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需冷量与始花期相关性分析及南京地区需冷量预估模型初建
1
作者 赵滨涛 李垍峣 +8 位作者 蔡志翔 孙朦 张斌斌 宿子文 沈志军 许建兰 马瑞娟 俞明亮 严娟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5期19-26,共8页
【目的】为了明确桃花芽需冷量高低与花期物候早晚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南京地区建立通过花期物候的调查推断需冷量范围的模型。【方法】于2018—2019、2019—2020、2021—2022年对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桃种质进行花芽需冷量估算(基于0... 【目的】为了明确桃花芽需冷量高低与花期物候早晚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南京地区建立通过花期物候的调查推断需冷量范围的模型。【方法】于2018—2019、2019—2020、2021—2022年对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桃种质进行花芽需冷量估算(基于0~7.2℃模型)、始花期调查和需冷量积累起始日期至始花期天数(记为A值)计算;分析花芽需冷量高低和始花期早晚的相关性;以‘南山甜桃’的需冷量和始花期数据为对照标准,拟合桃种质花芽需冷量与A值的关系模型,并最终优化建立通过A值推断桃种质花芽需冷量范围的模型;利用文献已报道的有需冷量数据(基于0~7.2℃模型估算)、且在南京桃资源圃有始花期调查数据的桃种质,对通过A值推断需冷量范围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桃花芽需冷量与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建立的模型为:以‘南山甜桃’为标准品种,其在南京地区任一调查年份需冷量积累起始日期至始花期天数A值记为A南山’;桃种质A≤A南山’+(-5~7)d时,需冷量<400 h,桃种质A=A南山’+8~12 d时,400 h≤需冷量<600 h,桃种质A≥A南山’+13 d时,需冷量≥600 h。利用20份种质进行模型验证,19份种质通过模型推断所得需冷量范围与文献报道的需冷量基本吻合,吻合率高达95%。【结论】桃花芽需冷量与始花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南京地区通过始花期推断需冷量范围的模型,并初步验证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芽 需冷量 始花期 模型
下载PDF
基于桃需冷量探讨气温变化对其适应性的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严娟 赵滨涛 +9 位作者 孙朦 宋宏峰 蔡志翔 李垍峣 宿子文 张明昊 沈志军 许建兰 马瑞娟 俞明亮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4-736,共13页
以12个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不同的地区2011—2021年气温数据为基本资料,通过0~7.2℃模型对各地区用于打破桃休眠的累积冷量(h)进行评估,同时统计已报道的基于0~7.2℃模型估算的589份桃品种资源的需冷量,分析各地区气温变化情况及其对冷... 以12个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不同的地区2011—2021年气温数据为基本资料,通过0~7.2℃模型对各地区用于打破桃休眠的累积冷量(h)进行评估,同时统计已报道的基于0~7.2℃模型估算的589份桃品种资源的需冷量,分析各地区气温变化情况及其对冷量积累的影响,研判各地区桃品种资源面临的适应性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在11月初至翌年3月底(桃需冷量积累时间段),12个地区的气温均逐年升高,平均升高2℃,部分年份气温波动大。各地区冷量积累差异明显。随着纬度降低,冷量起始日期由早到迟,结束日期则由迟到早,冷量积累时间逐渐减少;各地平均累积冷量4.5~1315 h,逐年降低趋势较明显,且纬度越低,降低趋势越明显。另外,气候带类型也对冷量累积有影响。累积冷量降低对各地桃的适应性产生了轻度、中度或重度影响。基于以上结果,对各地适宜生长的桃需冷量区间范围进行了预判,具体为:北京、蒙阴、郑州和南京以<1000 h为宜,上海和杭州以600~700 h为宜,桂林以<400 h为宜,文山和古田以<200 h为宜(古田一些高海拔区域需冷量400 h的桃也可适应),福州以<100 h为宜,广州以<50 h为宜,海南需要基本不休眠、常绿类型的桃。未来桃产业发展需要加大低需冷量桃种质的创制和品种选育,优化主产区品种布局,合理制定南延栽培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冷量 气温变化 适应性 挑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