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神经颞支在眼轮匝肌上部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学雷 彭田红 +4 位作者 刘晓军 李严斌 石小田 王兴海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测面神经颞支在眼轮匝肌上部的分布特点。方法:9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8侧,在腮腺内解剖出面神经主干,追踪解剖颞支从腮腺至进入眼轮匝肌处。分别测量进入眼轮匝肌的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点到以外眦、睑裂中部、内眦为... 目的:观测面神经颞支在眼轮匝肌上部的分布特点。方法:9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8侧,在腮腺内解剖出面神经主干,追踪解剖颞支从腮腺至进入眼轮匝肌处。分别测量进入眼轮匝肌的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点到以外眦、睑裂中部、内眦为坐标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结果:颞支的分支在进入眼轮匝肌外缘(以外眦为坐标点)的最上分支为(+2.58±0.32cm,+2.89±0.32cm),最下分支为(0 cm,+2.81±0.32 cm)。Y轴上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距X轴的距离分别为在以外眦、睑裂中部、内眦为坐标点的颞神经最上分支和最下分支距X轴的距离分别为(3.53±0.39)cm和(1.14±0.15)cm,(3.87±0.38)cm和(1.26±0.10)cm,(3.22±0.39)cm和(1.02±0.14)cm。面神经颞支的分支沿眼轮匝肌纤维水平向内走行并相互分支吻合。在Y LC轴、Y MP轴、Y MC轴上分别距X轴(1.14±0.15)cm、(1.26±0.10)cm、(1.02±0.14)cm三点弧形连线以下的区域,无面神经分支分布。结论:在无面神经分布的区域,切开眼轮匝肌纤维不会损伤面神经;在眼轮匝肌深面的筋膜脂肪层进行分离可以避免面神经分支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眼轮匝肌 颞支
下载PDF
面神经主要分支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学雷 钟世镇 +3 位作者 刘晓军 彭田红 王兴海 刘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2-523,527,共3页
目的:根据面神经主要分支的体表投影,分析面部面神经的易受损区。方法:解剖9例双侧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观测面神经由茎乳孔至入肌处的体表投影。结果:面神经的体表投影可以限定在通过皮肤的六条线之间:A线起始于耳屏上部,终于骨性外眦... 目的:根据面神经主要分支的体表投影,分析面部面神经的易受损区。方法:解剖9例双侧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观测面神经由茎乳孔至入肌处的体表投影。结果:面神经的体表投影可以限定在通过皮肤的六条线之间:A线起始于耳屏上部,终于骨性外眦上40mm处。B线起始于耳屏下部,终于骨性外眦上9mm处。C线起始于耳屏下部,终于鼻中部。D线起始于耳屏下10mm处,终于口角下10mm。E线起始于耳屏下10mm处,经下颌缘,至下颌缘与口角的垂线相交处。F线起始于耳屏下10mm处,终于锁骨中点。结论:面神经较易受损的区域为颞额区、下颌角区和腮腺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除皱术 体表投影
下载PDF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面神经干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学雷 钟世镇 +2 位作者 刘晓军 彭田红 李严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84-886,共3页
目的观测面神经干的显微解剖,为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9例18侧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分别利用二腹肌后腹作为标志,在肌肉内侧寻找面神经干;在腮腺上作切口分离,寻找面神经干;以茎突作为标志追踪至颈乳孔,于茎... 目的观测面神经干的显微解剖,为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9例18侧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分别利用二腹肌后腹作为标志,在肌肉内侧寻找面神经干;在腮腺上作切口分离,寻找面神经干;以茎突作为标志追踪至颈乳孔,于茎乳孔处寻找面神经干的3种不同方法暴露面神经干。观测面神经干长度、深度、直径、分支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面神经均由茎乳孔出颅。茎乳孔处面神经干直径为2.57±0.60mm,距皮肤的最小距离为22.62±2.88mm,面神经干长度为15.71±1.97mm,面神经干分叉至乳突尖的距离为18.20±4.41mm,分叉至下颌角的距离为39.91±8.38mm。乳突尖端至茎乳孔的距离为17.91±2.68mm,面神经干分叉前的主要分支有耳后神经、二腹肌神经和茎突舌骨肌神经。结论以茎突作为标志追踪至颈乳孔,在茎乳孔处寻找面神经干的方法安全可靠,面神经-部分舌下神经吻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干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 显微解剖
下载PDF
下颌骨内侧面副孔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学雷 张建斌 +3 位作者 刘学敏 李德明 李和平 杨永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 :观测下颌骨内侧面副孔的数量与分布 ,探讨其与肿瘤浸润的关系。方法 :将 74块下颌骨内侧面分为 2区 6部 ,在 1 0~ 2 0倍显微镜下观察各区、部的副孔数量及分布规律。结果 :副孔数量在不同的标本上相差很大 ,平均为 (78.7± 3... 目的 :观测下颌骨内侧面副孔的数量与分布 ,探讨其与肿瘤浸润的关系。方法 :将 74块下颌骨内侧面分为 2区 6部 ,在 1 0~ 2 0倍显微镜下观察各区、部的副孔数量及分布规律。结果 :副孔数量在不同的标本上相差很大 ,平均为 (78.7± 34 .4)个。上区的副孔数比下区的少 ,在上区 ,下颌切迹部副孔数量最多 ,其次为髁突部和冠突部 ;在下区 ,中部副孔数量最多 ,其次为上部和下部。在下颌孔的内侧面副孔的出现率最高 (99.3 % ) ,其次为两侧的颏结节 (72 .8% )、颏结节上方的正中孔 (68.9% )及二腹肌窝(66 .2 % )。结论 :副孔为肿瘤由骨皮质表面进入网状骨质提供了直接通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副孔 肿瘤浸润 下颌骨肿瘤 观测
下载PDF
下颌骨外侧面副孔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学雷 刘学敏 +1 位作者 李和平 李德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观测下颌骨外侧面副孔的数量与分布 ,探讨其与肿瘤浸润的关系。方法 :将 74块下颌骨内侧面分为 2区 6部 ,在 10~ 2 0倍显微镜下观察各区、部的副孔数及分布规律。结果 :副孔的数量在不同的标本上相差很大 ,平均为 (4 9.4± 2... 目的 :观测下颌骨外侧面副孔的数量与分布 ,探讨其与肿瘤浸润的关系。方法 :将 74块下颌骨内侧面分为 2区 6部 ,在 10~ 2 0倍显微镜下观察各区、部的副孔数及分布规律。结果 :副孔的数量在不同的标本上相差很大 ,平均为 (4 9.4± 2 0 .6)个。上区的副孔总数比下区的少 ,在上区 ,髁突部副孔数量最多 ,其次为冠突部和下颌切迹部 ,平均分别为 (2 .3± 1.8) ,(0 .7± 1.1)和 (0 .3± 0 .7)个 ;在下区 ,上部副孔数量最多 ,其次为中部和下部 ,平均分别为 (12 .5± 6.2 ) ,(5 .0± 3 .8)和 (3 .8± 2 .6)个。结论 :副孔为肿瘤由骨皮质表面进入网状骨质提供了直接通路 ,上部出现的副孔使这个区域最易受肿瘤播散的侵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副孔肿瘤 观测 肿瘤浸润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淀粉基阳离子苯丙无皂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学雷 陈均志 +1 位作者 王帆 彭蕾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27,共5页
以淀粉为主链、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功能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改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法制备了无皂淀粉基阳离子苯丙乳液。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该乳液稳定性及乳胶膜性能等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 以淀粉为主链、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功能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改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法制备了无皂淀粉基阳离子苯丙乳液。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该乳液稳定性及乳胶膜性能等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对乳液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m(DMC)∶m(淀粉+St+BA)=0.8∶1、m(淀粉)∶m(St+BA)=1.00∶3、m(St)∶m(BA)=1.50∶1、反应温度为80℃、w(引发剂)=2%且m(过硫酸钾KPS)∶m(NaHSO3)=2∶1时,改性乳液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 聚合 阳离子 苯丙乳液 剥离强度 吸水率
下载PDF
视神经管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学雷 李和平 +2 位作者 王联国 刘学敏 李富德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为视神经减压术和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8个成人尸头的 76例神经管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视神经管的口径 ,管壁的厚度和长度。观察了视神经管的走行特点 ,计算了视神经管横截面积... 目的 :为视神经减压术和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8个成人尸头的 76例神经管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视神经管的口径 ,管壁的厚度和长度。观察了视神经管的走行特点 ,计算了视神经管横截面积。结果 :中部是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 ,横截面积为( 1 8.74± 3.95 )mm2 ;视神经管管壁最薄之处在视神经管内壁中部 ,厚度为 ( 0 .5 2± 0 .40 )mm ;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 ( 38.2 6± 5 .35 )°,与颅冠状面的夹角为 ( 1 9.93± 4.2 6)°。结论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 ,视神经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最强 ,视神经减压术开放管的中部较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 测量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普通专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发展中融合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学雷 董奇志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7-18,共2页
我国普通专科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和反复的过程。其与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师资要求、实践教学方面有所区别,亦存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是普通专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普通专科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体系 师资
下载PDF
新型酯溶性可降解港宝化学片的研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学雷 陈均志 +1 位作者 曹鹤 彭蕾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8-40,共3页
采用乳液接枝共聚方法,合成了氧化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接枝共聚物乳液,并用该乳液制备了新型酯溶性可降解港宝化学片。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共聚乳液的最佳条件为:氧化淀粉添加量为单体质量总量的15%,m(MMA):m(EA):m(AA)=... 采用乳液接枝共聚方法,合成了氧化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接枝共聚物乳液,并用该乳液制备了新型酯溶性可降解港宝化学片。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共聚乳液的最佳条件为:氧化淀粉添加量为单体质量总量的15%,m(MMA):m(EA):m(AA)=75:22:3,m(十二烷基硫酸钠):m(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2,乳化剂用量为3·0%,引发剂用量为0.6%,温度为80℃。研制出的新型酯溶性可降解港宝化学片邵氏D硬度为53,黏合强度为7N·mm-1,拉伸性能为13MPa,酯溶性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接枝共聚 酯溶性 可降解 港宝化学片
下载PDF
视交叉及其周围结构的测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学雷 刘学敏 李和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为视交叉及其周围区病损机制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7例成人颅脑视交叉及其周围区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视神经颅内段长度为 :左 ( 9.5± 0 .2 )mm ,右 ( 9.6± 0 .3)mm ;垂直径 :... 目的 :为视交叉及其周围区病损机制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7例成人颅脑视交叉及其周围区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视神经颅内段长度为 :左 ( 9.5± 0 .2 )mm ,右 ( 9.6± 0 .3)mm ;垂直径 :左 ( 3.5± 0 .1 )mm ,右 ( 3.6± 0 .1 )mm ;横径 :左 ( 5 .3± 0 .2 )mm ,右 ( 5 .5± 0 .3)mm。视交叉后缘至鞍背的距离 :前置位 ( 3.5± 1 .1 )mm ;后置位 ( 3.0± 1 .5 )mm。视交叉的前后径、垂直径、横径分别为 ( 8.5± 0 .9)mm ,( 3.2± 0 .1 2 )mm ,( 1 1 .9± 0 .5 )mm。视神经管间距为 ( 1 1± 1 .2 )mm。视交叉的前角角度为 ( 65 .5± 5 .6)度。结论 :①视交叉与垂体的位置关系的不同 ,垂体瘤压迫视交叉的部位就不同。②视交叉前角的角度一般小于直角 ,其大小与视神经管间距及视神经颅内段长度有关。③视交叉并不与鞍隔接连 ,故垂体肿瘤增大向上穿破鞍隔后 ,在一定时间内 ,尚不致压迫视交叉。④鞍隔的厚度 ,鞍隔孔的类型和大小与肿瘤扩散的难易和扩展方向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 垂体瘤 临床解剖学 神经科 眼科
下载PDF
寻求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学雷 《世界教育信息》 2012年第04X期52-57,共6页
德国FHA的运行模式中始终贯穿企业的参与,企业培训体系又与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接,行业为主导的专业认证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以此为借鉴,作为国家示范(骨干)校,应当以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作为突破点。
关键词 德国职业教育 行业企业 质量保障
下载PDF
酯基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学雷 牟涛 +2 位作者 李振 杨建洲 裴炳智 《价值工程》 2015年第19期189-191,共3页
酯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其独特的生物可降解性,使其成为近十几年来界面与胶体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在介绍酯基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介绍其应用性能及生物降解性,旨在推动可降解性阳离子... 酯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其独特的生物可降解性,使其成为近十几年来界面与胶体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在介绍酯基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介绍其应用性能及生物降解性,旨在推动可降解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基季铵盐 生物降解性 应用
下载PDF
瘢痕疙瘩家系Fas基因死亡域突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晓军 高建华 +2 位作者 李学雷 冯传波 姜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家系标本中Fas基因(外显子7~9)有无突变以及Fas基因突变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实验标本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2005年收集的A、B两个瘢痕疙瘩家系。采用PCR及基因测序技术,分别以A家系2例男性患者的...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家系标本中Fas基因(外显子7~9)有无突变以及Fas基因突变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实验标本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2005年收集的A、B两个瘢痕疙瘩家系。采用PCR及基因测序技术,分别以A家系2例男性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为研究对象,以其周围正常皮肤及外周静脉血作为自身对照,其配偶的外周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并以B家系2例患者(母亲与儿子)的外周静脉血作为不同家系之间的对照,共检测10份标本中Fas基因外显子7~9基因序列。结果10份瘢痕疙瘩家系标本Fas基因的7、8外显子均未发生突变,2例瘢痕疙瘩组织标本均在外显子9编码区的11bp和53bp两个位点上存在单个碱基基因突变或多态性改变。结论瘢痕疙瘩Fas基因死亡域外显子9区段的基因结构异常,极有可能与Fas蛋白的功能改变有关,从而导致局部瘢痕疙瘩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家系 FAS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图像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的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熙 李严兵 +5 位作者 丁红梅 尹知训 谢叻 李学雷 赵卫东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图像在椎动脉、颈内动脉3D可视化技术中的应用。方法:1例经CT增强连续扫描检查的成人患者数据集,应用Mimics8.11对图像血管进行分割,三维重建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数字图像。结果: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图像在椎动脉、颈内动脉3D可视化技术中的应用。方法:1例经CT增强连续扫描检查的成人患者数据集,应用Mimics8.11对图像血管进行分割,三维重建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数字图像。结果: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三维重建数字图像清晰,能够准确的3D显示该血管解剖形态结构及其在颈椎、颅骨内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论: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提供复杂血管动态解剖,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解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椎动脉 颈内动脉 三维重建
下载PDF
椎管内臂丛前后根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彭田红 李学雷 +4 位作者 黄美贤 徐凯 李严斌 李忠华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研究臂丛椎管内前后根的显微解剖,为臂丛撕脱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的颈胸段标本上,对椎管内臂丛前后根的位置、形态和血供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臂丛前后根之间有齿状韧带相间隔;前根起... 目的:研究臂丛椎管内前后根的显微解剖,为臂丛撕脱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的颈胸段标本上,对椎管内臂丛前后根的位置、形态和血供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臂丛前后根之间有齿状韧带相间隔;前根起始处与脊髓中线的距离从上至下由C5的2.2mm逐渐增大到T1的3.1mm,后根则从C5的4.2mm逐渐减小到T1的2.7mm;前后根与脊髓纵轴的夹角从C5的51.4°、54.8°逐渐减小到T1的21.7°、19.9°;前后根的长度从C5的14.9mm、13.9mm逐渐增大到T1的21.1mm、19.0mm;前后根的直径均以C6最为粗大,分别为2.1mm、3.3mm,后根比相应前根粗;前后根的血供来自椎动脉、颈深动脉和颈升动脉发出的节段性动脉。结论:熟悉臂丛椎管内前后根的显微解剖有助于临床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前根 后根 臂丛撕脱伤 显微解剖
下载PDF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中部位选择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田红 徐达传 +4 位作者 廖华 李学雷 欧阳四新 范松青 张心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9-660,663,共3页
目的确定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的较佳部位及颈袢是否适合与面神经进行吻合。方法(1)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舌下神经颈段走行及其毗邻关系。(2)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近、远段、颈袢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测定其... 目的确定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的较佳部位及颈袢是否适合与面神经进行吻合。方法(1)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舌下神经颈段走行及其毗邻关系。(2)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近、远段、颈袢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测定其神经束数目和横切面积。结果面神经干在出茎乳孔处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5.1±0.2,4.6~5.7)mm2;舌下神经近段神经束为(1.6±0.8,1~4)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7.5±0.7,6.8~8.0)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4.7±0.6,4.1~5.5)mm2;舌下神经远段神经束(3.6±0.5,1~5)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5.6±0.5,4.9~6.1)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1.6±0.4,0.9~2.2)mm2;颈袢含神经束为(2.4±0.8,1~3)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1.1±0.7,0.6~2.2)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0.5±0.3,0.3~1.2)mm2。结论颈袢不适合与面神经进行吻合,舌下神经近段具有部分转位与面神经吻合的良好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神经 面神经 面瘫 神经吻合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碳量子点修饰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帅 李学雷 +5 位作者 王烁天 王彦娟 苑兴洲 张健 梁飞雪 胡绍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09-2916,共8页
利用抗坏血酸(AA)对石墨相氮化碳(g-C3N4)进行改性,制备出表面含有碳量子点(CQDs)的催化剂CQDs/g-C3N4.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 DRS)、透射电镜(TEM)、光致发光光谱(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结构、... 利用抗坏血酸(AA)对石墨相氮化碳(g-C3N4)进行改性,制备出表面含有碳量子点(CQDs)的催化剂CQDs/g-C3N4.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 DRS)、透射电镜(TEM)、光致发光光谱(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结构、形貌、光学性能测试.发现CQDs很好的负载到了g-C3N4表面,增加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UV-Vis DRS表明碳量子点能够使催化剂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同时缩小了催化剂的带隙宽度,增强了对光的吸收能力.光致发光光谱则显示了碳量子点的修饰能够有效的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而提高光催化性能.通过光降解实验表明0.01g CQDs/g-C3N4催化剂在80℃下,3h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率为57.2%.捕获剂实验则说明了超氧自由基(·O2^-)在光降解体系中起到了促进反应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光生电子空穴对 超氧自由基
下载PDF
股前外侧单一高位穿支供血区域的形态学研究与皮瓣设计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江奕恒 李学雷 +1 位作者 石小田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目的:研究股前外侧各类型高位穿支的特点与供血区域。方法:(1)6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整尸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股前外侧区高位皮动脉的数量和类型,取下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察皮肤血管的走行及分布,选择不同类型高位皮动脉各... 目的:研究股前外侧各类型高位穿支的特点与供血区域。方法:(1)6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整尸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股前外侧区高位皮动脉的数量和类型,取下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察皮肤血管的走行及分布,选择不同类型高位皮动脉各1侧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三维重建和穿支供血区域可视化研究。(2)在6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对股前外侧区皮动脉进行解剖观察。结果:高位皮穿支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横支。高位皮穿支三维重建显示以髂髌连线为纵轴的皮瓣内主要血管高密度分布区,供血区为24cm×6.8cm,供血区域由纵轴向两侧区域扩展,高位皮穿支供血区域可达26cm×18cm,皮瓣高位穿支蒂长约5cm。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单一高位穿支供血面积可达30cm×22cm,高位穿支蒂长,可形成穿支蒂皮瓣。穿支三维重建的血管区域客观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穿支 三维重建 皮瓣
下载PDF
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田红 徐达传 +2 位作者 李学雷 李严斌 王兴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7-599,共3页
目的:为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测量面神经干及其颞骨内乳突段、鼓室段长度;面神经干分叉处至舌下神经颈部的最短距离。②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 目的:为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测量面神经干及其颞骨内乳突段、鼓室段长度;面神经干分叉处至舌下神经颈部的最短距离。②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测定其神经束数目和横切面积。③2例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舌下神经干在寰椎水平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8.5±0.3)mm2;面神经干在出茎乳孔处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5.1±0.2)mm2;面神经干的长度为(15.7±2.0)mm,颞骨内面神经乳突段的长度为(14.6±1.5)mm、鼓室段的长度为(9.6±1.2)mm;面神经干分叉处至舌下神经颈部的最短距离为(17.2±2.3)mm。结论: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治疗面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神经 面神经 面瘫 神经吻合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靖边气田统5井区马五1^3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小蓉 雷卞军 +3 位作者 欧家强 刘斌 李世临 李学雷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4期10-13,共4页
马五13是靖边气田统5井区的主力产气层,其岩性主要为潮上带及潮间带含膏(结核和晶体)泥—粉晶白云岩。马五13经历了准同生白云石化、准同生石膏生长和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埋藏溶解作用、矿物充填作... 马五13是靖边气田统5井区的主力产气层,其岩性主要为潮上带及潮间带含膏(结核和晶体)泥—粉晶白云岩。马五13经历了准同生白云石化、准同生石膏生长和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埋藏溶解作用、矿物充填作用和去白云石作用等8种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对马五13白云岩储层演化影响较大的是表生岩溶作用、埋藏溶解作用和各种矿物对孔洞缝的充填作用。在对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把马五13划分为4个成岩作用区。Ⅰ、Ⅱ区是储层发育有利区,Ⅲ区有少量储层发育,Ⅳ区储层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5井区 马五1^3 成岩作用 储层发育有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