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毒蛇咬伤26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堂江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620-621,共2页
对儿童毒蛇咬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蛇咬伤儿童26例,均治愈。现将其诊疗特点报告如下。1临床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患8例,年龄最小2岁4个月,最大13岁,平均7.6岁,
关键词 儿童 蛇咬伤 抗蛇毒血清 季德胜蛇药
下载PDF
改良NUSS胸廓成形术治疗儿童鸡胸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堂江 杨小红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NUSS胸廓成形术治疗儿童鸡胸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改良NUSS胸廓成形术对4例鸡胸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 4例患者手术矫正效果满意,无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改良NUSS胸廓成形术治疗儿童鸡胸手术时间短,见效快... 目的探讨改良NUSS胸廓成形术治疗儿童鸡胸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改良NUSS胸廓成形术对4例鸡胸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 4例患者手术矫正效果满意,无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改良NUSS胸廓成形术治疗儿童鸡胸手术时间短,见效快,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术后瘢痕小,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NUSS胸廓成形术 鸡胸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转移误诊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例
3
作者 李堂江 俞松 +1 位作者 陆建国 于怀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58-559,共2页
患儿,女,8岁,因发现左小腿进行性疼痛半个月入院一半月前患儿突感左小腿疼痛,并有进行性加重趋势。疼痛以夜间为主,白天不明显,休息后好转。否认外伤史,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低热、盗汗、乏力、纳差等症状。当地医院摄片... 患儿,女,8岁,因发现左小腿进行性疼痛半个月入院一半月前患儿突感左小腿疼痛,并有进行性加重趋势。疼痛以夜间为主,白天不明显,休息后好转。否认外伤史,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低热、盗汗、乏力、纳差等症状。当地医院摄片提示左胫骨上段病变,考虑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予以治疗(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无好转,转本院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转移 进行性加重 误诊 小腿疼痛 畏寒发热 胫骨上段
下载PDF
重楼总皂苷对热灭活大肠杆菌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周满红 于红 +2 位作者 贺华经 马旋岚 李堂江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对热灭活大肠杆菌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分泌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分离并纯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与重楼总皂苷共同孵育,2h后予热灭活大肠杆菌(终浓度3.5×107CFU/ml)诱导PMΦ释放TNF-α、IL-1...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对热灭活大肠杆菌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分泌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分离并纯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与重楼总皂苷共同孵育,2h后予热灭活大肠杆菌(终浓度3.5×107CFU/ml)诱导PMΦ释放TNF-α、IL-1β,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β浓度。结果:重楼总皂苷对热灭活大肠杆菌诱导PMΦ释放TNF-α、IL-1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重楼总皂苷可以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总皂苷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热灭活大肠杆菌
下载PDF
重楼总皂苷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满红 杜文胜 +3 位作者 龙胜双 韩俊红 沈毅 李堂江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对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分泌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分离并纯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与重楼总皂苷共同孵育,2小时后予LPS(100ng/ml)诱导PMΦ释放TNF-α、IL-1β,以ELISA酶联免...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对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分泌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分离并纯化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与重楼总皂苷共同孵育,2小时后予LPS(100ng/ml)诱导PMΦ释放TNF-α、IL-1β,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β浓度。结果:重楼总皂苷对LPS诱导PMΦ释放TNF-α、IL-1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重楼总皂苷可以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总皂苷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脂多糖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天久 俞松 +4 位作者 杨小红 黄辉 李堂江 吕欣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手术治疗的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同时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开放性损伤1例,闭合性损伤7例;4例经肘前侧入路行骨...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手术治疗的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同时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开放性损伤1例,闭合性损伤7例;4例经肘前侧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一期血管神经探查术,4例经肘外侧小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扩张血管、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3~4周拆除石膏功能锻炼。结果术后4~6周骨折愈合良好。随访3月~2年。8例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肘内翻及肘外翻畸形;1例正中神经功能恢复不良,7例正中神经功能完全恢复;8例患侧上肢发育正常。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因肘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常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术前根据肢端血运及活动情况,可选择经肘前侧入路行骨折复位固定、血管神经探查术,或经肘外侧小切口单纯行骨折复位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肱动脉 正中神经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天久 俞松 +4 位作者 杨小红 黄辉 李堂江 吕欣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患儿;男24例,女18例,年龄4个月~6.5岁(平均2.4岁),按Delee分型:A型8例,B型18例,C型16例;闭合复位...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患儿;男24例,女18例,年龄4个月~6.5岁(平均2.4岁),按Delee分型:A型8例,B型18例,C型16例;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19例,手术治疗23例;术后2~3周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共42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2.8年;按Docle’s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闭合复位组优良率为52.6%,手术治疗组优良率为91.3%。结论掌握肱骨远端骨骺发育及损伤的特点,可降低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误诊率;合理的采用手术治疗,可减少肘内翻的发生,恢复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MP-7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李堂江 向敏 +2 位作者 吕欣 王凯 张超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增生期、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及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即用型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HRP检测法检测MMP-7、Ki67在增生期血管瘤(20例)、消退期血管瘤(20例)及正常皮肤(20例...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增生期、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及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即用型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HRP检测法检测MMP-7、Ki67在增生期血管瘤(20例)、消退期血管瘤(20例)及正常皮肤(20例)表达情况;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增生期血管瘤患者血清(36例)与正常对照组(36例)血清中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在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中高表达,在消退期弱阳性表达,在正常皮肤中不表达。增生期与消退期、增生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增生期高表达,消退期低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增生期与消退期、增生期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在血管瘤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7在血管瘤中有阳性表达,其不同表达水平可能和血管瘤发生发展消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7 KI67 婴幼儿血管瘤
下载PDF
博来霉素瘤体内注射与外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艳朋 俞松 +4 位作者 杨小红 张天久 李堂江 吕欣 雷光芬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700-702,共3页
目的:比较瘤体内注射与外用博来霉素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小儿矫形外科住院浅表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博来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与瘤体表面外涂治疗。结果:共收集40例浅表型... 目的:比较瘤体内注射与外用博来霉素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小儿矫形外科住院浅表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博来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与瘤体表面外涂治疗。结果:共收集40例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注射组与外用组各20例。外用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注射组显效14例,有效6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治疗后瘤体质地硬,而外用组治疗后瘤体质地软;注射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瘤体局部坏死或感染(P<0.05),外用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外用博来霉素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确切,治疗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来霉素 血管瘤
下载PDF
p110、磷酸化蛋白激酶B及蛋白激酶B在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堂江 俞松 +4 位作者 罗宇 徐艳朋 彭刚 姜福贵 谢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SK)催化亚基p110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在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关系。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同步化培养血管...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SK)催化亚基p110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在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关系。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同步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瘤内皮细胞PI3K p110、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瘤内皮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并分析PI3K p110、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周期分布与凋亡的相关性。结果p110、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低时(0.19±0.01、0.09±0.02),G0/G1期细胞比例为(94.00±3.00)%,细胞总凋亡率为(11.24±2.34)%,p110、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高时(0.37±0.04、0.22±0.01),G0/G1期细胞比例为(61.00±6.00)%,细胞总凋亡率为(0.51±0.03)%,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2、-35.48,P均〈0.01),而总Akt蛋白表达不变(0.72±0.00)。结论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中有p110、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p110、p-Akt参与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p110 磷酸化蛋白激酶B 蛋白激酶B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中p110、p-Akt、Akt的表达及调控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堂江 俞松 +4 位作者 罗宇 徐艳朋 彭刚 谢祎 姜福贵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6-650,共5页
目的观察LY294002、雷帕霉素、曲安奈德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中p110、t〉Akt、Akt调控的影响,探讨调控P13K/Akt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建立血管瘤血... 目的观察LY294002、雷帕霉素、曲安奈德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中p110、t〉Akt、Akt调控的影响,探讨调控P13K/Akt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建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系,并用第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换无血清培养液孵育48h使细胞同步化,然后加入25μmol/L LY294002、10nmol/L雷帕霉素、1.0g/L的曲安奈德继续孵育24h,检测血管瘤内皮细胞中p110、p-Akt及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管瘤内皮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分析p110、p-Akt及Akt的表达水平与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相关性。结果干预24h后,LY294002组p110和p-Ak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88±0.012和0.091±0.021,雷帕霉素组p110和p-Ak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45±0.007和0.093±0.004,与对照组0.371±0.036和0.224±0.0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安奈德组干预24h后p110蛋白表达水平为0.100±0.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kt蛋白则未见表达。细胞周期阻滞于G/01期的比例增高:LY294002组为(93.813±2.656)%、雷帕霉素组为(88.307±3.667)%、曲安奈德组为(92.937±0.595)%,与对照组(60.883±6.2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比例增加:LY294002组(11.243±2.347)%,雷帕霉素组(14.407±1.771)%,曲安奈德组(3.983±0.666)%,与对照组(0.507±0.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Akt蛋白表达水平无变化。结论P1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LY294002、雷帕霉素、曲安奈德可能通过干预P13K/Akt信号通路中相应的靶点,抑制p110激活,阻碍Akt磷酸化,使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停滞于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重楼总皂苷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满红 汪松 +3 位作者 马璇岚 李堂江 刘同英 刘安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8-570,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重楼总皂苷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重楼总皂苷对CLP大鼠死亡率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后2、6、12、24和48h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目的观察重楼总皂苷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重楼总皂苷对CLP大鼠死亡率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后2、6、12、24和48h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光镜下观察72h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Ф),用ELISA检测重楼总皂苷对LPS(100μg/L)诱导大鼠PM由释放TNF-α及IL-1β的影响。结果重楼总皂苷组大鼠死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50.0%比85.0%,P〈0.05)。重楼总皂苷各浓度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较模型组相应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肺损伤程度较轻。体外实验表明,5、10、20和40mg/L重楼总皂苷均可显著降低LPS刺激PMФ释放TNF-α和IL-1β的水平(P均〈0.01);且各浓度组间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5mg/L组IL-1β水平显著高于10mg/L组(P〈0.05),但与20mg/L组和40mg/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楼总皂苷能抑制CLP大鼠巨噬细胞活化并减轻肺损伤程度,对CLP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总皂苷 脓毒症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脂多糖
原文传递
mTOR、p70S6K在体外培养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吕欣 俞松 +4 位作者 刘远梅 魏珩 谢祎 姜富贵 李堂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观察mTOR、p70S6K在体外培养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周期分布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块法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同步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瘤内皮细胞mTOR、p70S6K-α的表... 目的 观察mTOR、p70S6K在体外培养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周期分布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块法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同步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瘤内皮细胞mTOR、p70S6K-α的表达水平,同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周期的变化;并分析mTOR、p70S6K-α的表达水平与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周期分布的关系.结果 mTOR蛋白表达水平较高0.20±0.01,p70S6K-α蛋白表达水平较低时0.25±0.01,处于G0/G1期的细胞较少(55.95±4.38)%; mTOR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至0.16±0.02,p70S6K-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至0.29±0.01,处于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77.86±8.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781,P<0.01).结论 mTOR和p70S6K参与了体外培养的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周期G0/G1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MTOR P70S6K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珩 俞松 +5 位作者 姜富贵 李堂江 谢祎 罗宇 彭刚 徐艳朋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一2的影响,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方法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并用第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一2的影响,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方法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并用第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换无血清培养基孵育48h使细胞同步化,然后分别加入0.5μmol/L和1μmol/L的普萘洛尔作为干预组,而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继续孵育24h,用Real—time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水平,同期检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并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0.5μmol/L普萘洛尔组和1.0μmol/L普萘洛尔组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42±0.83)%,(24.36±1.42)%,比对照组(15.72±0.59)%明显升高(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42、0.93±0.22,比对照组1.61±0.52降低(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7±0.18、0.67±0.27,比对照组1.47±0.57降低(P〈0.05),但0.5μmol/L普萘洛尔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与1.0μmol/L普萘洛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血管瘤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细胞培养 普萘洛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Perthes病股骨头软骨及髋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明 俞松 +3 位作者 王凯 吕欣 李堂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在Perthes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Perthes病和10例非Perthes病(3例外伤致髋关节离断及7例尸体标本)的小儿股骨头软骨及髋关节滑膜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并做...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在Perthes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Perthes病和10例非Perthes病(3例外伤致髋关节离断及7例尸体标本)的小儿股骨头软骨及髋关节滑膜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并做图像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受体在20例Perthes病股骨头软骨中均有表达,对照组10例股骨头软骨中,仅有1例有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两者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21.607,P〈O.01);糖皮质激素受体在20例Perthes病髋关节滑膜中均有表达,对照组10例髋关节滑膜中,仅有1例有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两者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19,P〈0.01)。Perthes病组和对照组股骨头软骨的糖皮质激素受体阳性颗粒积分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3,P〈0.01);Perthes病组和对照组髋关节滑膜的糖皮质激素受体阳性颗粒积分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20,P〈0.01)。糖皮质激素受体在Perthes病股骨头软骨与髋关节滑膜中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87,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可能与Perthes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THES病 糖皮质激素受体 股骨头 软骨 滑膜
原文传递
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演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吕欣 俞松 +4 位作者 王凯 魏珩 李堂江 万硕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5-887,共3页
目的 探讨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31例,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类和分期,免疫组织化... 目的 探讨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31例,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类和分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比较增生期血管瘤和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p70S6K-a的表达水平.结果 18例增殖期血管瘤mTOR、p70S6K-a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6336.47±1655.89,588.72±223.87;13例消退期血管瘤mTOR、p70S6K-a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846.22±297.09,3235.64±947.86;血管瘤增殖期p70S6K-a的积分光密度明显低于消退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瘤增殖期mTOR的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消退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血管瘤组织中有mTOR、p70S6K-α表达,mTOR/p70S6K信号通路可能在小儿血管瘤的病理演变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内皮细胞 雷帕霉素结合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珩 俞松 +5 位作者 姜富贵 李堂江 谢祎 罗宇 彭刚 徐艳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1-822,共2页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标本,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并用第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换无血清培养基孵育48 h,使细胞同步化,然后分别加...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标本,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并用第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换无血清培养基孵育48 h,使细胞同步化,然后分别加入0.5μmol·L-1和1.0μmol·L-1的普萘洛尔作为干预组,而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继续孵育24 h,检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结果血管瘤内皮细胞于组织块接种后3~4 d开始贴壁生长,内皮细胞呈多角形态,3~4周细胞开始快速生长,并铺满板底。培养细胞第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表达为阳性。普萘洛尔作用24 h后,0.5μmol·L-1普萘洛尔组和1.0μmol·L-1普萘洛尔组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42±0.83)%、(24.36±1.42)%,较对照组[(15.72±0.59)%]均明显升高(Pa<0.01)。结论普萘洛尔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或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普萘洛尔 凋亡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辉 +5 位作者 刘远梅 魏珩 李堂江 谢讳 姜富贵 俞松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0-713,共4页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管,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主要运用于治疗肺癌,但尚未见治疗血管瘤报道。本研究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观察对血管...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管,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主要运用于治疗肺癌,但尚未见治疗血管瘤报道。本研究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观察对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早期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血管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血管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血管瘤 内皮细胞增殖 新生血管 早期凋亡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在小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福贵 俞松 +4 位作者 罗宇 徐艳朋 彭刚 李堂江 谢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P13K/Akt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并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类和分期,抽取增生期与消退... 目的探讨P13K/Akt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并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类和分期,抽取增生期与消退期血管瘤各20例,免疫组化检测增生期血管瘤和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p85)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其中液氮冻存的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标本各11例,应用RT-PCR检测p85、p-Akt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增生期血管瘤p85、p-Akt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消退期血管瘤(P〈0.05,P%0.01);增生期血管瘤p85、p-Akt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191.23±40.45、178.73±38.49,消退期血管瘤p85、p-Akt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46.63±13.08、64.93±2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85与p-Akt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530,P%0.05)。增生期血管瘤p85mRNA、p-Akt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0807±0.0136、0.0841±0.0137,消退期血管瘤p85、P-Akt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0203±0.0098、0.0324±0.0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85mRNA、p-AktmRNA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503,P%0.01)。结论d'Jh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p85、p-Akt及其mRNA表达有差异,P1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l,Jh血管瘤的病理演变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磷酸化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α-干扰素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Fas、Caspase-8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刘鹏 俞松 +4 位作者 刘远梅 谢祎 罗宇 姜富贵 李堂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2-824,共3页
目的观察α-干扰素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Fas、Caspase-8的影响,探讨旷干扰素治疗血管瘤的机制。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检测第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对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干扰素作用... 目的观察α-干扰素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Fas、Caspase-8的影响,探讨旷干扰素治疗血管瘤的机制。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检测第Ⅷ凝血因子相关抗原对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干扰素作用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Caspase-8表达变化,荧光免疫组化检测Fas抗原表达。结果 α-干扰素作用后,Fas阳性表达率为90%,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5%,二者比较P〈0.01。α-干扰素作用后6h、24h、48h,Caspase-8的荧光平均值分别为148.99±12.72、87.06±6.81、55.17±9.06,比对照组25.82±3.59增高(P〈0.01或0.05)。各F干扰素组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10^4μ组11.89±0.56、1×10^5μ组18.88±3.04、1×10^6μ组31.92±1.92,均比对照组3.25±0.23高(P〈0.01)。结论α-干扰素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Fas、caspase-8高表达,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Α-干扰素 FAS CASPASE-8 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