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中部中小地震的精定位、震源机制及构造背景分析
1
作者 Y.L.Li B.S.Wang +6 位作者 R.Z.He H.W.Zheng J.Y.Yan Y.Li 李娱() 郑洪伟(校) 贺日政(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9年第3期212-230,共19页
利用绝对地震定位方法(Hpyo2000)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32°N~36°N,90°E~93°E)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发生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定位。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结果相比,定位后结果整体上更加聚集,水平位差距超过10km,... 利用绝对地震定位方法(Hpyo2000)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32°N~36°N,90°E~93°E)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发生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定位。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结果相比,定位后结果整体上更加聚集,水平位差距超过10km,深度上集中在0~8km范围内,这表明青藏高原内部上地壳构造活跃。2017年6月共发生8次3.0级以上地震,定位后的震中位置集中分布在格拉丹东附近。定位前后M<3.0的小地震的结果也显示明显的差异。为此,我们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M≥3.0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显示其与地表构造性质较为吻合,青藏高原内部仍受到印度板块强烈的挤压作用。其中2017年6月格拉丹东附近发生的8次地震均为正断或走滑兼正断型,根据前人研究结果,猜测这是壳幔活动剧烈的地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挤压作用 格拉丹东 地表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