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C肽(CP)、胰岛素(INS)测定在糖尿病(DM)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DM患者根据有无进行胰岛功能测定分为观察组(根据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给予个体化降血糖方案)和对照组(常规降血糖治疗)进行干预,比较治疗后1、3个月时...目的研究C肽(CP)、胰岛素(INS)测定在糖尿病(DM)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DM患者根据有无进行胰岛功能测定分为观察组(根据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给予个体化降血糖方案)和对照组(常规降血糖治疗)进行干预,比较治疗后1、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3.56%,两组相比较(P<0.05),3个月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04%和90.41%,两组相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BG及HbA1c水平逐渐降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同一时间FBG、2 h PBG及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4%和12.33%,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测定CP和INS评估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然后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升DM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C肽(CP)、胰岛素(INS)测定在糖尿病(DM)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DM患者根据有无进行胰岛功能测定分为观察组(根据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给予个体化降血糖方案)和对照组(常规降血糖治疗)进行干预,比较治疗后1、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3.56%,两组相比较(P<0.05),3个月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04%和90.41%,两组相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BG及HbA1c水平逐渐降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同一时间FBG、2 h PBG及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4%和12.33%,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测定CP和INS评估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然后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升DM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