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1
作者 张可莹 李小燕 +4 位作者 刘旭霞 王月丽 李同勋 刘爱 张晓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10期70-74,共5页
目的对临床表型疑似马凡综合征的5例妊娠期女性进行基因检测,鉴定其致病突变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监控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发展。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由外院转诊至北京安贞医院的5例妊娠合并AA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对临床表型疑似马凡综合征的5例妊娠期女性进行基因检测,鉴定其致病突变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监控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发展。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由外院转诊至北京安贞医院的5例妊娠合并AAD患者的临床资料。遗传学分析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利用一代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5名体征疑似马凡综合征的患者在妊娠早期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全外显子测序鉴定出患者存在FBN1基因的罕见变异(FBN1 c.T7754C;FBN1 c.T7465C;FBN1 c.G2638A;FBN1 c.C6169T;FBN1 c.A7048T)。患者年龄为27~33岁,AAD的发病孕周为8~38周。5例患者均接受了主动脉置换手术,恢复佳。2例提前终止妊娠,3例新生儿发育健康。结论妊娠合并AAD发病凶险,针对临床疑似马凡综合征的孕妇,需要提前进行基因诊断,以便能早期识别致病原因,为早期预防和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主动脉夹层 妊娠结局 马凡综合征 FBN1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家兔右胸火器穿透伤的出血来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同勋 刘维永 +2 位作者 蔡建辉 陶登顺 李宏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部火器伤除心脏大血管损伤以外的胸腔内失血的来源 .方法 家兔 2 4只 ,按是否预扎伤区肋间动脉分为 A,B两组 ,每组又按肺实质浅表损伤 ( s)抑或深层损伤 ( d)各分成两个亚组 ,所以共分 4组 :As组 ( n=7)、Ad组 ( n= 5 )、B... 目的 探讨胸部火器伤除心脏大血管损伤以外的胸腔内失血的来源 .方法 家兔 2 4只 ,按是否预扎伤区肋间动脉分为 A,B两组 ,每组又按肺实质浅表损伤 ( s)抑或深层损伤 ( d)各分成两个亚组 ,所以共分 4组 :As组 ( n=7)、Ad组 ( n= 5 )、Bs组 ( n=7)、Bd组 ( n=5 ) .比较伤后各组死亡率、胸腔失血量、血压和心率变化 ,死后常规解剖 ,并测定断裂肋间动脉失血速度 .结果 与 Bs组 [( 2 1.7± 8.2 ) m L ]相比 ,As组胸腔失血量明显减少 [( 5 .0± 2 .3) m L ],死亡率 As组 ( 14% )比 Bs组 ( 43% )明显下降 .血压和心率伤后瞬即下降 ,在无明显失血兔于 30 s均恢复接近伤前水平 . 85 %的家兔有 2根以上肋间动脉断裂 ,单根肋间动脉失血速度在主动脉压为 10 .6k Pa时为 ( 4.9± 1.0 ) m L .min- 1 . Ad组和 Bd组的失血量较Bs组成倍增加 ( 41± 13.3) m L 和 ( 5 5 .7± 3.2 ) m L.结论 肋间动脉损伤是本组家兔伤后失血性休克和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结扎肋间动脉可以明显减少失血量 ,降低死亡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 胸部穿透伤 肋间动脉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牛宏珍 勇强 +6 位作者 张蕾 秋阳 李春梅 张爽 张勤奕 何晓芬 李同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2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检查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因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而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1例患者,术中应用超声扫查确定斑块位置、病变长度,判断颈动脉管腔内有无游离动脉内膜及小血栓等。参照Panetton标准,...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检查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因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而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1例患者,术中应用超声扫查确定斑块位置、病变长度,判断颈动脉管腔内有无游离动脉内膜及小血栓等。参照Panetton标准,将术中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和显著异常。结果 9例患者于颈动脉缝合后超声检查发现细条带状高回声,共14处,12处轻度异常均为长度<3mm的游离内膜片,未予特殊处理;2处显著异常,其中1处为缝入动脉管腔内的动脉外膜,1处为细带状血栓,对此2例患者均于超声引导下再次切开颈动脉、去除游离物。术后3天复查超声显示游离内膜片均自行愈合。结论 CEA术中应用超声监测可以明确颈动脉斑块位置、病变范围及形态、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时发现内膜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有助于降低术后脑卒中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术中
下载PDF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围术期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京岚 陈忠 +4 位作者 陈尧 李强 李同勋 叶清 卢家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768-2770,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特征和预后,总结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4例经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将同期进行的腹主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植入术(传统手术... 目的:探讨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特征和预后,总结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4例经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将同期进行的腹主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植入术(传统手术)46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术中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为(105.5±37.9,24.8±6.4)mL明显少于对照组(715.2±58.6,279.8±44.9)mL,P<0.001;手术时间(107.7±46.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92.2±47.8)min,P<0.001;术后进食时间(21.2±9.2)h明显早于对照组(140.4±45.0)h,P<0.001;留住ICU观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31.4±2.7)h,(15.6±4.6)d明显短于对照组(55.3±10.6)h,(21.6±7.3)d,P<0.001,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4%)低于对照组(3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病死率(0%)低于对照组(2.2%),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应用腔内修复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失血少、临床恢复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应用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影响术后呼吸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京岚 卢家凯 +4 位作者 李强 叶清 陈峣 李同勋 朱光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41-1944,共4页
目的:观察影响外科术后呼吸衰竭(PORF)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临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SICU2004-2008年收治的84例POR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PORF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 目的:观察影响外科术后呼吸衰竭(PORF)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临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SICU2004-2008年收治的84例POR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PORF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Ⅰ型呼吸衰竭40例,Ⅱ型呼吸衰竭44例。死亡49例,病死率为58.3%。死亡组在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史、脏器功能障碍及APACHEⅡ评分方面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COPD、脏器功能障碍及高APACHEⅡ评分是外科PORF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APACHEⅡ评分、COPD和术后脏器功能障碍是外科PORF死亡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外科手术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38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褚衍林 吴英渝 +3 位作者 唐明达 肖颖彬 闵家新 李同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980年至 2 0 0 0年施行心脏瓣膜置换 4 33例 ,早期死亡 2 7例。术后获访 389例 ,获访时间为 2 16 8病人年 ,平均 5 92病人年。结果 :晚期死亡 35例。晚期死亡率为 1 6...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980年至 2 0 0 0年施行心脏瓣膜置换 4 33例 ,早期死亡 2 7例。术后获访 389例 ,获访时间为 2 16 8病人年 ,平均 5 92病人年。结果 :晚期死亡 35例。晚期死亡率为 1 6 1%病人年。机械瓣和生物瓣晚期死亡率分别为 1 17%和6 10 %病人年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89 3%和 4 3 1%。结论 :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晚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心功、年龄和心房纤颤。机械瓣置换术后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与抗凝有关并发症、心室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衰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 远期疗效 临床观察 术后 影响因素 风湿性心脏病
下载PDF
急诊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管位置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宏 陶登顺 +2 位作者 易定华 蔡建辉 李同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26-627,共2页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ECPB)动脉灌注管位置对肺门部火器伤后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 (CPR)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 1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 ,心脏骤停后 10min开始复苏。A、B两组分别采用股动脉、颈动脉插...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ECPB)动脉灌注管位置对肺门部火器伤后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 (CPR)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 1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 ,心脏骤停后 10min开始复苏。A、B两组分别采用股动脉、颈动脉插管建立ECPB ,同时给予人工呼吸、胸内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动物CPR情况。结果 A、B两组动物均全部复苏成功 ,B组恢复自主循环时间明显短于A组 (P <0 0 5 ) ;复苏 1min时B组平均动脉压 (MAP)显著高于A组 (P<0 0 5 ) ,PaO2 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PaCO2 显著低于A组 (P <0 0 5 ) ;复苏 3min时B组PaO2 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 ,Pa CO2 显著低于A组 (P <0 0 5 )。自主循环恢复后 10min两组间MAP、PaO2 、PaCO2 均无统计学差异。辅助循环停止后 ,两组动物自主循环基本保持稳定。结论 ECPB能有效地应用于心脏骤停的CPR ,动脉灌注管靠近升主动脉根部有助于提高急诊体外循环心肺复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体外循环 心肺复苏 动脉灌注插管 ECPB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科术后并发脓毒症强化胰岛素治疗效果及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京岚 陈尧 +3 位作者 李同勋 李强 叶清 卢家凯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8-90,100,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普通外科术后并发脓毒症者疗效及对血清IL-6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普通外科手术后并发脓毒症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化胰岛...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普通外科术后并发脓毒症者疗效及对血清IL-6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普通外科手术后并发脓毒症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并将随机血糖严格控制在4.4~6.1mmol/L。常规治疗组只在随机血糖超过10mmol/L时开始应用胰岛素并控制血糖在8~10mmol/L。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L-6及TNF-α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6及TNF-α的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值更明显。结论:强化胰岛素对冠心病患者外科术后并发脓毒症者疗效明显,并对血清中IL-6及TNF-α的表达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强化胰岛素治疗 细胞因子 脓毒症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急诊体外循环用于心脏火器贯穿伤伴肺门部损伤的支持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宏 易定华 +5 位作者 蔡建辉 陶登顺 李同勋 杨剑 陈涛 宿学家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 ECC)对于心脏火器贯穿伤的支持治疗 .方法 杂种犬 2 1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ECC组和 ECC+手术治疗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心前区 ,对照组仅行伤口封闭 ,输液及胸腔闭式引流 .其余两组于伤后 5~ 7min内...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 ECC)对于心脏火器贯穿伤的支持治疗 .方法 杂种犬 2 1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ECC组和 ECC+手术治疗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心前区 ,对照组仅行伤口封闭 ,输液及胸腔闭式引流 .其余两组于伤后 5~ 7min内开始急诊 ECC. ECC组持续 ECC 3 h;ECC+手术治疗组于 ECC支持 0 .5 h后行受伤肺叶切除、心脏修补术 ,术后停 ECC,观察 3 h.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标本 .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 ,行血气分析 .检测血浆 AL T,BUN,Cr,CK含量 .结果 各组动物心脏伤均以右室贯穿伤为主 ,伤后 2 min时胸引量为 ( 388± 6 5 ) m L .右室贯穿伤的动物平均动脉压均在 1min内降至 4k Pa以下 .应用体外循环支持可以维持动脉压为8~ 12 k Pa,循环后 1h,3 h血液中游离 Hb含量分别是 0 .2 9g.L- 1 和 0 .7g.L- 1 .ECC+手术治疗组动物脱离体外后 1,3h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急诊体外循环可以维持心脏火器贯穿伤动物在伤后 3 h的各项生命指标 ,并能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损伤 体外循环 机械通气 火器伤 肺门部损伤
下载PDF
兔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及β-内啡肽含量与早期心血管功能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登顺 刘维永 +4 位作者 蔡建辉 李宏 李同勋 郭建军 安书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β-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功能变化关系 .方法 用家兔 12只预扎肋间血管致胸部火器伤实验模型 ,连续监测动脉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观察胸部枪伤后血浆 N... 目的 探讨胸部枪伤后血浆一氧化氮 (NO)、β-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功能变化关系 .方法 用家兔 12只预扎肋间血管致胸部火器伤实验模型 ,连续监测动脉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观察胸部枪伤后血浆 NO、β- EP含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结果 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1.47± 0 .0 9)倍 ,随后迅速下降至伤前的 (0 .45± 0 .0 7)倍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0 .84± 0 .10 )倍 ,而后又逐渐下降并趋稳定 .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在致伤瞬间 1~ 2个心搏后开始迅速下降 ,5 min降到最低点 ,分别为伤前的 (0 .6 5± 0 .0 9)倍 ,(0 .71± 0 .10 )倍和 (0 .73± 0 .14)倍 ,恢复缓慢 ,30~ 6 0 m in达伤前 70 %~ 80 % .胸部枪伤后血浆 NO即刻升高达到峰值 ,为伤前的 (6 .5± 1.6 )倍 ,而后逐渐恢复到伤前水平 ,与枪伤瞬时的血液动力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P<0 .0 1) .β- EP含量伤后15 min开始升高 ,30 m in达到峰值 ,2 h仍高于伤前水平 .结论  NO参与了胸部枪伤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病理过程 ,β-EP含量升高可能在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枪击 胸部损伤 心脏功能试验 一氧化氮 内啡肽 血液检测
下载PDF
肺门火器伤伴大量出血的急症体外循环支持及呼吸模式选择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宏 易定华 +5 位作者 蔡建辉 陶登顺 李同勋 杨剑 宿学家 陈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症体外循环 ( ECC)对肺门火器伤的支持作用及呼吸模式的选择 .方法 杂种犬 18只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ECC+定容控制呼吸救治组和 ECC+呼吸末正压通气 ( PEEP)救治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 ,对照组仅行伤口封... 目的 探讨急症体外循环 ( ECC)对肺门火器伤的支持作用及呼吸模式的选择 .方法 杂种犬 18只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ECC+定容控制呼吸救治组和 ECC+呼吸末正压通气 ( PEEP)救治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 ,对照组仅行伤口封闭 ,输液及胸腔闭式引流 .定容控制呼吸组和PEEP组还于伤后分别行定容控制呼吸 ,PEEP,两组均于伤后 15 min开始急症 ECC.ECC支持 1h后行受伤肺叶切除术 ,伤后 1.5 h停 ECC,并于 4.5 h后处死取标本 .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 ,行血气分析 .检测血浆中 IL- 8和心 ,肺 ,肝 ,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 ( MPO)的活性及肺含水量 .结果 对照组伤后Pa O2 ,平均动脉压 ( MAP)均显著降低 ,Pa CO2 显著升高 ,伤后 2min胸引血量达 ( 2 80± 86 ) m L.动物平均存活 ( 15 .0± 9.6 )min.治疗的两组 ECC期间 MAP维持于 ( 8~ 12 ) k Pa,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小于 0 .35 g.L- 1 .术后 3 h PEEP组与定容控制呼吸组相比 Pa O2 ,MAP显著升高 ;Pa CO2 和心率 ( HR)显著降低 ;血浆中 IL - 8和心 ,肺 ,肝 ,肠组织中 MPO活性及肺指数均降低 .结论 肺门火器伤犬早期即出现明显的呼吸 ,循环衰竭 .应用急症 ECC和呼吸支持可以维持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 ,为进一步的抢救争取了时间 ,并能改善肺脏气体交换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脏损伤 火器伤 体外循环 机械通气 出血
下载PDF
DNA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勤奕 于蕾 +4 位作者 潘丽丽 张茁 博力杨 李同勋 田迎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2-1144,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机制,由环境因素导致,并可通过有丝分裂遗传下去。目前已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机制,由环境因素导致,并可通过有丝分裂遗传下去。目前已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动脉粥样硬化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兔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陶登顺 刘维永 +4 位作者 蔡建辉 李宏 李同勋 郭建军 安书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 探讨家兔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方法 家兔 18只 ,随机平分为 3组 ,A:胸部穿透伤组 ,B:预扎肋间血管致伤组 ,C:人工气胸后致伤组 ,B,C为对照组 .各组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心率 ,动脉压 ,静脉压 ,左室... 目的 探讨家兔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方法 家兔 18只 ,随机平分为 3组 ,A:胸部穿透伤组 ,B:预扎肋间血管致伤组 ,C:人工气胸后致伤组 ,B,C为对照组 .各组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心率 ,动脉压 ,静脉压 ,左室内压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结果  A组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 1.6± 0 .1)倍 ,而后迅速下降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 ( 0 .8± 0 .1)倍 ,然后又逐渐下降 .静脉压瞬时上升 ( 10 .9± 1.6 )倍 ,并随即下降 ,心率瞬时下降而后很快恢复 ,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在致伤瞬间 1~ 2个心搏后降低 ,而后逐渐恢复 ,并持续于伤前 70 %~ 80 % .B组动脉压为单峰波型 ,C组动脉压为双峰波型 .结论 胸部枪伤枪击瞬间动静脉压升高而左室内压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无明显变化可能为枪弹冲击波直接引起 .伤后数秒内血压立即下降并出现心动过缓 ,心肌功能受抑制 ,而中心静脉压尚正常征象 ,提示与迷走反射有关 .A组于伤后 2 h血压再度下降则可能由于胸内失血和肺损伤所致 .预扎肋间血管及临时造成人工气胸可防止和减轻肋间动脉出血及肺实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枪伤 心功能变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犬穿透性胸部枪弹伤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安书杰 刘维永 +2 位作者 郭建军 李同勋 陶登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78-680,共3页
目的 观察犬穿透性胸部枪弹伤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损伤机制 .方法  35只犬随机分为 3组 ,A:胸部穿透伤组 (对照组 n=12 )、B:预扎肋间血管后致伤组 n=16、C:预扎肋间血管加人工气胸后致伤组 n=7.以上 3组分别用小口径步枪定点... 目的 观察犬穿透性胸部枪弹伤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损伤机制 .方法  35只犬随机分为 3组 ,A:胸部穿透伤组 (对照组 n=12 )、B:预扎肋间血管后致伤组 n=16、C:预扎肋间血管加人工气胸后致伤组 n=7.以上 3组分别用小口径步枪定点致伤右下胸 ,连续监测呼吸、气道压、动静脉压等 ,观察动物死亡情况 .结果  A组死亡率为 83% ,B组死亡率为 38% ,C组无死亡 .A、B组致伤后呼吸频率、气道压峰值立即明显增高 ,动、静脉压亦短暂性地显著升高 ,但仅一个波峰 ,随即恢复到正常水平 ,C组无明显变化 .结论 胸部枪弹穿透伤由于心肺功能改变较重 ,迅即导致了循环、呼吸障碍 ,死亡率高 ,死亡原因主要为失血性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穿透性胸部枪弹伤 心肺功能 影响
下载PDF
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9
15
作者 田迎春 邱卫红 李同勋 《护理学报》 2014年第22期47-49,共3页
总结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本组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为预防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术前需做好护理评估,识别高危人群;做好围术期血压管理,术前控制血压,术后24~48h内患者血压大... 总结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本组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为预防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术前需做好护理评估,识别高危人群;做好围术期血压管理,术前控制血压,术后24~48h内患者血压大多不稳定,血压较术前升高,术后严格降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识别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及早发现并处理。106例患者中8例(7.4%)术后出现较明显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症状,其中7例表现头痛、呕吐、谵妄、兴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1例(0.9%)术后第8天出现脑出血,行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遗留偏瘫,47d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靖 殷涛 +4 位作者 博力杨 李同勋 田迎春 张勤奕 张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5月采用CAS治疗的21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212例中,顺利完成支架置入199例,置入支架共207个,同期椎动脉置入支架6...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5月采用CAS治疗的21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212例中,顺利完成支架置入199例,置入支架共207个,同期椎动脉置入支架6例、颈总动脉置入支架2例。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支架定位准确,平均残余狭窄<35%。颈内动脉成功率为93.9%(199/212);其中6例残余狭窄<20%,占3.0%(6/199);4例残余狭窄40%~50%,占2.0%(4/199)。9例存在严重血管迂曲及易损斑块,选择CEA治疗;1例为造影时发现狭窄部位有附壁血栓,需准备近端保护装置,择期手术,当天夜间出现脑栓塞。术后9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头晕等症状,5例出现低血压及心动过缓,2例严重迷走反射,2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脑出血死亡。结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CAS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严格控制指征、规范术中操作、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的前提下,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风湿性心瓣膜病围手术期心脏骤停的急救与预防 被引量:1
17
作者 褚衍林 吴英渝 +2 位作者 唐明达 李同勋 李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围手术期心脏骤停的原因、急救处理及预防。方法 :我院 1975年至 2 0 0 1年施行心脏瓣膜手术 937例 ,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 5 0 0例 ,瓣膜置换 4 37例。围手术期发生心脏骤停 30例。结果 :心脏成功复跳 2 8例 ,2...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围手术期心脏骤停的原因、急救处理及预防。方法 :我院 1975年至 2 0 0 1年施行心脏瓣膜手术 937例 ,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 5 0 0例 ,瓣膜置换 4 37例。围手术期发生心脏骤停 30例。结果 :心脏成功复跳 2 8例 ,2例未复跳 ,7例死于严重脑损害及 (或 )肾功能衰竭 ,死亡率为30 % (9 30 )。结论 :围手术期心脏骤停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麻醉诱导不当、低钾及手术创伤有关。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为及时有效心脏挤压 ,祛除病因及良好的复苏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瓣膜病 围手术期 心脏骤停 急救 预防
下载PDF
4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术后卒中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迎春 李党香 +1 位作者 李金平 李同勋 《护理学报》 2015年第7期52-53,共2页
2011年12月—2014年7月,我科完成年龄≥75岁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44例次(41例),无卒中及死亡病例,预防效果和手术效果满意。术前预防护理包括:协助完成术前检查,注意疏导其因检查项目多、住院等候时间长所致烦躁情绪;控制血压、血脂、... 2011年12月—2014年7月,我科完成年龄≥75岁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44例次(41例),无卒中及死亡病例,预防效果和手术效果满意。术前预防护理包括:协助完成术前检查,注意疏导其因检查项目多、住院等候时间长所致烦躁情绪;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观察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术后预防护理包括:术后早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瞳孔及对光反射,观察有无球结膜水肿;术后严格控制、监测血压,遵医嘱应用微量泵给予降压药,适当给予静脉注射镇静药;抗血小板治疗容易引起伤口血肿,注意观察伤口有无肿胀、出血,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老年患者 卒中 预防护理
下载PDF
切断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对胸部火器伤心血管功能效应
19
作者 陶登顺 刘维永 +4 位作者 蔡建辉 李宏 李同勋 郭建军 安书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 .方法 :1 8只家兔随机平分为 3组 ,A组 :模型组 ;B组 :迷走神经切断组 ;C组 :减压神经切断组 .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枪伤瞬间及早期心血管反应 .结果 :A组家兔枪伤瞬间... 目的 :探讨胸部火器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神经机制 .方法 :1 8只家兔随机平分为 3组 ,A组 :模型组 ;B组 :迷走神经切断组 ;C组 :减压神经切断组 .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枪伤瞬间及早期心血管反应 .结果 :A组家兔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均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1 .4 7± 0 .0 9倍 ,而后迅速降低至伤前的 0 .4 8± 0 .0 6倍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 0 .80± 0 .0 7倍 ,并逐渐稳定 .心率、左室内压和±dp/dtmax出现瞬时下降且恢复缓慢 .B组枪伤瞬间血压变化幅度较小 ,恢复较快 .心率无瞬时下降 .C组枪击瞬间出现血压降低 ,幅度较A组小 ,心率变化与B组相似 .结论 :胸部枪伤后数秒内血压下降、心动过缓 ,心肌受抑制和左室内压下降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 .切断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可以阻断或减轻上述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枪击 胸部损伤 心血管生理学 迷走神经 减压神经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的影响
20
作者 李强 吴立松 +2 位作者 李同勋 孙建萍 张京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8-469,共12页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观察AMI后卡维地洛早期处理对心梗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AMI组(n=15)、低剂量卡维地洛组(n=15)和高剂量卡维地洛组(n=15...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观察AMI后卡维地洛早期处理对心梗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AMI组(n=15)、低剂量卡维地洛组(n=15)和高剂量卡维地洛组(n=15)。建模后2周心肌组织取材,HE、Masson染色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及抗凋亡、凋亡蛋白表达;建模前1 d及建模后2周心脏超声检查;采用Elisa法对建模前及建模后2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结果建模后2周,与AMI组比较,卡维地洛组梗死面积减小,梗死区存活心肌细胞数增加,替代性纤维化面积减小,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增强,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P<0.05;梗死区及梗死旁区心肌组织中幼稚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上述改变在高剂量药组明显;心脏超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直线小,心率(HR)减慢,左室射血分数(EF)值增加(P<0.05);血浆BNP水平较AMI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AMI后早期应用卡维地洛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及丢失,减轻AMI后心肌梗死程度,减轻左心室重构,改善AMI后左室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卡维地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