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生存的注视——浅谈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奕奇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0期165-165,174,共2页
本文通过对米兰·昆德拉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分析,揭示出作者对于人的生存的一种注视;同时以存在主义哲学理念渗透于作品解读中,使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分析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小说情节所揭示的作品内涵看... 本文通过对米兰·昆德拉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分析,揭示出作者对于人的生存的一种注视;同时以存在主义哲学理念渗透于作品解读中,使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分析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小说情节所揭示的作品内涵看;二是从"媚俗"这一概念看。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不难看出,作家于作品中所赋予的对于存在的深刻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存在
下载PDF
艾丽丝·门罗作品伦理环境中的女性困境
2
作者 李奕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2-115,共4页
艾丽丝·门罗一生专注短篇小说,其创作立足于加拿大的小镇生活,关注女性的社会生存状态及变化,描绘平常生活中女性复杂的心理与情感世界,于细微处表现人物所处伦理环境与个人追求的落差与冲突,另一方面在伦理环境的困境中,门罗笔下... 艾丽丝·门罗一生专注短篇小说,其创作立足于加拿大的小镇生活,关注女性的社会生存状态及变化,描绘平常生活中女性复杂的心理与情感世界,于细微处表现人物所处伦理环境与个人追求的落差与冲突,另一方面在伦理环境的困境中,门罗笔下的女主人公虽历经彷徨,却不踟蹰;其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在伦理困局中不畏选择、破茧而出的女性形象。女性选择本身,选择背后的伦理环境,以及选择之后境况成为其作品动人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伦理环境 社会现实 女性困境 人生抉择
下载PDF
论塞缪尔·贝克特诗歌的“陌生化”
3
作者 李奕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105-107,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塞缪尔·贝克特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独树一帜的"陌生化"特征。首先,从音韵、意象、语言、修辞等方面对"陌生化"诗歌技巧进行分析,贝克特诗歌的隐暗晦涩实际是作者的"陌生化"实践。其次... 本文旨在探讨塞缪尔·贝克特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独树一帜的"陌生化"特征。首先,从音韵、意象、语言、修辞等方面对"陌生化"诗歌技巧进行分析,贝克特诗歌的隐暗晦涩实际是作者的"陌生化"实践。其次,文章从诗歌的"纯化"的角度解读了其诗歌创作"陌生化"的多样性尝试。作家跳出英语语言习惯以及英语诗歌创作的约定俗成,诗的"纯化"就体现了经由不同语言媒介所表现出来的诗歌"陌生化"特征。可见,贝克特诗作从不同角度表现"陌生化"特征,呈现诗歌异质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贝克特 陌生化 诗歌
下载PDF
英语写作教学与教学信息化——英文习作点评策略在平台上应用
4
作者 李奕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78-179,共2页
写作课程一直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基础以及必修课程。在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中,通过教学实践以及英语写作校级课题及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反思,探讨学生习作在平台上共享与点评的过程对其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并由此建立英语写作教学与... 写作课程一直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基础以及必修课程。在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中,通过教学实践以及英语写作校级课题及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反思,探讨学生习作在平台上共享与点评的过程对其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并由此建立英语写作教学与教学信息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写作教学 教学信息化 英文习作点评策略
下载PDF
浅议阿尔比的《动物园故事》
5
作者 李奕奇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8期71-72,共2页
本文通过对存在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注重点的概述,使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对《动物园故事》进行存在主义解读。这一解读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存在主义对个人存在的情绪体悟看;二是... 本文通过对存在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注重点的概述,使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对《动物园故事》进行存在主义解读。这一解读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存在主义对个人存在的情绪体悟看;二是从存在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排他性看。而作为阿尔比戏剧代表作的《动物园故事》与存在主义则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动物园故事》
下载PDF
基于创客空间的大学生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6
作者 李奕奇 《广西教育》 2022年第36期138-140,164,共4页
本文关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建构的创客空间,即线下课堂与线上教学平台所构建的共同体空间,进而从线下思辨教学、线上思辨教学、O2O模式下的思辨教学三个层面探讨聚焦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创客空间 大学生 英语写作 思辨能力
下载PDF
从无名到具名——《紫颜色》中黑人女性的规训反抗和身份建构
7
作者 李奕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1-43,共3页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是一部内涵深刻,叙事手法巧妙的小说力作。沃克对黑人女性的关注与女性主义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如去"男性白人化"的上帝、种族主义影响下性别主义的新风向、去"父权内化"的黑人女性;...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是一部内涵深刻,叙事手法巧妙的小说力作。沃克对黑人女性的关注与女性主义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如去"男性白人化"的上帝、种族主义影响下性别主义的新风向、去"父权内化"的黑人女性;这些转变与小说创作时代背景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动荡局面带来原有伦理环境的波动和变化息息相关。文章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小说人物,探讨黑人女性主体性从无到有的变化,分析黑人女性身份建构的过程,从而给现实中的黑人女性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紫颜色》 女性主体性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基于文体视角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改革
8
作者 李奕奇 《广西教育》 2018年第23期140-141,共2页
本文着眼于文体基于交际目的的普遍差异,从英语写作教学的文体学教学内容设计、基于文体学的写作练习设计、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及英语写作评估:同伴互评法及Blackboard平台应用四个方面,探索基于文体视角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关键词 文体 文体学 英语写作 教学模式 改革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爱情诗歌的矛盾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奕奇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9-191,共3页
艾米莉·狄金森和华尔特·惠特曼被喻为美国诗歌星空中的双子星。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狄金森生前只不过是阿默斯特镇上的无名独身女子,知闻她诗歌创作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虽然狄金森生前公开发表的诗歌只有7首,但她却给后人留下... 艾米莉·狄金森和华尔特·惠特曼被喻为美国诗歌星空中的双子星。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狄金森生前只不过是阿默斯特镇上的无名独身女子,知闻她诗歌创作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虽然狄金森生前公开发表的诗歌只有7首,但她却给后人留下了1700百余首的诗歌宝藏。蒲隆曾在其编译的《狄金森全集》序言中用"谜一样的人""谜一样的诗""谜一样的文"来总结诗人的一生和诗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诗歌 狄金森 艾米莉 矛盾性 诗歌创作 讽刺意味 独身女子 惠特曼
原文传递
无声的音符 空白的世界——试论塞缪尔·贝克特及其作品中的沉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奕奇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62-63,共2页
20世纪的文学世界离不开塞缪尔·贝克特这位公认的荒诞派文学代表。然而,笔者认为,荒诞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下,间或出现的沉默及停顿,则更能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世界的注视,以及诙谐、调侃语言之中的一种严肃态度。因此,以贝克特... 20世纪的文学世界离不开塞缪尔·贝克特这位公认的荒诞派文学代表。然而,笔者认为,荒诞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下,间或出现的沉默及停顿,则更能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世界的注视,以及诙谐、调侃语言之中的一种严肃态度。因此,以贝克特创作生平为切入点,论文大体分为两个部分:贝克特的世界和贝克特作品中的世界;探寻贝克特作品中空白世界的背景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贝克特 《墨菲》 《马洛之死》 《等待戈多》
原文传递
论《紫颜色》中黑人女性的三重边缘化身份
11
作者 李奕奇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5,共4页
如果说“威特利同时创立了两个传统:黑人美国文学传统以及黑人女性文学传统”(1),那么艾丽斯·沃克则是凭借她1983年获得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紫颜色》延续了这两个传统,并因此对美国女性文学乃至整个美国文学史都产生了深... 如果说“威特利同时创立了两个传统:黑人美国文学传统以及黑人女性文学传统”(1),那么艾丽斯·沃克则是凭借她1983年获得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紫颜色》延续了这两个传统,并因此对美国女性文学乃至整个美国文学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笔者看来,国内不乏对艾丽斯·沃克《紫颜色》的理论批评,但角度存在差异:如语言哲学里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角(有许庆红的《言语交际行为与语言哲学——论〈紫颜色〉的黑人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译者的主体性差异(如张晶的《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或是做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如韩子满的《翻译与性禁忌——以TheColorPurple的汉译本为例》),亦或者是关注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如李晨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紫色二译本评析〉55)等;另外,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也是一些批评家对小说进行分析的切入点(如王冬梅的《种族、性别与自然——艾丽斯·沃克小说中的生态女人丰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 艾丽斯·沃克 语言哲学 言语交际行为 全国图书奖 美国文学史 美国女性 三重 言语行为理论 普利策奖
原文传递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论《瓦格纳作品音乐会》中的挣扎
12
作者 李奕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92-93,共2页
本文以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薇拉.凯瑟的《瓦格纳作品音乐会》这一短篇小说作品为文本,分析反映在女主人公-乔治亚娜身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所刻画的内心充满艺术家气质却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美国中西部开拓者对理想幸福生活渴求和向往... 本文以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薇拉.凯瑟的《瓦格纳作品音乐会》这一短篇小说作品为文本,分析反映在女主人公-乔治亚娜身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所刻画的内心充满艺术家气质却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美国中西部开拓者对理想幸福生活渴求和向往的生动形象。作品所表现出的挣扎,不仅仅是为生存的努力,还有对艺术,对精神追求深埋于内心的执著,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和深深的赞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拉·凯瑟 瓦格纳作品音乐会 挣扎
原文传递
《逃离》中社会性别研究视角下的身份剥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奕奇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9-173,共5页
乔纳森·弗兰岑在写给《逃离》的长序中说道:"门罗完全当得起‘当今北美最杰出小说家’的称号。《逃离》是一部惊人杰作。"(1)小说集描写了西方社会传统的社会性别体制,以及体制内人物一次又一次的逃离行为,即社会性别中... 乔纳森·弗兰岑在写给《逃离》的长序中说道:"门罗完全当得起‘当今北美最杰出小说家’的称号。《逃离》是一部惊人杰作。"(1)小说集描写了西方社会传统的社会性别体制,以及体制内人物一次又一次的逃离行为,即社会性别中的身份剥离。小说中,门罗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及各性别身份特征,于细微处见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离》 乔纳森·弗兰岑 社会性别 性别身份 门罗 日常生活 逃离 剥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