与河流—三角洲和海岸平原等利于陆生高等植物发育的环境密切相关。平面上,盆地或凹陷边缘发育的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而盆地或凹... 孢粉组合及有机质组成等分析表明,南海北部第三系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其形成与河流—三角洲和海岸平原等利于陆生高等植物发育的环境密切相关。平面上,盆地或凹陷边缘发育的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而盆地或凹陷沉积中心的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海侵体系域能够形成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保存及海相烃源岩的发育。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已发现的原油明显存在珠海组海相烃源岩的贡献,海相烃源岩可能是南海北部深水区外围盆地的主要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第三系 海相烃源岩 深水区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烃源条件和油气源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李友川 傅宁 张枝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7-254,共8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在古近纪经历了多幕裂陷作用,至新近纪开始进入坳陷阶段。裂陷期发育湖相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坳陷期发育海相烃源岩,其中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南海北部深水区的主要烃源岩。南海北部深水区已发现的油气主要来源于海陆过渡... 南海北部深水区在古近纪经历了多幕裂陷作用,至新近纪开始进入坳陷阶段。裂陷期发育湖相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坳陷期发育海相烃源岩,其中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南海北部深水区的主要烃源岩。南海北部深水区已发现的油气主要来源于海陆过渡相的崖城组和恩平组,海相的珠海组烃源岩对珠二坳陷深水区原油有重要贡献。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属于典型的煤型气,主要气源岩为崖城组腐殖型烃源岩;而珠二坳陷天然气既非典型的煤型气,也非典型的油型气,而是二者之间过渡类型天然气,气源岩为恩平组腐殖-腐泥混合型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烃源岩 原油 天然气
下载PDF
黔西南下三叠统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友川 张爱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43,共8页
黔西南下三叠统浸染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泥灰岩和泥岩中的有机质具有密切的关系。浅海及湖相泥灰岩、泥岩中有机质较丰富,金的矿化程度较高,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表明,金的富集与菌藻类来源的有机质有关,菌藻类生物对矿源层的形成具有重... 黔西南下三叠统浸染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泥灰岩和泥岩中的有机质具有密切的关系。浅海及湖相泥灰岩、泥岩中有机质较丰富,金的矿化程度较高,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表明,金的富集与菌藻类来源的有机质有关,菌藻类生物对矿源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有机质演化产物不仅促使了金的活化迁移,有机质热解产物还促使金的沉淀和富集。因此,金的物源丰富和源于茵藻类的有机质较丰富的岩层分布区是金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有机质岩层 有机成矿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区分渤中坳陷三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组合 被引量:49
17
作者 王培荣 张大江 +4 位作者 宋孚庆 徐冠军 李友川 傅宁 郭永华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渤中坳陷有东营组下段、沙河街组一段及三段等 3套烃源层。如何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区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烃源岩 ,进而确定该区的主力烃源层 ,是长期困扰有关地球化学研究者的问题之一。文中对渤中坳陷及其周边陆区 31块烃源岩样品和 35个... 渤中坳陷有东营组下段、沙河街组一段及三段等 3套烃源层。如何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区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烃源岩 ,进而确定该区的主力烃源层 ,是长期困扰有关地球化学研究者的问题之一。文中对渤中坳陷及其周边陆区 31块烃源岩样品和 35个原油样品的饱和烃、芳烃进行了色谱 质谱分析和研究 ,提出用伽马蜡烷 /C31升藿烷 (S +R)、4 甲基甾烷 /C2 9规则甾烷、三芳甾烷 /三芳甲藻甾烷和稳定碳同位素等 4个地球化学参数组合 ,可以有效地区分渤中坳陷的 3套烃源层 ,并初步确定了用于判断该区混源油的 3个地球化学参数的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渤海 渤中坳陷 油源 蜡烷 石油地质 有机质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其邻区原油分类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61
18
作者 李友川 陶维祥 +2 位作者 孙玉梅 何士斌 贺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0-834,842,共6页
20多年来,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邻区发现了一批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凹陷及邻区原油可分为3类: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高的C304-甲基甾烷和低的双杜松烷含量;Ⅱ类原油主... 20多年来,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邻区发现了一批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凹陷及邻区原油可分为3类: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高的C304-甲基甾烷和低的双杜松烷含量;Ⅱ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恩平组烃源岩,具有高的双杜松烷和低的C304-甲基甾烷含量;Ⅲ类原油为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和恩平组烃源岩混合来源,C304-甲基甾烷和双杜松烷含量均较高。从平面分布看,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远离凹陷的凸起区;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惠州凹陷内恩平组烃源岩发育的地区;Ⅲ类原油分布于惠州凹陷内文昌组中深湖相和恩平组烃源岩共同发育的地区。从纵向分布看,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浅层的韩江组和珠江组;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中深层的恩平组和珠海组;Ⅲ类原油在珠海组、珠江组和韩江组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原油分类 油源分析 原油分布
下载PDF
渤中坳陷东下段烃源岩评价及油源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李友川 黄正吉 张功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4-48,共5页
通过近几年来对渤中坳陷烃源岩的研究认识到东下段存在一套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的中等-很好的成熟烃源岩,其中好-很好的烃源岩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且东下段有效烃源岩厚度大。但渤中坳陷东下段烃源岩的平面分布是不均匀的,表现... 通过近几年来对渤中坳陷烃源岩的研究认识到东下段存在一套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的中等-很好的成熟烃源岩,其中好-很好的烃源岩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且东下段有效烃源岩厚度大。但渤中坳陷东下段烃源岩的平面分布是不均匀的,表现为坳陷的南部优于北部,东部优于西部。东下段源岩生成的油气的分布与东下段烃源岩的分布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渤中坳陷 东下段 烃源岩评价 油源
下载PDF
中国近海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友川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共9页
中国近海渤海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一和珠三坳陷及北部湾盆地发育湖相优质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生油能力强等特点。对中国近海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富营养水体是形成古湖有机质高生... 中国近海渤海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一和珠三坳陷及北部湾盆地发育湖相优质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生油能力强等特点。对中国近海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富营养水体是形成古湖有机质高生产力的基础,湖相烃源岩中无机元素的组成和含量与藻类含量和烃源岩的质量存在密切关系,而河流和火山活动是中国近海湖盆浮游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2稳定的水体分层是有机质保存的必要条件,在中国近海始新世湿热气候条件下,高的控凹断层活动速率和沉降速率有利于形成深凹陷和深湖沉积环境,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水体分层、优越的有机质保存条件和优质的湖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湖相盆地 优质烃源岩 营养水体 水体分层 渤海 珠江口盆地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