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卷积网络的无人驾驶汽车动态避障路径规划方法
1
作者 李士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为了提高无人驾驶汽车动态避障的成功率,实现路径最优规划目标,本文引入了改进卷积网络,并开展了基于该网络的无人驾驶汽车动态避障路径规划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精确的汽车运动学模型,以描述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其... 为了提高无人驾驶汽车动态避障的成功率,实现路径最优规划目标,本文引入了改进卷积网络,并开展了基于该网络的无人驾驶汽车动态避障路径规划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精确的汽车运动学模型,以描述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其次,对道路障碍物目标位置进行检测,连续获取道路动态障碍物目标的信息,预测障碍物未来的位置和速度。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卷积网络计算了无人驾驶汽车动态避障路径损失函数,评估了规划避障路径与实际目标路径之间的差距。同时,辅助人工势场法求解势能的最小值,得到了汽车避障路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提出的规划方法后,在6个车道上,无人驾驶汽车的动态避障成功率始终高于另外2个对照组,均达到了99%以上,可以有效地识别障碍物并进行避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卷积网络 无人驾驶汽车 动态 避障 规划 路径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NSE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甄永生 蒙志宏 +3 位作者 靳强 周建昌 李士攀 黄芝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NSE浓度关系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NSE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 目的探讨螺旋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NSE浓度关系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NSE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NSE的关系。结果 95例小细胞肺癌血清NSE浓度为(24.021±0.13)ng/ml。52例鳞癌血清NSE浓度为(16.24±0.76)ng/ml,45例腺癌血清NSE浓度为(4.35±0.54)ng/ml,小细胞肺癌与鳞癌及腺癌血清NS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空泡征、深分叶征、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凹陷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其血清NSE浓度较无空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深分叶征、毛玻璃征、胸膜凹陷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高(P<0.05)。肺癌有无毛刺征、空洞及增强值≥20 Hu与血清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的空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毛玻璃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与其血清NSE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甄永生 周建昌 +3 位作者 蒙志宏 靳强 李士攀 黄芝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患者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的周围型肺癌患者2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患者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的周围型肺癌患者2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的关系。结果 101例腺癌血清CEA浓度为(98.37±0.54)μg/L,54例鳞癌血清CEA浓度为(15.24±0.76)μg/L,50例小细胞肺癌血清CEA浓度为(8.02±0.15)μg/L。腺癌与小细胞肺癌及鳞癌血清CE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空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增强值≥20 Hu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其血清CEA浓度较无空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深分叶征、增强值≥20 Hu、胸膜凹陷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高(P<0.05)。肺癌有无毛刺征、钙化、毛玻璃征、空洞与血清CE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的空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深分叶征、增强值≥20 Hu、胸膜凹陷征及瘤体直径≥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1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胸部CT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甄永生 蒙志宏 +3 位作者 靳强 周建昌 李士攀 黄芝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4期3747-3749,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周围型肺癌患者血清中,13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结合胸部CT诊断,评价其在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体检及入院患者324例血清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研究探讨周围型肺癌患者血清中,13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结合胸部CT诊断,评价其在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体检及入院患者324例血清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及电化学荧光分析法(ECLIA)分析患者血清中13种肿瘤标志物的浓度[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相关抗原153(CA153)、肿瘤相关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肿瘤相关抗原125(CA125)、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1(CYFRA21-1)、甲胎蛋白(AF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8(CK18)、肿瘤相关抗原199(CA199)、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A(TPSA)、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与胸部CT结合,评价其在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周围型肺癌组13种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阳性率(P<0.01)。其中CEA、CA125、NSE、CA199、CYPRA21-1、SCCA、VEGF、TPSA、β2-MG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CT检查发现肺部包块等异常的阳性率为87.07%,CT检测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高于血清学的检测结果。结论 1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胸部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标志物 胸部CT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甄永生 蒙志宏 +3 位作者 靳强 周建昌 李士攀 黄芝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3404-3406,共3页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患者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浓度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患者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浓度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的关系。结果腺癌与鳞癌血清CYFRA21-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小细胞肺癌血清CYFRA21-1浓度为(2.041±0.12)ng/ml。有空泡征、深分叶征、毛玻璃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其血清CYFRA21-1浓度较无空泡征、深分叶征、毛玻璃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高。肺癌有无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增强值≥20 Hu、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与血清CYFRA21-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的毛玻璃征、深分叶征、空泡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与其血清CYFRA21-1浓度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人行识别技术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控优化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士攀 《信息与电脑》 2023年第22期158-160,共3页
为优化施工现场安全监控效果,开展基于人行识别技术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控优化方法研究。划分出施工现场中的不安全区域,为提高后续安全监控准确性与时效性奠定基础。然后利用人行识别技术,识别施工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在监控室的显示屏上显... 为优化施工现场安全监控效果,开展基于人行识别技术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控优化方法研究。划分出施工现场中的不安全区域,为提高后续安全监控准确性与时效性奠定基础。然后利用人行识别技术,识别施工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在监控室的显示屏上显示出相关的信息和图像。在此基础上,设计施工现场安全监控优化算法,通过计算施工现场安全监控模式值,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监控优化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优化方法后,6个模拟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警报准确率始终高于对照组,均超过98%,监控警报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说明该方法的监控性能和稳定性较好,能够更好地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识别技术 施工 安全 监控
下载PDF
关于供热管道防腐蚀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钟华 李士攀 《四川水泥》 2018年第3期183-183,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供热设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社会大众对供热水平的关注日益增加。经过多年多的发展,我国城市供热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态势。本文将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供热管道防腐蚀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供热设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社会大众对供热水平的关注日益增加。经过多年多的发展,我国城市供热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态势。本文将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供热管道防腐蚀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供业内人士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管道 防腐蚀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