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道闭锁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的病理特征、临床意义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任家书 王政禄 +8 位作者 高伟 印志琪 曹磊 范顺利 孔德俊 王昊 李将宏 杨蕊宁 郑虹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424-429,共6页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患儿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同时探讨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程度的临床意义及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60例行肝移植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患儿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同时探讨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程度的临床意义及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60例行肝移植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胆道闭锁患儿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根据肝外门静脉总管壁厚度的中位数,将胆道闭锁患儿分为门静脉轻度增厚组及门静脉重度增厚组。比较两组间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时间。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胆道闭锁患儿肝外门静脉管壁出现不同程度增厚,以血管内皮细胞下间质水肿、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及少量炎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学改变。肝外门静脉管壁内膜厚度为110(30~640)μm,总管壁厚度为373(160~1320)μm,门静脉内膜厚度/门静脉总管壁厚度的比值0.341(0.105~0.636)。对胆道闭锁进行分组,总管壁厚度≤373μm定义为门静脉轻度增厚组,总管壁厚度> 373μm定义为门静脉重度增厚组。门静脉重度增厚组自体肝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门静脉轻度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asai手术史和胆管炎病史是影响胆道闭锁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程度的相关因素(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管炎病史是影响胆道闭锁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4.000,95%可信区间=1.272~12.578,P <0.05)。结论 胆道闭锁患儿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以血管内皮细胞下间质水肿、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及少量炎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胆道闭锁肝外门静脉管壁增厚程度可能影响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时间。预防并治疗胆管炎,有助于减轻门静脉管壁增厚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门静脉 病理特征 自体肝生存 危险因素 肝移植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ΔCT特征性表现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俊杰 孙岩岩 +1 位作者 李将宏 郑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乙型肝炎肝硬化CT特征,建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测模型,预测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01例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数据,将其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P=58)及非出血组(n=43)。比较两...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乙型肝炎肝硬化CT特征,建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测模型,预测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01例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数据,将其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P=58)及非出血组(n=43)。比较两组间实验室检查以及强化CT检查测的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以及静脉期的CT值,并计算各期间CT值的变化(ΔCT)。计量资料两组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预测相关危险因素;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评估模型辨别力,而模型校准则通过Hosmer-Lemeshow确定。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使用Rstudio4.1.2软件的R包构建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绘制相应的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非出血组血清TBil、WBC、PLT水平与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肝-Plain、脾-P-Plain、脾-P-AΔC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OR=0.770,95%CI:0.624~0952,P=0.016)、血小板(OR=0.979,95%CI:0.965~0.994,P=0.006)、肝脏平扫期(OR=1.142,95%CI:1.058~1.233,P=0.001)、脾脏门脉期-平扫ΔCT值(OR=0.979,95%CI:0.959~1.000,P=0.050)、脾脏门脉期-动脉期ΔCT值(OR=0.979,95%CI:0.944~0.994,P=0.01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未出血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OR=0.968,95%CI:0.944~0.993,P=0.011)、肝脏平扫期(OR=1.148,95%CI:1.047~1.259,P=0.003)、脾脏门脉期-动脉期ΔCT值(OR=0.951,95%CI:0.908~0.995,P=0.030)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了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模型并绘制校准曲线。该模型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1,cut-off值为0.433,其对应的敏感度是81.4%,特异度是77.6%。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具有特殊的ΔCT变化,通过ΔCT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CT值
下载PDF
基于磁悬浮驱动原理的肝移植静脉-静脉转流装置的临床前评价
3
作者 范顺利 史源 +7 位作者 张赛 王昊 孔德俊 任家书 周云辉 李将宏 王政禄 郑虹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0-938,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悬浮驱动原理自制的肝移植静脉-静脉转流(VVB)装置的性能。方法实验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实验动物为8头巴马小型猪,在阻断其肝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后,行肝门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的转流,根据应用的转... 目的探讨基于磁悬浮驱动原理自制的肝移植静脉-静脉转流(VVB)装置的性能。方法实验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实验动物为8头巴马小型猪,在阻断其肝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后,行肝门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的转流,根据应用的转流装置不同将动物分为两组,A组(n=5)使用自制静脉转流装置,B组(n=3)使用进口静脉转流装置。比较两组动物在血管阻断前、血管阻断时、VVB开始后30 min、60 min、90 min和血管开放后30 min共6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动物的血液相容性指标、肠损伤指标、肾损伤指标及内环境指标在各时点的变化情况。两组间非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种装置在转流期间,静脉引流均较充分,主要表现为巴马小型猪的肠管颜色红润、蠕动正常,尿量正常。两组间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损伤指标、肠损伤指标、肾损伤指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内环境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A组和B组转流结束肝血管开放后30 min各项指标如下:平均动脉压为(71.0±7.7)mmHg(1 mmHg=0.133 kPa)和(74.0±8.7)mmHg,中心静脉压为(7.0±1.4)cmH_(2)O(1 cmH_(2)O=0.098 kPa)和(7.7±0.6)cmH_(2)O,心率为(131±10)次/min和(132±8)次/min;红细胞计数为(6.43±0.89)×10^(12)/L和(6.32±0.58)×10^(12)/L,血红蛋白为(108.4±5.9)g/L和(110.0±3.5)g/L,游离血红蛋白为(78.28±3.96)mg/L和(78.08±4.54)mg/L;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为(2.27±0.49)μg/L和(2.40±0.78)μg/L;肌酐为(68.30±9.77)μmol/L和(79.90±26.91)μmol/L,尿素氮为(3.94±1.39)mmol/L和(3.45±0.65)mmol/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为(4.02±0.53)μg/L和(3.86±0.23)μg/L;pH值为7.27±0.04和7.23±0.03,乳酸为(6.18±2.62)mmol/L和(4.30±0.50)mmol/L,Na^(+)为(136.3±3.0)mmol/L和(137.6±1.6)mmol/L,K^(+)为(3.89±0.42)mmol/L和(3.98±0.17)mmol/L,Ca^(2+)为(1.40±0.03)mmol/L和(1.40±0.04)mmol/L;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自制便携式静脉转流装置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巴马小型猪的VVB,且可达到与进口装置相似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动物 实验 静脉转流装置 临床前试验 性能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