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批评:一种以旧翻新的批评游戏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夫生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6-148,157,共4页
“生态批评”是亚里斯多德的“有机整一律”的当代翻版,是古老东方“天人合一”观念的晚来发现,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下套用。从理论基础到方法论,它都不过是西方文论中以旧翻新的一种话语策略,是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批评游戏。
关键词 生态批评 游戏 翻新 “天人合一”观 亚里斯多德 马克思主义 理论基础 话语策略 西方文论 生态观 方法论
下载PDF
“症候阅读”的“科学批评”如何可能?——兼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评的一个理论悖谬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夫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在吸收马克思经典作家的基本概念和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当代西方批判理论,尤其是大众文化研究领域中颇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话语。从"意识形态"理论衍生出来的文学...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在吸收马克思经典作家的基本概念和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当代西方批判理论,尤其是大众文化研究领域中颇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话语。从"意识形态"理论衍生出来的文学批评范式"症候阅读"对当下大众文化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症候阅读"批评范式,有本质化、机械化的弱点,将它用于对一种"意识形态"批判时,其本身又同时在构建另一种"意识形态",从而陷入一种理论的悖谬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理论 意识形态 症侯阅读 科学批评 悖谬
下载PDF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夫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nan kundra)的小说新奇诡谲,风格迷人.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殊异的叙事风格,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拟就昆德拉小说叙事方法与技巧作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传统小说 共时性 梦幻叙述 《生活在别处》 主人公 叙事风格 小说叙事 叙述者
下载PDF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新视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夫生 曹顺庆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4期8-15,20,共9页
关键词 中国 文艺理论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创新精神
下载PDF
“应用性”、“大文科”——培养中文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模式探讨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夫生 《长沙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14-115,共2页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传统专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遇到了专业陈旧、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对于城市地方性院校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应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社区经济服务为改革基本方针,以"大文科"、"...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传统专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遇到了专业陈旧、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对于城市地方性院校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应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社区经济服务为改革基本方针,以"大文科"、"应用性"为改革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文科 应用性 中文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论“道”与“逻各斯”之“异”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夫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4-156,共3页
老子之“道”强调“无为”、“法自然”的原则,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则强调“有”和“存在之物”的原则;老子明言“道”是不可言说的,而赫氏则明言“逻各斯”是可以言说的;老子主张对“道”的把握通过“体悟式”的认知方式,而赫氏... 老子之“道”强调“无为”、“法自然”的原则,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则强调“有”和“存在之物”的原则;老子明言“道”是不可言说的,而赫氏则明言“逻各斯”是可以言说的;老子主张对“道”的把握通过“体悟式”的认知方式,而赫氏则主张对“逻各斯”的把握主要走“分析式”之路。以当代的眼光看,老子之“道”与赫氏的“逻各斯”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差异正好可以互为印证、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 差异性 补充性
下载PDF
比较文学:从“异”出发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夫生 《求索》 CSSCI 2004年第12期195-198,共4页
从哲学基础到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各种文化之间差别的存在,使得“承认差别”成了新的世纪非常重要的跨文化研究原则。在当今后现代消解中心、多元文化并存,互动认知成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的情况下... 从哲学基础到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各种文化之间差别的存在,使得“承认差别”成了新的世纪非常重要的跨文化研究原则。在当今后现代消解中心、多元文化并存,互动认知成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的情况下,比较文学从“异”出发的研究正切合了时代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 互动认知原则 和而不同
下载PDF
“后革命氛围”下的“全球化”理论批判——从德里达谈起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夫生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163-166,共4页
本文依据福柯的话语权力生成理论 ,较全面评析阿里夫·德里克对“全球化”进程的解读。在此基础上 ,作者指出 :(1 )发展主义是全球化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2 )“全球化”是建立在欧美中心基础上的一种乌托邦主义 ;(3 )“全球化”是以... 本文依据福柯的话语权力生成理论 ,较全面评析阿里夫·德里克对“全球化”进程的解读。在此基础上 ,作者指出 :(1 )发展主义是全球化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2 )“全球化”是建立在欧美中心基础上的一种乌托邦主义 ;(3 )“全球化”是以牺牲弱小民民族利益为代价的 ,存在求证存在是一种主动迎接挑战的积极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发展主义 权力中心 后革命氛围
下载PDF
批判“米勒预言”的批判——近年来有关“文学终结论”争议的述评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夫生 《理论与创作》 2006年第5期7-11,共5页
关键词 批判哲学 文学终结论 文艺理论家 解构主义 希利斯·米勒
下载PDF
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夫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7-52,共6页
消费社会的文学终结论与其始祖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一样是一种艺术观的本质主义 ,其运思逻辑依然是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消费时代影像化、符码化等泛文学化现象说明文学正以新的面貌转化。面对这种新的文学现象 ,文学批评... 消费社会的文学终结论与其始祖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一样是一种艺术观的本质主义 ,其运思逻辑依然是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消费时代影像化、符码化等泛文学化现象说明文学正以新的面貌转化。面对这种新的文学现象 ,文学批评的向度就在于揭示商品生活中种种泛文学化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背景并对其作出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终结论 本质主义 泛文学化 意识形态 批评向度
下载PDF
西方文论接受史的叙事法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夫生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88-91,共4页
文学史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意识形态影响下不断建构的。作为学科的中国文学史具有浓厚的西学背景。西方文论接受史的基本叙事法则是不同时期意识形态影响下的选择性叙事。
关键词 文学史 西方文论接受史 叙事法则
下载PDF
德里克“文化批评”中的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夫生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78-80,共3页
从德里克的"后结构主义思想"、"全球化理论"、"后殖民批评"、"汉学研究"四个方面对德里克的"文化批评"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 从德里克的"后结构主义思想"、"全球化理论"、"后殖民批评"、"汉学研究"四个方面对德里克的"文化批评"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德里克文化批评理论的利害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马克思主义 德里克
下载PDF
完美的假定:对全球化理论的一种语言学分析
13
作者 李夫生 《求索》 CSSCI 2004年第2期70-72,共3页
全球化理论是一种庞杂的理论体系 ,而本质主义预设是其理论基础。全球化的话语是用一种“循环推定”方法得出 ,并通过话语膨胀策略形成的。如果这种预设遭到证伪 ,即“全球化”理论的合理性就变得暧昧不明。“全球化”的意义不能从自身... 全球化理论是一种庞杂的理论体系 ,而本质主义预设是其理论基础。全球化的话语是用一种“循环推定”方法得出 ,并通过话语膨胀策略形成的。如果这种预设遭到证伪 ,即“全球化”理论的合理性就变得暧昧不明。“全球化”的意义不能从自身析出 ,只能从结构差异中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本质主义 语言学 话语膨胀 延异
下载PDF
比较文学研究中“非此即彼”模式的批判
14
作者 李夫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论述比较文学学科自"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以来的几次危机及其成因。在以"跨文化研究"为特征的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西方传统的本质主义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仍是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论述比较文学学科自"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以来的几次危机及其成因。在以"跨文化研究"为特征的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西方传统的本质主义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仍是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其表现形式———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以各种变体构成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深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 逻各斯中心主义 非此即彼 思维模式
下载PDF
“宗经”与“原型”:结构主义诗学的对话
15
作者 李夫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88,共4页
本文在梳理“宗经”与“原型”知识谱系的基础上,从文源论、文类论以及文学循环论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两个中西诗学概念的深层文化结构,并指出了两者在某种意义上的一定的结构主义倾向。
关键词 宗经 原型 结构主义 诗学
下载PDF
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及其文学生产
16
作者 李夫生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91-94,共4页
一、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强大,微博从技术上来看功能已日益完善。微博与其相关联的社交网站和社区相链接,允许手机用户用客户端将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随时随地发送与网络接受者,因此一张无以比拟的社交网络便得以... 一、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强大,微博从技术上来看功能已日益完善。微博与其相关联的社交网站和社区相链接,允许手机用户用客户端将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随时随地发送与网络接受者,因此一张无以比拟的社交网络便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文学生产 网络技术 社交网站 手机用户 社交网络 接受者 客户端
下载PDF
男性中心话语的边缘性解构──有关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17
作者 李夫生 《云梦学刊》 1998年第2期51-52,95,共3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文坛女性作家“私人化写作”的表现和特点,分析了“女性私人化写作”出现的文化和社会根源,并指出了其内在缺陷。
关键词 私人化写作 男性中心话语 边缘性解构 悖论
下载PDF
勃兰兑斯文学批评中的理论张力
18
作者 李夫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91-794,801,共5页
"历史分析方法"和"心理主义"是勃兰兑斯文学理论批评所操持的两种主要批评图式。本文从内容和形式、实证与映证、坚守与妥协三个方面分析了勃兰兑斯文学理论批评图式下的理论特征及其张力。
关键词 勃兰兑斯 文学批评 理论张力
下载PDF
魔法世界的现实映像——李静玮《小女巫的魔法周记》读后
19
作者 李夫生 《湘南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22-124,共3页
李静玮的小说《小女巫的魔法周记》从看似平凡可爱的高中女生、看似波澜不惊的高中校园入手,带领读者进入到一个想象力超凡、语言幽默时尚、情节跌宕起伏的魔法世界。作者对高中生活的把握表面化下藏着深深的理解。主人公林卡十周的校... 李静玮的小说《小女巫的魔法周记》从看似平凡可爱的高中女生、看似波澜不惊的高中校园入手,带领读者进入到一个想象力超凡、语言幽默时尚、情节跌宕起伏的魔法世界。作者对高中生活的把握表面化下藏着深深的理解。主人公林卡十周的校园生活与其说是对校园生活神奇魔力的回忆,不如说是对逝水年华的讴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静玮 《小女巫的魔法周记》 玄幻 现实 魔力
下载PDF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形式原型
20
作者 李夫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米兰·昆德拉小说别具一格的形式原型由三个方面构成:神秘的数字“7”、“梦幻般的音乐”、“飘逝的小酒店”。
关键词 小说 形式原型 数字魔方 多声部 米兰·昆德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