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诗中人称代词的英译问题——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为例
1
作者 李委凊 陈彩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8-162,共5页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基于自己对原文的解读,根据翻译目的,通过目的语的词语、句式来传递源语所蕴含的意义。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对译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译文的效果。从唐代诗人崔护的七言绝句《题都城南庄》几个版本的翻译中可见,...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基于自己对原文的解读,根据翻译目的,通过目的语的词语、句式来传递源语所蕴含的意义。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对译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译文的效果。从唐代诗人崔护的七言绝句《题都城南庄》几个版本的翻译中可见,不同译者对人称代词不同角度的处理会导致诗文意义传递效果的迥然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强调翻译,即翻译意义,又要强调译者的重要性,即强调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人称代词 译者 主体性 《题都城南庄》
下载PDF
话语标记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
2
作者 李委凊 周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69,共4页
"话语标记"是近年来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探讨"话语标记"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功能语言学中的三个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用于探讨英语话... "话语标记"是近年来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探讨"话语标记"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功能语言学中的三个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用于探讨英语话语标记,可以进一步拓宽语言学对"话语标记"的研究途径,并提示话语标记的特性及其多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系统功能语言学 纯理功能
下载PDF
浅议英语科技新词的构成
3
作者 李委凊 彭永春 吴雄鹰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3年第6期109-110,共2页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致使世界各地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 ,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科技新名词。它们在构词方式上有着鲜明的特征 ,主要以创新、合成、缩略和转换方式构成。
关键词 英语科技词汇 转换方式 合成 构词方式
下载PDF
英语口语话语标记语使用实证研究及教学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彩芬 李委凊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2,共4页
本文通过对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原始语料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口语子库的对比分析,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母语者在口语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不同。在逻辑连接标记语... 本文通过对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原始语料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口语子库的对比分析,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母语者在口语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不同。在逻辑连接标记语和填充标记语这两大类话语标记语中,中国学生过度使用“er”、“Yes,ye,yeah”和“and”等标记语;学生从未使用“well”、“That is”、“however”、“unless”、“after”等标记语;表明学生在如何使用停顿的语用功能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本研究对英语听说教学有较大的启示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话语标记语的认知意识和语用能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 话语标记语 语料 教学
下载PDF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个体差异与英语语用能力的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彩芬 李委凊 《英语教师》 2017年第7期6-10,共5页
概述中外学者对个体差异与语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115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整体英语语用能力及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专业和工作经历对语... 概述中外学者对个体差异与语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115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整体英语语用能力及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专业和工作经历对语用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语用能力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受试者英语语用能力性别差异显著——女生语用能力比男生高,但在年龄、专业和工作经历等三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能力 性别差异 研究生
下载PDF
论汉英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永春 李委凊 吴雄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汉英双语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对其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正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着陆点。笔者试图在双语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汉英双语教育的实践 ,探讨我国汉英双语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汉英双语教育 理论教育 实践教育 教学对策 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
下载PDF
论《在西方的眼睛下》叙述手法的双重性
7
作者 胡红霞 李委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3,共4页
由于康拉德特殊的出身和多元文化背景,他一直自称为"双重人",因而"双重性"也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在小说《在西方的眼睛下》中,"双重性"这一特征随处可见,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其叙述手法的双重性,其... 由于康拉德特殊的出身和多元文化背景,他一直自称为"双重人",因而"双重性"也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在小说《在西方的眼睛下》中,"双重性"这一特征随处可见,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其叙述手法的双重性,其表现为:故事中有故事、有内外两个叙述者、叙述者与作者声音的重叠。这一独特的叙述手法源自康拉德对小说主题深切的矛盾感,也是他自身双重性格和政治态度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西方的眼睛下》 康拉德 叙述手法 双重性
下载PDF
试论“美国三部曲”中夫妻伦理的冲突
8
作者 周凌 李委凊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7-138,共2页
菲利普·罗斯在"美国三部曲"中塑造了不同的家庭与其中的家庭冲突,展现出在多元文化融合下的美国现代社会中冷漠的夫妻关系,无论是在小说之中还是在小说之外的现实社会,这种以利益为链接而组建的家庭面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滋扰时,均... 菲利普·罗斯在"美国三部曲"中塑造了不同的家庭与其中的家庭冲突,展现出在多元文化融合下的美国现代社会中冷漠的夫妻关系,无论是在小说之中还是在小说之外的现实社会,这种以利益为链接而组建的家庭面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滋扰时,均处于走向破裂的危险境遇之中,从这一角度而言,罗斯的"美国三部曲"是对美国现代家庭的深度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美国三部曲 家庭冲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