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17年海河流域洪涝灾害的社会响应过程 被引量:4
1
作者 方修琦 马亚玲 +2 位作者 李屹凯 万金红 叶瑜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1917年是海河流域在20世纪中最为严重的几个洪涝灾害年之一,该文从4个方面归纳了灾害的社会影响的传递过程。(1)1917年海河流域在夏秋连遭台风影响,降雨时间长、强度大,导致河水涨溢、泛滥成灾。海河流域多地受灾,河堤被毁、耕地被淹、... 1917年是海河流域在20世纪中最为严重的几个洪涝灾害年之一,该文从4个方面归纳了灾害的社会影响的传递过程。(1)1917年海河流域在夏秋连遭台风影响,降雨时间长、强度大,导致河水涨溢、泛滥成灾。海河流域多地受灾,河堤被毁、耕地被淹、房屋倒塌、交通中断、城市内涝、人口死亡,出现大量灾民。(2)灾民向外逃难,部分进入城市。政府、社会和教会均参与了救灾工作,紧急发放急赈,并投入救灾物资,以及安置灾民。救灾组织帮助灾民自救,恢复生产。(3)政府组织成立专门的水利治理机构顺直水利委员会,兴修水利工程设施,并测绘地形图、设置观测站。(4)洪涝灾害的长期效应是成立顺直水利委员会,有效减少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并奠定了我国现代水利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城市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也得益于于灾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影响传递 海河流域 1917年
下载PDF
1761—1780年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下的天山北麓移民活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屹凯 张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89,共6页
以1761—1780年新疆天山北麓的移民活动为研究对象,讨论移民政策、移民高潮与移民迁出地极端气候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761—1780年间有3次移民高潮,分别发生在1764—1766年、1772—1773年和1777—1780年。1761—1780年,天山北麓... 以1761—1780年新疆天山北麓的移民活动为研究对象,讨论移民政策、移民高潮与移民迁出地极端气候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761—1780年间有3次移民高潮,分别发生在1764—1766年、1772—1773年和1777—1780年。1761—1780年,天山北麓的移民政策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1763—1765年、1771年、1775—1778年移民迁出地——河西走廊发生了3次极端干旱事件,揭示1761—1780年的3次移民高潮受极端干旱事件的驱动,且移民高潮的出现滞后迁出地极端干旱事件1~2年。第3次干旱推动了第3次移民高潮的出现,使得当时的清政府于1780年转变了移民政策。1775—1780年河西走廊极端干旱事件—天山北麓移民高潮—政府移民政策转变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成的气候变化-社会响应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天山北麓 移民 政策转变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历史文献记载的1757—1774年天山北麓东部地区温度升高
3
作者 李屹凯 张莉 +1 位作者 安玲 杨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9-717,共9页
通过整理历史文献中有关天山北麓东部地区18世纪中后期的相关记载,发现1757—1774年的历史文献记载了巴里坤作物物候和霜雪事件,根据物候学原理,确认1757—1774年巴里坤存在有温度升高的现象。并根据同时期历史文献中乌鲁木齐的冷暖感... 通过整理历史文献中有关天山北麓东部地区18世纪中后期的相关记载,发现1757—1774年的历史文献记载了巴里坤作物物候和霜雪事件,根据物候学原理,确认1757—1774年巴里坤存在有温度升高的现象。并根据同时期历史文献中乌鲁木齐的冷暖感应记载,认为1757—1774年的温度升高发生在整个天山北麓地区。结合已有的树木年轮研究成果,并根据当时的人文社会背景进行分析,进而从更宏大的时空尺度上认识此次温度升高在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具体内涵,认为历史文献记载的1757—1774年温度升高是相对于18世纪10—20年代,而非30—50年代。根据历史文献重建温度变化,必须结合文献形成的历史背景,因为同时期的人文社会背景,会影响到历史文献记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历史文献 树木年轮 天山北麓 18世纪
下载PDF
互助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曹仓山 李屹凯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年第14期13-14,共2页
本文针对互助县主要设施农业生产的产业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积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互助县 设施农业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华北地区1876-1879年旱灾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7
5
作者 文彦君 方修琦 +1 位作者 李屹凯 萧凌波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180,共9页
华北地区1876-1879年旱灾是历史灾害及极端干旱事件社会影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历史文献等资料,相关学者在旱灾气候变化背景与旱情、旱灾社会脆弱性、旱灾社会影响及旱灾社会响应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从研究阶段、研究方法... 华北地区1876-1879年旱灾是历史灾害及极端干旱事件社会影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历史文献等资料,相关学者在旱灾气候变化背景与旱情、旱灾社会脆弱性、旱灾社会影响及旱灾社会响应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从研究阶段、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及主要结论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现有文献全面涵盖不同视角与区域尺度,热点视角与研究区域反映了旱灾社会影响及响应的关键环节,以及区域不平衡的重要特征;现有文献采用史实陈述、综合分析、定量评价、空间分布及过程分析、对比分析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认为在极端干旱事件与社会脆弱性的相互作用下,旱灾社会影响被放大、赈灾成效受到制约,导致灾情极为惨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相关指标空间分布与过程的集成、插补、重建,旱灾社会影响与响应的区域差异与关联,极端干旱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与反馈机制的定量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1876-1879年旱灾 旱灾社会脆弱性 旱灾社会影响 旱灾社会响应
下载PDF
1876~1878年西北地区中西部干旱事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屹凯 张莉 +1 位作者 叶瑜 陆昱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0-789,共10页
从清代后期西北地区的历史文献中整理出1876~1878年气候信息和农业信息,即少雨或干旱等事件、蝗虫事件、歉收和饥荒事件。资料来源包括清代中央和新疆地方的档案,新疆、甘肃和宁夏的地方志,重要人物的文集等。结果显示1876~1878年西... 从清代后期西北地区的历史文献中整理出1876~1878年气候信息和农业信息,即少雨或干旱等事件、蝗虫事件、歉收和饥荒事件。资料来源包括清代中央和新疆地方的档案,新疆、甘肃和宁夏的地方志,重要人物的文集等。结果显示1876~1878年西北地区中西部出现干旱及相关事件。将以上事件绘制成图,发现这些事件分布在甘肃、宁夏和新疆东部,最西可达新疆天山北麓中部。整体上,事件以1877年为范围最广、最为严重。在此次干旱事件中,西北地区中西部的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有限,只在部分县域出现粮食歉收和饥荒,未发生同期华北地区普遍存在的"奇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干旱事件 西北地区中西部 丁戊奇荒
下载PDF
互助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曹仓山 李屹凯 《甘肃农业》 2012年第15期23-24,共2页
针对互助县马铃薯种植现状着手,分析了互助县马铃薯种植优势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互助县 马铃薯 发展现状 对策
下载PDF
18~19世纪之交华北平原的气候变化与粮价异常 被引量:10
8
作者 文彦君 方修琦 +1 位作者 刘洋 李屹凯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历史时期的粮价波动是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影响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调节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基于从"清代粮价资料库"与《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中提取的1736~1850年保定府小麦价格数据,分析了18~19世纪之交华北... 历史时期的粮价波动是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影响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调节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基于从"清代粮价资料库"与《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中提取的1736~1850年保定府小麦价格数据,分析了18~19世纪之交华北平原气候转折与粮价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粮价阶段性变化与气候转折存在显著对应关系.在1781~1820年的气候转折阶段,平均粮价升高,去趋势粮价变率和异常脉冲幅度显著增加.(2)极端高粮价年与干旱事件的对应关系存在显著的阶段性.1781~1810年的5次极端高粮价年与干旱事件存在明显对应关系,1811~1820年的多次极端干旱事件是粮价异常脉冲的直接原因.(3)气候变化通过影响社会稳定性在1811~1820年粮价巨幅异常脉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813年爆发的天理教起义加剧了粮价异常脉冲,显示除"降水-粮食产量-粮价波动"的路径之外,气候变化还可能通过"降水-粮食产量-粮价波动-饥荒-动乱-粮价波动"的路径对粮价产生更重大的影响.以上认识有助于深化对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机制和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19世纪 气候变化 粮价异常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灾害、气候与政治:光绪初年吐鲁番及其周边地区的蝗灾与应对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莉 陆昱君 李屹凯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7,共10页
利用新近刊布的档案史料,本文从环境史的角度考察了光绪三年至光绪六年(1877-1880),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北疆的昌吉、呼图壁、玛纳斯一带、南疆的焉耆、库车等地因干旱而引发的蝗灾,在细致地考察了本次蝗灾发生过程及受灾程度的基础上,... 利用新近刊布的档案史料,本文从环境史的角度考察了光绪三年至光绪六年(1877-1880),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北疆的昌吉、呼图壁、玛纳斯一带、南疆的焉耆、库车等地因干旱而引发的蝗灾,在细致地考察了本次蝗灾发生过程及受灾程度的基础上,一方面探究政府的报灾、勘灾、赈济的具体运作过程及蝗灾防治的措施,另一方面力图探究救治程序和措施所体现出来的新疆管理体系调整的具体过程。本研究表明,光绪初年吐鲁番及其周边地区的蝗灾不但与河西地区同时发生,而且与华北地区发生的旱蝗灾害也有时间上的一致性,通过树木年轮的集成分析判断,当时西北地区湿度偏低的气候背景导致了蝗灾的发生。蝗灾恰逢政治变局,左宗棠收复新疆着手进行的社会重建与蝗灾救治同时进行,蝗灾的救治程序和措施反映出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之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先名后实"实际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初年 新疆 蝗灾 政府应对 环境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