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诱导菠萝蜜裂皮病发生的生理基础研究
1
作者 李少卡 张世青 +3 位作者 颜彩缤 赵亚 肖敏 范鸿雁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菠萝蜜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为研究菠萝蜜裂皮病关键致病因子及干旱诱导菠萝蜜裂皮病发生机制,通过设计不同盆栽控水试验,分别测定40%、30%、20%和10%不同梯度水分和干旱3d、6d、9d胁迫菠萝蜜幼苗后的生长性状和光合作用指标。试... 菠萝蜜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为研究菠萝蜜裂皮病关键致病因子及干旱诱导菠萝蜜裂皮病发生机制,通过设计不同盆栽控水试验,分别测定40%、30%、20%和10%不同梯度水分和干旱3d、6d、9d胁迫菠萝蜜幼苗后的生长性状和光合作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0%水分干旱处理下,对‘琼引1号’和‘琼引8号’菠萝蜜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影响最大,叶片增长量均小于0;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显著下降,均极显著低于CK。干旱9d胁迫下,两个品种的叶面积变化较大,其增长率分别为-33.48%和-42.16%,其次为叶长的增长率-27.82%和-34.12%,均小于0,显著小于CK的增长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显著下降,均极显著低于CK;不同干旱短时间胁迫下对茎围和株高影响不显著。在10%~40%水分含量范围内,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和干旱时间增加,菠萝蜜植物生长性状受影响越明显,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水分含量10%>20%>30%>40%、干旱时间9d>6d>3d的趋势。研究阐明不同干旱胁迫对菠萝蜜生长及光合生理系统的影响,为干旱诱导下菠萝蜜裂皮病致病机制研究和生产中合理水分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干旱 生长性状 光合指标
下载PDF
尖蜜拉新品种黄晶蜜的选育
2
作者 颜彩缤 胡福初 +3 位作者 赵亚 肖敏 李少卡 范鸿雁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9-1474,共6页
黄晶蜜尖蜜拉是实生选育的优良品种。树体较挺拔、直立,树干颜色灰褐色与灰白色相间。树冠呈主干疏层形或圆锥形,枝条无毛,黄褐色至灰褐色,中等密度。叶倒卵形至椭圆形,叶片先端渐尖,叶基部为楔形。成熟果实为长椭圆形,果皮黄绿色,果苞... 黄晶蜜尖蜜拉是实生选育的优良品种。树体较挺拔、直立,树干颜色灰褐色与灰白色相间。树冠呈主干疏层形或圆锥形,枝条无毛,黄褐色至灰褐色,中等密度。叶倒卵形至椭圆形,叶片先端渐尖,叶基部为楔形。成熟果实为长椭圆形,果皮黄绿色,果苞亮黄色,果肉绵软浓甜,纤维含量稍多,果胶含量少;平均单果质量4.88 kg,最大单果质量5.60 kg,果形指数2.0;平均每个果实含种子粒数78个,种子质量0.70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30.03%,可食率为32.79%,品质中上等。该品种在海南地区(经度108.37°~111.05°、纬度18.10°~20.18°)具有2个成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1月中旬至2月中下旬,果实生育期分别为115~125 d和140~150 d;5年生植株每株挂果40~57个,开花坐果率在58.0%以上,单株产量为169~193 kg,666.7 m^(2)产量为1000~2100 kg。具有较强抗寒性、抗旱性和耐热性,耐涝性差;对叶片病害抗性较强,对虫害抗性一般。适宜在海南省定安县、澄迈县和昌江县等水源充足地区种植,第3年即可开花结果,丰产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蜜拉 新品种 黄晶蜜 绵软浓甜 双季果
下载PDF
柑橘溃疡病菌胁迫对海南绿橙植株生理指标与抗氧化酶的影响
3
作者 赵亚 范鸿雁 +4 位作者 华敏 颜彩缤 冯学杰 李少卡 肖敏 《中国果树》 2024年第6期76-83,共8页
分析溃疡病菌对海南绿橙植株生长代谢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将有助于研究其在溃疡病菌胁迫下的调控机制,推进抗性品种选育工作。通过盆栽试验,主要研究海南绿橙在溃疡病菌胁迫下的生理代谢变化及关键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表明,溃疡病菌... 分析溃疡病菌对海南绿橙植株生长代谢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将有助于研究其在溃疡病菌胁迫下的调控机制,推进抗性品种选育工作。通过盆栽试验,主要研究海南绿橙在溃疡病菌胁迫下的生理代谢变化及关键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表明,溃疡病菌胁迫下,绿橙植株的株高增长量、叶面积均未受到显著影响,但植株鲜重显著下降,且引起绿橙叶片的黄化,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下降幅度分别为74.09%、81.75%。在溃疡病菌胁迫的0~72 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叶片细胞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在胁迫24 h时达到高峰,分别是胁迫前的6.15、5.08、5.60倍,以上指标均高于空白对照;冗余分析(RDA)显示,酶活的变化量与各生理指标保持着较好的负相关关系。综上,溃疡病菌胁迫主要引起绿橙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影响叶片的光合代谢,而SOD和PAL是绿橙植株应对溃疡病菌侵染时的关键抗氧化酶,研究结果将为海南柑橘抗性育种的定向选择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橙 溃疡病菌 生理指标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不同浓度噻苯隆对芒果果实品质和有机酸组分的影响
4
作者 陈黎明 李少卡 +4 位作者 白蓓蓓 郭利军 邓会栋 华敏 冯学杰 《中国果树》 2024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探讨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与果实营养成分及有机酸组分含量的相关性,筛选在芒果生产中噻苯隆的最佳施用浓度。以8、16、32、64mg/L4个浓度梯度的噻苯隆浸泡芒果小果2次,测定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后果实大小、果形、营养成分和有机酸含量,... 为探讨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与果实营养成分及有机酸组分含量的相关性,筛选在芒果生产中噻苯隆的最佳施用浓度。以8、16、32、64mg/L4个浓度梯度的噻苯隆浸泡芒果小果2次,测定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后果实大小、果形、营养成分和有机酸含量,并探讨噻苯隆浓度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对芒果果实生长具有较明显的作用,随着噻苯隆浓度的升高,贵妃芒果单果重、纵径、横径均呈增加趋势,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也随噻苯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与噻苯隆浓度呈负相关,其中可溶性糖相关系数为-0.982,达到极显著水平;32mg/L噻苯隆处理芒果蛋白质含量最高。芒果主要有机酸组分为柠檬酸、莽草酸、苹果酸和奎尼酸,其中柠檬酸含量占比为43.46%,其次为莽草酸,占比18.28%。噻苯隆浓度与芒果柠檬酸、莽草酸含量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柠檬酸含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与苹果酸、奎尼酸含量均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施用噻苯隆可促进芒果生长,提高单果重和纵横比,对果实内在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浓度影响程度总体为64mg/L>32mg/L>16mg/L>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苯隆 芒果 果实品质 有机酸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间作模式对幼龄菠萝蜜果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颜彩缤 赵亚 +2 位作者 肖敏 李少卡 范鸿雁 《中国果树》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幼龄菠萝蜜园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规律,选取菠萝蜜单作和菠萝蜜间作南瓜、平托花生、硬皮豆4种种植模式下的根际土壤样本,测定土壤养分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16S rRNA V4-V5区检测,并与试验区间作前... 为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幼龄菠萝蜜园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规律,选取菠萝蜜单作和菠萝蜜间作南瓜、平托花生、硬皮豆4种种植模式下的根际土壤样本,测定土壤养分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16S rRNA V4-V5区检测,并与试验区间作前的基础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较间作前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全钾含量,较单作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氮和全钾含量,土壤pH值均高于单作模式,间作硬皮豆效果最佳;4种种植模式的细菌优势门类群分别是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等,间作均提高了根瘤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酸杆菌门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门与速效氮、全钾、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菠萝蜜株高增长情况表现为菠萝蜜间作硬皮豆>菠萝蜜间作南瓜>菠萝蜜间作平托花生>菠萝蜜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间作模式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槟榔—平托花生间作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颜彩缤 胡福初 +7 位作者 王彩霞 赵亚 冯学杰 李少卡 王祥和 陈哲 郭利军 范鸿雁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4-22,共9页
研究成龄槟榔—平托花生间作后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为槟榔规范化栽培、改善土壤环境以及可持续耕作等提供理论指导。以成龄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槟榔园为处理,以单作槟榔园为对照,开展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及... 研究成龄槟榔—平托花生间作后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为槟榔规范化栽培、改善土壤环境以及可持续耕作等提供理论指导。以成龄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槟榔园为处理,以单作槟榔园为对照,开展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槟榔单作模式,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模式下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含量均较高,其中在10~20 cm土层显著增加;在1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方面,间作模式下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较槟榔单作模式分别显著提高了30.43%、14.28%、16.98%、14.13%、180.38%;土壤酶活性方面,间作模式下10~2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分别比槟榔单作模式极显著提高了108.39%、16.77%、23.73%、39.17%;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大部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成龄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模式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改善槟榔林下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平托花生间作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防治荔枝炭疽病的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少卡 何凡 +8 位作者 陈哲 王祥和 胡福初 郭利军 赵亚 罗志文 邓会栋 范鸿雁 何舒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3-776,共4页
[目的]为筛选出高效防治荔枝炭疽病的药剂及混配组合。[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药剂对荔枝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选择4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苯甲·咪鲜胺EW、50%多菌灵WP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强,E... [目的]为筛选出高效防治荔枝炭疽病的药剂及混配组合。[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药剂对荔枝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选择4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苯甲·咪鲜胺EW、50%多菌灵WP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强,EC50值分别为0.0465、0.2604 mg/L,田间防效分别为80.23、77.24%;2者1∶1混用防效达84.48%;20%苯甲·咪鲜胺EW+50%多·锰锌WP防效为82.76%。[结论] 20%苯甲·咪鲜胺EW、50%多菌灵WP单施及其混用对荔枝炭疽病防治效果较好,可轮换使用进行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防治 荔枝炭疽病 药剂筛选 田间应用
原文传递
南亚大眼长蝽和西沙大眼长蝽的捕食功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少卡 吴明月 +6 位作者 林俊旭 李启珊 符振实 林明智 孔祥义 张友军 谢文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8-325,共8页
【目的】研究海南本土长蝽类天敌昆虫对三亚瓜菜上主要害虫的捕食潜力,为天敌昆虫的田间应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当南亚大眼长蝽Geocoris ochropterus Fieber和西沙大眼长蝽Geocoris xishaensis与不同害虫共存... 【目的】研究海南本土长蝽类天敌昆虫对三亚瓜菜上主要害虫的捕食潜力,为天敌昆虫的田间应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当南亚大眼长蝽Geocoris ochropterus Fieber和西沙大眼长蝽Geocoris xishaensis与不同害虫共存时,统计2种长蝽分别对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rall、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叶蝉Cicadellidae和露尾甲Haptonchus luteolus的取食偏好性,评估2种天敌对主要猎物普通大蓟马的捕食能力。【结果】与蚜虫、叶蝉和露尾甲相比,2种长蝽对普通大蓟马具有较强的捕食偏好性,且对普通大蓟马成虫捕食偏好性高于蓟马若虫。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比较2种长蝽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量,结果表明28℃是2种长蝽的最佳捕食温度,南亚大眼长蝽雌虫、雄虫、4-5龄若虫和2-3龄若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最高日捕食量分别为(49.18±8.71)、(47.23±7.81)、(43.60±10.29)和(30.10±4.65)头/d;西沙大眼长蝽雌虫、雄虫、4-5龄若虫和2-3龄若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日捕食量分别达到(33.37±3.89)、(32.65±5.12)、(23.87±2.37)和(27.36±3.19)头/d。【结论】南亚大眼长蝽和西沙大眼长蝽成虫和若虫对瓜菜上主要害虫均具有一定的捕食潜力,无论成虫还是若虫对普通大蓟马具有最高的捕食倾向性,且雌成虫对普通大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研究结果为将来2种海南本地长蝽的田间防控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大眼长蝽 西沙大眼长蝽 捕食偏好性 普通大蓟马 捕食潜力
原文传递
菠萝蜜提质增效栽培管理技术
9
作者 黄慧文 刘慧转 +4 位作者 赵亚 肖敏 李少卡 颜彩缤 范鸿雁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为推广菠萝蜜种植,介绍了包括品种选择、种苗繁育、园地选择和建园、施肥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控等在内的提质增效栽培管理技术,以期有效提高菠萝蜜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促进海南省菠萝蜜特色产业发展。
关键词 菠萝蜜 提质增效 栽培管理技术
下载PDF
菠萝蜜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学与多基因分子系统学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顾红杰 郭利军 +7 位作者 赵亚 胡福初 李少卡 罗志文 陈哲 沈文涛 范鸿雁 何凡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7-1492,共6页
为鉴定引起菠萝蜜炭疽病的病原,本研究按照常规方法对菠萝蜜炭疽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后的病原菌可在菠萝蜜健康叶片上引起与田间炭疽病相同的症状。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基于ITS... 为鉴定引起菠萝蜜炭疽病的病原,本研究按照常规方法对菠萝蜜炭疽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后的病原菌可在菠萝蜜健康叶片上引起与田间炭疽病相同的症状。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基于ITS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病原菌HNYF1与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D:KT007120.1)聚为一个分支,支持率为98%;分别基于MnSOD、CHS、Cal等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病原菌HNYF1与暹罗刺盘孢(Colletorichum siamense)聚为一个分支,支持率均为100%;基于ACT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病原菌HNYF1与Colletotrichum siamense (ID:MG324082.1)聚为一个分支,支持率为96%。因此,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分子系统学方法,将菠萝蜜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类群中的暹罗刺盘孢(Colletorichum siam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炭疽病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