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家增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1-565,共5页
血管血栓性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是血管中血栓形成,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危险因素有基因、环境和生活行为(如吸烟)。动脉血栓形成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黏附聚集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扳机... 血管血栓性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是血管中血栓形成,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危险因素有基因、环境和生活行为(如吸烟)。动脉血栓形成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黏附聚集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扳机”作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淤血和高凝。预防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是降血脂和抗血小板黏附、聚集,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则抗凝和采取措施减轻淤血。动脉血栓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溶血栓和/或经皮冠脉介入术(PC I),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抗凝。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微血管血栓的形成机制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 抗凝 溶血栓
下载PDF
止血异常与恶性肿瘤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家增 《血栓与止血学》 2006年第2期88-89,共2页
1865年Trousseau首先提出癌症患者并发静脉血栓,他观察到在癌症患者未出现症状之前6个月已发生静脉血栓,后被称为Trousseau症候群,其后不断有新的报道而被引起重视。
关键词 止血异常 恶性肿瘤 癌症 静脉血栓
下载PDF
炎症和动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家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509-510,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已不再被考虑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的疾病,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在临床出现征状之前已存在数十年的炎症过程,一旦启动特殊的细胞因子介导的事件在动脉壁中进行,炎症的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是有用的。
关键词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粘附蛋白及其在细胞的粘附与聚集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家增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0年第2期76-80,共5页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中重要的课题,这一作用在细胞的迁移、生长、分化中是重要的,在一些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如伤口愈合和修复、炎症、癌细胞转移等也是重要的,例如血小板之间和血小板与血管...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中重要的课题,这一作用在细胞的迁移、生长、分化中是重要的,在一些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如伤口愈合和修复、炎症、癌细胞转移等也是重要的,例如血小板之间和血小板与血管壁之间的激活与粘附已成为血栓与止血研究的中心课题,现已初步阐明存在于血浆和基质中的一些蛋白在粘附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这些蛋白包括纤维蛋白原(简称Fg),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简称Fn),Von Wilebrand因子,简称vWF,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简称TSP),Vitronectin(简称Vn),Laminin(简称La),Ch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蛋白 血液细胞 粘附 聚集
下载PDF
恶性肿瘤与止血障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家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5期376-380,共5页
关键词 肿瘤 止血障碍 发病机制 诊断
下载PDF
浅谈溶栓药的特点及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家增 《中国处方药》 2003年第10期25-26,共2页
在1959年已经用链激酶(SK)治疗心肌梗死,在80年代前可供使用的溶栓药除SK外还有尿激酶(UK),80年代以来,先后有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及其突变体、TNKt-PA前尿激酶(Pro-UK)和葡激酶(SAK).
关键词 溶栓药 临床应用 链激酶 尿激酶
下载PDF
溶血栓药和抗凝血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家增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2年第4期201-204,共4页
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是常见病和主要的病死原因。溶血栓药、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是防治血栓性疾病重要药物。近1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血液学、药学等学科的发展,这类药物有不少新进展,本文对溶血栓药和抗凝血药的... 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是常见病和主要的病死原因。溶血栓药、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是防治血栓性疾病重要药物。近1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血液学、药学等学科的发展,这类药物有不少新进展,本文对溶血栓药和抗凝血药的进展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栓药 抗凝血药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家增 《中国处方药》 2005年第6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 临床应用 抗血栓形成作用 巨核细胞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白色血栓 有形成分 止血作用 粘附聚集 斑块破溃 细胞形成 形成机制 内皮受损 血栓发生 未破裂 栓子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家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996年第3期125-126,共2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李家增天津3000201924年Moschowitz首先报道了一个16岁女孩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症侯群,包括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神经系...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李家增天津3000201924年Moschowitz首先报道了一个16岁女孩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症侯群,包括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和肾功能异常。TTP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血栓性 病因 病理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机理的研究
10
作者 李家增 彭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7-20,共4页
血小板活化(粘附、释放和聚集)的正常与否,在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对血小板激活机理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因为它在临床上与不少疾病,尤其是与常见的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和病理过程有关,而且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中也... 血小板活化(粘附、释放和聚集)的正常与否,在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对血小板激活机理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因为它在临床上与不少疾病,尤其是与常见的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和病理过程有关,而且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中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60年代初发现ADP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开辟了研究血小板活化的新纪元。以后陆续发现了引起血小板聚集的ADP释放、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3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 FC受体 补体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11
作者 李家增 汤晓培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9-21,共3页
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是造血生长因子之一,它参与造血调节过程。GM-CSF 在体内体外维持着造血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分化,并且也影响着成熟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功能。近年来,在 GM-CSF 临床应用方面发展很快,例如用于恶性肿瘤化... 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是造血生长因子之一,它参与造血调节过程。GM-CSF 在体内体外维持着造血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分化,并且也影响着成熟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功能。近年来,在 GM-CSF 临床应用方面发展很快,例如用于恶性肿瘤化疗、骨髓移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等。随着对 GM-CSF 研究的深入,GM-CSF 将继续对血液学、肿瘤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巨噬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重视血栓与止血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
12
作者 李家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2期65-66,共2页
至20世纪初,对出血性疾病还没有理想的检测方法.1935年Quick建立的一期法凝血酶原时间(PT)及1953年Biggs建立的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能明确诊断一些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A、血友病B等.20世纪50年代,有许多因凝血因... 至20世纪初,对出血性疾病还没有理想的检测方法.1935年Quick建立的一期法凝血酶原时间(PT)及1953年Biggs建立的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能明确诊断一些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A、血友病B等.20世纪50年代,有许多因凝血因子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见诸文献,这为60年代关于凝血过程'瀑布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60年Hellem在研究血小板黏附性时发现了R因子(随后R因子被确认为二磷酸腺苷,即ADP).1962年Born以ADP为诱聚剂建立了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这一检测方法为诊断血小板功能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提供了有用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其在抗血小板药物的开发、应用和监测上发挥了作用.6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也促进了检测方法的发展;蛋白质分离技术的进步,得以从血浆中分离和纯化凝血因子,从而对凝血因子的相互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发色底物法测定凝血活性,应用该法可对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进行分析,并可对其活性得出量化的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发色底物法的结果和凝固法的结果有时不相符合,作为临床诊断似乎应以后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 止血功能检测 凝血因子
下载PDF
出血性疾病诊断与治疗:凝血过程异常
13
作者 李家增 《医师进修杂志》 1993年第3期3-4,共2页
血液凝固是机体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血过程是由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生理过程,它包括复杂的酶促反应和分子聚合、凝血过程包括凝血和抗凝两方面,凝血过程异常将引起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一、凝血过程异常的发病机理凝血过程异... 血液凝固是机体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血过程是由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生理过程,它包括复杂的酶促反应和分子聚合、凝血过程包括凝血和抗凝两方面,凝血过程异常将引起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一、凝血过程异常的发病机理凝血过程异常是由于凝血因子或抗凝血因子先天性或获得性减少或异常所致,也可因血液中出现抗凝物质。参与凝血过程已被确认的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Ⅲ(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抗血友病球蛋白)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Ⅹ,凝血因子Ⅺ,凝血因子Ⅻ,凝血因子ⅩⅢ,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激肽原等13个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疾病 诊断 凝血障碍
下载PDF
海参糖胺聚糖抗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学锋 李志广 +3 位作者 储海燕 璩斌 王鸿利 李家增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8-721,共4页
目的 :研究海参糖胺聚糖 (hGAG)抗血栓机制。方法 :观察hGAG对内皮细胞的促凝活性、组织因子 (TF)、凝血酶调节蛋白 (TM )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的影响。结果 :细菌脂多糖(LPS)与内皮细胞孵育后 ,不同浓度的hGAG可使细胞促... 目的 :研究海参糖胺聚糖 (hGAG)抗血栓机制。方法 :观察hGAG对内皮细胞的促凝活性、组织因子 (TF)、凝血酶调节蛋白 (TM )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的影响。结果 :细菌脂多糖(LPS)与内皮细胞孵育后 ,不同浓度的hGAG可使细胞促凝活性下降 ,TF抗原及mRNA转录下降 ,TM抗原表达及mRNA转录增强 ;hGAG可使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PAI 1抗原、活性、mRNA转录下降。结论 :hGAG通过下调内皮细胞TF表达 ,促进TM表达 ,降低内皮细胞PAI 1合成、分泌及抑制PAI 1mRNA转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凝血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 纤溶酶原灭活剂
下载PDF
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多破口复杂假性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红燕 刘亚 +5 位作者 马强 屈天荣 张军波 李家增 杜亚娟 万红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报道1例多破口复杂假性动脉瘤,经三维DSA明确诊断,在DSA引导下行假性动脉瘤瘤腔内凝血酶注入治疗,效果不佳,后改为DSA引导下纤维蛋白封闭剂注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假性动脉瘤在介入治疗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病变程度日益复杂,本文结... 报道1例多破口复杂假性动脉瘤,经三维DSA明确诊断,在DSA引导下行假性动脉瘤瘤腔内凝血酶注入治疗,效果不佳,后改为DSA引导下纤维蛋白封闭剂注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假性动脉瘤在介入治疗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病变程度日益复杂,本文结合病例讨论复杂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假性动脉瘤的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纤维蛋白封闭剂 凝血酶
下载PDF
CD9单克隆抗体激活血小板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林 李家增 +1 位作者 武怀珠 滕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5-370,共6页
利用两种抗分子量为24000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探针,对血小板活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种CD9McAb(SJ9A4,HI117)在其抗原(P24)上的识别肽段不同;两种McAb诱聚血小板的途径... 利用两种抗分子量为24000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探针,对血小板活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种CD9McAb(SJ9A4,HI117)在其抗原(P24)上的识别肽段不同;两种McAb诱聚血小板的途径有区别;在激活血小板时,两种McAb能同时引发特定的血小板膜蛋白磷酸化,但HI117不能使血小板胞浆钙离子浓度升高;活化血小板P24不能与膜上其他蛋白发生物理联结。表明两种CD9McAb激活血小板的机理存在差异,提示其抗原在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浆GMP-140与vWF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明艳 谢晶 +2 位作者 陈立君 李家增 马军 《血栓与止血学》 2009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APL合并的凝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PL患者初诊、治疗中(第14天左右)...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APL合并的凝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PL患者初诊、治疗中(第14天左右)、缓解时及正常人的血浆GMP-140水平,并计算GMP-140(ng)/107血小板数;(2)应用增强免疫胶乳法测定上述各期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结果(1)APL患者在初诊与治疗中GMP-140(ng)/107血小板数(4.55±3.10,4.73±2.7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0.94±0.67)(P<0.01),缓解期(1.08±0.65)则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2)APL患者各病期vWF水平(%)(初诊时245.00±82.83,治疗中257.22±104.18,缓解期193.62±61.15)均较正常对照组(129.34±34.57)升高(初诊和治疗中P<0.01,缓解期P<0.05);缓解时的vWF水平较初诊时、治疗中明显下降(P<0.05)。结论APL患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内皮损伤,随着化疗的进行,骨髓造血逐渐改善,血小板的功能趋于正常;而内皮损伤恢复更慢,因而化疗中及化疗后期也应注意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GMP-140 VWF
下载PDF
脾内免疫法制备抗α_2抗纤溶酶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玉亮 黄繁墙 +3 位作者 穆红 彭林 李家增 武文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9-79,共1页
α2抗纤溶酶(α2Antiplasmin,α2AP)是由肝脏合成分泌的,含有452个氨基酸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为70000。α2AP属于丝氨酸酶抑制物家族成员之一,在人血浆中α2AP是主要的纤溶酶抑制物,在控制纤溶中起关键作用[1]。为此... α2抗纤溶酶(α2Antiplasmin,α2AP)是由肝脏合成分泌的,含有452个氨基酸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为70000。α2AP属于丝氨酸酶抑制物家族成员之一,在人血浆中α2AP是主要的纤溶酶抑制物,在控制纤溶中起关键作用[1]。为此制备α2AP单克隆抗体,建立E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脾内免疫法 制备 α2-AP
下载PDF
抗尿激酶及人纤维蛋白双特异单克隆抗体体内导向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怀珠 李家增 +4 位作者 彭林 滕彬 刘访杰 刘汉芝 袁洪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用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尿激酶及人纤维蛋白双特异单克隆抗体—10H8;建立了稳定的家兔颈静脉溶栓模型;研究了10H8体内导向溶栓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尿激酶比较导向溶栓药(尿激酶/10H8)的体内溶栓效能及溶栓特异性均有显著提高。导... 用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尿激酶及人纤维蛋白双特异单克隆抗体—10H8;建立了稳定的家兔颈静脉溶栓模型;研究了10H8体内导向溶栓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尿激酶比较导向溶栓药(尿激酶/10H8)的体内溶栓效能及溶栓特异性均有显著提高。导向溶栓药的出现为实现临床溶栓的高效特异化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单克隆抗体 溶栓药 导向溶栓 家兔颈静脉溶栓模型
下载PDF
一种新的纤溶活性测定法及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繁嫱 刘丽 +4 位作者 杨莉 穆红 李家增 齐新 刘克强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9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建立新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Fibrinolyticactivity,FLA)测定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观察。方法:将定量受检血浆加于含有纤溶酶原(PLG)和标准纤维蛋白的小试管中,同时加入定... 目的:建立新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Fibrinolyticactivity,FLA)测定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观察。方法:将定量受检血浆加于含有纤溶酶原(PLG)和标准纤维蛋白的小试管中,同时加入定量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硅粒,37℃温育一小时,检测生成D-二聚体的量。结果:40例正常人的FLA分级在Ⅱ-Ⅲ级(占70%),60例AMI患者FLA分级在0、Ⅰ和Ⅳ级(占73.8%)。结论:FLA可作为一项反映人体纤溶活性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活性 D-二聚体 急性 心肌梗塞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