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歧路灯》中的“讫”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品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133,共3页
清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是作者李绿园用河南方言写成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有些语法现象,前人已关注并有所论及,而有些语法现象,前人关注、探讨的并不多。其中的"讫"字值得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歧路灯》
讫
语法现象
时体助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形散神不散:散文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品素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针对近年来对散文“形散神不散”审美特征的否定,而提出的所谓“四不像”的新提法进行了反驳,对“形散神不散”这个散文创作的审美规则提出了审美新解。
关键词
散文
形
神
美学特征
审美规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辨析多音字的途径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品素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多音字有两种情况 :一是异词异音 ,二是同词异音。通过对《新华字典》中所收 60 0多个多音字进行整理归纳 ,找出第一种多音字的 7条内在规律 ,并对这 7条规律加以阐释和举例说明。
关键词
多音字
词性
词义
规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之民”、“闭之门”句式浅释
4
作者
李品素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126-127,共2页
“为之民”、“闭之门”两种句式在学术界存在争议。本文从双宾语的特点及其转换形式入手,分析类似语言现象,认为它们不属于双宾语句。
关键词
双宾语句
'为之民'
'闭之门'
语言现象
古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故而知新──古代汉语教学的一点体会
5
作者
李品素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6-77,92,共3页
古今汉语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学习古代汉语,重点是掌握二者之异。这些差异有些在方言、成语里还存留着痕迹,温故而知新,把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汉语教学
古代汉语
学习方法
方言
成语
单音词
音韵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音字辨析
6
作者
颜冒萍
李品素
《唐山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71-72,共2页
多音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异词异音,二是同词异音。本文通过对《新华字典》中所收600多个多音字进行整理归纳,找出第一种多音字的7条内在规律,并对这7条规律加以阐释和举例说明。
关键词
多音字
词性
词义
汉字拼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散文描述
7
作者
李品素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7-49,共3页
先秦散文以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庞大气势和精妙笔法立于中国散文的源头 ,该文着重对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高超写作艺术加以描述。
关键词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文学研究
艺术手法
《左传》
《国语》
庄子
《春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美国的一则民谚说起
8
作者
李品素
《汉字文化》
2000年第2期60-,共1页
关键词
谚说
则民
佛印
蒙昧时代
讲道理
纣王
安阳小屯
河南安阳
聊斋志异
蒙昧时期
原文传递
题名
《歧路灯》中的“讫”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品素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133,共3页
文摘
清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是作者李绿园用河南方言写成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有些语法现象,前人已关注并有所论及,而有些语法现象,前人关注、探讨的并不多。其中的"讫"字值得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歧路灯》
讫
语法现象
时体助词
Keywords
Lamp at the Fork
qi
linguistic phenomena
auxiliary substantives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散神不散:散文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品素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文摘
针对近年来对散文“形散神不散”审美特征的否定,而提出的所谓“四不像”的新提法进行了反驳,对“形散神不散”这个散文创作的审美规则提出了审美新解。
关键词
散文
形
神
美学特征
审美规则
Keywords
prose
form
idea (or theme)
aesthetic feature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I05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辨析多音字的途径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品素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文摘
多音字有两种情况 :一是异词异音 ,二是同词异音。通过对《新华字典》中所收 60 0多个多音字进行整理归纳 ,找出第一种多音字的 7条内在规律 ,并对这 7条规律加以阐释和举例说明。
关键词
多音字
词性
词义
规律
Keywords
Multichinese of multi prounciations
part of aiff speech
word meaning
inner rules
分类号
H02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之民”、“闭之门”句式浅释
4
作者
李品素
机构
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126-127,共2页
文摘
“为之民”、“闭之门”两种句式在学术界存在争议。本文从双宾语的特点及其转换形式入手,分析类似语言现象,认为它们不属于双宾语句。
关键词
双宾语句
'为之民'
'闭之门'
语言现象
古汉语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故而知新──古代汉语教学的一点体会
5
作者
李品素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6-77,92,共3页
文摘
古今汉语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学习古代汉语,重点是掌握二者之异。这些差异有些在方言、成语里还存留着痕迹,温故而知新,把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汉语教学
古代汉语
学习方法
方言
成语
单音词
音韵
教学方法
Keywords
Chinese teaching
connections and discrepancies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分类号
H19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音字辨析
6
作者
颜冒萍
李品素
机构
上海市零陵中学
唐山师专中文系
出处
《唐山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71-72,共2页
文摘
多音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异词异音,二是同词异音。本文通过对《新华字典》中所收600多个多音字进行整理归纳,找出第一种多音字的7条内在规律,并对这7条规律加以阐释和举例说明。
关键词
多音字
词性
词义
汉字拼音
分类号
H125.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散文描述
7
作者
李品素
机构
唐山市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7-49,共3页
文摘
先秦散文以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庞大气势和精妙笔法立于中国散文的源头 ,该文着重对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高超写作艺术加以描述。
关键词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文学研究
艺术手法
《左传》
《国语》
庄子
《春秋》
Keywords
Prose of Pre-Qin Time
historical prose
the prose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of the period from Pre-Qin Time to early years of the Han Dynasty.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美国的一则民谚说起
8
作者
李品素
机构
唐山师院中文系
出处
《汉字文化》
2000年第2期60-,共1页
关键词
谚说
则民
佛印
蒙昧时代
讲道理
纣王
安阳小屯
河南安阳
聊斋志异
蒙昧时期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歧路灯》中的“讫”
李品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形散神不散:散文的美学特征
李品素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辨析多音字的途径
李品素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为之民”、“闭之门”句式浅释
李品素
《河北学刊》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温故而知新──古代汉语教学的一点体会
李品素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多音字辨析
颜冒萍
李品素
《唐山师专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先秦散文描述
李品素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由美国的一则民谚说起
李品素
《汉字文化》
200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