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丽君 毛卫霞 +6 位作者 任聪云 武辽军 李少臻 郭强强 高文治 姬小莹 贾喆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评价MSCT低剂量对比剂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检查,对比剂剂量为30ml,触发点在上腔静脉,阈值设置70-80Hu,容积数据传到工作站后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 目的:评价MSCT低剂量对比剂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检查,对比剂剂量为30ml,触发点在上腔静脉,阈值设置70-80Hu,容积数据传到工作站后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处理。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检查,低剂量对比剂上腔静脉触发肺动脉连续性好,对肺动脉栓子均可以显示,达到了诊断目的。结论:低剂量对比剂上腔静脉触发薄层重建图像在显示肺小血管分支方面达到了满意效果;并能直观、准确、清晰显示肺动脉各级解剖及栓子部位,是诊断肺栓塞安全、迅速、可靠、无创、副作用少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低剂量对比剂 肺栓塞/诊断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人工智能联合低剂量肺部CT扫描在肺原位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毛卫霞 任聪云 +2 位作者 李少臻 王永宏 贾喆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2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联合低剂量肺部CT扫描在肺原位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行低剂量CT(LDCT)发现肺部结节的100例患者(130个结节)进行AI联合LDCT诊断,将胸腔镜病理结果为早期肺癌诊断“金标准”,比较AI联合LDC...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联合低剂量肺部CT扫描在肺原位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行低剂量CT(LDCT)发现肺部结节的100例患者(130个结节)进行AI联合LDCT诊断,将胸腔镜病理结果为早期肺癌诊断“金标准”,比较AI联合LDCT诊断与单纯LDCT诊断肺癌的差异,分析对肺原位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的诊断效能。结果:AI联合LDCT对于直径≤5 mm结节、完全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胸膜下结节以及外周型和中心型结节的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LD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55,χ^(2)=9.426,χ^(2)=23.587,χ^(2)=9.553,χ^(2)=16.321,χ^(2)=6.335;P<0.05)。130个肺部结节中确诊恶性结节55个,良性结节75个。LDCT检出恶性结节82个(其中32个结节病理最后确诊为良性),良性结节48个;AI联合LDCT检出恶性结节53个,良性结节77个。AI联合LD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4.55%、98.67%、98.11%、96.10%和96.92%,LDCT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57.33%、64.10%和71.54%,显著低于AI联合LD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35,χ^(2)=21.177,χ^(2)=33.393;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I联合LDCT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效率更高,可作为临床医师筛查肺结节的有效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位癌 人工智能(AI) 低剂量肺部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术前后CT灌注与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丽君 纪文军 +4 位作者 任聪云 李少臻 姬小莹 张瑜 贾喆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5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期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CTP改变,为临床上颅骨修补治疗时机的选择及临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分为两...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期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CTP改变,为临床上颅骨修补治疗时机的选择及临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分为两组,A组(颅骨修补≤1.5月)和B组(颅骨修补>1.5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和术后3周行CTP灌注扫描。通过CTP、脑电地形图检查,收集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前后缺损区大脑皮层脑血流量变化的参数值、脑电活动变化情况,对比不同原因发病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前后的脑皮层血流灌注、脑电变化、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情况、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由不同原因(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导致的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灌注各不相同;术后,各原因导致颅骨缺损的患侧CBF较术前均得到改善;两组患者术前患侧大脑皮层区域的CBF均较健侧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3周,两组患侧大脑皮层区CBF较术前均显著上升(P<0.05);术后两组相比,A组较B组患侧脑组织血流灌注增加更加明显;颅骨修补术前脑电地形图检查无明显变化;修补术前两组Karnofak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Karnofaky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A组并发症4例(1例创口感染,3例硬膜下积液),B组并发症9例(1例创口感染,硬膜下积液8例)。结论与常规颅骨修补相比,超早期颅骨修补对大脑皮层的血流灌注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更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术 脑灌注 CTP 手术时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