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强 李彬 李增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光凝治疗疗效。方法选择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沿脉络膜缺损边缘行光凝治疗,对侧眼在脉络膜缺损区边缘做防治性光凝治疗,光凝病... 目的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光凝治疗疗效。方法选择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沿脉络膜缺损边缘行光凝治疗,对侧眼在脉络膜缺损区边缘做防治性光凝治疗,光凝病例对侧眼中有3只眼在脉络膜缺损区域内发现裂孔,但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果实施光凝治疗20只眼,随访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的10只眼视网膜均在位,无视网膜脱离再次发生;对侧10眼缺损区边缘光凝斑反应良好,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存在。结论先天性脉络膜缺损以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 视网膜脱离 光凝
原文传递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光凝治疗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志强 李瑞峰 +3 位作者 周晓美 李彬 李增芹 樊冬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8-449,共2页
目的 观察探讨脉络血管瘤的临床光凝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 7例 2 7眼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资料。 2 7例中男 16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45 4岁 ,右眼 12例 ,左眼 15例 ,均为单眼发病 ,均属于脉络膜血管瘤病 (ChoroidalHemangioma ,... 目的 观察探讨脉络血管瘤的临床光凝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 7例 2 7眼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资料。 2 7例中男 16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45 4岁 ,右眼 12例 ,左眼 15例 ,均为单眼发病 ,均属于脉络膜血管瘤病 (ChoroidalHemangioma ,CH) ,按照瘤体大小、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广泛性视网膜脱离 ,将本病分为三期。治疗方法均采用激光治疗 ,全部病历随访 12个月以上 ,平均随访时间3 5 5个月。结果 其中 2 5只眼治疗后 ,全部血管瘤得以控制 ,其中视力提高者 11眼 ,不变者 8眼 ,下降者 7眼 ,1眼病情进展至无光感。结论 激光是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光凝治疗 疗效观察 局限性视网膜脱离 广泛性视网膜脱离
原文传递
视盘毛细血管瘤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才喜 张武林 +3 位作者 李瑞峰 刘志强 李彬 李增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视盘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光凝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3例14眼视盘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6眼接受了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方法是应用YAG倍频、氩绿、氪黄绿激光直接密集光凝血管瘤体及其边缘,以出现灰色或灰... 目的探讨视盘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光凝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3例14眼视盘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6眼接受了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方法是应用YAG倍频、氩绿、氪黄绿激光直接密集光凝血管瘤体及其边缘,以出现灰色或灰白色反应为准,原则上采取长时间、低能量多次光凝。开始时每周一次,2~3次后,依据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随时追加光凝,直至瘤体萎缩、渗漏停止。合并视网膜毛细血管瘤者,同时光凝。结果13例14眼中7例合并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瘤,2例有家族史,1例属VonHippel-Lindau病。在6~54个月的随访中,12眼瘤体周围视网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肿及渗出,4眼继发了视网膜脱离,5眼视力在0.02及以下,2眼失明。其中接受光凝治疗的5例6眼中,2例3眼因故中途终止治疗;3例3眼坚持治疗者,最终血管瘤萎缩,渗漏停止,但视力均显著下降,1眼瘤体位于视盘鼻侧者视力稳定在0.3,另2眼瘤体位于偏颞侧者,视力分别为0.02和CF/5cm。随访(48~54)个月没有变化。结论视盘毛细血管瘤是先天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多在10~40岁,属VonHipple病一部分,呈慢性进展,预后极差,积极治疗很有必要。激光光凝疗效确切,但光凝时机及参数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毛细血管瘤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Lindau病 激光光凝治疗 HIPPEL 回顾性分析 氪黄绿激光 视网膜脱离 先天性疾病 临床特征 临床资料 光凝方法 每周一次 不同程度 终止治疗 发病年龄 慢性进展 积极治疗
原文传递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瑞峰 李增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88-189,共2页
作者观察了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发现该病的眼底表现主要是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为大片视网膜毛细管无灌注区。提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视网膜小动脉阻塞。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疾病 诊断 荧光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晚期图像反转现象的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瑞峰 杨荣 +2 位作者 李成泉 刘志强 李增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1-442,共2页
我们使用德国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HRA-2)进行吲哚青绿(ICG)眼底血管造影(ICG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同步检查中,发现ICGA晚期出现FFA所没有的红外荧光图像反转现象。我们结合一组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的病例... 我们使用德国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HRA-2)进行吲哚青绿(ICG)眼底血管造影(ICG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同步检查中,发现ICGA晚期出现FFA所没有的红外荧光图像反转现象。我们结合一组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的病例,重点观察了RPE对ICGA图像反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吲哚花青绿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倍频Nd:YAG激光对视网膜血管病变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瑞峰 冀天恩 李增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8期468-469,共2页
本文观察了使用连续倍频Nd:YAG激光做眼底视网膜光凝的疗效。47眼各种视网膜血管病的视网膜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和黄斑囊样水肿,以及6眼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接受了光凝治疗。结果表明,在所有接受治疗的53眼中,玻璃... 本文观察了使用连续倍频Nd:YAG激光做眼底视网膜光凝的疗效。47眼各种视网膜血管病的视网膜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和黄斑囊样水肿,以及6眼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接受了光凝治疗。结果表明,在所有接受治疗的53眼中,玻璃体清晰、视网膜无明显水肿和渗出的39眼,获得比较满意的光凝斑,证实此种激光可以用做眼底光凝,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疗法 光凝 视网膜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