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用型实践”的内涵、样态特征与实施路径
1
作者 李大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6-70,共5页
“致用型实践”是学科实践的一种具体形态,是包含用以致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以致用的典型实践的有机整体。其重点在“用”,关键在实践,具有实践性、学科性、情境性等特征。可以通过设计实用性学习任务、开展运用性实践、组织应用性评价等... “致用型实践”是学科实践的一种具体形态,是包含用以致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以致用的典型实践的有机整体。其重点在“用”,关键在实践,具有实践性、学科性、情境性等特征。可以通过设计实用性学习任务、开展运用性实践、组织应用性评价等实施用以致学的实践,以实践的方式建构知识;可以将所学的学科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情境性练习、实践性作业、综合性活动中进行学以致用的历练,提升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用型实践 因用而学 用以致学 学以致用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写作:从“感性抒情”走向“理性表达”
2
作者 李大森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87-92,共6页
基于文献的写作,发轫于认知写作,是一种作用认知、面向未来、解决问题的真实性、综合性写作。其本质是伴随作者认知活动的“阅读+写作”。近年来,基于文献的写作采用强化情境问题、细化分解问题、具化表述问题的策略有效占有文献;紧扣... 基于文献的写作,发轫于认知写作,是一种作用认知、面向未来、解决问题的真实性、综合性写作。其本质是伴随作者认知活动的“阅读+写作”。近年来,基于文献的写作采用强化情境问题、细化分解问题、具化表述问题的策略有效占有文献;紧扣“关键词”“关联度”“关通点”,按照“不重复”“重要性”“连贯性”原则有效排列文献;勾画要点、串联要素、细解要义之上搭建表达支架、提供连缀支架、开发推测支架,有效完成文献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文献的写作 搜集资料 筛选资料 转化资料 写作教学
下载PDF
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的术式选择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大森 郭卫 +3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燕太强 曲华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手术治疗方式选择,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7月~2013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收治并获得随访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16~83岁。术前均有与血管瘤相关的局部疼... 目的:探讨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手术治疗方式选择,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7月~2013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收治并获得随访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16~83岁。术前均有与血管瘤相关的局部疼痛或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其中16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为B^D级)。18例椎体后壁完整、无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和/或脊柱不稳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31例椎体后壁不完整、存在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和/或脊柱不稳的患者行开放手术。分析评估所有患者手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及疼痛症状缓解情况(VAS评分)。结果:1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者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h VAS评分由术前4.2±1.6分(2~8分)降至1.0±1.2(0~4分)(P<0.01);随访58.7±34.3个月(14~127个月),16例无症状复发,2例症状复发并加重,经放疗后缓解。31例行开放手术者经后路手术19例,前路手术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术中出血量2270±1702ml(300~6000ml);术中1例出血量大,未行内固定术,其余30例均行内固定术,术后发生局部血肿2例,伤口感染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16例伴不完全截瘫患者14例脊髓功能改善1级或以上,15例术前存在局部疼痛或神经根刺激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4.8±2.0分(3~9分)降至1.3±1.7分(0~6分)(P<0.01);1例术后半年死于其他疾病,其余30例随访76.3±42.1个月(14~191个月),4例复发,其中2例无症状,给予观察,1例有症状者放疗后缓解,另1例手术后缓解。结论:对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对于椎体后壁完整、无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和/或脊柱不稳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取得较好果;而对于椎体后壁不完整、存在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和/或脊柱不稳的患者应行开放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脊椎 经皮椎体成形术 开放手术
下载PDF
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大森 郭卫 +1 位作者 曲华毅 杜志业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3期239-242,共4页
背景:多数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9月至2010年8月行骶骨肿瘤切除术462例中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及诊治经验。应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伤... 背景:多数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9月至2010年8月行骶骨肿瘤切除术462例中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及诊治经验。应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2例中57例(12.3%)出现伤口感染,其中52例伤口细菌培养阳性,52例中17例为混合细菌。糖尿病史、手术区曾接受放疗、术中术后直肠破裂、手术历时较长、术后脑脊液漏均是发生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制定骶骨肿瘤切除计划以及治疗骶骨伤口感染的过程中需考虑危险因素及常见致病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骶骨肿瘤切除术 伤口感染
下载PDF
滑膜肉瘤SYT-SSX融合基因转录产物的检测及其与病理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大森 郭卫 +2 位作者 沈丹华 唐顺 宋秋静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5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目的检测滑膜肉瘤新鲜冰冻标本中的SYT-SSX融合基因,分析融合基因亚型与病理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取19例2000年6月至2004年9月间在我院诊断为滑膜肉瘤新鲜冰冻标本,提取组织RNA,应用RT-PCR检测标本中SYT-SSX融合基因,明确不同融合基因... 目的检测滑膜肉瘤新鲜冰冻标本中的SYT-SSX融合基因,分析融合基因亚型与病理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取19例2000年6月至2004年9月间在我院诊断为滑膜肉瘤新鲜冰冻标本,提取组织RNA,应用RT-PCR检测标本中SYT-SSX融合基因,明确不同融合基因亚型所占的比例;再次确认各病例的病理诊断及病理表型,分析融合基因亚型与病理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5例(79%)标本含有SYT-SSX融合基因,其中11例为SYT-SSX1,4例为SYT-SSX2,后者中1例为罕见的SYT-SSX2变异类型。未发现其他融合基因亚型。经再次病理组织学确认,15例被确诊为滑膜肉瘤,其中双向分化型4例,单向分化型10例,分化差型1例。确诊为滑膜肉瘤的15例标本均检测到SYT-SSX融合基因。SYT-SSX2仅见于单向分化型和分化差型的病例。结论应用RT-PCR检测SYT-SSX融合基因对诊断滑膜肉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保留新鲜冰冻标本,应用恰当的引物检测融合基因,对滑膜肉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SYT—SSX融合基因 RT—PCR 变异型SYT—SSX2 新鲜冰冻标本 融合基因 病理诊断 检测标本 表型 转录产物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类型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18
6
作者 郭卫 李大森 +1 位作者 唐顺 姬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1998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骨肿瘤中心诊治44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228例,女217例。年龄5-83岁,平均46.4岁。352例患者就诊时有严重腰骶部和/或下肢疼痛,93例患者因发现局部包块就诊。所有...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1998年7月-2009年6月,我院骨肿瘤中心诊治44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228例,女217例。年龄5-83岁,平均46.4岁。352例患者就诊时有严重腰骶部和/或下肢疼痛,93例患者因发现局部包块就诊。所有患者均有术后病理诊断。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原发骶骨肿瘤351例,男174例,女177例,平均年龄44.4岁。其中脊索瘤95例,男6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5.7岁,骶尾区疼痛是主要症状(82例),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坐骨神经痛,肿瘤多先累及低位骶骨(S3-S5);神经源性肿瘤76例,男36例,女40例,平均年龄47.7岁,神经纤维瘤43例,神经鞘瘤24例,恶性神经鞘瘤9例,主诉多为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36例)和无痛性包块(11例),20例患者为查体或其他原因检查时发现,67例骶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S3以上神经者54例,起源于S3以下神经者3例,发生于骶前未累及骶管者10例;骨巨细胞瘤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32岁,腰骶尾部不适(37例)、坐骨神经痛(21例)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肿瘤多先累及上位骶骨(S1-S2);骶骨其他原发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56例,包括畸胎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共24例;其他原发恶性肿瘤64例,包括软骨肉瘤17例,尤文肉瘤14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成骨肉瘤6例等。转移性骶骨肿瘤94例,男54例,女40例,平均年龄54.1岁,包括不明来源转移瘤23例,肺癌转移13例,肾癌转移12例,大肠癌转移10例等。结论: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和骨巨细胞瘤是骶骨常见的三大肿瘤,占骶骨原发肿瘤的2/3。对于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疼痛的患者,应警惕骶骨肿瘤的可能。根据患者年龄、病灶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可以作出相对正确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类型 诊断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前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9
7
作者 郭卫 艾克拜尔 +3 位作者 汤小东 李南 唐顺 李大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研究脊柱转移瘤引起的椎体塌陷、脊髓压迫或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7年12月~2003年12月,我中心经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93例,包括胸椎转移53例,腰椎转移33例,颈椎转移7例。男性53例,女性40例。原发肿... 目的研究脊柱转移瘤引起的椎体塌陷、脊髓压迫或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7年12月~2003年12月,我中心经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93例,包括胸椎转移53例,腰椎转移33例,颈椎转移7例。男性53例,女性4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21例、肾癌13例、前列腺癌8例、肝癌5例、乳腺癌13例、甲状腺癌5例、结肠癌3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未发现原发病灶者17例。无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者39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者54例,其中完全瘫痪者16例,不完全瘫痪者38例。病变累及1个脊椎节段者69例,2个脊椎节段者20例,3个以上脊椎节段者4例。所有接受手术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均超过6个月。随访时间为10~72个月。结果93例患者中,87例(93.5%)术后疼痛得到缓解;5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47例术后麻痹症状改善;16例完全瘫痪的患者中,7例在减压术后Frankel分级提高了1~2个等级;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79例,约占患者总数的85%。结论对于单节段或两个相邻节段的脊椎转移瘤应按原发肿瘤处理,行前路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坚强的内固定术。对于脊椎转移瘤压迫脊髓的病例均应尽早行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手术,缓解神经麻痹症状,增加脊椎稳定性,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转移癌 椎体切除 内固定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郭卫 汤小东 +2 位作者 李大森 杨毅 董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1998年7月至2003年7月5年间收治的16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胸椎转移99例,腰椎转移53例,颈椎转移15例。男性96例,女性71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者112例,其中...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1998年7月至2003年7月5年间收治的16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胸椎转移99例,腰椎转移53例,颈椎转移15例。男性96例,女性71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者112例,其中Frankel分级A级17例,B级11例,C级22例,D级6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手术根据肿瘤破坏脊椎的部位行前路椎体切除、钢板内固定术或后路病变椎板切除、肿瘤切除、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167例患者中,155例(92.8%)术后疼痛得到缓解。112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67例(59.8%)术后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6~48个月,术后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117例,约占患者总数的70%。结论:由于转移瘤所致椎体塌陷或不稳定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害或机械性不稳脊柱痛疼的患者,手术治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增加脊椎稳定性,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转移 肿瘤 外科 内固定
下载PDF
单中心原发骶骨肿瘤790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郭卫 李大森 +2 位作者 蔚然 杨荣利 汤小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1-978,共8页
目的 :总结原发骶骨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7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骶骨原发肿瘤患者790例,其中男416例,女374例。发病年龄5-78岁,平均44.8岁。病理类型:... 目的 :总结原发骶骨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7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骶骨原发肿瘤患者790例,其中男416例,女374例。发病年龄5-78岁,平均44.8岁。病理类型:脊索瘤193例,骨巨细胞瘤141例,神经纤维瘤83例,神经鞘瘤48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9例,骨髓瘤39例,骨肉瘤26例,软骨肉瘤49例,尤文肉瘤/PNET 28例,畸胎瘤37例,其他肿瘤127例。随访期3-5年。分析上述主要病理类型病例的男女比例、年龄特点、病灶部位及生长特点、手术方式、局部复发及生存率。结果:1脊索瘤193例,占24.4%。男120例,女73例,平均年龄56.7岁(21-75岁)。89例累及S3以下的患者接受了广泛或边缘性切除;70例累及S2以下的患者接受了整块切除,其中21例整块切除后肿瘤上缘骶骨有残留,进行了补充切除;34例肿瘤累及全骶骨的患者中,19例接受了全骶骨整块切除手术,余患者行分块切除术。远处转移19例(9.8%),包括肺转移10例,骨转移6例,肝转移3例。151例首次手术的患者中57例局部复发(37.7%)。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45.1%,5年总生存率87.7%。2骨巨细胞瘤141例,占17.8%。其中男69例,女72例,平均年龄34.2岁(16-61岁)。132例行切刮术,3例行全骶骨切除术,6例因肿瘤巨大仅行多次血管栓塞术。术后共25例复发(18.9%),13例为采用术中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者,12例为未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者。3神经源性肿瘤150例,占骶骨原发肿瘤的19%。分别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131例(神经纤维瘤83例、神经鞘瘤48例)和恶性神经鞘瘤19例。131例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中,男62例,女69例,平均年龄为42.3岁(17-67岁);均行边缘性切除,17例(12.9%)术后复发。4骨肉瘤26例,占3.3%。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8岁(12-58岁)。16例行术前化疗,21例行术后化疗。13例行整块切除术或全骶骨切除术,13例行分块切除术。12例(46%)手术后复发。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和21.8%。5尤文肉瘤/PNET 28例,占3.5%。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22.3岁(5-50岁)。21例行术前化疗,27例行术后放化疗。14例行整块切除术或全骶骨切除术,14例行分块切除术。15例(53.6%)手术后复发。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和19.6%。6软骨肉瘤49例,占6.2%。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2.5岁(17-69岁)。29例行整块切除术或全骶骨切除术,余行分块切除术。22例(44.9%)手术后复发。术后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7%和47.0%;术后2年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2.3%和31.8%。结论:最常见的原发骶骨肿瘤为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和骨髓瘤。各肿瘤的好发年龄、性别比例、部位及生长方式各有特点。不同的病理类型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骶骨脊索瘤肿瘤整块切除的术后复发率远低于病灶内手术;骶骨巨细胞瘤治疗最大的难点和关键点是控制术中出血;骶骨原发高度恶性肿瘤如骨肉瘤、尤文肉瘤等边缘或病灶内手术后复发率极高,应行肿瘤整块广泛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骶骨肿瘤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间叶性软骨肉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顺 郭卫 +2 位作者 汤小东 李大森 王毅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984-98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在本中心治疗的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自1997年10月至2011年3月,本院骨肿瘤科共治疗了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的患者,并对随... 目的:通过研究在本中心治疗的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自1997年10月至2011年3月,本院骨肿瘤科共治疗了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的患者,并对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在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中,包括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30.4岁(14~51岁)。平均随访时间42.6个月(6~104个月)。其中22例为骨来源,5例为软组织来源。除2例患者外,其余25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但其中只有17例达到了广泛性切除的外科边界。16例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13例患者接受了局部放疗。随访术后3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0%和49.5%。结论: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骨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易于出现远期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对于间叶性软骨肉瘤的治疗需要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外科手术是否能达到广泛切除的外科边界是肿瘤治疗的金标准,辅助化疗及局部放疗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仍需得到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叶性软骨肉瘤 骨肿瘤 预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40岁以上成年骨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顺 郭卫 +3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李大森 董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5-169,共5页
目的:确定原发成人骨肉瘤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1998年10月到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中心接收治疗的54例年龄超过40岁的成年骨肉瘤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肢体骨30例(55... 目的:确定原发成人骨肉瘤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1998年10月到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中心接收治疗的54例年龄超过40岁的成年骨肉瘤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肢体骨30例(55.5%)、中轴骨17例(31.5%)、骨外软组织7例(13%),6例患者(11.1%)在诊断时伴有其他部位转移,52例患者(96.3%)接受了手术治疗,14例患者局部复发(26.9%),21例患者(38.9%)诊断后出现转移。5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5年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3.7%和50.4%。结论:造成成人骨肉瘤患者预后较差的因素很多,外科边界不充分、肿瘤更多来源于中轴部位、在诊断时已有远处转移以及肿瘤体积巨大,都与较差的生存率显著相关,积极地多元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预后 成年人 存活率分析
下载PDF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卫 李大森 +1 位作者 杨毅 董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合理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1例良性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岁。初次手术27例,外院治疗后复发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病变...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合理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1例良性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岁。初次手术27例,外院治疗后复发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病变累及颈椎3例,胸椎25例,腰椎13例。14例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同时栓塞肿瘤节段血管。18例肿瘤只累及椎体的患者采用经前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术,前路植自体骨或人工椎体重建切除的椎体,并应用钢板螺钉固定;16例病灶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术中先行椎管后路减压,切除附件内肿物,并应用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术,后行前路椎体肿瘤切除手术;4例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肿瘤只破坏1~2个脊椎、没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3例椎体部分受累的患者行后路次全脊椎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行节段动脉栓塞组14例,平均出血约3100ml;未栓塞组27例,平均出血量约4500ml。2例复发的患者最终未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行放疗,分别随访35及29个月,荷瘤生存。其余39例患者中,36例(92.3%)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平均随访52.9个月,16例复发(41.0%)。初治的27例患者9例复发(33.3%),其中单纯前路手术11例,复发6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2例,复发3例;全脊椎切除术4例,未见复发。12例外院复发病例7例再次复发(57.1%),其中2例因肿瘤发展,全身衰竭死亡。21例随访3年以上,其中13例未见复发。所有病例均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折断。结论:对于脊柱骨巨细胞瘤,首次治疗选择较为彻底的手术方案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巨细胞瘤 手术
下载PDF
全骶骨切除术治疗骶骨多节段恶性肿瘤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卫 汤小东 +1 位作者 李大森 姬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对骶骨多节段恶性肿瘤施行全骶骨切除术的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及适应证。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共有6例骶骨恶性肿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全骶骨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腰骶稳定性手术。其中男性4例,女... 目的:探讨对骶骨多节段恶性肿瘤施行全骶骨切除术的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及适应证。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共有6例骶骨恶性肿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全骶骨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腰骶稳定性手术。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0~59岁,平均38.8岁。肿瘤位于S1~S54例,S1~S31例,L5~S41例。脊索瘤2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尤文肉瘤1例。结果: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11~13h,平均12h。术中出血量3800~5500ml,平均4500ml。6例患者均未出现直肠、膀胱瘘等严重并发症。术中6例患者切断双侧S1神经根,术后出现双足跖屈运动障碍。所有患者经钉棒系统固定重建恢复了腰骶部连续性,术后6例患者均定制矫形鞋,术后6周穿矫形鞋扶拐可下地行走。随访3~25个月,平均10.3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论: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全骶骨切除重建腰骶稳定性手术对于累及骶骨多个节段的恶性肿瘤可以获得满意的肿瘤学切除边界,但手术难度大,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恶性肿瘤 全骶骨切除术
下载PDF
股骨纤维结构不良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军 孙昆昆 +5 位作者 李大森 杨毅 杨荣利 汤小东 燕太强 郭卫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31-335,共5页
背景: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由于严重程度不同,病变范围差异较大,手术治疗尚缺乏统一原则。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影响股骨纤维结构不良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 背景: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由于严重程度不同,病变范围差异较大,手术治疗尚缺乏统一原则。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影响股骨纤维结构不良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84处股骨病灶)的病例资料。收集的临床数据包括:基本数据(性别、诊断时年龄、病灶处初次骨折的年龄),初诊时的主要症状,受累部位(单发型或多发型),股骨病灶部位和病理结果。手术相关数据:手术时间,失血量,植骨类型,内固定方式(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早期并发症(感染和血肿)。随访相关数据:相关并发症(是否出现骨折及恶变),影像学资料和末次随访时患者功能评分。结果:3处病灶(3/84,3.6%)住院期间出现早期伤口并发症,其中2处为切口感染,1处为切口血肿,均经伤口清创后愈合。10处病灶采用髓内固定,64处病灶采用髓外接骨板固定。髓内固定组早期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10,20%)明显高于髓外接骨板固定组(1/64,1.6%,P<0.001)。82例患者中66例获得末次随访,随访比例为80.5%,中位随访时间为47.1个月。1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出现局部复发。随访期间无恶变病例出现。伴有"牧羊拐"畸形组(n=8)和无畸形组(n=58)末次MSTS功能评分分别为(29.1±1.1)分和(29.8±0.6)分,"牧羊拐"畸形组功能明显差于无畸形组(P=0.012)。病理骨折和骨纤类型不是影响预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初次骨折时患者年龄是随访期间再次骨折的预测因素,尤其是年龄小于18岁者。"牧羊拐"畸形是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方式均可提供足够的生物学稳定,并在中期随访过程中可获得相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结构不良 外科治疗 随访 病理骨折 “牧羊拐”畸形
下载PDF
人工韧带在耻骨肿瘤切除后重建下腹壁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臧杰 郭卫 +2 位作者 汤小东 曲华毅 李大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从患者的主观角度和临床客观指标评价人工韧带用于耻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因耻骨肿瘤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并接受手术切除和人工韧带重建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从患者的主观角度和临床客观指标评价人工韧带用于耻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因耻骨肿瘤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并接受手术切除和人工韧带重建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单纯切除耻骨上支的患者8例,耻骨下支5例,耻骨上下支一并切除的12例。平均出血量(774±580) m L,平均手术时间(138±25) min,平均住院时间(19±6) d。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愈合问题,经清创后愈合。平均随访时间为(37±21)个月,肿瘤复发1例,1例转移癌(肾癌)患者因原发肿瘤进展而死亡。无切口疝,无韧带感染以及局部异物感等相关并发症。23例患者术后活动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设施,2例患者活动时需要拄单拐。19例患者未诉任何疼痛不适,3例患者诉活动时感轻度疼痛,3例患者中度疼痛。评价术后功能的MSTS评分平均为87±4。结论:人工韧带可应用于耻骨肿瘤切除后下腹壁缺损的重建,此重建方式可以预防腹壁疝的发生,同时可以通过减小残腔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从而获得患者术后较好的主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肿瘤 骨盆肿瘤 人工韧带 腹壁重建
下载PDF
单中心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的诊疗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馨 郭卫 +3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唐顺 李大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0-215,共6页
背景与目的: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是一类转移率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该研究总结单中心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的治疗经验,以指导制定这类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2000年7月一2014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治疗中心接受... 背景与目的: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是一类转移率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该研究总结单中心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的治疗经验,以指导制定这类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2000年7月一2014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治疗中心接受手术及辅助治疗的473例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这些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有400例(84.6%)患者接受了保肢治疗。103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148例患者出现肺、骨等远处转移,419例(88.6%)患者接受广泛性切除。370例患者接受术后化疗,153例患者接受局部放疗。平均随访时间为46.9个月(8.0~127.0个月)。随访期间114例患者死亡。3、5及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6%、69.0%及58.7%。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辅助化疗及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风险的肿瘤患者应进行积极的辅助治疗,包括通过化疗降低转移风险和局部放疗降低复发率,以期提高这些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恶性 软组织肉瘤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肉瘤的保肢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小东 郭卫 +2 位作者 杨荣利 李大森 姬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763-1766,共4页
[目的]对肱骨近端骨肉瘤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保肢治疗效果,以及局部复发与切除范围和影像评估的关系。[方法]对38例肱骨近端骨肉瘤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及保肢治疗,平均随访43.2个月。其中5例接受关节外切除,33例接... [目的]对肱骨近端骨肉瘤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保肢治疗效果,以及局部复发与切除范围和影像评估的关系。[方法]对38例肱骨近端骨肉瘤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及保肢治疗,平均随访43.2个月。其中5例接受关节外切除,33例接受关节内切除;重建方法包括定制型肱骨近端假体置换31例、人工假体异体骨复合物4例、骨水泥临时假体1例,2例自体骨移植。分析关节内切除病例的影像资料,以判断肩胛盂及三角肌是否可能受到侵犯。[结果]5例(13.2%)患者发生局部复发。关节外切除的复发率为20%(1/5),关节内切除为12.1%(4/33)。在接受关节内切除的患者中,7例影像评估显示肩胛盂及三角肌受侵犯,其中4例局部复发。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56.4%,无瘤生存率为40.5%。并发症包括2例自体移植骨骨折,1例上肢动脉栓塞合并桡神经损伤,4例关节内切除人工假体重建的患者出现肩关节不稳定,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8.4%(7/38)。MSTS上肢功能评分平均22.7分(75.6%)。关节外切除患者肩部主动外展活动均未能超过30°,关节内切除患者为平均45°。[结论]对影像检查没有肩胛盂或三角肌侵犯的肱骨近端骨肉瘤病例进行关节内切除,可获得较好的肿瘤学和功能结果。肱骨近端人工假体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较好的维持了上肢和手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肱骨 保肢 人工关节
下载PDF
病灶内边界整块切除对于恶性和局部侵袭性脊椎肿瘤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汤小东 郭卫 +3 位作者 杨荣利 唐顺 李大森 董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对比病灶内边界整块切除与分块切刮治疗恶性或局部侵袭性脊椎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肿瘤不同切除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15年12月47例计划进行整块切除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或孤立性转移瘤患者(获得病灶内边界),按照肿... 目的:对比病灶内边界整块切除与分块切刮治疗恶性或局部侵袭性脊椎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肿瘤不同切除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15年12月47例计划进行整块切除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或孤立性转移瘤患者(获得病灶内边界),按照肿瘤切除方式分为整块切除和分块切刮两组。其中32例患者进入整块切除组,15例未能完成肿瘤整块切除的患者进入分块切刮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恶性程度、累及部位、手术入路、是否全脊椎切除、随访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局部复发、生存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肿瘤恶性程度、累及节段、手术入路、是否全脊椎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改善、随访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组424.53±236.93min,分块切刮组306.67±90.92min(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整块切除组4043.75±2305.80ml,分块切刮组3680.00±3163.23ml(P<0.05)。整块切除组和分块切刮组中,分别有11例(34.4%)和3例(20%)患者出现并发症(P<0.05)。整块切除组肿瘤局部复发12例(37.5%),随访期内17例无瘤生存,8例带瘤生存,7例因肿瘤死亡;分块切刮组肿瘤局部复发9例(60%),无瘤生存,带瘤生存,因肿瘤死亡各5例。两组在肿瘤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脊柱恶性或侵袭性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即使获得病灶内边界,较分块切刮仍具有较好的局部控制和生存率,但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肿瘤 整块切除 分块切刮 外科边界
下载PDF
“术前谈话”情景式教学对八年制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琳 谢菲 +1 位作者 刘彦国 李大森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第6期3-4,共2页
目的:研究"术前谈话"情景式教学对八年制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能。方法:对我院八年制医学生以标准病人模拟术前谈话并进行评价;进行医患沟通的课堂培训、观摩手术谈话、专题讲座、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role play)进行沟... 目的:研究"术前谈话"情景式教学对八年制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能。方法:对我院八年制医学生以标准病人模拟术前谈话并进行评价;进行医患沟通的课堂培训、观摩手术谈话、专题讲座、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role play)进行沟通能力培训。结果:经过培训后学生对手术谈话沟通能力整体提高(P<0.05)。结论:术前谈话这一平台可以有效开展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医学教育 医患沟通 术前谈话
下载PDF
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后耻骨板断裂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姬涛 郭卫 +1 位作者 唐顺 李大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6500-6503,共4页
背景:目前有限元法应用于骨科相关生物力学分析主要是静态载荷下的研究,评价系统应力峰值及全场应力分布情况。但由于疲劳计算和体内力学环境复杂,很难明确临床相关的生物力学问题。目的:利用步行周期动态载荷分析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 背景:目前有限元法应用于骨科相关生物力学分析主要是静态载荷下的研究,评价系统应力峰值及全场应力分布情况。但由于疲劳计算和体内力学环境复杂,很难明确临床相关的生物力学问题。目的:利用步行周期动态载荷分析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髋臼缺损后耻骨板断裂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通过骨盆环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骨盆Ⅱ+Ⅲ区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并通过CAD软件绘制的半骨盆假体模型进行重建。重建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Abaqus6.7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计算重建骨盆在站立位及步行周期下耻骨板的应力分布情况,明确应力集中位置及耻骨板应力峰值。结果与结论:有限元计算结果收敛,站立位时耻骨板应力峰值为3.5MPa,应力集中点位于耻骨板近中点处;步行周期下耻骨板的应力峰值为273.0MPa,应力集中点位于耻骨板与人工髋臼连接处,与临床观察到断裂的部位一致。提示组配式半骨盆假体耻骨板断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步行周期载荷下耻骨板应力集中部位引起的高周疲劳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骨盆假体 髋臼缺损 耻骨板断裂 有限元法 疲劳断裂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