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俯冲带及其深震活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棋福 王新 +1 位作者 姜金钟 李天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394-4405,共12页
俯冲带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大陆岩石圈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动及矿产资源分布等的重要环节.本文聚焦于西北太平洋俯冲带,通过汇集多种地震观测研究结果,清晰地揭示了由日本海沟至中国东北的俯冲板片整体活动图像,即整个西... 俯冲带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大陆岩石圈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动及矿产资源分布等的重要环节.本文聚焦于西北太平洋俯冲带,通过汇集多种地震观测研究结果,清晰地揭示了由日本海沟至中国东北的俯冲板片整体活动图像,即整个西北太平洋俯冲板片的主压应力轴一致地稳定在俯冲方向上,俯冲板片上深浅部的显著地震活动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俯冲板片深处的亚稳态橄榄岩楔形区及其周边是深源地震多发区,深源地震可能是由亚稳态橄榄岩楔形区内的相变断层开始破裂的;在410~660 km深的地幔过渡带内处观测到的俯冲板片上下界面,揭示了俯冲板片的层状组分结构和板块下侧的高含水量.为更好地约束日本海下方的俯冲板片结构和深入探讨西太平洋的俯冲动力作用,有待于在全球罕有的大陆深部不断发生深震的西北太平洋俯冲区,开展海陆联合的地球物理探测及岩石高温高压实验和地球动力学模拟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俯冲带 俯冲板片界面 应力场 深震成因机制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中国东北东南部地区不同构造体的地壳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天觉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99-2917,共19页
基于我们布设的探测深俯冲的中国东北地震台阵NECsaids台阵和固定地震台长时段的观测记录及NECESSArray流动台阵共计152个台站数据提取得到的33752条P波接收函数,采用H-κ叠加分析和共转换点(CCP)叠加成像等方法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并汇... 基于我们布设的探测深俯冲的中国东北地震台阵NECsaids台阵和固定地震台长时段的观测记录及NECESSArray流动台阵共计152个台站数据提取得到的33752条P波接收函数,采用H-κ叠加分析和共转换点(CCP)叠加成像等方法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并汇集他人接收函数研究结果得到中国东北东南部地区迄今为止最高分辨率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分布图像.对中国东北东南部地区不同构造体的地壳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陆块的地壳属性存在明显差别,张广才岭地块中南部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相当,地壳厚度同地表地形之间显示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松辽地块东南缘地壳最薄、波速比最高,地壳厚度同壳内波速比之间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兴凯地块西部地区的地壳结构表现为稍厚的地壳厚度和研究区内最低的壳内波速比,其地壳厚度同壳内波速比之间亦显示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佳木斯地块西南缘在具有“正常”的壳内波速比同时地壳最厚.研究区内的郯庐断裂带北延段在切穿其下Moho面的同时表现出南北分段的特征:北段(44.4°N—47°N)两分支之下的Moho面整体下凹,而南段(41.5°N—43.3°N)两分支之下的Moho面则整体上隆.长白山天池火山下方表现为Moho面下凹沉落及高壳内波速比特征,推测其壳内岩浆囊很可能存在于火山口东北隅至少10km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接收函数 Moho面 波速比 郯庐断裂带北延 长白山天池火山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俯冲带日本本州至中国东北段应力场反演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天觉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0-533,共14页
本研究基于Global CMT提供的1196个1976年11月—2017年1月MW>4.6地震矩心矩张量解,对西北太平洋俯冲带日本本州至中国东北段的应力场进行反演计算,得到了从浅表到深部俯冲带应力状态的完整分布.结果显示:俯冲带浅表陆壳一侧应力场呈... 本研究基于Global CMT提供的1196个1976年11月—2017年1月MW>4.6地震矩心矩张量解,对西北太平洋俯冲带日本本州至中国东北段的应力场进行反演计算,得到了从浅表到深部俯冲带应力状态的完整分布.结果显示:俯冲带浅表陆壳一侧应力场呈现水平挤压、垂向拉伸状态,洋壳一侧的应力状态则相反,即近水平拉张、近垂向压缩.沿着俯冲板片向下,应力主轴逐渐向俯冲板片轮廓靠拢,其中位于双地震层(120km深度附近)之上的部分,主张应力轴沿俯冲板片轮廓展布而又比其更为陡倾;双地震层内的应力模式同典型I型双层地震带内的应力模式一致,即上层沿俯冲板片轮廓压缩、下层沿俯冲板片轮廓拉伸;双地震层之下,应力模式逐步转变为主压应力轴平行于俯冲板片轮廓.通观所研究的整个俯冲系统,水平面内主压和主张应力轴基本保持了与西北太平洋板片俯冲方向上的一致性,同经典俯冲板片的应力导管模型所预言的俯冲带应力模式相符;而主张应力轴在俯冲板片表面之下的中源地震深度范围内转向海沟走向,或许同研究区域横跨日本海沟与千岛海沟结合带,改变的浅部海沟形态致使完整俯冲板片下部产生横向变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俯冲带 震源机制 应力场反演
下载PDF
哲学视角读文学:汉斯·布鲁门贝格早期的文学阅读方式
4
作者 李天觉 《德语人文研究》 2023年第2期8-23,共16页
近代以来,随着学科体系形成,研究对象和方法日趋专业化,学科之间的鸿沟难以跨越。然而德国哲学家持之以恒地阐释文学作品,通过文学反而得以深入探究哲学的根本问题。在汉斯·布鲁门贝格的哲学研究中,他的文学阅读起着重要作用:既作... 近代以来,随着学科体系形成,研究对象和方法日趋专业化,学科之间的鸿沟难以跨越。然而德国哲学家持之以恒地阐释文学作品,通过文学反而得以深入探究哲学的根本问题。在汉斯·布鲁门贝格的哲学研究中,他的文学阅读起着重要作用:既作为材料支撑他对思想史的重构,又作为他现象学描述的重要对象,并且指引他的哲学反思。本文将从德语哲学家阐释《浮士德》和诗歌的传统出发,以2003年以来从布鲁门贝格遗稿中整理出版的著作,尤其是他1950年间写下的文学评论为基础,观察分析他早期解读文学文本的方式。在追问其对文学、哲学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理解的过程中,文章也旨在初步勘测文学在布鲁门贝格哲学研究中的作用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门贝格 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人类学 文学评论 现象学 虚无主义 去理所当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