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倍体肿瘤巨细胞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子烜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325-327,F0003,共4页
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揭示了肿瘤细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表明,当肿瘤细胞受到放疗、化疗或缺氧等刺激后,可以形成多倍体肿瘤巨细胞(PGCC)以抵抗外界生存胁迫,PGCC在一段时期的休眠后,可重新恢复增殖。相较于正常二倍体肿瘤细胞,PGCC... 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揭示了肿瘤细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表明,当肿瘤细胞受到放疗、化疗或缺氧等刺激后,可以形成多倍体肿瘤巨细胞(PGCC)以抵抗外界生存胁迫,PGCC在一段时期的休眠后,可重新恢复增殖。相较于正常二倍体肿瘤细胞,PGCC具有更强的成瘤能力、侵袭转移能力和耐药性,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驱动肿瘤复发,是肿瘤获得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是一种十分恶性的肿瘤细胞亚群。近年来基于对PGCC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有研究者提出一些具有潜力的抗肿瘤治疗方案。本文就PGCC的生物学特征、形成机制,其对微环境的高耐受性、对肿瘤发展的影响,以及针对PGCC的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肿瘤巨细胞 抗肿瘤 癌症干细胞 耐药
下载PDF
莫匹罗星剂型改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子烜 黄吉 孙震晓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3年第1期13-18,共6页
莫匹罗星(Mupirocin,MP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外用抗生素,其抑制细菌异亮氨酰-tRNA的形成使其抑菌效果独特,但常规使用的MPC软膏有一定毒副作用,如其对创伤部位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软膏基质的毒副作用等。同时,随着细菌对MPC的耐药... 莫匹罗星(Mupirocin,MP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外用抗生素,其抑制细菌异亮氨酰-tRNA的形成使其抑菌效果独特,但常规使用的MPC软膏有一定毒副作用,如其对创伤部位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软膏基质的毒副作用等。同时,随着细菌对MPC的耐药性逐渐提高,MPC的抑菌效果也受到影响。近年来针对MPC的特点,已经发展出多种更加方便患者使用的新剂型。更重要的是,新剂型可以减少MPC的毒副作用、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延长血清半衰期等,在增进疗效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耐药菌的筛选。本文主要综述莫匹罗星喷雾剂、贴剂、水凝胶和纳米等新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匹罗星 剂型改造 贴剂 水凝胶 纳米制剂 进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莫匹罗星抗结直肠癌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黄吉 李子烜 孙震晓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莫匹罗星抗结直肠癌(CRC)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莫匹罗星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获取CRC相关靶点,利用Venny平台筛选出二者交集靶点作为莫匹罗星抗CRC潜在靶点,...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莫匹罗星抗结直肠癌(CRC)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莫匹罗星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获取CRC相关靶点,利用Venny平台筛选出二者交集靶点作为莫匹罗星抗CRC潜在靶点,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对PPI进行拓扑分析及可视化。将潜在靶点导入Metascape及Bioinformatics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热图,气泡图以及通路图。结果 获得了莫匹罗星抗CRC潜在作用靶点89个,其中关键靶点为JUN、PTGS2、SRC、STAT3、IL1B及CASP3。富集度较高的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及分子功能分别主要为细菌源性分子的反应、内溶酶体和蛋白激酶c活性等。莫匹罗星抗CRC的信号通路有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莫匹罗星抗CRC可能机制包括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凋亡、抗炎以及破坏癌细胞微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莫匹罗星 结直肠癌 靶点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顺铂诱导多倍体肿瘤巨细胞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李子烜 黄吉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6期483-490,共8页
目的:探讨顺铂在体外诱导肿瘤细胞构建多倍体肿瘤巨细胞(PGCC)模型的方法,并对构建的细胞模型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分别采用1.5、3、6、12、24μg/mL的顺铂处理A549细胞24 h,以及3μg/mL的顺铂处理3、4、5 d,流式细胞术检测其DNA含量变化... 目的:探讨顺铂在体外诱导肿瘤细胞构建多倍体肿瘤巨细胞(PGCC)模型的方法,并对构建的细胞模型特性进行考察。方法:分别采用1.5、3、6、12、24μg/mL的顺铂处理A549细胞24 h,以及3μg/mL的顺铂处理3、4、5 d,流式细胞术检测其DNA含量变化,选择DNA含量最高的组合作为顺铂诱导A549、HepG2、SK-OV-3细胞形成PGCC的浓度和时间;Giemsa染色观察3种已处理细胞的表面积和DNA核面积变化;逆转录定量PCR检测3种已处理细胞的干性基因Nanog、Sox-2、OCT-4、c-Myc的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3种已处理细胞的干性表面标志物CD44、CD133的表达情况;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3种已处理细胞的衰老情况;MTT法检测0.75、1.5、3、6、12、24、48、96μg/mL顺铂作用于3种已处理细胞72 h的细胞活力。结果:3μg/mL顺铂处理3 d可有效诱导3种细胞系形成多倍体(>4N)细胞。诱导后的细胞表现出以下特征:细胞和核面积显著增大;干性标志物CD44、CD133表达不同程度上调,部分干性基因表达增加;部分A549细胞呈现衰老表型;与对照组相比,源于A549和SK-OV-3细胞的PGCC对顺铂的耐受性增强(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顺铂诱导的源于A549细胞的PGCC模型,该模型诱导的A549 PGCC具有增大的细胞表面积和核面积,表达干性基因Nanog、Sox-2、OCT-4,对顺铂的耐受度增加,为进一步研究肿瘤耐药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多倍体肿瘤巨细胞 A549细胞 HepG2细胞 SK-OV-3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