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挤压S变换与τ⁃p变换联合的微地震信号消噪方法
1
作者 秦亮 李唐律 +3 位作者 曹脊翔 黄忠来 张建中 王锦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微地震监测是指导页岩气开采水力压裂作业和评价压裂效果的常用手段。地面监测所采集的微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微地震事件识别困难,严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针对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联合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谱分解和τ⁃p变... 微地震监测是指导页岩气开采水力压裂作业和评价压裂效果的常用手段。地面监测所采集的微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微地震事件识别困难,严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针对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联合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谱分解和τ⁃p变换,提出一种新的消噪方法。首先对监测资料进行时差校正,将微地震信号的同相轴校平;之后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对校平后的资料进行谱分解获取单频切片;再对每个单频切片进行τ⁃p变换,并根据τ⁃p变换的结果获取微地震信号位置;最后根据信号的位置在时频域完成消噪。实际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消噪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微地震监测 微地震信号消噪 同步挤压S变换 τ⁃p变换 谱分解
下载PDF
基于SVI方法的折射波信噪比改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邵宇蓝 李唐律 +2 位作者 廖仪 童思友 吴志强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5期52-57,69,共7页
折射波在地震勘探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地表噪声等因素影响,折射波在地震记录上往往能量较弱,信噪比较低。因此,Bharadwaj、Mallinson等提出了超虚拟折射干涉法(Supervirtual refraction interferometry-SVI),用于提高折射波的... 折射波在地震勘探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地表噪声等因素影响,折射波在地震记录上往往能量较弱,信噪比较低。因此,Bharadwaj、Mallinson等提出了超虚拟折射干涉法(Supervirtual refraction interferometry-SVI),用于提高折射波的信噪比。在此基础上,结合正演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对该方法的抗噪性以及相关叠加道数、褶积叠加道数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信噪比>0.2的资料,在满足一定相关叠加道数和褶积叠加道数时,使用本方法后能使信噪比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虚拟折射干涉法 初至折射波 信噪比 互易方程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差异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恒宇 刘明洁 +6 位作者 肖尧 曾青高 宋林珂 曹脊翔 王锦西 李唐律 梁晨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4-1030,共17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多期砂组气藏含气丰度以及同期砂组气藏富集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严重制约着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进一步勘探开发。通过对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天然气藏差异分布特征表征,综合分析烃源岩、储层、成藏期古构造、...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多期砂组气藏含气丰度以及同期砂组气藏富集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严重制约着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进一步勘探开发。通过对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天然气藏差异分布特征表征,综合分析烃源岩、储层、成藏期古构造、断-砂配置及演化等成藏要素,结合前人已有认识,认为川中地区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差异成藏受控于天然气差异来源、优质储层、成藏期有利断-砂配置类型及古今有利断-砂配置演化,提出了“双烃源岩差异供烃,断-砂配置差异充注,优质储层差异富集,断-砂演化差异调整”的差异成藏演化模式。在该模式下,川中地区沙溪庙组气藏由须五段煤型气与大安寨段油型气“双源”供烃,研究区北东至南西表现为油型气-混合气-煤型气特征,气藏表现差异供烃;成藏期断层与缓倾角砂体对接((3)类)砂组气藏丰度优于断层与近水平砂体对接((1)类)砂组,气藏呈现差异充注;优质储层储集能力好并且富集程度高,气藏形成差异富集;继承保存型断-砂演化(Ⅰ型)气藏含气性最优,次为调整残留型(Ⅱ型),反转散失型(Ⅲ型)最差,气藏受到差异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成藏 致密砂岩气 主控因素 沙溪庙组 川中地区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天府含气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肖尧 王锦西 +4 位作者 肖柏夷 曹脊翔 李唐律 钟梓月 范存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16-1926,共11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中国致密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复杂的砂体分布以及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是制约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岩石学、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及高压压汞等方法,综合研究天府含气区沙溪庙组一段储层...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中国致密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复杂的砂体分布以及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是制约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岩石学、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及高压压汞等方法,综合研究天府含气区沙溪庙组一段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物性、储集空间及成岩作用,并据此分析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溪庙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中,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长石、浊沸石溶孔,喉道多呈片状及缩颈型喉道。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受沉积作用、物质组成及成岩作用共同制约,其中高能稳定的沉积相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先决条件,长石含量决定了储层整体溶蚀孔隙发育程度,岩屑类型的不同导致后期差异成岩作用的产生。绿泥石包壳及早期形成的胶结物抵抗压实作用使原生孔隙得以保存,长石及早期浊沸石的溶蚀成为储层物性改善的关键,而晚期的浊沸石和方解石胶结是导致储层被破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演化及其对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6
5
作者 胡欣 王宇峰 +6 位作者 裴森奇 曾琪 李荣容 龙虹宇 李唐律 周思宇 孙海涛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2-587,共16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以灰岩储层为主,在局部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效果。由于钻井资料的短缺,对川西北茅口组沉积相分布及演化缺乏明确认识,导致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足,并影响了后续的油气勘探。为阐明... 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以灰岩储层为主,在局部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效果。由于钻井资料的短缺,对川西北茅口组沉积相分布及演化缺乏明确认识,导致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足,并影响了后续的油气勘探。为阐明茅口组储层的发育规律,利用钻测井及地震资料,通过将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分析了茅口组沉积岩石的岩石类型及分布,探讨了有利沉积相分布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研究表明:川西北部地区茅一段—茅二段沉积时期,西部中坝—双鱼石地区发育台地边缘生屑滩沉积,其他地区以开阔台地灰质潟湖沉积为主,东侧九龙山地区发育台内生屑滩。茅三段沉积时期沉积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矿山梁—九龙山一带的相对海平面升高,发育盆地—斜坡相的硅质岩,并首次确定了该硅质岩为生物化学沉积。研究阐明了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格局的变化,提出双鱼石地区和九龙山地区茅口组沉积相分布及岩性的差异影响了二者的颗粒滩储层及岩溶储层的发育模式,为有利储层的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茅口组 碳酸盐台地 岩溶储层 硅质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