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越窑消失的几个问题--以其消失时期和原因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喜宽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越窑是中国名窑之一,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作为秘色瓷的生产窑场而闻名。然而,越窑在进入南宋时期以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本论文将在有关越窑消失相关的诸多问题中,就越窑的具体消失时期和原因进行研究。一直以来,在研究有关越窑的... 越窑是中国名窑之一,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作为秘色瓷的生产窑场而闻名。然而,越窑在进入南宋时期以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本论文将在有关越窑消失相关的诸多问题中,就越窑的具体消失时期和原因进行研究。一直以来,在研究有关越窑的消失时期问题上,研究者们都关注了《云麓漫钞》和《坦斋笔衡》的有关越窑的记载。相信《云麓漫钞》真实性的研究者认为,越窑消失时期是南宋中期;而认为《坦斋笔衡》可信的研究者则主张越窑消失时期是在南宋初期。但仔细分析相关记载可以发现,这些资料对确认越窑的消失时期几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根据现有的考古学资料,越窑的消失时间在南宋中期的可能性较大。对于越窑的消失原因,学界存在很多不同观点,但多数观点局限在结果论的解释范畴。如果要准确地掌握越窑的消失原因,就必须从越窑瓷器的供需关系进行分析。同时,要铭记当时越窑与其它诸多窑场处于竞争关系这一背景。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越窑消失的根本原因与越窑的釉料和胎土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即越窑的釉料有一个缺点,就是Ti O2含量较高,因此很难烧造当时人们喜欢的呈淡青绿色的青瓷。而且,越窑胎土,由于其Al2O3含量较低,所以有一个缺陷,那就是高温烧成时抗变形力也较弱。约至五代时期,越窑曾经通过改善装烧工艺和成型技法,弥补了这种釉料和胎土的缺点。但是,进入北宋时期以后,瓷业环境变化,由上述缺点引起的问题又逐渐呈现了出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开发没有相应缺陷的釉料和胎土,但因为制瓷原料与窑场周边的地质学特点有密切关联,所以是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越窑未能解决这些呈现出来的缺点,以至北宋后期以后,衰落到了难以恢复的地步,终于在南宋中期便消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消失时期 消失原因 釉料 胎土
下载PDF
北宋官窑与“京师”及“惟用汝器”--北宋官窑研究序说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喜宽 崔海莲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72,共18页
有关北宋官窑的研究,目前最为紧要的课题是证明北宋官窑的所在地。对此,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北宋官窑位于北宋时期的京都汴京,这种说法从北宋官窑研究初期开始就成为了主流;另一种说法则否定了北宋官窑在汴京的说法,指出北宋官... 有关北宋官窑的研究,目前最为紧要的课题是证明北宋官窑的所在地。对此,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北宋官窑位于北宋时期的京都汴京,这种说法从北宋官窑研究初期开始就成为了主流;另一种说法则否定了北宋官窑在汴京的说法,指出北宋官窑在当时的汝州。其中,第二种观点的核心依据是《坦斋笔衡》中提及的"京师"与《老学庵笔记》中的"惟用汝器"的解释。作者在本文中对持有第二种观点的依据进行仔细分析,从理论上看,这一观点并不符合逻辑。因此,作者仍然支持北宋官窑位于汴京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官窑 京师 汝州 惟用汝器
原文传递
有关南宋后期官窑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喜宽 崔海莲(译)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3,共18页
迄今为止,研究者一般认为,南宋后期只存在郊坛下官窑一处。但是,通过对南宋时期文献记载的考察,作者认为,南宋后期与南宋前期一样,也有两座官窑——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郊坛下官窑从建立之日到南宋消亡之日,一直都在乌龟山麓经营窑... 迄今为止,研究者一般认为,南宋后期只存在郊坛下官窑一处。但是,通过对南宋时期文献记载的考察,作者认为,南宋后期与南宋前期一样,也有两座官窑——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郊坛下官窑从建立之日到南宋消亡之日,一直都在乌龟山麓经营窑业,而修内司官窑,则于13世纪10年代前后从老虎洞搬迁到了望江门内金钗袋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 老虎洞修内司官窑 金钗袋巷修内司官窑 郊坛下官窑
原文传递
汝州张公巷窑的年代与性质问题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喜宽 崔海莲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38,共19页
汝州张公巷窑自被发现以来便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但是其年代与性质至今尚未有定论。作者通过比较核实张公巷窑的出土遗物,以及宋、金、元代窑址、窖藏、墓葬中出土和其他窑场生产的瓷器,并参照宋金元的银器等,认为张公巷窑是建立于... 汝州张公巷窑自被发现以来便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但是其年代与性质至今尚未有定论。作者通过比较核实张公巷窑的出土遗物,以及宋、金、元代窑址、窖藏、墓葬中出土和其他窑场生产的瓷器,并参照宋金元的银器等,认为张公巷窑是建立于金代后期的一座官窑,也就是金代官窑,最终随金朝的灭亡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公巷窑 年代 性质 金代官窑
原文传递
南宋前期官窑新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喜宽 崔海莲 《东方博物》 2010年第2期26-38,共13页
老虎洞窑址发掘以后,大多数学者相信该窑址宋代层就是最初建立的南宋官窑遗址,但是通过对老虎洞窑址与郊坛下窑址的出土器物比较后发现,老虎洞窑的建立时间比郊坛下官窑较晚一些,也就是说,老虎洞窑不是最初的南宋官窑,也不是最初的修内... 老虎洞窑址发掘以后,大多数学者相信该窑址宋代层就是最初建立的南宋官窑遗址,但是通过对老虎洞窑址与郊坛下窑址的出土器物比较后发现,老虎洞窑的建立时间比郊坛下官窑较晚一些,也就是说,老虎洞窑不是最初的南宋官窑,也不是最初的修内司官窑。南宋前期的修内司官窑不止一处,而有两处——青平山脚与老虎洞。青平山修内司官窑是最初的南宋官窑,约在淳熙年间(1174—1189)从青平山脚搬迁到了老虎洞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内司 老虎洞 郊坛下 官窑 南宋
原文传递
汝窑及其性质问题——以宋代文献记载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喜宽 《东方博物》 2013年第2期40-50,共11页
本文对《清波杂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坦斋笔衡》中涉及汝窑的相关记录予以再释,从而推测汝窑的性质。认为北宋宫廷只允许清凉寺汝窑以"供御"为目的生产汝窑瓷器,而禁止其他窑场烧造汝窑瓷器;"汝州新窑器"... 本文对《清波杂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坦斋笔衡》中涉及汝窑的相关记录予以再释,从而推测汝窑的性质。认为北宋宫廷只允许清凉寺汝窑以"供御"为目的生产汝窑瓷器,而禁止其他窑场烧造汝窑瓷器;"汝州新窑器"可理解为当时在汝州烧造的新品种,即当时汝州新出现的天青釉瓷器;汝窑是一种专门的制样须索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窑 性质 文献
原文传递
秘色瓷相关宋代文献记载新思考——宋人对秘色瓷的认识
7
作者 李喜宽 朴贵花 《东方博物》 2009年第1期46-51,共6页
相关秘色瓷最有名的诗就是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但是包括《侯鲭录》在内一大部分宋代文献并未称该诗为《秘色越器》,而是《越器》。本文认为,在宋人的观念中,越器就是秘色瓷的一部分,而该诗的内容,显而易见是描述秘色瓷代表产品越... 相关秘色瓷最有名的诗就是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但是包括《侯鲭录》在内一大部分宋代文献并未称该诗为《秘色越器》,而是《越器》。本文认为,在宋人的观念中,越器就是秘色瓷的一部分,而该诗的内容,显而易见是描述秘色瓷代表产品越窑的,故省去了"秘色"二字,而简称为《越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瓷 越窑 陆龟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