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轻中度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在望 张剑平 +2 位作者 石国锋 毛旭强 程卫国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天丹通络胶囊。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 目的观察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天丹通络胶囊。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评分)及疗效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BI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丹通络胶囊是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有效中成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丹通络胶囊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NIHSS评分 BI评分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在望 胡伟 唐荣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1,25,29,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发作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在望 胡伟 潘邓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1-473,483,共4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异同,以及特发性震颤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特征。方法:对32例特发性震颤与122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对2组患者... 目的:研究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异同,以及特发性震颤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特征。方法:对32例特发性震颤与122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对2组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抑郁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在HAMD量表单个项目中病例分布的差异。结果:特发性震颤组患者HAMD平均评分为(10.1±7.2)分,帕金森病组患者HAMD平均评分为(10.5±6.8)分,(P>0.05);特发性震颤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3.8%,帕金森病患者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8.4%,(P>0.05);两组患者在HAMD量表各单个项目中病例分布均相似(P>0.05)。结论: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状不仅发生率接近而且临床表现也类似,特发性震颤患者伴发抑郁症状较常见,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抑郁 临床分析 帕金森病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并发脑积水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婷婷 李在望 +2 位作者 苏亚 任冰焱 张剑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7期433-434,共2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侵入脑膜及脑实质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达17%~24%[1]。脑积水主要是由于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室系统扩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并发...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侵入脑膜及脑实质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达17%~24%[1]。脑积水主要是由于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室系统扩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并发脑积水,病情危重,常预后不佳。现报道一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旨在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做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 脑积水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在望 张剑平 +3 位作者 王兰 石国锋 毛旭强 程卫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增生动态变化。方法:建立Ast划痕损伤模型及大鼠SCI模型,在多个时间点(0、6、12、24、48、72h)观察Ast划痕损伤后细胞形态、增殖及迁徙的变化,并设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划痕损...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增生动态变化。方法:建立Ast划痕损伤模型及大鼠SCI模型,在多个时间点(0、6、12、24、48、72h)观察Ast划痕损伤后细胞形态、增殖及迁徙的变化,并设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划痕损伤后各个时间点Ast分泌致炎因子TNF-a、IL-1β、IL-6表达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时间点(0、1、3、7、14、28d)大鼠SCI后GFAP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划痕损伤后12h划痕边缘已出现部分细胞增生及增殖细胞(Brdu染色阳性细胞),损伤后24h细胞已明显增生并大量增殖,损伤后48h细胞体普遍增大,突起明显增多,同时有大量细胞已迁徙至划痕中央处,损伤后72h增生的细胞及迁徙至划痕的细胞几乎已覆盖划痕,部分形成瘢痕;与对照组比较,损伤后12hTNF-a、IL-1β、IL-6均明显增加(P〈0.05),24、48及72hTNF-a、IL-1β、IL-6表达量增加更加明显(P〈0.01)。大鼠SCI模型显示SCI后1dGFAP表达量增加不明显,3d后明显增加,而且一直呈增加趋势,14-28d后形成表达高峰。结论:Ast活化增生是SCI后一个持续且普遍的标志性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星型胶质细胞增生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G1478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突触再生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在望 王兰 +2 位作者 石国锋 毛旭强 张剑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脊髓损伤后突触再生微环境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G1478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G1478组和对照组采用重物坠落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硬脊膜,不损伤脊髓;AG...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脊髓损伤后突触再生微环境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G1478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G1478组和对照组采用重物坠落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硬脊膜,不损伤脊髓;AG1478组在脊髓损伤局部给予AG1478治疗,对照组和假手术均给予二甲基亚砜作对照治疗。于术后14及28 d,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于术后1 d及1、2、4、6、8周,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体重变化的差异。结果:AG1478组pEGFR、CSPGs和GFA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GAP-4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G1478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体重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应用AG1478治疗可明显改善损伤突触再生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AG1478 脊髓损伤 突触再生微环境
下载PDF
AG1478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在望 唐荣华 +3 位作者 张剑平 詹艳 田代实 王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G1478组和假手术组,各组20只。观察AG1478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和胶质纤维酸...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G1478组和假手术组,各组20只。观察AG1478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髓鞘脱失、神经功能恢复及体重的影响。结果:AG1478组大鼠pEGFR和GFAP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损伤区脱髓鞘范围明显较对照组减小(P<0.01),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体重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AG1478可能通过阻断星形胶质细胞上的EGFR通路抑制胶质增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1478 表皮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反应性胶质增生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在望 张剑平 +2 位作者 于璇 石国锋 薛玉喜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86例为脑出血组,同期功能性头痛患者86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清肌酶水平(CK、CK-MB、LDH、AST)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预后及血肿破入脑...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86例为脑出血组,同期功能性头痛患者86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清肌酶水平(CK、CK-MB、LDH、AST)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预后及血肿破入脑室情况的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肌酶谱变化的差异。结果:脑出血组CK、LDH、AS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出血部位的脑出血者肌酶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者仅LDH高于未破入脑室者(P<0.05);严重意识障碍者肌酶谱均高于意识障碍轻者(P<0.05);大量出血者CK及LDH明显高于小量出血者(P<0.05);死亡者仅LDH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肌酶的升高程度(特别是CK和LDH)对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提示作用,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判定仅LDH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肌酶谱 预后
下载PDF
山茱萸主要有效成分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蔡小军 邵南齐 +2 位作者 宋惠珠 李在望 温浩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81-184,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缺血缺氧可破坏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结构和功能,并进一步触发脑组织损伤。山茱萸主要有效成分莫诺苷可通过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氧化应... 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缺血缺氧可破坏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结构和功能,并进一步触发脑组织损伤。山茱萸主要有效成分莫诺苷可通过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抑制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缓解脑缺血。本文综述山茱萸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脑缺血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探讨其治疗靶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脑缺血 分子机制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舒血宁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发作的疗效 被引量:8
10
作者 陆守荣 王滨 +5 位作者 张云云 郁洁 王卓 郭华 张炳山 李在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139-140,共2页
后循环缺血综合征(PCI)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包括后循环供血区的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典型表现,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闭塞、椎动脉管受压、以及动脉源性或心源性栓塞,... 后循环缺血综合征(PCI)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包括后循环供血区的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典型表现,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闭塞、椎动脉管受压、以及动脉源性或心源性栓塞,最终导致脑灌注不足和梗死,小脑和脑干严重缺血[2-3]。最主要的症状为眩晕、头面和肢体麻木、头痛、肢体无力、呕吐、短暂性意识丧失、复视、行走障碍、视觉障碍[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 长春西汀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剑平 姜冬梅 +2 位作者 石国锋 何萍 李在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lacuna infarction,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基底节区LI患者120例(根据病灶数量分为少发组和多发组),以头部MRI正常的82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以认知能力筛查测验(中文2.0版)(CASI C-...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lacuna infarction,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基底节区LI患者120例(根据病灶数量分为少发组和多发组),以头部MRI正常的82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以认知能力筛查测验(中文2.0版)(CASI C-2.0)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s P300)作为认知评估工具,观察LI患者与对照组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少发组LI患者CASI总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少发组CASI子项目"近期记忆"和"定向感"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发组LI患者不仅CAS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多个CASI子项目("近期记忆"、"集中及心算力"、"定向感"、"抽象推理"及"空间慨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多发组患者"近期记忆"、"定向感"及"空间概念"等子项目的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尤为明显(P<0.01)。少发组ERPs 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多发组ERPs 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底节区LI患者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其中近期记忆、定向感及空间慨念等认知能力损害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基底节区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治疗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毛旭强 张剑平 +2 位作者 程卫国 于璇 李在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了解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治疗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文献;依据Meta分析方法,应用RevMan 4.3.2软件计算5-HT1A受体激动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改善小脑功能评分的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的可... 目的:了解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治疗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文献;依据Meta分析方法,应用RevMan 4.3.2软件计算5-HT1A受体激动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改善小脑功能评分的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5-HT1A受体激动剂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改善小脑功能评分的SMD及95%CI分别为-0.36,(-2.29,1.59);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Z=0.36,P=0.359)。结论:目前的临床资料尚不能证实5-HT1A受体激动剂能有效改善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 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 META分析
下载PDF
西妥昔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渠文生 方军 +4 位作者 杨琴 詹燕 李在望 王伟 田代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2期84-89,共6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西妥昔(Cetuximab)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活化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给予西妥昔干预,免疫荧光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及磷酸化EGFR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西妥昔(Cetuximab)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活化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给予西妥昔干预,免疫荧光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及磷酸化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增多、CD11b染色增强,伴随磷酸化EGFR表达增强;西妥昔干预后,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磷酸化EGFR表达明显抑制。LPS诱导细胞6 h内细胞相对迁移率为(165.8±13.8)%,显著高于对照组(设为100%)(P<0.01);西妥昔干预后,LPS诱导的细胞迁移率降低为(119.4±7.4)%(P<0.01);LPS对小胶质细胞没有趋化性;西妥昔对未活化小胶质细胞的迁移影响小。结论:抑制EGFR活化可减轻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迁移,西妥昔可能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神经损伤修复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小胶质细胞 活化 迁移
下载PDF
脑出血452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云 胡伟 +2 位作者 李在望 王丹 唐荣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4期260-261,267,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青年脑出血和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青年组(18~40岁)57例,老年组(≥66岁)395例。比较两组性别、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是青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病因和危... 目的:比较、分析青年脑出血和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青年组(18~40岁)57例,老年组(≥66岁)395例。比较两组性别、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是青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脑血管异常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吸烟、饮酒也是青年组常见的危险因素。头痛、呕吐发生率青年组均为57.89%,老年组分别为31.14%、1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即刻意识障碍发生率青年组高于老年组(15.79%,9.62%,P<0.05)。两组性别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脑血管异常,以头痛、呕吐为典型症状,发病即刻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老年脑出血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脑出血 高血压 危险因素 l晦床特点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主动脉夹层1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云 李在望 唐荣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9-480,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临床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和高血压、妊...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临床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和高血压、妊娠、遗传等有关。结论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肢体血压不对称者要考虑AD的可能,尽快行相关检查确诊,减少漏诊、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神经系统损害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DCX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云 刘娜 +1 位作者 李在望 唐洲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及其DCX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传3代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干细胞及分化的细胞,并观察其DCX的表达。结果:SD大鼠海马和脑室下区组织体外培养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DCX在干细胞中有...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及其DCX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传3代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干细胞及分化的细胞,并观察其DCX的表达。结果:SD大鼠海马和脑室下区组织体外培养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DCX在干细胞中有表达,在其分化的神经元中无表达。结论:DCX在神经干细胞中表达,在神经元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 项目管理 对策分析
下载PDF
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神经损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曹婷婷 张剑平 +1 位作者 任冰焱 李在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是常见的先天性有机酸代谢缺陷性疾病。根据发病年龄将≤1岁定义为早发型;>1岁为晚发型。早发型较常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病死率高,即便存活也可能留下重度神经系统损害[1]。晚发型较为少...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是常见的先天性有机酸代谢缺陷性疾病。根据发病年龄将≤1岁定义为早发型;>1岁为晚发型。早发型较常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病死率高,即便存活也可能留下重度神经系统损害[1]。晚发型较为少见,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常造成临床医师的误诊、漏诊,这导致相当一部分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正因为如此,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并最终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害。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导致的神经损害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 神经损害 晚发型 代谢缺陷性疾病 神经系统损害 进行性加重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冰焱 曹婷婷 +2 位作者 李在望 石国锋 张剑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5期241-243,共3页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调节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物理治疗方法,在临床疾病康复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其康复治疗得到广泛的关注。tDCS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康复治...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调节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物理治疗方法,在临床疾病康复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其康复治疗得到广泛的关注。tDCS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康复治疗手段,已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并获得很好的疗效。本文就tDCS作用机理及其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婷婷 苏亚 +3 位作者 任冰焱 李在望 奚广军 张剑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存在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冲动控制障碍是PD非运动症状之一,但常被临床忽视。本文从PD冲动控制障碍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冲动控制障碍 综述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兰 张剑平 +1 位作者 于璇 李在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6期443-446,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生,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增生。这一病理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早期可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最终形成致密的胶质瘢痕,阻碍了再生轴突的延伸及正确寻靶,并分泌多种神经再生抑制因子,进一步...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生,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增生。这一病理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早期可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最终形成致密的胶质瘢痕,阻碍了再生轴突的延伸及正确寻靶,并分泌多种神经再生抑制因子,进一步阻碍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在恰当的时期对反应性星形胶质增生进行适度干预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增生 胶质瘢痕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 干预时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