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酮类化合物的原子电距矢量表达及核磁共振碳谱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梦军 廖春阳 +2 位作者 周丽平 吴世容 李声时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300,共8页
提出以原子电性距离矢量 (VAED)描述 1 9种黄酮醇和 2 1种黄酮中不同等价碳原子的化学微环境 ,结合碳原子类型 ,建立核磁共振碳谱 (1 3CNMR)化学位移 (CS)的四参数线性模型 ,对于 1 9种黄酮醇 2 85个碳原子其回归方程 :Y(1 ) =72 .0 97+... 提出以原子电性距离矢量 (VAED)描述 1 9种黄酮醇和 2 1种黄酮中不同等价碳原子的化学微环境 ,结合碳原子类型 ,建立核磁共振碳谱 (1 3CNMR)化学位移 (CS)的四参数线性模型 ,对于 1 9种黄酮醇 2 85个碳原子其回归方程 :Y(1 ) =72 .0 97+2 0 .80 3X(1 ) +1 4 .395X(2 ) +1 2 .0 30X(3) ;对于 2 1种黄酮 31 5个碳原子其回归方程 :Y(1 ) =85 .530 +1 9.1 74X(1 ) +1 5 .565X(2 ) +5 .495X(3) ;黄酮醇和黄酮一起建模的回归方程为 :Y(1 ) =77.679+2 0 .373X(1 ) +1 5 .481X(2 ) +9.0 0 4X(3) .用于黄酮醇和黄酮分子等价碳原子化学位移的估计 .样本数目 ,相关系数 ,标准偏差 ,F统计值 ,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分别为 :N =2 85 ,R =0 .796 ,SD =1 4 .734 ,F =1 62 .31 5 ,U =1 0 5 70 5 .359,Q =60 999.1 56 ;N =31 5 ,R =0 .884,SD =1 2 .381 ,F =369.1 1 4 ,U =1 69745 .1 4 1 ,Q =47673 .375和N =60 0 ,R =0 .831 ,SD =1 4 .1 2 2 ,F =443 .449,U =2 65 31 0 .563 ,Q =1 1 8859.90 6 .经交互校验 ,模型稳定性较好 .并综合几种处理方法 ,找到一种较好的建模方法 ,作为初次有益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碳谱 原子电矩矢量 VAED 13CNMR 波谱模拟 化学位移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用于HEPT类抗艾滋病药物的QSAR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仝建波 周鹏 +4 位作者 张生万 梁桂兆 田菲菲 李美萍 李声时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1-725,共5页
采用本实验室新近提出的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表征34个1-[(2-羟乙氧)甲基]-6-苯硫基胸腺嘧啶(HEPT)类抗艾滋病药物结构并与其活性建立定量构效关系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LR... 采用本实验室新近提出的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表征34个1-[(2-羟乙氧)甲基]-6-苯硫基胸腺嘧啶(HEPT)类抗艾滋病药物结构并与其活性建立定量构效关系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LR)建模的复相关系数(Rcu2m)、交互校验的复相关系数(Qcu2m)和模型的标准偏差(SD)分别为Rcu2m=0.928、Qcu2m=0.883与SD=0.43,均优于Hancsh报道的值(Rcu2m=0.911、Qcu2m=0.863与SD=0.45).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表明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能较好表征该类分子结构信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 1-[(2-羟乙氧基)甲基]-6-(苯巯基)胸腺嘧啶 定量构效关系 抗艾滋病药物
下载PDF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对生物大分子仪器分析方法的重大贡献”简介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胜喜 周原 +1 位作者 李根容 李声时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20 0 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 ,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以及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以表彰他们创造性地应用物理化学分析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分析测定... 20 0 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 ,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以及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以表彰他们创造性地应用物理化学分析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分析测定的研究。其中芬恩和田中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方法”和“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法” ,维特里希则是开创了“利用核磁共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核磁共振 生物大分子 诺贝尔化学奖
下载PDF
氨基酸非键作用指数用于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定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梦军 周鹏 +2 位作者 李声时 肖正华 邓金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0-444,448,共6页
目的预测SSX-1和SSX-4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方法从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出发,基于静电、立体、疏水这三类与生物活性直接相关的非键作用方式,经主成分分析技术(PCA)得到了一种新的分子结构表达方法——氨基酸非键作用指数。利用该... 目的预测SSX-1和SSX-4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方法从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出发,基于静电、立体、疏水这三类与生物活性直接相关的非键作用方式,经主成分分析技术(PCA)得到了一种新的分子结构表达方法——氨基酸非键作用指数。利用该指数结合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对152个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建模,再使用该模型对SSX-1和SSX-4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进行预测。结果预测出8个活性值大于7的九肽表位。结论通过对SSX-1和SSX-4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的预测,从而为SSX-1和SSX-4抗原HLA-A*0201限制性表位的实验探测和鉴定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X-1 SSX-4 氨基酸非键作用指数 HLA-A*0201 CTL表位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催化不对称合成——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被引量:7
5
作者 廖春阳 孙立力 李声时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9-356,共8页
20 0 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 (占 1 2 )及诺尔斯博士与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 (合1 2 ) ,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催化不对称合成的新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于工业生产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 .本文对催化不对称合成的... 20 0 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 (占 1 2 )及诺尔斯博士与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 (合1 2 ) ,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催化不对称合成的新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于工业生产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 .本文对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基本概念及技术与三位杰出科学家的贡献作了简要的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不对称合成 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 沙普利斯 诺尔斯 野依良治
下载PDF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被引量:8
6
作者 尹子卉 吴世容 李声时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1-366,共6页
20 0 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开创了应用化学分析法对于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的方法 .本文对质量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法的发展以及三位科学家应用两种方法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所... 20 0 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开创了应用化学分析法对于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的方法 .本文对质量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法的发展以及三位科学家应用两种方法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所做的开创性贡献作简要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 分析方法 2002年 诺贝尔化学奖 质量分析法 核磁共振法
下载PDF
对催化不对称合成的重大贡献——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梦军 廖春阳 +1 位作者 兰玉坤 李声时 《化学教育》 CAS 2002年第1期5-13,4,共10页
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诺尔斯博士与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 (合占 1/2 )和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 (占 1/ 2 ) ,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催化手性 /不对称合成的新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于工业生产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在 2 0世... 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诺尔斯博士与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 (合占 1/2 )和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 (占 1/ 2 ) ,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催化手性 /不对称合成的新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于工业生产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在 2 0世纪有机化学的发展中 ,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催化手性 /不对称合成的研究成功。本文对催化手性 /不对称合成的基本原理、应用与进展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不对称合成 催化合成 手性药物 手性分子 2001年
下载PDF
细胞周期中关键的调控分子——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子卉 聂金媛 李声时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6-360,共5页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细胞周期的科学家 ,他们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所有真核有机体中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分子 .众所周知 ,所有有机体都是由通过分裂而增殖的细胞而组成的 ,而细胞周期中不同的时相又必须通过相互协调...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细胞周期的科学家 ,他们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所有真核有机体中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分子 .众所周知 ,所有有机体都是由通过分裂而增殖的细胞而组成的 ,而细胞周期中不同的时相又必须通过相互协调来完成 .三位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cyclindependentkinase,CDK)和细胞周期素 (cyclin)一起驱动细胞从循环的一个时相向另一个时相转换 .本文概述了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及技术与三位杰出科学家的贡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素(cyclin) 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 诺贝尔生理学 医学奖
下载PDF
发现细胞膜的通道: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9
作者 曾晖 周原 +1 位作者 李根容 李声时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2-364,共3页
20 0 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在细胞膜通道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膜内的通道 .其中一半由彼特·阿格雷分享 ,因为他发现了且描述了第一个水通道蛋白质 ;另一半由罗德里克·麦金农分享 ,由于他发... 20 0 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在细胞膜通道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膜内的通道 .其中一半由彼特·阿格雷分享 ,因为他发现了且描述了第一个水通道蛋白质 ;另一半由罗德里克·麦金农分享 ,由于他发现并了阐述了离子通道功能的结构及机制的基础 .本文对细胞膜内的通道以及两位科学在该研究领域中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做了简要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通道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水通道 离子通道 蛋白质 机制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