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RNA_0016418及circRNA_0017247异常表达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
作者 李志霞 卓芬 +2 位作者 李存盈 周君 肖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探讨circRNA_0016418及circRNA_0017247异常表达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26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4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circRNA_0016418及circRNA_0017247异常表达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26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4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ircRNA_0016418及circRNA_0017247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circRNA_0016418及circRNA_0017247异常表达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circRNA_0016418水平与circRNA_001724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circRNA_0016418水平(2.64±1.17 vs 0.95±0.36)及circRNA_0017247水平(5.18±2.50 vs 1.52±0.63)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淋巴结转移组circRNA_0016418水平(3.85±1.72 vs 1.66±0.74)及circRNA_0017247水平(7.16±3.82 vs 3.38±1.54)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ROC曲线显示,circRNA_0016418及circRNA_0017247二者联合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847~0.964),其灵敏度为92.8%,特异度为83.5%;二者联合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57(95%CI:0.895~0.993),其灵敏度为98.0%,特异度为84.6%。相关分析显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circRNA_0016418水平与circRNA_0017247水平呈正相关(r=0.802,P<0.001)。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circRNA_0016418及circRNA_0017247水平明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其预测淋巴结转移有很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circRNA_0016418 circRNA_0017247 临床诊断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外周血LYMPH#、MO#、LMR在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李志霞 肖华 +3 位作者 卓芬 李存盈 李绍武 王玉丰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单核细胞绝对值(MO#)、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20年10月三亚中心医院DLBCL患者60例(DLBCL组)、侵袭性淋巴瘤患... 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单核细胞绝对值(MO#)、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20年10月三亚中心医院DLBCL患者60例(DLBCL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60例(侵袭性淋巴瘤组)、体检健康者6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体能评分(ECOG)。检测所有研究对象LYMPH#、MO#、乳酸脱氢酶(LDH),计算LMR。对DLBCL患者和侵袭性淋巴瘤患者随访5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DLBCL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组MO#高于侵袭性淋巴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LMR低于侵袭性淋巴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个组LYM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MPH#≥1.0×10^(9)/L组、MO#≥0.5×10^(9)/L组、LMR≥1.85组LDH正常、临床分期Ⅰ~Ⅱ期、无症状、IPI评分0~2分、ECOG 0~1分患者例数分别多于LYMPH#<1.0×10^(9)/L组、MO#<0.5×10^(9)/L组、LMR<1.85组(P<0.05)。DLBCL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均低于侵袭性淋巴瘤组(P<0.05)。MO#、年龄、IPI评分、ECOG是DLBCL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MO#和LMR在DLBCL的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值 单核细胞绝对值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多因素分析 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2017—2022年三亚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状况及病原菌检验
3
作者 杨昌祖 李冬梅 +4 位作者 陈如寿 尹江源 王正通 李存盈 肖华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总结三亚市2017—2022年期间的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分析常见病原菌,为潜在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早期预警。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22年三亚市食源性疾病数据,包括事件发生数、发病人数、致病因素、时间、场所等。结果... 目的总结三亚市2017—2022年期间的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分析常见病原菌,为潜在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早期预警。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22年三亚市食源性疾病数据,包括事件发生数、发病人数、致病因素、时间、场所等。结果三亚市2017—2022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189件,暴露人数23802人,发病2068人,住院病例401人,无死亡病例。食源性疾病在三亚市4个行政区均有发生,其中天涯区和吉阳区为高发区,分别发生83件和68件,构成比为43.91%和35.98%。发病人数分别为1027、924、89和28人,4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亚市食源性疾病暴发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7月和10月为高发时段,发生29件和23件,发病人数395和294人。餐馆是发生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场所,发生112件,占59.26%。发生原因主要有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病毒和细菌,导致3、7、18和76件,不明原因85件。不同致病因子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致病因子中细菌占40.21%,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结论三亚市食源性疾病发生地点、时间、致病菌具有明显特点。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和监督管理,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