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态批评:一种以旧翻新的批评游戏 |
李夫生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2
|
“症候阅读”的“科学批评”如何可能?——兼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评的一个理论悖谬 |
李夫生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3
|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叙事策略 |
李夫生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4
|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新视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
李夫生
曹顺庆
|
《理论与创作》
|
2004 |
15
|
|
5
|
“应用性”、“大文科”——培养中文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模式探讨 |
李夫生
|
《长沙大学学报》
|
2005 |
17
|
|
6
|
论“道”与“逻各斯”之“异” |
李夫生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7
|
比较文学:从“异”出发 |
李夫生
|
《求索》
CSSCI
|
2004 |
1
|
|
8
|
“后革命氛围”下的“全球化”理论批判——从德里达谈起 |
李夫生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2 |
1
|
|
9
|
批判“米勒预言”的批判——近年来有关“文学终结论”争议的述评 |
李夫生
|
《理论与创作》
|
2006 |
12
|
|
10
|
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 |
李夫生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11
|
西方文论接受史的叙事法则 |
李夫生
|
《长沙大学学报》
|
2013 |
1
|
|
12
|
德里克“文化批评”中的马克思主义 |
李夫生
|
《长沙大学学报》
|
2011 |
1
|
|
13
|
完美的假定:对全球化理论的一种语言学分析 |
李夫生
|
《求索》
CSSCI
|
2004 |
0 |
|
14
|
比较文学研究中“非此即彼”模式的批判 |
李夫生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5
|
“宗经”与“原型”:结构主义诗学的对话 |
李夫生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6
|
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及其文学生产 |
李夫生
|
《创作与评论》
CSSCI
|
2012 |
0 |
|
17
|
男性中心话语的边缘性解构──有关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
李夫生
|
《云梦学刊》
|
1998 |
0 |
|
18
|
勃兰兑斯文学批评中的理论张力 |
李夫生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9
|
魔法世界的现实映像——李静玮《小女巫的魔法周记》读后 |
李夫生
|
《湘南学院学报》
|
2013 |
0 |
|
20
|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形式原型 |
李夫生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