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139群霍乱弧菌地方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孝权 王鸣 +9 位作者 易鸿 刘于飞 黄冰 周端华 莫自耀 欧忠辉 柴巧学 刘衡川 蒋力云 刘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8-610,共3页
目的研究本地分离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建立霍乱暴发和散发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溯源的有效手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进行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及SPSS软件对以上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对霍乱弧... 目的研究本地分离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建立霍乱暴发和散发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溯源的有效手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进行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及SPSS软件对以上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对霍乱弧菌毒力进行快速测定和分子分型。结果5株O139群霍乱弧菌均可检出四种毒力基因。所有霍乱弧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聚类群,较好地反应了不同群的霍乱弧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论可将PCR和RAPD方法结合分析用于霍乱疫情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毒力基因 PCR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RAPD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孝权 刘衡川 +7 位作者 柴巧学 莫自耀 邓志爱 王鸣 章锦才 张朝武 余倩 吴颖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对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合SPSS软件构建以上菌株的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对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所采用引物能... 目的: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对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合SPSS软件构建以上菌株的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对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所采用引物能从副溶血性弧菌扩增出特异性的DNA条带,分型效果较好,所有46株副溶血性弧菌中大部分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主要聚类群,较好地反应了不同血清型和不同来源菌株的亲缘关系。结论:可应用RAPD方法进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食源性疾病
下载PDF
脉冲场凝胶电泳在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孝权 庞杏林 +7 位作者 邓志爱 张欣强 石晓路 兰全学 莫自耀 陈守义 杨智聪 王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对2006年广州地区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探讨广州地区肠炎沙门菌的分子型别和多态性,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及致病菌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XbaI,对2006年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使用Bio... 目的对2006年广州地区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探讨广州地区肠炎沙门菌的分子型别和多态性,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及致病菌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XbaI,对2006年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使用BioNumericsVersion4.0软件(使用Dice系数和UPGMA法)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并与深圳市的肠炎沙门菌PFGE型别进行比较。结果所有74株肠炎沙门菌均得到一致的PFGE克隆型,表明两次不同的食源性疾病均由同一PFGE型引起。广州与深圳的肠炎沙门菌PFGE图谱的比较表明,两地食源性疾病分离株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结论PFGE分子分型与流行病学资料紧密结合可增强对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分子分型 食源性疾病
下载PDF
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孝权 王鸣 +9 位作者 易鸿 刘于飞 莫自耀 黄冰 蒋力云 刘远 范健文 李钏华 邓志爱 柴巧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37-1438,共2页
目的建立检测水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O1群、O139群)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方法用本实验室人工转化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菌液制成抗原片,用混合诊断血清(抗O1群、O139群)作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猪抗兔IgG作为二抗,进... 目的建立检测水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O1群、O139群)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方法用本实验室人工转化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菌液制成抗原片,用混合诊断血清(抗O1群、O139群)作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猪抗兔IgG作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该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出水中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其检测下限约为104cells/400 ml。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自然水体中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检测方法,用于霍乱弧菌的生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间接免疫荧光法 非可培养状态
下载PDF
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孝权 莫自耀 +5 位作者 刘于飞 邓志爱 张欣强 沈纪川 陈守义 王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目的分析2001-2006年广州地区霍乱暴发、散发事件及外环境监测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致病相关基因型和PFGE型,追踪菌株的来源和变迁,探讨本地区O139群霍乱流行特点。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O139群菌株的4种致病相关基因,应用脉冲场... 目的分析2001-2006年广州地区霍乱暴发、散发事件及外环境监测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致病相关基因型和PFGE型,追踪菌株的来源和变迁,探讨本地区O139群霍乱流行特点。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O139群菌株的4种致病相关基因,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软件Bio Numerics Version4.0对分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广州地区O139群菌株中存在2种致病相关基因型,即A型和C型,18株感染者相关菌株中,除1株外,均为致病相关基因A型;10株珠江水分离株均为致病相关基因C型。28株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20个不同的PFGE型,归为4个聚类群(Ⅰ、Ⅱ、Ⅲ、Ⅳ群)。珠江水中O139群菌株存在PFGE克隆型的多样性。O139群暴发中分离的菌株PFGE型相同或相近,O139群散发疫情中的病例分离株与部分暴发株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PFGE型。结论分子分型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分析O139群霍乱菌株的流行特点,致病相关基因分型可代替噬菌体-生物分型来判断和区分O139群霍乱弧菌的流行株与非流行株,从而为霍乱的预防、控制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分子分型 多重PCR 致病相关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
下载PDF
0.1%西吡氯铵漱口液的体外抗菌试验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孝权 肖晓蓉 +1 位作者 朱珠 刘衡川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61-362,共2页
目的 :测定 0 1%西吡氯铵 (CPC)漱口液对龋病、牙龈炎、牙周炎和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经典的琼脂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 ,测定检测药品及对照药品对细菌的MIC50 和MIC90 。结果 :0 1%CPC漱口液对 2 0 4株厌... 目的 :测定 0 1%西吡氯铵 (CPC)漱口液对龋病、牙龈炎、牙周炎和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经典的琼脂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 ,测定检测药品及对照药品对细菌的MIC50 和MIC90 。结果 :0 1%CPC漱口液对 2 0 4株厌氧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其MIC50 和MIC90 则均为 3 1mg/L、6 2mg/L和 3 1mg/L、3 1~ 6 2mg/L ,对革兰阴性厌氧杆菌的MIC50 和MIC90 则均为 3 1mg/L和 3 1~ 6 2mg/L ,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的MIC50 和MIC90 为 6 2mg/L和 12 5mg/L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50和MIC90 分别为 6 2、6 2、12 5、6 2mg/L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50 和MIC90 均≥ 10 0 0mg/L。另外 ,接种细菌的浓度对 0 1%CPC漱口液的MIC值略有影响 ,随着细菌浓度升高 ,MIC值略升高 ;随着细菌浓度减小 ,MIC值略减小。结论 :除铜绿假单胞菌外 ,0 1%CPC漱口液对其余 2 5 9株实验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因此0 1%CPC漱口液可作为口腔感染的有效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西吡氯铵漱口液 体外抗菌试验 口腔细菌
下载PDF
广州地区食品分离空肠弯曲菌的病原及分子分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孝权 李钏华 +9 位作者 胡玉山 邓志爱 庞杏林 张欣强 张健 张颖 肖扬 莫自耀 陈守义 王鸣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794-795,784,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及菌株分子型别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生化鉴定、荧光免疫分析及PCR方法分离和鉴定所分离的菌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从100份检材中分离到10株空肠弯曲菌,不同...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及菌株分子型别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生化鉴定、荧光免疫分析及PCR方法分离和鉴定所分离的菌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从100份检材中分离到10株空肠弯曲菌,不同方法得到一致的鉴定结果。10株菌经PFGE分析共得到3个聚类群。结论传统生化鉴定与PCR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从食品中进行空肠弯曲菌的分离和鉴定,食品分离的空肠弯曲菌中存在PFGE型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聚合酶链反应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下载PDF
口腔过氧化物酶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孝权 肖晓蓉 柴巧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口腔 过氧化物酶系统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 底物 生物学功能 非特异性防御因子 应用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孝权 柴巧学 +8 位作者 邓志爱 蒋力云 刘远 章锦才 肖晓蓉 刘衡川 刘建国 王鸣 莫自耀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从微生物学角度寻找食源性疾病的病因。方法采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T4789),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结合mini-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仪和VITEK12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可疑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 目的从微生物学角度寻找食源性疾病的病因。方法采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T4789),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结合mini-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仪和VITEK12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可疑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从面包样品中直接检出葡萄球菌肠毒素;且面包检出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面包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头孢他定、四环素、利福平耐药。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确认这起食源性疾病是由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面包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源性疾病 检出 病原学 微生物学检测 葡萄球菌肠毒素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面包 食品 GB
下载PDF
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孝权 王鸣 +10 位作者 易鸿 刘于飞 周端华 莫自耀 黄冰 肖晓蓉 柴巧学 柯昌文 邓小玲 肖丽英 蔡衍珊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对其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研究其分子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2 0 0 4年6月采集广州市3家较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的海、水产品以及广州以往水型霍乱流行沿海地区的河水和珠江入... 目的 了解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对其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研究其分子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2 0 0 4年6月采集广州市3家较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的海、水产品以及广州以往水型霍乱流行沿海地区的河水和珠江入海口海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样本检出的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霍乱肠毒素基因(ctx)、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ace)和毒力协同菌毛蛋白亚单位基因(tcpA)这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结合SPSS软件对以上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对霍乱弧菌毒力进行快速测定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共采集海、水产品样本16 0份、水体样本90份,从样本中检出34株霍乱弧菌,其中分离自青蛙12株、虎纹蛙6株、牛蛙5株、养殖水5株、罗氏虾3株,其他3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均为海南输入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34株霍乱弧菌均未检出ctx和tcpA基因;14株菌(41% )可同时检出ace和zot基因,另有2株菌(6 % )只检出ace基因。所有34株霍乱弧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2个聚类群,其中31株属于同一来源,只有3株菌与其他菌株的同源性有差异,但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该次水产品监测的霍乱菌株均为非流行株,但仍需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霍乱 毒力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下载PDF
从疑似炭疽病人检出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11
作者 李孝权 莫自耀 +3 位作者 柴巧学 邓志爱 刘衡川 李钏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8-29,37,共3页
目的 :对疑似炭疽病人标本进行炭疽杆菌和肠道致病菌检验。方法 :按照GB170 15 -1997,《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991年版 )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结果 :排除炭疽杆菌感染的可能性 ,经VITEKl2 0 -AMS系统鉴定 ,从病人标本中检出粪肠... 目的 :对疑似炭疽病人标本进行炭疽杆菌和肠道致病菌检验。方法 :按照GB170 15 -1997,《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991年版 )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结果 :排除炭疽杆菌感染的可能性 ,经VITEKl2 0 -AMS系统鉴定 ,从病人标本中检出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药敏试验表明这 2种细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结论 :应该在加强炭疽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的同时 ,加强对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医院内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粪肠球菌 大畅埃希菌 肠道致病菌 检验
下载PDF
口腔细菌新种属及分类位置变动
12
作者 李孝权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2年第6期343-345,共3页
近年来陆续从口腔临床标本中发现并命名了一些口腔细菌的新属及新种,本文拟从这些新发现的细菌的命名、鉴定特性、模式株及来源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口腔细菌 新菌属 新菌种 分类学
下载PDF
医院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庞杏林 郑桂丽 +2 位作者 李孝权 邓志爱 莫自耀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CNS进行鉴定,以K-B法检测药敏,Nitrocefin色原法测定β-内酰胺酶,刚果红平板法检测黏质。结果在162株CNS中,检出表皮葡萄球菌83株,占51.2%;耐苯唑西林凝固酶...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CNS进行鉴定,以K-B法检测药敏,Nitrocefin色原法测定β-内酰胺酶,刚果红平板法检测黏质。结果在162株CNS中,检出表皮葡萄球菌83株,占51.2%;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02株,100.0%产β-内酰胺酶,黏质阳性率17.6%;苯唑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60株,5.0%产β-内酰胺酶,黏质阳性率1.7%;MRCNS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高于MSCNS(P<0.01);所有CNS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CNS已为重要医院感染菌;CNS耐药性增高与产β-内酰胺酶和黏质有关;临床应积极进行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 黏质 耐药性
下载PDF
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分型 被引量:24
14
作者 邓志爱 李孝权 +5 位作者 李钏华 张健 张欣强 庞杏林 张颖 莫自耀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82-684,690,共4页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水平及菌型分布。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采用针对产气荚梭菌α、β、ε、ι、CPE和β2六种毒素的基因cpa、cpb、etx、iA、cpe和cpb2序列的6对特异性引物,用多重PCR...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水平及菌型分布。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采用针对产气荚梭菌α、β、ε、ι、CPE和β2六种毒素的基因cpa、cpb、etx、iA、cpe和cpb2序列的6对特异性引物,用多重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同时用产气荚膜梭菌A型参照株NCTC64609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从142份食品中分离到21株产气荚膜梭菌,以冷冻肉的带菌率最高,为19.6%;鲜肉和速冻肉饺分别为12.2%和11.9%。经多重PCR方法鉴定,均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24bp的cpa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条带,未扩增出针对cpb、etx和iA基因的特异性条带,证实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携带β2毒素基因的产气荚膜梭菌共19株(占总分离株的90.4%),其中1株为肠毒素基因阳性的A型菌株。结论初步调查表明广州地区食品中存在可致人食物中毒的肠毒素阳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污染,为进一步建立广州地区食品中及与食物中毒有关的厌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多重PCR 肠毒素 基因分型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庞杏林 陈守义 +3 位作者 邓志爱 张欣强 李孝权 胡玉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了解ICU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ICU临床分离的14株Pa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耐药性检测。结果14株Pa分6个PFGE型别,分别命名为A、B、C、D、E和F型,其中A型为优势流行菌株共8株(57.1%),B型2株(1... 目的了解ICU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ICU临床分离的14株Pa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耐药性检测。结果14株Pa分6个PFGE型别,分别命名为A、B、C、D、E和F型,其中A型为优势流行菌株共8株(57.1%),B型2株(14.3%),其余型别各有1株(分别占7.1%)。Pa对头孢他啶等15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8株A型Pa为泛耐药菌株。结论PFGE分型A型Pa菌株具有同源性,是本次ICU发生Pa医院感染的流行株,PFGE分型技术可以准确和快速地用于Pa引起医院感染溯源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霍乱弧菌耐药性连续六年监测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邓志爱 莫自耀 +2 位作者 李孝权 刘俊华 张欣强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778-780,共3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霍乱弧菌的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1998~2004年从广州地区病人、外环境水和水产品中分离到的267株霍乱弧菌,采用WHO推荐的琼脂扩散法(改良K-B法)测定氧氟沙星等22种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敏感性。结果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霍乱弧菌的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1998~2004年从广州地区病人、外环境水和水产品中分离到的267株霍乱弧菌,采用WHO推荐的琼脂扩散法(改良K-B法)测定氧氟沙星等22种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敏感性。结果6年中,对霍乱弧菌活性最高,且历年其活性不减的是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敏感率均为100%),其次是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优立新(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和强力霉素,它们的敏感率在90.6%~99.6%之间。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89.5%、86.1%、85.0%;氯霉素的敏感率为79.0%;其它抗生素的敏感率不足52.0%。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高达95.6%、89.4%,而O139群霍乱弧菌敏感率仅为56.1%、61.0%(经χ2检验,P<0.005),对痢特灵的敏感性埃尔托型霍乱弧菌(38.3%)明显低于O139群霍乱弧菌(8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27.97,P<0.005)。结论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对霍乱弧菌保持非常高的敏感性,这些药物是霍乱防治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耐药监测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菌株同源性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易鸿 王鸣1 +3 位作者 刘于飞 莫自耀 李孝权 范健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建立一套快速检测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不同菌株同源性的实验方法。方法设计4对引物进行多重PCR检测菌株毒力基因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结合SPSS软件分析不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通过多重PCR同时检测菌株CtxA、TcpA、Ace、Z... 目的建立一套快速检测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不同菌株同源性的实验方法。方法设计4对引物进行多重PCR检测菌株毒力基因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结合SPSS软件分析不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通过多重PCR同时检测菌株CtxA、TcpA、Ace、Zot4种主要的毒力基因,并快速判定其毒力强弱;RAPD产生的指纹图谱条带清晰、数目较多、片段大小分布均匀,结合SPSS软件分析可判断菌株间的同源性关系。结论多重PCR和RAPD结合SPSS软件分析可在4h内完成对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不同菌株间同源性的检测,有助于在疫情处理中判断病菌来源和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检测 多重PCR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志爱 李孝权 +3 位作者 李钏华 张欣强 张健 莫自耀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498-500,共3页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按照相关卫生检验标准对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呕吐物、剩余食品等26份检材进行致病菌检测,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2名患者肛拭子、吃剩的相关食品中分离到...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按照相关卫生检验标准对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呕吐物、剩余食品等26份检材进行致病菌检测,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2名患者肛拭子、吃剩的相关食品中分离到8株产A型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两份食品直接检出A型肠毒素,RAPD图谱显示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成2个基因型。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资料、病原学鉴定及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证实该起食源性疾病是由于进食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源性疾病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下载PDF
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被引量:16
19
作者 林云万 郑桂丽 +2 位作者 李孝权 胡肖娟 莫自耀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相关实验室检测。方法:参照GB/T7489、W S/T.9-1996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进行致病菌检测,并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和药敏试验。结果:11份患者肛拭标本中,8份(占...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相关实验室检测。方法:参照GB/T7489、W S/T.9-1996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进行致病菌检测,并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和药敏试验。结果:11份患者肛拭标本中,8份(占72.7%)分离出副溶血弧菌,血清分型均为O3:K6;毒力基因检测为tdh阳性,trh阴性;RAPD结果显示,8株副溶血弧菌具有相似的RAPD图谱。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疑致病菌检测、毒力基因检测及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致病毒素主要为tdh编码的T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食源性疾病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TDH
下载PDF
RAPD技术在肠炎沙门氏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志爱 李孝权 +3 位作者 李钏华 张欣强 柴巧学 莫自耀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602-604,共3页
目的研究2004年广州市3起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分离的20株菌株和来源于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1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分子特征,为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溯源和疫情控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ndom ly... 目的研究2004年广州市3起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分离的20株菌株和来源于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1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分子特征,为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溯源和疫情控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ndom ly am plified polym orphic DNA analysis,RAPD)对38株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SPSS软件构建以上菌株的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对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3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聚类群,分属3个不同的克隆。结论RAPD技术可用于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RAPD 同源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