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隆冲剂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召忠 王啸 +1 位作者 隋在云 张学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 :研究血隆冲剂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肝硬变患者 98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8例 )和对照组 (4 0例 )分别给予血隆冲剂和参柴颗粒剂治疗 3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水... 目的 :研究血隆冲剂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肝硬变患者 98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8例 )和对照组 (4 0例 )分别给予血隆冲剂和参柴颗粒剂治疗 3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水平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实验研究观察造模大鼠肝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及光、电镜下的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 4 3 1%、72 4 % ,对照组分别为 17 5 %、4 0 0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A、LN水平明显降低 ,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 (治疗组 8例 )证实肝纤维组织减少。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血隆冲剂 9 6g/kg组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 ;光、电镜均能发现用药组大鼠肝组织中纤维组织增生减轻。结论 :血隆冲剂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隆冲剂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 层粘蛋白 肝活栓
下载PDF
血隆冲剂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召忠 郭红 +1 位作者 李建民 王彤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血隆冲剂对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肝病日久,肝肾阴虚,气滞血瘀”之理论,采用中医“行气逐瘀、软坚散结、调补肝肾、健脾利水、清热解毒”之治法,选用“生水蛭、醋鳖甲、炮山甲、怀牛膝,郁金”等13味中... 目的:研究血隆冲剂对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肝病日久,肝肾阴虚,气滞血瘀”之理论,采用中医“行气逐瘀、软坚散结、调补肝肾、健脾利水、清热解毒”之治法,选用“生水蛭、醋鳖甲、炮山甲、怀牛膝,郁金”等13味中草药自制成血隆冲剂。每日36g、分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肝纤维化及病毒免疫学指标。结果:血隆冲剂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肝硬变患者的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能较好地改善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对病毒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血隆冲剂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隆冲剂 慢性肝炎 肝硬变 临床疗效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修林 郭红 +3 位作者 李召忠 贾守营 张增荣 刘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95-495,共1页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临床“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真正健康状况.方法我们对临床所谓的“HBV携带者”(ASC),运用MCX-5A型系统微循环仪进行了60例(男51例,女9例,平均年龄29.5岁±11.9岁)患者的甲襞微循...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临床“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真正健康状况.方法我们对临床所谓的“HBV携带者”(ASC),运用MCX-5A型系统微循环仪进行了60例(男51例,女9例,平均年龄29.5岁±11.9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状态检测;运用RG-2B型血流图仪进行了118例(男90例,女28例,平均年龄29.2岁±11.4岁)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和血液循环状态检测;运用经皮肝穿刺方法,进行了9例患者肝脏活组织检查;分别进行了结果判定,并与健康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经对所谓“HBV携带者”的进一步临床检测和病理学检查,发现60例ASC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拌周状态各单项积分值及综合积分值(分别为:0.38±0.32,0.89±0.52,0.97±0.69,2.24±0.96)与健康人(0.17±0.09,0.49±0.27,0.55±0.31,1.21±0.47)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甲襞微循环总异常率(55.0%)显著高于健康人(3.3%,P<0.01);118例ASC肝血流图的hs,ha/hs,ta值(分别为:0.0949Ω±0.0297Ω,0.226±0.103,0.2235±0.0455)与健康人(0.1230Ω±0.0258Ω,0.165±0.080,0.175s±0.022s)相比较亦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肝血流图异常率(36.5%)显著高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霉 血液动力学 微循环 肝/病理学 病毒携带者
下载PDF
血隆冲剂对慢性肝炎、肝硬变之血常规、肝功能、肝纤维化及病毒免疫学指标的治疗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修林 李召忠 +1 位作者 李建民 王彤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z1期55-,共1页
目的研究血隆冲剂对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肝病日久,肝肾阴虚,气滞血瘀”之理论,采用中医"行气逐瘀、软坚散结、调补肝肾、健脾利水、清热解毒”之治法,选用"生水蛭、醋甲、炮山甲、怀牛膝、郁金”... 目的研究血隆冲剂对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肝病日久,肝肾阴虚,气滞血瘀”之理论,采用中医"行气逐瘀、软坚散结、调补肝肾、健脾利水、清热解毒”之治法,选用"生水蛭、醋甲、炮山甲、怀牛膝、郁金”等13味中草药自制成血隆冲剂.每日36g、分3次口服,3mo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肝纤维化及病毒免疫学指标结果血隆冲剂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肝硬变患者的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能较好地改善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对病毒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血隆冲剂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疗法 肝炎 慢性活动/中药疗法 肝硬化/中药疗法 肝炎 病毒性 人/诊断 肝功能试验 病毒/免疫学
下载PDF
三君退黄汤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学海 李召忠 王啸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30-331,共2页
目的:探索中药救治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亚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患者86例,在采用综合基础疗法的基础上按照2: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外加用自制三君退黄汤,生药总量180g,煎液... 目的:探索中药救治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亚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患者86例,在采用综合基础疗法的基础上按照2: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外加用自制三君退黄汤,生药总量180g,煎液300ml,分次温服,疗程28天;对照组患者只采用综合基础疗法,疗程也为28天。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显著改善,用药28天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平均降低256μmol/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提高18.5%,有效率为80.4%。12周后随访生存率为76.8%,并且各临床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君退黄汤救治亚重肝患者能较快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提高PTA,促进退黄,病死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君退黄汤 亚急性重型肝炎 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 湿热
下载PDF
降酶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召忠 王啸 +1 位作者 郭庆英 朱建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降酶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2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4例)和对照组(80例)患者分别给予降酶口服液和护肝胶囊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ALT、AST、TBil、PT、A... 目的:观察降酶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2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4例)和对照组(80例)患者分别给予降酶口服液和护肝胶囊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ALT、AST、TBil、PT、A/G)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对照组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19例患者行肝活检证实肝脏炎症活动度明显减轻,肝纤维化也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降酶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酶口服液/治疗应用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功能 肝脏活组织学检查
下载PDF
寒邪对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及病机探讨
7
作者 李召忠 尉成东 +4 位作者 王瑶 邢聪 郭红 蔡旺 刘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88-488,共1页
目的研究肝硬变患者受寒邪影响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规律性及其主要病机.方法对1992/1996四年间的共98例次(男89,女9)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变患者进行两个相对高低气温季节(6mo)发病率统计.以04-07/10-08(即清明节一寒露节)... 目的研究肝硬变患者受寒邪影响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规律性及其主要病机.方法对1992/1996四年间的共98例次(男89,女9)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变患者进行两个相对高低气温季节(6mo)发病率统计.以04-07/10-08(即清明节一寒露节)为相对高气温季节,以10-09/04-06(即寒露节~清明节)为相对低气温季节.另外151例次肝硬变患者于自然高(20℃-30℃)低(5℃~15℃)气温条件下,行临床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检测和综合判定分析.并对其温变敏感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经对98例次肝硬变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统计,发生出血发生于低温季节者72例次(占出血总数的73.0%),有集中发病趋势;出血发生于高气温季节者26例次(占出血总数的26.5%),呈散发状态;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151例次肝硬变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检测,发现低气温状态下,其甲襞微循环的管拌数量、管拌长度、管内血流速度(分别为7.9条/mm±1.8条/mm,109up±24up,387um/s±161um/s),较高气温状态下(分别为9.6条/mm±2.1条/mm,138um±31up,808up/s±213up/s)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均P<0.01).表明浅层组织的有效血循环量和血容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相反推测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血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病因学 胃肠出血/病理生理学 肝硬化/并发症 寒邪
下载PDF
寒邪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及病机探讨
8
作者 蔡旺 郭红 +1 位作者 李召忠 邢聪 《医学研究杂志》 1999年第1期41-43,共3页
本研究通过对687例次肝硬化中伴发98例次上消化道出血的规律性统计和对151例次肝硬化甲襞微循环的检测,以及中医学理论辩证分析,认为寒邪是肝硬化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其主要病机为外环境气温变化对机体深浅部位的血液重分布有... 本研究通过对687例次肝硬化中伴发98例次上消化道出血的规律性统计和对151例次肝硬化甲襞微循环的检测,以及中医学理论辩证分析,认为寒邪是肝硬化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其主要病机为外环境气温变化对机体深浅部位的血液重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化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皮肤微循环 环境气温 寒邪 伴发 气温变化 肝硬化患者 低气温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动力学研究——甲襞微循环、肝血流图观察
9
作者 王修林 李召忠 +1 位作者 张增荣 刘华 《医学研究杂志》 1996年第2期21-23,共3页
本文通过对60例“ASC”的甲襞微循环和118例“ASC”的肝血流图研究观察,发现无论是“ASC”的甲襞微循环单项积分,综合积分和“ASC”肝血流图的主要指标统计值,还是“ASC”的甲襞微循环及肝血流图异常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绝对性显著... 本文通过对60例“ASC”的甲襞微循环和118例“ASC”的肝血流图研究观察,发现无论是“ASC”的甲襞微循环单项积分,综合积分和“ASC”肝血流图的主要指标统计值,还是“ASC”的甲襞微循环及肝血流图异常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绝对性显著差异(P<0.01)。此研究结果间接表明了相当部分“ASC”患者肝内应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和缓慢进行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襞微循环 肝血流图 异常率 显著差异 病理变化 微循环障碍 绝对性 血液 主要指标 观察
下载PDF
寒邪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
10
作者 邢聪 李召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71-173,共3页
作者对1992年4月~1996年3月间9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出血与气温关系的统计分析,并对151例不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 1 临床资料 98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皆符合“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 作者对1992年4月~1996年3月间9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出血与气温关系的统计分析,并对151例不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 1 临床资料 98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皆符合“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其中男83例,女15例,年龄34~7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研究 气温
下载PDF
496例肝炎肝硬变肝血流图的临床表现分析
11
作者 郭红 牛永梅 李召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53-53,共1页
笔者通过对496例肝炎肝硬变肝血流图的统计分析,发现肝硬变肝血流图的总异常率高达96.2%,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变伴有门脉高压征与无门脉高压征象相比较,其肝血流图的异常表现亦有一定差异(P<0.1)。 1 资料 从... 笔者通过对496例肝炎肝硬变肝血流图的统计分析,发现肝硬变肝血流图的总异常率高达96.2%,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变伴有门脉高压征与无门脉高压征象相比较,其肝血流图的异常表现亦有一定差异(P<0.1)。 1 资料 从1995~1997三年间在我院行肝血流图(RHG)检查的病人中,选取诊断明确的肝炎肝硬变患者496例(男435例,女61例,年龄13~74岁,平均49.1岁)进行其RHG统计分析。其中无门脉高压征象者212例(男180例,女3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变 肝血流图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血隆冲剂对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12
作者 李召忠 郭红 《微循环学杂志》 1999年第4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血隆冲剂 肝炎 肝硬变 甲襞微循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34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血流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万友 袁毓梅 +3 位作者 李召忠 张学海 刘华 张增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7-27,共1页
1993年5~12月,我们检测了34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血流图(RHG),其中急性肝炎(AH)94例,慢性迁延型肝炎(PCH)74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13例,肝炎后肝硬化(Cir)65例。年龄15~60岁。分型诊断按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 1993年5~12月,我们检测了34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血流图(RHG),其中急性肝炎(AH)94例,慢性迁延型肝炎(PCH)74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13例,肝炎后肝硬化(Cir)65例。年龄15~60岁。分型诊断按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另以同期成年(20~50岁)健康职工57例为对照组。 方法:使用上海产RG-2B型血流仪,病人仰卧位,室温16~24℃,环境清静无干扰,与第Ⅱ导联心电图同步检测条件下进行RHG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血流图
下载PDF
解毒退热汤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华燕美 李召忠 陈泉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3期117-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解毒退热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退热汤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解毒退热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退热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精神状态、睡眠时间、恶心、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等临床表现较快改善,白细胞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赋分值为(1.1±1.843)分,低于对照组的(5.52±2.410)分(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解毒退热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缩短病程。本药物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解毒退热汤 安全
下载PDF
471例传染病人甲襞微循环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玉梅 李召忠 刘华 《中国微循环》 1994年第1期52-53,共2页
通过对471例包括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5种传染病病人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分析,发现几乎所观察的疾病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与健康状态相比较,都有着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疾病对机体甲襞... 通过对471例包括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5种传染病病人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分析,发现几乎所观察的疾病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与健康状态相比较,都有着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疾病对机体甲襞微循环有着确凿的影响。所观察的5种疾病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4种疾病的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与除重型肝炎以外的病毒性肝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三种疾病进展期的检查结果与其处于恢复期的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相比较有着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疾病中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管周状态的单项积分值亦有差异。这都表明不同疾病和疾病的不同时期对甲襞微循环影响及其影响的严重程度是不相同的。通过对部分病人甲襞微循环的连续动态观察,还发现疾病过程中某一时期甲襞微循环障碍的程度与该疾病的预后及转归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可能与机体的免疫水平及当时机体所处的免疫状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改善程度与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襞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 传染病人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出血热(EHF) 积分值 重型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CPH)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液动力学研究
16
作者 尉成东 李召忠 +3 位作者 贾守营 王彤光 张增荣 刘华 《肝脏》 199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健康状况,给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1994年至1995年间对118例HBV携带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肝血流图、肝脏病理学检查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液动力学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HBV携带者 肝血流 肝脏病理 甲襞微循环 乙肝 健康状况 检查 研究
下载PDF
血隆冲剂对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变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17
作者 李召忠 郭红 王玉琴 《中国微循环》 2000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血隆冲剂 肝炎 甲襞微循环 肝硬变
下载PDF
肝硬变肝血流图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玉梅 李召忠 +1 位作者 刘华 张增荣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40-41,共2页
为探讨肝脏病血流图与肝硬变Child-Pugh肝功能分级间的关系,对512肝硬变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从1993年1月~1995年6月行肝血流图(RHG)
关键词 CHILD-PUGH分级 相关性分析 肝炎肝硬变 传染病医院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 血流图 济宁市 明显异常 肝血 对比观察
全文增补中
HBV重要标志物的同步检测与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楚秀菊 李召忠 +1 位作者 郭红 葛秀林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4期185-186,共2页
1 临床资料 本文从1992年1月~1994年2月来院检查的肝病患者中选取以同步检测HBV·DNA(PCR快速法),HBV·DNA-P(RIA法)、HBV·Pre-S_2(ELISA法)及HBV-M(ELISA法)者239例次(男201,女38)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最小8岁,最大61岁,... 1 临床资料 本文从1992年1月~1994年2月来院检查的肝病患者中选取以同步检测HBV·DNA(PCR快速法),HBV·DNA-P(RIA法)、HBV·Pre-S_2(ELISA法)及HBV-M(ELISA法)者239例次(男201,女38)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最小8岁,最大61岁,平均36.7岁。在e系统和s系统指示下将HBV-M分为4个观察组:(1)HBsAg、HBcAb、HBeAg三者同时阳性者79例次;(2)仅HBsAg、HBcAb两项阳性者58例次;(3)HBsAg、HBcAb、HBeAb三项阳性者45例次;(4)仅HBsAb、HBcAb、HBeAb中一项或两项或三项阳性者57例次。实例中还有HBV-M中单纯某一项阳性或某种抗原、抗体同时阳性者等极少数特殊情况,本文未纳入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重要标志物 同步检测
下载PDF
471例传染病人的甲襞微循环分析
20
作者 袁玉梅 李召忠 刘华 《微循环学杂志》 1994年第3期49-49,共1页
471例传染病人的甲襞微循环分析文/袁玉梅,李召忠,刘华1992年4~9月我们对471例传染病住院病人的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471例中急性肝炎(AH)178例(男22,女56),慢性迁... 471例传染病人的甲襞微循环分析文/袁玉梅,李召忠,刘华1992年4~9月我们对471例传染病住院病人的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471例中急性肝炎(AH)178例(男22,女56),慢性迁性肝炎(CPH)60例(男46,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襞微循环 传染病人 1992年 住院病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