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蜜桃采后生物保鲜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韦灵林 李小礼 +1 位作者 李卿 王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5-49,共5页
通过对不同生防菌、储存温度、1-MCP的组合条件和生防菌在水蜜桃表面的定殖情况与水蜜桃采后保鲜的效果关系的研究,探讨水蜜桃生物防腐保鲜的技术和方法。结果表明,使用荧光假单胞杆菌2P24和1-MCP组合处理,防腐保鲜效果最好。对照在保... 通过对不同生防菌、储存温度、1-MCP的组合条件和生防菌在水蜜桃表面的定殖情况与水蜜桃采后保鲜的效果关系的研究,探讨水蜜桃生物防腐保鲜的技术和方法。结果表明,使用荧光假单胞杆菌2P24和1-MCP组合处理,防腐保鲜效果最好。对照在保藏3d时病情指数达到16.7%,基本失去了商品价值,而采用荧光假单胞杆菌2P24和1-MCP组合,在第6d时,病情指数只有15%,还具有一定的商品价值。同时,研究发现,在16℃和28℃条件下,对水蜜桃的保藏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蜜桃 生防菌 保鲜 1-MCP
下载PDF
施氮对稻麦轮作系统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小礼 韦灵林 +1 位作者 李秀明 王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8-584,共7页
采用典型区域田间试验结合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模型),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田间实测到的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在常规用量的80%~150%之... 采用典型区域田间试验结合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模型),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田间实测到的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在常规用量的80%~150%之间增施氮肥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增加,但稻麦轮作系统综合温室效应呈递增趋势。东滩农业园区稻麦轮作系统最优施氮量为常规用量的62.98%,此时单位产量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Potential,GWP)最小,作物产量为12 877.5kg/(hm2.a),综合温室效应较常规施氮降低36.70%。长江下游地区稻麦两熟制农业生态系统能够通过合理控制农田氮肥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净通量,降低作物单位产量G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施氮水平 产量 DNDC模型 增温潜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