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博乐喇嘛苏铜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军臣 崔彬 李夭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30,共8页
喇嘛苏铜矿床矿区地层铜背景含量偏低,但矿区岩浆岩含铜较高,为“Ⅰ”型花岗岩类。成矿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硫、铅同位素证据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区岩浆岩。氢、氧同位素证据... 喇嘛苏铜矿床矿区地层铜背景含量偏低,但矿区岩浆岩含铜较高,为“Ⅰ”型花岗岩类。成矿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硫、铅同位素证据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区岩浆岩。氢、氧同位素证据表明在氧化物阶段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硫化物阶段则已是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结合黄铁矿的富硫特征,进一步论证喇嘛苏铜矿床为典型夕卡岩型铜矿,并探讨其厚大似层状贫铜矿体内的富铜矿形成机制:含铜热液在运移过程中遇到富含胶状、草莓状黄铁矿的合碳质灰岩层时,引起硫逸度迅速升高,并大量沉淀出黄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同位素 夕卡岩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