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性辨析“唱衰电视”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岭涛 李冬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理性辨析电视与新媒体的关系,看清"唱衰电视"背后的逻辑思路,认清"唱衰电视"伪判断的实质,对于增强业内外对电视未来前景的信心、促进电视媒体良性持久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逐条分析了"唱衰电视"的各种论据... 理性辨析电视与新媒体的关系,看清"唱衰电视"背后的逻辑思路,认清"唱衰电视"伪判断的实质,对于增强业内外对电视未来前景的信心、促进电视媒体良性持久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逐条分析了"唱衰电视"的各种论据,认为其缺乏足够的可行性,但"唱衰电视"客观上起到的警醒与促进作用也不容忽略,它为市场带来一种"鲶鱼效应",用事关生存发展的竞争刺激电视媒体大胆地走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媒体 新媒体 “唱衰电视”
下载PDF
李岭涛:投屏应用重塑用户生活场景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煜媛 李岭涛 《中国广播影视》 2022年第3期82-83,共2页
当前一些观众选择以“投屏”的方式接收视频内容,针对这一现象,本刊对话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岭涛,请他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关键词 北京体育大学 生活场景 视频内容 博士生导师 新闻与传播学院 观察和思考
原文传递
TV3.0:开启电视新时代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岭涛 赵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5,共2页
互联网在短短的时间内由Web 1.0到Web 2.0又到Web 3.0,迅速实现了多次革命性飞跃。在电视的发展越来越打上网络烙印的背景下,按照网络的思维方式梳理电视活动的发展脉络,不但能够更好地体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趋势,更重要的是能够... 互联网在短短的时间内由Web 1.0到Web 2.0又到Web 3.0,迅速实现了多次革命性飞跃。在电视的发展越来越打上网络烙印的背景下,按照网络的思维方式梳理电视活动的发展脉络,不但能够更好地体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趋势,更重要的是能够拓展电视活动思维的视野,用对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理念等新生事物的兼容并蓄进一步增强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可以作出判断,电视活动历史演变的脚步开始踏入3.0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媒体 思维方式 核心竞争力 WEB 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 兼容并蓄 新生事物
下载PDF
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亲民化”改革——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舒欣 李岭涛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71-72,共2页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素质的不断提升,时政类电视新闻陷入传播困境,此类节日必须以新的转变来重塑自身的传播形象。央视《新闻联播》是时政类电视新闻的“第一栏目”。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闻...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素质的不断提升,时政类电视新闻陷入传播困境,此类节日必须以新的转变来重塑自身的传播形象。央视《新闻联播》是时政类电视新闻的“第一栏目”。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闻联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版,以“亲民化”为导向,力求打造成为贴近性强、综合性强、可视性强的高端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本文以《新闻联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亲民化”改革的路径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联播》 电视新闻节目 时政 亲民 央视 改革 传播形象 新媒体
下载PDF
中国电视直播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岭涛 戚缤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0,共3页
近年来,中国电视直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几次重大事件报道以及日常性事务报道中都体现出了电视直播的优势和特点,但是,这其中仍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
关键词 电视直播 发展态势
下载PDF
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互联网时代电视评价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德刚 李岭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共4页
面对媒介环境变迁带来的电视传播形态的改变,主要由收视率和满意度为主构成的传统评价体系既不能完全反映电视内容传播的全貌,也不能全面反映电视内容的真实影响力。为了弥补当前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2007年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 面对媒介环境变迁带来的电视传播形态的改变,主要由收视率和满意度为主构成的传统评价体系既不能完全反映电视内容传播的全貌,也不能全面反映电视内容的真实影响力。为了弥补当前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2007年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课题组正式提出了"网络影响力"的概念,企图对电视内容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效果进行重新评估。本文将在梳理电视节目传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并发布2008年度最具网络影响力的中国电视调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视率 满意度 网络影响力
下载PDF
融合·协调·独特:电视专访中的会话策略解析——以央视《看见》周末版柴静专访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舒欣 李岭涛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59,共3页
《看见》周末版自开播以来,柴静的人物专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赢得了良好的观众口碑和传播效果。本文尝试从会话分析的视角探究柴静在专访节目中与被访者之间的话语交流与互动的全过程,并通过对典型节目案例的对话与旁白分析,... 《看见》周末版自开播以来,柴静的人物专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赢得了良好的观众口碑和传播效果。本文尝试从会话分析的视角探究柴静在专访节目中与被访者之间的话语交流与互动的全过程,并通过对典型节目案例的对话与旁白分析,重点考察柴静针对不同采访对象所使用的包括"融合""协调"和"独特"在内的三大会话策略,从而完成对柴静电视专访节目话语风格形成的学理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见》 会话策略 电视专访 语言特色
下载PDF
我国对农电视产品的“四少”与“四低”
8
作者 李岭涛 姚远 《文化产业导刊》 2011年第8期56-63,共8页
对农电视产品作为一类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上承担着重要职责。电视媒体是最符合农村受众使用习惯的传播载体,也是农村市场拥有率最高、农民使用时间最长的媒介,而电视产品是农民接受各种信息、进行文化娱乐活动... 对农电视产品作为一类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上承担着重要职责。电视媒体是最符合农村受众使用习惯的传播载体,也是农村市场拥有率最高、农民使用时间最长的媒介,而电视产品是农民接受各种信息、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农电视产品的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水平。但是,我国对农电视产品的发展现状却与整个国家、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很不成比例,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产品 “三农”问题 公共文化产品 文化娱乐活动 农村受众 传播载体 使用习惯 电视媒体
下载PDF
广播新闻类节目的创新创优与问题分析——以2023年度山东省广播新闻类参评作品为例
9
作者 李岭涛 《现代视听》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本文以2023年度山东省广播新闻类参评作品为例,论述了广播新闻类节目创新创优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参评作品能够做到重大题材不漏、配合题材到位、小轻题材齐全、传统题材常新、新兴题材鲜活,但是也存在没有意识到媒体竞争环境的颠覆性... 本文以2023年度山东省广播新闻类参评作品为例,论述了广播新闻类节目创新创优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参评作品能够做到重大题材不漏、配合题材到位、小轻题材齐全、传统题材常新、新兴题材鲜活,但是也存在没有意识到媒体竞争环境的颠覆性变化,没有认识到受众媒体使用行为的演进,没有洞察到广播新闻报道的新趋势,以及没有感悟到进行式新闻事件的重要意义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新闻类节目 创新创优 新媒体
下载PDF
2011年6月全国省级卫视频道网络影响力数据分析
10
作者 李德刚 李岭涛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年第8期87-88,共2页
通过中视动力传媒文化中心(CMM)网络影响力监测平台对我国省级卫视频道在2011年6月份的网络传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得出了6月份我国31家省级卫视频道的网络影响力指数数据及其排名。相较于前五个月,全国省级卫视网络影响力整体低迷... 通过中视动力传媒文化中心(CMM)网络影响力监测平台对我国省级卫视频道在2011年6月份的网络传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得出了6月份我国31家省级卫视频道的网络影响力指数数据及其排名。相较于前五个月,全国省级卫视网络影响力整体低迷的态势首次出现转折,在连续三个月下滑之后终于止步回升.但回升幅度依然较小,东方卫视在告别榜首三个月后再次登顶.6个月时间里三获省级卫视冠军,成为上半年表现最为抢眼的卫视频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卫视频道 省级 数据分析 跟踪调查 文化中心
下载PDF
融合——21世纪媒体业的发展趋势
11
作者 李岭涛 《广播电视信息》 2001年第4期21-23,共3页
20世纪的最后20来年是我国媒体业由恶性膨胀到自我调整的一个时期.经过了这段时期的改革和不断的量的积累后,媒体业已经为未来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21世纪,媒体业将进入大发展阶段.从经济大环境的变动规律来看,融合将是媒体业大发展进程... 20世纪的最后20来年是我国媒体业由恶性膨胀到自我调整的一个时期.经过了这段时期的改革和不断的量的积累后,媒体业已经为未来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21世纪,媒体业将进入大发展阶段.从经济大环境的变动规律来看,融合将是媒体业大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业 融合 传播内容 传播方式
下载PDF
并购华纳也拉响了我国电视业加速发展的汽笛
12
作者 李岭涛 《广播电视信息》 2000年第4期7-10,共4页
21世纪的钟声刚刚敲过,经营上网服务业务不足五年的美国在线并购了具有77年历史的世界传媒娱乐巨头时代——华纳公司,创造了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企业并购案。并购之前,美国在线的股票市值为1640亿美元。
关键词 电视事业 中国 互联网
下载PDF
快速建立电视栏目品牌 被引量:3
13
作者 龚冰 李岭涛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电视栏目品牌 中国 知名度 忠诚度 收视率
下载PDF
全媒体语境下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研究
14
作者 李丹阳 李岭涛 肖书雅 《现代视听》 2024年第9期4-4,共1页
在体育强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媒体融合进入系统性升级的背景下,体育赛事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其中,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传播国家形象、树立民族自信、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依托。做好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不仅能推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更... 在体育强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媒体融合进入系统性升级的背景下,体育赛事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其中,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传播国家形象、树立民族自信、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依托。做好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不仅能推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更能向世界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例如,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中,我国主流媒体、网络视听平台等多元传播主体既保持了赛事传播的专业性和即时性,也注重内容的多元化、互动性以及技术的创新性,围绕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中国体育文化创制了一系列内容产品,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中国体育文化 体育赛事传播 民族自信 媒体融合 网络视听 全媒体语境 传播效果
下载PDF
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基于社交属性的思考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岭涛 李扬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0,共4页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社交属性是电视媒体改变被动局面,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是拓展电视媒体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电视媒体应走出片面强调大众传播功能的误区,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的社交属性,充分利用5G、AR/VR技术、人工智能等带...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社交属性是电视媒体改变被动局面,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是拓展电视媒体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电视媒体应走出片面强调大众传播功能的误区,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的社交属性,充分利用5G、AR/VR技术、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新的技术手段、新的传播渠道和新的娱乐方式,主动挖掘、发挥自己的社交属性,既有效满足受众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又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媒体 社交属性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电视媒体如何抓住年轻受众的心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岭涛 张友全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0,共3页
“90后”“00后”等年轻受众成长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成就显著的时代,这造就了他们心态更阳光乐观、喜欢创新、天马行空的独有特点,也造就了他们的媒体选择习惯与以往的群体有较大不同。年轻受众对不同媒体的使用情况、对不同媒体... “90后”“00后”等年轻受众成长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成就显著的时代,这造就了他们心态更阳光乐观、喜欢创新、天马行空的独有特点,也造就了他们的媒体选择习惯与以往的群体有较大不同。年轻受众对不同媒体的使用情况、对不同媒体的选择偏好、消费倾向等都将影响着电视媒体的未来发展。面对全新的人群,电视媒体不能延续以往的策略和方法,只有找到全新的思路,树立全新的理念,培养年轻的心态,才有可能抓住年轻受众的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媒体 受众 “90后” 中国经济 科技成就 媒体选择 选择偏好 消费倾向
下载PDF
未来图景: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岭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0,16,共6页
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者的融合主要依靠场景转移来实现,其融合过程也是未来社会图景的构成过程。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二者的融合还存在很多障碍。得益于自身与场景转移发展趋势高度吻合的先天禀赋,&qu... 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者的融合主要依靠场景转移来实现,其融合过程也是未来社会图景的构成过程。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二者的融合还存在很多障碍。得益于自身与场景转移发展趋势高度吻合的先天禀赋,"5G+8K+三维声"技术集群能够消除这些障碍,促进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进程。通过达成场景转移对真实事物的无限接近,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融合将最终做到"台上即台下、场外即场内、屏外即屏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零距离,实现"生活即内容,虚拟即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图景 虚拟世界 现实社会 场景转移 技术集群
下载PDF
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学创新发展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岭涛 李皓诺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属性的学科,新闻传播学的创新发展如果离开新闻传播实践,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变革在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背景下,也成为新闻传播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 技术变革 新闻传播实践 新闻传播学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数字时代媒介素养的演进与升维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岭涛 张祎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媒介素养通过不断演进丰富了内涵和外延。在数字时代,媒介素养上升到新的层次,逐渐生理化,并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进化 媒介素养 生理需求
下载PDF
全现场:场景转移趋势的诠释与展望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岭涛 李皓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共4页
在受众需求变动、技术进步加快和媒体形态演变的推动下,全现场成为场景转移未来的主要趋势。全现场包括全视角观看、全空间收听、全方位接触、全流程参与和全感官体验五个方面的内容。适应和把握全现场趋势对于提高场景转移质量有着重... 在受众需求变动、技术进步加快和媒体形态演变的推动下,全现场成为场景转移未来的主要趋势。全现场包括全视角观看、全空间收听、全方位接触、全流程参与和全感官体验五个方面的内容。适应和把握全现场趋势对于提高场景转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场景转移应从时间、空间、主体和效能四个维度发挥全现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现场 场景转移 媒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